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肾炎的症状,IgA肾病有哪些症状?
谢谢邀请!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肾小球肾炎,讲一下该病的症状和特点很有意义!
IgA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是青中年占80%左右,我觉得应该是青少年肾脏健康科普必讲的一个疾病。
我们需要了解该病的一些常见症状,需要重视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延迟进入尿毒症的时间。
IgA 肾病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孤立性血尿、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也可合并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尤其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如果出现小便发红,或感冒后出现小便发红,一定要当心,需要去肾内科就诊,查一下【尿常规】和【尿红细胞形态】,明确是不是血尿。特别是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不要觉得每次过几天就好了,也没啥不舒服,不当回事!
该病还有有一个特点,就是如果就诊是合并高血压和肾功能受损(血肌酐升高了),往往预后不好,容易短时间进入到尿毒症期,所以特别是年轻人,千万不要把高血压不当回事!年轻可能没事感觉,等你出现恶心,乏力,不想吃饭,失眠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后悔莫及。
根据自己在临床所见,和患者教会我的宝贵知识,把我们对IgA肾病 最想给大家说的讲一下,希望对大家认识IgA肾病 有所帮助。
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所以说是系统性的,是因为其发病几乎可以累积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因此临床表现也非常的繁杂。要相对其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首先需要对SLE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了解,而后再逐一的进行理解。以下精灵医生就按照这个思路对这个问题进行梳理。
我们先来看看SLE的发病机制。说的简单一点SLE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生紊乱,产生了大量针对包括机体细胞核某些物质的抗体,进而诱导自身免疫性损伤而发生的疾病。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本来用于保护人体的免疫系统中出现了一些反对派,而且这些反对派针对的是非常关键部位,因此对自身的各个器官都造成了损伤,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
我们大致了解了SLE的发病机制后再来分析一下相关的症状:
1、全身症状:既然SLE是一种免疫反应,就会产生内源性的致热源,因此会出现发热,当然也可以伴有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2、皮肤与粘膜:前面提到的自身抗体可以对小血管产生损伤,其在皮肤就会导致面部和其它地方出现皮肤红斑,较为典型的是面部出现蝶形红斑,口腔则可以出现溃疡;
3、浆膜炎:人体内分隔器官膜的叫做浆膜,抗体对其进行损伤就会产生炎症,在胸腔会产生胸腔积液,心包则会产生心包积液;
4、肌肉骨骼系统:原理与前面提到的差不多,关节面也是有类似于浆膜的组织,因此SLE会有关节炎的存在,而肌肉内部充满了大量的血管,一旦受到损伤则会产生肌炎,导致肌无力;
5、肾脏: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也是SLE时最容易导致损伤的器官,为此临床上还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狼疮肾炎(LN),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抗体抗原复合物在肾小球的沉积,或直接与肾小球相互结合,当然肾小管也会受到损伤,最终可以出现蛋白尿和血尿等临床表现;
6、心血管:前面提到过心包炎,此外还可以损伤心脏和大血管的内膜,产生赘积物,最终引起血栓的发生;
7、呼吸系统:其一方面可能导致狼疮性肺炎、肺纤维化,另一方面还可以导致肺动脉高压,具体原因也与抗体诱发的免疫反应有关;
8、神经系统:可以说神经系统损伤是除狼疮肾炎外,预示SLE病情严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轻者仅出现头痛,重者则可以出现昏迷,甚至于危及生命;
9、消化系统:可以出现食欲减退、腹痛、呕吐、腹泻,肝脏也可以出现损伤,导致转氨酶的升高,还可以发生胰腺炎、肠梗阻、肠坏死等症状;
10、血液系统:SLE时产生的抗体可以抗血小板和血细胞,进而导致血小板的减少和溶血性贫血的发生;
以上仅对SLE的发病机制和主要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在实际临床上,SLE患者的表现千差万别,上面提到的症状并非会同时出现,某些患者可能仅突出表现为某些症状,也正因为此SLE的诊断也要通过对多个系统症状进行综合评分才能最终明确。
慢性肾炎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慢性肾炎综合征的症状,主要是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等肾炎综合征的表现。随着疾病病情的进展,会逐渐出现肌酐的升高,提示肾功能损伤非常严重,至少超过50%的肾小球丧失功能。
慢性肾病有哪些症状和并发症?
慢性肾病:①肾脏损伤(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临床上表现为肾脏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肾脏损伤(血、尿成分或影像学异常);或者②GFR<60ml/(min·1.73m2)≥3个月,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
慢性肾病有哪些症状?
一般来说,慢性肾脏病有五大常见症状,现分别作如下介绍。
1.出现水肿
慢性肾病最为常见的症状就是患者出现水肿。反过来说,若出现水肿,则首先应想到可能患有慢性肾病。肾病患者的水肿,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很轻的水肿仅出现晨起双眼睑或颜面部浮肿,常见于慢性肾炎、IgA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及慢性间质性肾炎等;比较轻或不太重的水肿也可以出现不伴有尿量减少及腹胀的双下肢水肿,如IgA肾病、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肾炎及糖尿病肾病等;很重的水肿则可以同时出现伴有尿量减少及腹胀纳差等的全身水肿,如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及有“三高一低”的其它类型的肾病综合征。
2.尿量改变
慢性肾病也常会出现的症状则是尿量改变。反过来说,若出现尿量改变,也要考虑是否患有慢性肾病。肾病患者的尿量改变包括这三个方面:一是每天的总尿量变少了,这种情况往往同时伴有水肿,也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胀与纳差等,常见于有“三高一低”的肾病综合征,如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及狼疮性肾炎的活动期等;二是每天的总尿量变多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在排除为习惯喜欢多喝水的情况下,分别应考虑为肾小管间质性疾病的恢复期、糖尿病肾病或尿崩症;三是每天总尿量不变,但夜间尿量明显增多,即夜间尿量超过一天总尿量的1/3,常见于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
3.尿色改变
部分慢性肾病患者是因为出现尿液颜色改变而发现患病。也就是说,若出现尿色改变,也要考虑可能患有慢性肾病。一般来说,解出的尿液呈淡黄色是正常;在尿液非常浓缩的早晨,尿色也可以呈现为深黄色,这也是正常的;在喝水较多的情况下,尿色也可以呈现比较清澈的颜色,这也正常。但是,若出现尿液发红,为洗肉水样或呈酱酒色,则就要考虑是慢性肾病的症状,常见于IgA肾病、良性家族性血尿、多囊肾病、泌尿系结石或感染及其它肾小球肾炎等。尤其是在上呼吸道感染后72小时内出现的血尿,则重点考虑是IgA肾病的可能。另外,若从早到晚解出的尿液都呈现为非常清澈的颜色,则应考虑为严重肾衰竭的可能。
4.排尿异常
排尿异常也是慢性肾病容易出现的症状。这里说的排尿异常,指的是在排尿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比如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及排尿困难等都属于排尿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也就是说,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及排尿困难等排尿异常,则也要考虑是慢性肾病的可能。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肾盂肾炎、肾积水、泌尿系结石及尿路梗阻等都可以在排尿过程中出现异常。尿频、尿急及尿痛等典型表现可发生于如上慢性肾脏病的急性发作期。若不能早发现、早诊断与早治疗,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肾盂肾炎及尿路梗阻等慢性肾病也会逐渐发展成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
5.尿沫增多
与如上四大症状不同的是,慢性肾脏病的这一症状往往更不会被人们重视,即尿泡沫增多容易被忽略掉。也就是说,患者出现尿泡沫增多,也可能是慢性肾脏病的症状。与慢性肾病相关的尿泡沫增多,常常表现为解出尿液的表面漂浮一层经久不易散去的很多细小泡沫。而且我们发现,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越多,则尿泡沫也越明显。患病时间久了的肾病患者,甚至可以用尿泡沫多少来初步判断尿蛋白是否下降或肾病好转了。由于尿泡沫增多与尿蛋白关系密切,因此常见于尿蛋白较高的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慢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肾炎、膜性肾病、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及糖尿病肾病等等。
慢性肾病有哪些并发症状?
随着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患者会出现以下的并发症:
一、高血压或原来的高血压变得难以控制;
二、肾性贫血;
三、矿物质代谢紊乱和肾性骨病
四、心脑血管疾病,其包括心肌疾病和动脉血管疾病
五、酸中毒;
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七、血管钙化;
八、脂代谢紊乱,可包括胆固醇升高、甘油三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得了慢性肾病该怎么办?
治疗慢性肾病,要遵循5条营养准则:反省自己的错误,改变饮食,增加营养素,不多运动,医学治疗和营养治疗互相渗透。
慢性肾病患者如何进行营养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阶段对人体代谢的影响不同,因此每一阶段所采取的营养治疗措施应有所不同。慢性肾病分为5个时期:第1、2期,身体疲乏无力,尿液中存在一些问题,此时应主抓原发病;第3、4期,出现贫血、肾功能异常,此时要在满足身体需求的同时减少肾脏负担;第5期,准备替代治疗,此时要满足营养需求,预防营养不良。
肾病患者应该如何饮食?
不管得了什么病,首先要考虑身体正常运转需要什么,其次要考虑生病的脏器。肾病患者必须每天摄入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素,防止营养不良。要做到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保证肉、鸡、奶等动物蛋白质的摄入比例需占摄入总蛋白量的1/2。此外,肾病患者更要知道哪些不能吃。
女性尿路感染的症状和禁止食用的食物是什么?
一、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男性朋友和女性朋友均可以发病,但下尿路感染则以女性朋友多发和多见,而且多见于20岁~40岁,主要是因为女性朋友的尿道直而短,尿道外口、阴道口以及肛门相邻,会阴部存在大量细菌,如果在频繁性交、不注意个人卫生、抵抗力下降等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女性尿路感染有那些症状?1、上尿路感染
①突发寒战高热,通常伴发恶心呕吐、头痛以及全身疼痛。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大汗淋漓。
②出现单侧或者双侧腰部疼痛。
③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
2、下尿路感染:急性下尿路感染通常突然发病,有典型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的时候通常有烧灼感,有部分患者甚至因此而不敢小便。严重患者可以几分钟就要像小便一次,小便排空之后仍然感到没有排完,且不分白天黑夜,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血尿,体温正常或者仅有低烧,一般情况不会出现寒战高热、全身酸痛。
慢性尿路感染多由慢性感染或者上尿路感染发生迁移所致,主要表现为持续或者反反复复发作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尿液浑浊,可以出现膀胱区疼痛。
二、尿路感染饮食上强调进食易消化饮食、食物要富含维生素和热量,多饮水,每天保持尿量在15007ML以上,可以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减轻膀胱刺激症状。并配合抗菌药物治疗以及膀胱区热敷、坐浴等。(本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