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酵素副作用太大了,服用酵素产品可以减肥吗?
记得自己之前也是被“脂肪”这个词围困的病急乱投医,又懒得去运动健身,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所以就去药店买了两种酵素,一种是凤梨酵素,一种是青梅酵素。药店的人也信誓旦旦的说可以促进排便排毒减脂,自己也就信了,一次性买了好几盒。现在回想一下都觉得当初的自己是多么傻叉
而那种酵素冲剂中实际上糖分也不少
现在给大家科普下
什么是酵素?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 酵素根本不是新鲜东西, 一点都不神秘, 酵素就是“酶”, 只是不同的语种对它的成为不同。在日本酶被称为酵素, 后来又传到台湾地区, 所以当初水果酵素等类似商品都出自日本和台湾地区。
酶与生俱来, 每天都在人体内进行上千种化学反应, 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促进作用, 而且根据其特异性催化作用, 分为不同的酶, 并作用于人体不同的代谢过程。酶就像人体内各种勤务兵一样, 有的作用于消化过程, 有的作用于抗氧化作用。虽然它们在人体内作用的过程不为我们察觉, 但确实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 在人的唾液、胃液、肝脏、胰脏、肠道内都广泛分布。
对于健康的人体来说, 体内的各种酶是必需的, 同时保持着一种科学的平衡。比如有的人体内缺少胰蛋白酶, 会导致肝炎、肝硬化、肝癌、肺气肿等病变;有的人则缺少脂肪酶, 常常会消化不好, 脾胃虚弱, 但这些病症都不是简单的补充酶就能解决的, 需要系统的医学治疗。还有的人一喝酒就容易面红, 那是体内缺少分解酒精的酶, 这些都是先天代谢机能的差异化表现, 一般不会进行后期干预也很难干预。还有的人在发烧时没有食欲, 最根本的原因是消化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p H值和温度, 体温升高后, 消化酶活性也会受到抑制。
想让身体不缺少酶, 最好的方法是不要缺乏维生素。因为维生素就是以酶的形式参与代谢的, 是制造酶的原材料, 身体里有时因缺某种酶而发生疾病, 就是维生素缺乏引起的。
而且酶其实就是一种蛋白质分子,经过人的口腔,食道,胃,这些蛋白质分子就被分解成氨基酸……学过生物的人应该就清楚是怎么回事儿了吧?!
曾经热销的多数水果酵素, 其实就是水果加上糖, 密封自然发酵后得到的产物。“这样的制作过程, 和我们中传统制作米酒、腌菜都是异曲同工。就是将水果中携带的各种细菌, 以糖水为营养基质生长繁殖, 最后代谢转化成酒、乳酸、醋酸等物质以及各种各样的酶。这其中, 因为水果所携带的细菌既有有益菌, 也有有害菌, 所以水果发酵产生的酶也各不相同, 甚至无法准确判断检测这里面的酶还剩下多少, 因为很多微生物也爱吃酶。再加上制作过程中, 如果水果本身已经变质腐败, 或没有彻底清洗, 残留农药, 那么制作出来的酶不但不具有保健作用, 反而会携带病菌及毒素, 增加健康风险。
酵素经受不起消化系统的考验
按照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孙飞的说法, 酶大多数由蛋白质组成 (少数为核糖体) , 不可能在体内转化而来, 只能通过活细胞产生, 所以即使从食物中获得, 也会被消化系统破坏, 比如强大的胃酸就会杀灭很多活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只有一种情况下有可能需要额外通过口服补充酶, 那就是大家常常在大餐后因为油腻引起的消化不良, 需要口服酵母片, 帮助缓解消化不良。因此, 除了消化酶任何酶都无法从消化道被吸收, 因为人体会把它们消化成不具酶的特性的物质。
同时, 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提醒, 能够导致酶变性的因素非常多, 比如温度、酸度、盐浓度等。“而那些作为减肥或者美容产品的酵素, 居然是口服的。即使是它们在天然构型下具有燃烧脂肪的作用, 吃到肚子里也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他解释说, 首先, 人的胃是酸性的, 而燃烧脂肪的线粒体环境是接近中性的。也就是说, 这些酵素首先要经过酸的考验。然后, 它们进入胃肠, 接受消化液的洗礼。消化液中的蛋白酶可以攻击任何蛋白质, 把它们切成小片段。绝大多数的蛋白质或多或少都会被切开, 直至成为碎片。切开的蛋白质自然无法保留空间构型, 也就不再具有活性。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也表示, “酵素就是酶, 酶就是蛋白质, 蛋白质能排毒吗?说酵素能排毒、清宿便是没有意义的。”同时, 她也对“酵素”这个称呼表达了不满, “日本人把酶叫做酵素, 中国人听了觉得比较时髦, 比较唬人, 所以很多保健品喜欢用这个词汇, 最可恶的是把酶叫做酵素, 然后卖产品忽悠人”。
按照以上专家的说法, 即使酵素真的具有它们宣称的减肥、养颜、排毒等功效, 它们也会在消化系统内被“消灭”, 以致无法对人体产生影响。更别说酵素本身根本就不具有那么强大的功效了。
如果需要通过购买数百上千元的“水果酵素”来起到保健目的, 不如直接食用物美价廉的各种新鲜水果, 通过人体自身携带的酶, 进行营养物质的分解转换比较靠谱。
自制水果酵素有风险
水果酵素商品销售火热的那段时间也带火了自制水果酵素, 人们纷纷开始学着自己做水果酵素, 认为这是最天然最健康安全的方式。事实当然不是这么简单, 看似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 其制作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自制水果酵素是一种发酵方式, 而自然发酵不易控制, 最容易造成杂菌污染产生毒素, 以及生成其他有害物质。所以, 饮用水果酵素, 反而会增加健康风险。
杂菌难防
由于“水果酵素”采用自然发酵, 那么在发酵过程中菌落的构成受起始条件影响很大。在自然界中, 水果表面的微生物组成是十分多样的。而除了发酵需要的酵母菌或乳酸菌外, 还有其他包括致病菌在内的微生物在蠢蠢欲动。一旦在制作的过程中稍有不慎, 使得发酵过程中杂菌“占山为王”, 那么这样生产出的“水果酵素”非但不能起到保健作用, 还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在杂菌污染中最需要注意的是霉菌污染。一些霉菌可以产生称作展青霉素 (又称作棒曲霉素) 的物质。展青霉素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神经毒性、胚胎毒性和一定致癌性, 并且会对动物免疫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虽然对于人体的危害尚无明确结论, 但暂定的每日最大摄入量为0.4微克/千克体重, 换句话说, 一名70公斤的成人每天不应摄入多于28微克展青霉素。然而对于被霉菌污染的水果制品 (尤其是苹果) 来说, 其展青霉素含量可达每克1微克, 按照“水果酵素”中果、水3:10的比例计算, 每天饮用100毫升就已经接近甚至超过暂定每日最大摄入量了。
除了要注意霉菌, 还要警惕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就是“水果酵素”发酵过程中产生一种不容小觑的有害物质。由于采用自然发酵, 菌种不易控制, 会产生较多的亚硝酸盐。在乳酸菌发酵过程中, 亚硝酸盐呈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 浓度峰值在1周左右时达到顶峰, 随后下降。而一周左右是网上一些“水果酵素”推荐的饮用时间。虽然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 亚硝酸盐含量会下降, 但增加的发酵时间则会增加其他物质的产生。
商业营销助水果酵素走红
面对“水果酵素”的火爆, 营养专家、医学专家指出了其中的不合理性, 商业专家更是准确捕捉到了背后的商业秘密。
对此, 安徽大学商学院营销学教授孙国正分析认为, 如今微信朋友圈里有关养生、健康的帖子愈发增多, 一方面是缘于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 但也同时被不少商家捕捉利用, 利用公众恐惧死亡、疾病的心理来制造噱头, 传播“伪科学”或错误的健康知识, 掩盖背后真实的商业利益, 博取点击出售广告, 甚至直接推销产品。所以, 有不少消费者都感慨, 分子、纳米、基因、生物电……现代人要买个东西, 不读三五个博士学位甚至都看不懂广告宣传了。这些一般统称为“商业伪概念”。
这种突然之间对于某种新鲜事物的狂热膜拜, 总是让人感到似曾相识, 但每每分析其紧随而来的市场现象, 就会发现总是和商业营销脱不了干系。无论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红茶菌”, 还是褒贬不一的“中华鳖精”, 或是还在销售中的“孕妇防辐射服”“高考健脑功能饮料”等等, 这些配合着产品销售而流传甚广的“健康鸡汤”, 背后真正的根源有很多都是产品制造者或推广者制造的噱头而已。消费者尤其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科学素养, 不能迷信一些功效过于万能的保健品。
以上回答摘抄自《中国防伪报道》——吴师菲
欣欣酵素好不好?
酵素不是药,但它比药更有效!你说的这个效果很好,活性和稳定性都很高,捡到宝了!我解释一下为什么酵素不是药,但它比药更有效!因为西药是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因是化学合成,在治疗的同时,也能伤害人体细胞的其他功能,就是常说的副作用。而酵素通过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帮助人恢复体力,增强人体自然笞愈力。所以酵素能“帮助”治愈疾病,但原理不同于西药。
吃酵素梅有哪些危害?
适量的吃酵素梅是对身体有很大的帮助的,但是大量的吃就会对肠道有一定的危害了,也就是当停止吃酵素梅的时候肠道也不会正常蠕动了。长期食用还会造成我们肠道里面的菌群发生紊乱。所以尽量不要过量吃。适量吃的话是对我们的肠道蠕动有很大的帮助的。
抽烟喝酒的人能喝吗?
中国的健康行业有个规律,只要一有外来健康理念进来,马上就会被吹得天花乱坠,搞得神乎其神,能包治百病,能消灾除癌。
世界上当然没有这种灵丹妙药,当然没有什么能够“永葆青春”的神器,因此,这些神话总是一个又一个破灭。 然而,人们向往健康的意愿往往被人利用,于是,一个又一个神话重新出现。
酵素,无疑是2018年中国健康界最大的神话,同时也是最大的谎言。
酵素被吹得多神? 什么是酵素?其实就是“酶”,“酵素”是其在日本的说法(为方便阅读,以下全称酵素)。“酵素”是一种高效率的生物催化剂,是一种加速细胞活动的物质,他的效率是化学催化剂的几千倍到几十万倍。 人的体内大约有5000种酶,参与各种细胞活动。由于“酵素”的这种神奇作用,它被某些商家吹捧成了“健康的发动机”,“包治百病的神器”,日本出现了包含几百种水果融合的“酵素药片”,还出现了能够直接制作水果酵素汁的“酵素桶”,“酵素机”等等。喝酵素,吃酵素可以美容养颜,可以减肥,可以抗癌,可以包治百病。
酵素真的那么神吗?科学家无情地告诉我们: 人体根本不能吸收外来酵素! 日本酵素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保健作用,其促消化,顺肠道只是因为添加了一些其他材料而已。
人体根本不能吸收外来酵素 在健康神话中,酵素堪称是最为荒唐的。因为人体根本不能吸收外来的酵素!这不是医学常识,而是生活常识,是初中生物课上的知识。 酵素作为一种蛋白质,它们的功能往往是单一而独特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把钥匙一只锁,只能特事特用,没有“泛用性”和“全能性”。简而言之,人体需要的酶只能由人体自己制造,不可能通过外来补充。外来服用酵素,无论是自制的酵素饮料,还是酵素药片都毫无意义。因为植物产生的酵素,人体根本不需要。 因此,外来酵素在人体内是找不到“工作岗位的”。 其次,任何酵素通过口服进入身体,一定要经过胃。在胃里,酵素会被胃液完全分解,根本来不及被肠道吸收。 酵素有益健康,真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酵素神话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酵素药片”还有一部分就是“自制酵素”了,这里涉及到另一个“神器”——酵素桶。 什么是酵素桶?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密封的塑料桶。你把水果放进去,加入糖,加一点水,然后盖上密封盖,这些玩意儿就会在里面发酵,产生所谓的“酵素”。过个几天,一桶“自制酵素饮料”就完成了。看上去似乎比日本药丸更靠谱。 一个破塑料桶卖几百元,难道这个桶真的这么神奇?我们先来看看来自日本的这种“酵素桶”在日本怎么样? 中国淘宝上某著名酵素桶,我在日本乐天市场搜索了一下,只有1家在销售,而且价格非常便宜,折合人民币也就100多块(中国卖300多)。这个桶在日文原版介绍里其实只是一个杂物桶,用来盛放衣物,盛放液体,还可以用作垃圾桶。但在中国人的宣传里,这些杂物功能被隐去,只留下了“制作酵素”的功能。
那么自制酵素真的很神奇吗?完全不是。 (自制酵素被日本一位学者称为:浪费水果) 自制酵素的骗局 用酵素桶制作出来的酵素饮料真的很厉害吗?国内外专家学者多次撰文指出,所谓“酵素饮料”,其实只是一种发酵后的糖水而已。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酵素,更产生了大量细菌,产生有益菌,更产生大量有害菌,特别是制作不细致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有害菌爆发。 根据统计,今年全国各地医院大量出现因为饮用自制发酵饮料而得了急性肠胃炎的病人,这个数据大到十万计。
自制水果酵素饮料究竟有没有保健功能?有没有助消化,有没有减肥功能?科学家说,几乎完全没有。酵素发酵之后有一股酸味,简而言之,这玩意儿其实是介于酒和醋之间的东西,部分水果酵素发酵之后会产生酒精。 由于制作酵素需要大量的糖来帮助,但是这些糖不会被全部用完,因此酵素饮料的糖含量很高,几乎就是“糖醋”,反而对健康很不利。 再次,由于酒精含量低,水果酵素饮料不像米酒,还有杀菌功能,因此其中可能存在大量不明菌群,这些菌群可能通过无氧环境爆发,严重危害人的健康。 要健康,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在各种宣传里,水果(蔬菜)酵素的效果远远高于新鲜水果。这荒唐得让人发笑。一种酸酸的加工食品竟然比“原版水果”有营养价值?科学家都懒得去回答这种莫名其妙的问题了。 撇除农药,环境污染,水果的价值就是在于新鲜,越新鲜营养价值越高。采摘之后,果子几乎就是为种子服务,营养价值就会不断衰败了。 因此,水果当然是越新鲜越好,迷信毫无科学根据的酵素,是不可取的。
迷信酵素,会有健康风险 在国内几大电商平台上搜索“酵素”产品,其产品详情页的宣传大同小异,都是把“酵素”的功效描述得天花乱坠。不仅是排毒减肥,甚至还有了能治病、抗癌的功效。 找一堆蔬菜瓜果放在一起发酵产生的东西,你真的敢信它能治病? 可是在虚假宣传下,它无所不能。特别是商家还充分地利用了一些消费者对于国外保健品的迷信心理。许多人赴日购买日本药,日本药也变为了安全、可靠、好用的代名词。而“酵素”正是大吹特吹自己来自日本。消费者只是依据以前对日本产品的认知进行判断,殊不知日本对“酵素”产品的监管并不积极。 虚假宣传,不止是诱导消费者购买,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危害。“酵素”虽然是这一两年突然变火爆的,但前几年便已传入。被称为“养生教父”的台湾人林光常曾屡次推销自家的“酵素”,其虚假宣传,直接导致了一名癌症患者的死亡。这名癌症患者在罹患二期乳癌切除肿瘤后,因为放弃正统化疗,半年来只服用向林光常购买的“酵素”,最后癌细胞扩散,不幸病重死亡。而后,林光常被以欺诈罪判刑两年。 此外,还有迷信“酵素”功效,却又想省钱的人,自己动手制作“酵素”。但由于制作水果“酵素”的原料多样,卫生条件要求较高,家庭自制时很难达到要求,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制作过程中稍有不慎,生产出来的“酵素”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还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
舒客酵素牙膏的利与弊?
优点:帮助减少牙龈出血,缓解多种口腔问题。促进牙龈血液循环,保持牙龈健康。
全新三合一亮白配方,应该能够祛除烟渍、茶渍、咖啡渍和槟榔渍。采用生物科技萃取一些天然活性成分,安全美白牙齿,且不损伤牙齿表面釉质。含有天然薄荷粒子,口气持久清新。
缺点是比其他常见的牙膏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