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陵泉和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你觉得中医穴位对你有帮助吗?
给大家推荐一个缓解腰腿疼痛的中医穴位——伏兔穴。
伏兔穴位于大腿上,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胃经多气多血,气血活了,腰部就能得到濡养,而刺激伏兔穴就能加强气血的运行,让腰部的神经经络得到濡养,这样就能够解除疼痛。
怎么敲打伏兔穴呢?很简单,用拳头直接敲打伏兔穴即可。
最好用拳头的小指头那一面敲打,因为小指头上面有个后溪穴,而后溪穴也是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一个奇穴,这样,就可一举两得,每次敲打36下就可以了。
另外要记住的是,敲打伏兔穴要跪着敲打。因为站着这个穴就不存在了,必须跪着,伏兔穴才会出现,用特定的姿势,来取这个特定的穴位,才能收到特定的效果。
艾灸膝盖的方法是什么?
艾灸膝盖的方法是什么?
艾灸膝盖的方法是取适宜体位,用手如持笔写字一样拿着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膝盖及相关穴位处,点燃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为2~3厘米,进行熏烤,以局部温热、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度;也可以采用灸盒灸治。一般每次艾灸10~20分钟。
艾灸是指利用艾叶制成的艾绒为主作为施灸材料,或配合药物,点燃后在穴位上或患处进行烧灼或熏熨,借其温热性刺激及药物的药理作用,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引热外行的作用。
艾灸膝盖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消肿、通经活络的功效,可以治疗膝关节怕冷、膝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质增生、关节囊肿、关节腔积液等病。
此外,膝盖处有很多穴位,艾灸这些穴位如鹤顶穴、犊鼻穴、内外膝眼等穴可以疏通膝关节周围的经络气血;而艾灸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等穴,除具有局部消肿止痛作用外,还可以起到对全身整体的调节作用。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针灸科 主任医师 刘颖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上热下寒体质如何调理最好?
您好,作为一个养生少女,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养生干货~
上热下寒,我自己可是有亲身体会,也找到了好方法如今调理好了。我个人认为这种体质吃药效果特别差。
正常人体得“上凉,下暖,温中央”,而现代人多数是“上热下寒,堵中央”的体质 上热下寒,中焦闭塞。这种情况就比较适合练习金鸡独立,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也提到了这个方法,这是中里巴人在《求医不如求己》中提到的办法。我自己也亲身试验,效果很好,就是需要坚持。
这是我在另外一篇的回答。得到了大家的很好的反馈。
不但上热下寒,凡是寒热不调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调理。一只脚站立,一只脚抬起,双手自然下垂或者上举合十,合十最好中指指腹紧贴。闭目站3-5分钟,再换另一只脚,每天两次。心肾不交引起头晕、失眠的人联系也有很好的效果。我自己做的感受就是,通过闭上双眼,努力保持身体平衡的这个过程,我能感到双腿发热,气血下行,在做3-5分钟后,双脚发热,两腿都很温暖,眼睛也十分明亮,
希望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欢迎补充!
亲爱的朋友,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点个赞呗~~谢谢您!喜欢中医的可以关注我哦!带你养生~三伏天艾灸灸哪里效果最好?
三伏天艾灸灸哪里效果最好,这个要看你主要是针对调理什么问题或是针对什么疾患来说。调理部位的不同,取血也是不同的。这是因为艾灸灸哪里是需要取穴位的。
三伏天,不仅是外在气候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人体自身阳气最旺的时候,这个时候是非常适合于一些:“冬病夏治”的,比如一些关节类等淤症、痹症。而且也是艾灸的最好时节。
何为艾灸?艾灸,大家都听说过,很多人也使用过,就是中医的一种灸疗法,主要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等产生的艾热来刺激人体的穴位,通过激发人体经气的活动来调整生理功能,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三伏天艾灸有哪些好处?1、三伏天艾灸可以起到解暑、祛湿、祛寒、降火的作用
因为艾灸补充的是元阳之气,夏季很多人由于饮食不节和贪凉导致体内都有寒气、湿气,如果不除们就会引起:“虚火上身”导致各种炎症,比如咽喉炎、鼻炎、妇科炎症等。
2、缓解疲乏、调节身心
元气阳气充足,人的火力充足,精力就充沛,耐力也很强,抗压能力也随之变强,这样人的情绪也就好很多,身心变得无比舒畅。
3、根除疾病的速度快,是最佳时机
为何艾灸在三伏天灸效果最佳?我们都发现,越是天热,养生店里艾灸的人越多,生意也是最好的,这是因为,三伏天,是气候与人体阳气达到高峰的时段,这个时候利用“天之阳、地之阳、人之阳”三重合力,固本扶正。去除一切寒湿,打通瘀阻经络,就可以最大程度获得治疗的效果。
三伏天艾灸哪里效果好?对于一般人来说,三伏天日常艾灸保健可以灸这几个穴位就好:
(1)补气血,健脾胃,就灸足三里
(2)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就灸关元穴
(3)温通元阳、调和脾胃、益气养血就灸神厥穴
(4)脾胃不和等一切脾胃之疾就灸中脘穴
三伏天针患疾人群艾灸穴位:
(1)慢性咳嗽、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或是遇冷刺激加重,可取穴肺俞穴
(2)腹泻拉肚子、经常便溏、消化不良、细菌性痢疾等可取穴足三里、天枢穴、神阙、中脘穴
(3)空调房引起的肩、颈椎病,可取穴大椎穴
(4)暑湿病,如头痛、身体酸懒、倦态乏力、低热、呕吐腹泻等。可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穴、神阙穴
艾灸应该注意些什么?1、艾灸不能吃得太饱或是饿着肚子,艾灸后不能喝凉水,最好喝温开水
2、艾灸时不能吹风扇、开空调
3、艾灸完至少半小时内不能用凉水洗手、洗脸,不可马上洗澡
4、刚艾灸完、身体会有疲乏的感觉,属正常,不必劳累,注意休息,很快好转
以上取穴一定要准确,如果没有把握,就不要自行进行,最好到专业人士或是中医理疗店去做。
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艾灸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以下是肝脏常用施灸取穴穴位图:肝炎主穴有:
足三里:外膝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阳陵泉:屈膝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缘凹陷处。
太冲:足背第一二趾缝间1.5寸处。即第一二骨结合之间凹陷处。
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肝炎配穴有: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三阴交: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
至阳:第七胸椎下方凹陷处;
期门:下容穴平旁开1.5寸,第六肋骨处;
中脘:前正中线脐上四寸;
气海:体前正中线脐下1.5寸;
胆俞: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关元:前正中线脐下三寸;
阴陵泉:屈膝胫骨内髁下缘凹陷处,与胫骨粗隆平齐。
慢性肝炎:脾俞,三阴交;
乙肝:脾俞,大椎,至阳,期门,中脘,气海;
黄疸:胆俞;
便溏:关元,阴陵泉。
以上病症可以按照主穴搭配配穴来施灸,温和灸:每穴灸十分钟,隔日一次,七次一疗程。注意不要灼伤皮肤。
★本文由中医科医生和药剂师撰写,若本文有帮助,请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