白术能长期泡水喝吗,能一起泡水喝吗?
可以。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白术具有健脾,利水,止汗的作用;菊花清热明目。而白术、茯苓两个药相搭配具有协同的作用,泡水喝的功效主要体现在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在临床中对于体内湿邪过盛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可以一起泡水喝。
白术铁杆病怎样治疗?
欢迎阅读!白术种植若管理不当,会发生多种病害。其中,白术铁杆病就是一种。那么,该如何治疗呢?现就白术铁杆病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简答如下。
任何一种植物的发病,都有很多种导致发病的不利因素,其中既有气候,温度的自然因素,也有疏于管理的人为因素。白术铁杆病又称铁叶病,因发病时病叶象火烧般的枯焦,所以又称白术“火烧瘟病”。
这种病的主要是在栽种白术时,没有消毒或栽种带有分生孢子器病菌残留的病苗所致。因分生孢子器遇水既释放分生孢子,可通过风雨传播,所以,此病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易传染爆发。
如何防治白术铁杆病?白术铁叶病发病快,易传染,一旦形成爆发之势,则很难防治。所以,对白术铁叶病应以防为主,重点“防御”是对付白术铁叶病的最方法,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白术铁叶病主要是种苗残留有分生孢子器,所以在选择种术时,应选择顶芽饱满健康无病害的种术,然后以5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拌种灭菌,或以5O%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给移栽苗喷施,以切断病菌的传播渠道。
(二):创造良好的种植环境,防止白术铁叶病的爆发:防止白术铁叶病的爆发,首先要做到白术种植地的通风透气,以及利水排湿。如果白术种地的通风排湿性差,一旦到6一8月份的高温高湿天气,不但能诱发铁叶病,而且会引起白术茎腐的发生。建议栽种白术时,考虑到这些因素,可用高畦栽培方法栽种。
(三):及时发现,及时喷药根治:白术铁杆病起病快,传染性强,在6一8月是发病传染的高发期,如果一旦发现有铁叶病的病株,立即药剂封杀周围植株,已死亡的病株应拨除烧毁,控制住病菌的蔓延和传播,尤其是在雨天,要阻断病株与健康植株的接触,因分生孢子可随风雨传播。用药喷施可用5O%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如果喷施后遇雨,等雨后再喷,直至病害解除。
兑之,白术铁叶病的危害大,严重地影响了白术的质量与产量。对白术铁叶病,应防重于治。对已发生病害的种植地,应及时发现,及时连续用药,不可轻视。
谢谢阅读!
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吃?
白术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哪些人不适合服用白术?
我们常说的白术,其实就是白术的干燥根茎,经过烘干、炒制而成的,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但是白术虽好,也不是人人都适合的。
白术有什么功效和作用?白术是中医上常用的一种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
白术作为健脾益气的药,能够有效的调理和治疗肠胃疾病,主要用于因脾胃虚弱所致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等症状,可治疗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消化不良。
白术既可以补气健脾,又可以燥湿利水,可以缓解各种水肿,用白术泡水喝,可用于治疗水湿停留、痰饮、水肿等症状。同时白术益气补脾,还有着固表止汗的作用。
白术怎么吃才好?白术作为一种中草药,无论是药用还是食用都是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但是无论是服用白术还是通过白术进行食补都要谨慎的,最好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应用。
白术可以直接打粉冲服,具体用药一定要谨遵医嘱。炒白术可以煮水代茶饮用。对于体质比较差,容易生病的人平时在熬粥、炖汤的时候放少量的白术进去,既可以调味又可以强身健体。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直接熬白粥,在白粥快要煮好前10分钟,可以放几片白术。也可以试试用炒白术、陈皮、粳米加在一起熬粥,将白术、陈皮、粳米用清水洗净,把白术和陈皮放入砂锅,添加足量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20分钟左右捞出,加入粳米,小火熬熟即可,也可以适当加点冰糖,口感更好。
哪些人不适合服用白术?白虽好,但要注意使用剂量,过量食用则会影响身体健康。除此之外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服用白术。
如果是经常有腹胀、胃部不适的人群最好不要食用白术,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对于阴虚体质的人群或者是温热病以后津液耗伤的人群也不宜食用。
其次,患有风热感冒、胃热、湿热内蕴引起的疾病,其可能会加重体内上火的现象。长期咳嗽以及胸闷郁结的人也不宜食用白术。
我是护士林可斯说健康,专注健康干货、日常研究养生,喜欢我的作品欢迎多多关注!
能不能长期当茶饮用?
黄芪,白术,防风,不能长期当茶饮用,黄芪,白术,防风温补类的中药,所以不适合长期服用否则容易造成声音嘶哑,上火等情况的发生,对肝脏也有所损伤。这三种药泡水有固表止汗的功效,适用于肺气亏虚所致的出虚汗。
白术和姜同吃有啥效果?
温中健脾,散寒除湿。用治脾阳不足,寒湿困中之口淡而黏,呕吐泄泻,舌苔白腻等以及风寒湿痹,关节肿胀疼痛。
干姜辛以行散,热以温通,温中散寒,通脉。白术味苦能健脾燥湿,性温能暖脾和胃,味甘能补益中气,尤其是以健脾为专长,健脾以生化气血。白术与干姜相用,辛开苦降,辛开以助脾气运化,苦降以助胃气通降,然则脾升胃降,阳气得复,寒气得去。
1.虚寒腹痛、呕吐泄泻
干姜、白术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常用药对。脾胃虚寒,症见腹冷痛,呕吐下利,干姜、白术配伍人参、甘草同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如理中丸《伤寒论》。
2.寒湿腰痛
伤湿身重,虚劳汗出,衣里冷湿,身重,腰及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日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者,干姜、白术配伍茯苓、甘草同用,温脾胜湿,如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要略》、肾着汤《备急千金要方》。
3.阳虚水肿
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气机阻滞,症见水肿身半以下为甚,胸腹胀满,手足不温,口不渴,舌苔白腻,脉沉迟者,干姜、白术配伍附子、厚朴、木瓜、木香、草果、槟榔、茯苓、甘草同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湿,如实脾饮《重订严氏济生方》。
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心源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可参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