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痛风病的症状,流感的症状是什么?
原创
“喧嚣下的健康漫话,微信号:gsdTomHealth”。
关键词: 流感病毒 感冒 流感疫苗 钟南山
国内今冬的流感爆发,连数学老师都不淡定了。
网上出现了一道题目:卫生部门为控制流感的传染,对某种流感研究发现:若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00人患了流感,若按此传染速度,第三轮传染后,患流感人数共有___人.(答案是1000)
在此我们不解释解题思路,只想知道:受到影响的数学老师心里阴影有多大?
自今冬以来,我国流感病例明显增加。中国疾控中心检测数据证实,1月份全国门、急诊报告的流感病例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医院最繁忙的科室就是儿科和输液室,场面之宏大,用“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来形容。而严重紧缺的儿科医生,更是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休息时间,从白班上到夜班,或者从夜班上到白班,有时候还要继续坚持第二天上班,就算是生病也只能咬牙。
不是不想休息,人终究不是钢铁之躯。只是面对如潮的小患儿,全家出动的焦急家长,作为医生也只能先放下自己。潇洒只存在于电视剧里面,生活中只有任劳任怨。
1月7日,天津海河医院“儿科医生集体病倒,儿科停诊”的通告,瞬间刷屏。医院管理人员解释这只是一个“凑巧”,然而儿科医生荒等现象,还是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社会和医疗界呼吁亟待解决的话题。
监督部门、医院、儿科医生,都在为打赢这场战役而共同全力以赴,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
2018年的第一场雪,终于飘飘洒洒落了下来,大地一片银装素裹。流感病毒肆虐的疯狂也为之有所缓解。
冬季流感的爆发有个规律,就是从11月开始逐渐进入高发期,在12月或次年1月初达到顶峰,然后开始逐渐回落。
然而,只是缓和,警报依然尚未解除。钟南山院士提醒,今年流感病毒又有了一些变异,乙型山形 (yamagata)病毒明显增多。今年3月份可能出现新一波流感。“要特别警惕禽流感和人流感混合爆发”。因为,没有任何病毒或病原体会像流感病毒那样迅速演变,还具有跨物种传播的能力。
3月份也是上学季,家长们又要忧心忡忡了。
国外美国今年流感也格外严重,已导致至少20名儿童丧生。
除夏威夷州和华盛顿特区,全美49个州正遭受流感疫情肆虐。自2017年10月1日起,累计有6500人因流感住院。而这一数字还在迅速攀升,并将持续数个星期。因飙升的就诊人数,美国整个医保系统感到了巨大压力。加上波多黎各是静脉注射液的主要生产地,受飓风影响,生产恢复缓慢,药品短缺凸显,治疗面临新的挑战。
今年传播的病毒以H3N2为主,它引发的症状更严重,住院率和死亡率更高,而流感疫苗抵御H3N2的效果并不好。
美CDC称,预计此次流感季将持续13周。
英国也陷入了医疗危机。据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数据显示,由于急症室人满为患,今年冬天有至少10万名病人不得不在救护车上等待超过半小时。而救护车被困医院的窘境,进一步影响了999急救电话的响应速度。
NHS表示,流感病毒和诺沃克病毒是本次医疗危机的主要原因。
虽然英格兰目前能应付,但是威尔士却有点顶不住了。纽波特市皇家格温特医院的急诊室的状况已处于崩溃边缘。急诊室已满,但病人还是源源不断的来。与此同时,他们更担心一线工作人员随时会因过度疲惫而病倒,引发危险的多米诺骨牌。
表现潜伏期1~3天。
1.典型流感
和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症状要更严重些。突发的高热可达40℃,面部潮红,结膜外眦部轻度充血。致热源毒素在血中释放,使体温中枢调定点上调,人体误认为体温偏低,感觉怕寒,用一次次的寒战让肌肉产热。病毒进入血液,还会引起明显得全身中毒症状:头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
病毒在咽喉部、气管这些部位生长繁殖,会破坏上皮细胞,引起咳嗽、胸骨后不适或烧灼、咽干、咽痛。
肺部没有明显炎症。
发热多于1~2天内达高峰,人体若能成功打败流感病毒,3~4天内热退。退热后全身中毒症状就基本消失了,相对而言咳嗽、咽痛这些呼吸道症状变得明显,大概持续3~4天。之后还需要1~2周的时间恢复。
此型最常见。轻型患者发热不超过39℃,症状较轻,病程2~3天。
2.流感病毒性肺炎
可以从典型流感发展而来,或直接表现为肺炎型,病程3~4周。
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持续不退。
肺部症状明显:迅速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剧咳、泡沫黏液痰或痰中带血症状。肺泡被渗出的液体所填充,无法完成充分的气体交换,呼吸极度不畅。患者可因心脏承受不了无氧等极端情况而发生心力衰竭或外周循环衰竭而死亡。
病死率可超过50%。婴幼儿及老年人这些免疫力低下的人,患流感常波及下呼吸道。是国家、社会、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
3.中毒型和胃肠型
胃肠型流感在儿童中常见,以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一般2~3天即可恢复。
中毒型极为少见。病毒侵入神经系统引起中毒性症状,临床上有脑炎或脑膜炎症状。
治疗美国儿科学会发布了最新的《流感预防与控制建议要点》(2017-2018 版)。
1. 及时确诊并进行抗病毒治疗
在症状出现 48 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效果最佳,所以应该迅速确诊,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但是如果超出48小时,仍能获益。
2. 药物选择
首选口服奥司他韦。绝大多数患者对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及帕拉米韦均敏感。相反,金刚烷胺与金刚乙胺对甲型流感高度耐药,对乙型流感无效,所以不推荐。
预防流感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式,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所有 6 月龄以上儿童普遍进行疫苗接种。同时也要特别重视以下人员的疫苗接种:医疗保健人员、孕妇、打算怀孕的妇女、围产期妇女或哺乳期妇女等。
注射流感疫苗,最好是在11月份。因为抗体产生需要时间,可以预防在12月或次年1月初到来的冬季流感高峰。
目前国内使用三价流感疫苗未能覆盖乙型山形 (yamagata)这一亚型,钟南山呼吁尽快生产四价疫苗,可以纳该型于其中。
至于其他中草药一类的,我不在此做推荐了,大家网上搜索吧,许多专家都推荐过,也是有肯定效果的,请相信我们祖国的医学。
痛风是什么感觉?
近年来我国痛风患者发病率逐渐上升,痛风逐渐被大家所关注。但是痛风到底该如何治疗,怎样的治疗才是正确的呢?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 或) 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等。
痛风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或慢性痛风。
痛风不痛就没事了吗?
目前大多数患者只注重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当疼痛缓解后大多数人又恢复了原来的生活状态,认为不疼就没事了,下次疼下次再治。可是,这样会带来什么危害呢?
痛风患者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
高尿酸血症肾病痛风性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脏病肾结石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
也许上诉疾病你可能感受不明显,那么下图所示就比较直观了。
上图所示都是慢性痛风患者,未正规治疗或是正规治疗未坚持所导致的最终结果。除了发病时疼痛难忍,平时生活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外观不雅,难以穿鞋等等。
痛风到底该怎么治?
1、维持尿酸水平
痛风的治疗策略强调从单纯的急性关节炎的镇痛治疗,转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综合管理。降尿酸治疗的治疗目标“将血尿酸维持在327 μmol /L 以下”这一点对于具有痛风石的慢性患者尤为重要,将有助于痛风石的缩小,甚至消失。
2、改变生活方式
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特别是对于早期的患者。因此,对于早期发现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者和早期急性发作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相信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危险因素的去除以及合理规范的药物治疗,同样有望改变其痛风的病程。
3、及早手术清除
如果对于早期查体可见可及的痛风石及早进行手术清除,减少机体尿酸池的“储备”,可能更加有利于血尿酸的有效控制,缩短降尿酸药物治疗的疗程。
痛风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吗?
痛风不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建议病人及时就诊皮肤科,对症治疗。在患病期间,清淡饮食,忌食高嘌呤食物。注意多喝水,多加休息,可以适当活动,增强体质,平时规律生活作息,保持心情愉快。
痛风最怕的8种毒?
痛风虽然不都是吃出来的,但是每次复发,肯定和吃有关!所以,为了少遭罪、少花钱、少得并发症(痛风石、痛风肾等等),咱们尿酸高、有痛风的朋友,一定要远离下面这 8 种毒~痛风最怕的8种毒,一定别再碰1、内脏和鱼类痛风性关节炎无论急性发作期还是慢性期,需要注意患者应长期控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鲭鱼、小虾等。这些都是痛风病患者不能吃的食物,所以一定要小心。2、海鲜制作的调味料
痛风患者都知道要少吃海鲜,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蚝油、鲍鱼汁、海鲜酱、香菇酱、浓缩鸡汁等食品调味料的嘌呤含量也很高。
这些调味品常常是一些动物、海鲜等经过提炼、浓缩加工后的成品,其嘌呤含量非常高,食用这些调味品烹调的食物后,可以短时间内迅速升高体内的尿酸水平。快速的血尿酸升高则会导致痛风的发作。
3、高果糖食物痛风患者的“敌人”除了各种含嘌呤的食物外,还有含“果糖”的食物。因为血液中的果糖含量上升,会导致血尿酸和尿液中的尿酸含量迅速增加。此外,有的饮料中会添加“果葡糖浆”。因此,痛风患者食用前要注意看一下配料表,少吃含果糖的食物。4、咖啡浓茶加重痛风浓茶水、咖啡等饮料本身不会增加嘌呤的含量,但它们有兴奋自主神经的作用,加重痛风,也可能会诱使痛风急性发作,痛风患者应尽量避免饮用。
5、酒类促进嘌呤吸收酒精对痛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酒精会促进嘌呤吸收,即便红葡萄酒和白酒中没有嘌呤,跟其他含嘌呤的肉类一起食用也会加重通风。6、种子类食物许多人会认为说,既然荤菜中的嘌呤含量较高,那么选择素食总归是不错的选择,但选择蔬菜亦需谨慎。花菜、干豆、干果等嘌呤含量亦不可小觑,仍因控制摄入量。痛风患者可以吃点什么?尿酸高莫慌,多用3种植物煎水喝,稳定尿酸,远离痛风疾病这里所说的3种食物,分别指的是芜菁、姬松茸、桑葚,都具有很好的稳定尿酸的作用,被称为“天然降酸王”,运用它们来辅助降尿酸、缓解痛风,有一个沿用至今的食疗方——芜菁粉。
制作方法:
原料:芜菁、姬松茸、桑葚、黑芝麻、猴头菇、芡实等42种碱性食物
具体步骤:将这些食材洗净,放入锅中炒熟,然后放入破壁机研磨成粉,多磨几次,保证粉质细腻,用热水冲调食用,每日2~3次。
功效: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改善痛风症状、有效稳定尿酸、保护肝肾脏。
芜菁
《大医典》记载:芜菁,通三焦、利五脏、解邪毒,生精、补气、治痛风,防癌。它是自然界中少见的一种富含有机活性碱的高碱性植物,富含有益健康的碱性矿物元素及有机生物碱,可以降低血和尿液的酸度,对身体的各个脏器进行全面的营养调节,达到酸碱平衡、改善体质的作用。
姬松茸
姬松茸对于肝肾的修复功能有帮助,可通过促进尿酸排泄,降低高尿酸血症者的血清尿酸水平。
桑葚
桑葚被称为“民间圣果”,它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矿物素等成分,具有多种功效。现代药理发现,桑葚所含的黄酮可显著降低血清尿酸水平,与别嘌醇的降尿酸效果相当。
尿酸高的人如果觉得找寻食材太麻烦,,市面上芜菁粉也有成品。其在传统熬煮的方法之上,食材精心配比,采用独家细胞破壁技术,制成芜菁粉,不仅营养均衡,易于人体吸收,而且在降尿酸、缓解痛风上的效果更好,可参考选择。
什么是痛风?
感谢您的邀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吴一波来回答您的问题。简单来说,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类物质代谢异常,导致尿酸过多从而引发的痛风症。
体内的尿酸过多可引起痛风症,而尿酸的产生途径主要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尿酸来自自身核酸的氧化,占人体尿酸含量的80%;外源性尿酸则是通过含有核蛋白的物质摄入产生,含量为20%。体内核酸代谢会产生嘌呤类物质,其物质代谢的终产物就是尿酸。
高尿酸血症便是痛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体内一些酶的突变或缺失会导致嘌呤类的代谢紊乱,引起尿酸增多,最终引发痛风。
人体内70%左右的尿酸可通过肾脏排泄,剩余的则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氨气和二氧化碳等。当尿酸经肾排泄不足而致使尿酸水平长期超标时,尿酸便会以钠盐的形式析出并沉积在关节、软骨等组织之中,形成尿酸钠结晶,最终也可引起痛风。
痛风可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发的;继发性痛风是由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导致患者尿酸排泄减少而引发的,或是由于药物因素(主要是利尿药的使用)导致尿酸盐滤过量减少和重吸收增多,从而引发痛风。
痛风的患病特点有哪些?首先,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另外,痛风患病率的性别差异明显,男性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患病率:女性患病率约为3~4:1。男性患痛风的风险与年龄呈正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加,痛风的患病率也稳定增长;而女性在绝经前患痛风的风险很低,绝经后迅速上升。
可能引发痛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肥胖:体重指数增加,痛风的发作风险也随之增加。
饮酒:啤酒中有大量的嘌呤类成份,因此其诱发痛风的风险最大。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血压正常患者。这可能是因为高血压引起微血管病变,导致组织缺氧,血乳酸增多,抑制尿酸盐在肾小管分泌,或是由于长期使用利尿药导致血尿酸增多。
此外,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海鲜)也可使痛风的风险增加。而果糖是唯一可升高高尿酸水平的碳水化合物,促进尿酸合成,同时抑制其排泄,因此大量摄入果糖饮料会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如果您喜欢的话,请点击右上关注,更多健康知识和您分享!如何治疗痛风?首先,无症状期内需要注意饮食治疗,避免诱发因素,其关键在于限制嘌呤的摄入。有研究证明,坚持地中海饮食模式可降低尿酸水平,预防痛风的发生。地中海饮食模型即指日常饮食中蔬菜、水果、粗粮和豆类摄入量较大,红肉、全脂奶摄入适中,使用橄榄油烹调食物,并搭配适量的葡萄酒。
其次,在痛风急性期主要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素、糖皮质激素等传统药物以及阿那白滞素、康奈单抗、利纳西普等新药进行治疗。
此外,在痛风的间歇期和慢性期主要治疗方法为使用降尿酸药控制血尿酸水平,主要药物包括别嘌呤醇、奥昔嘌呤、托匹司他、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以及如丙磺舒、苯溴马隆、尿酸酶等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总的来说,痛风主要是由尿酸过高引发,可通过饮食、药物等方式降低尿酸的产生或促进其排泄,从而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
问题回答:山东大学药学院 江泽宇 审核:吴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