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出问题的早期症状,肾在哪个位置?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不能温养脾阳,导致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膝发冷、水肿等。二者都可能会形成脾肾两虚。
脾肾两虚的症状一般有:
形寒肢冷
面色苍白
腰膝酸软
五更泄泻
少腹冷痛
面目肢体浮肿
舌淡胖
苔白滑
习惯性便秘
消化不良
男性阳痿、遗精、早泄
妇女宫寒不孕
……
脾肾两虚,关键在于脾肾双补。
吃点芡实,补养脾肾
芡实,也叫鸡头实,用来补养脾肾特别好。宋代文豪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吃一些芡实。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功效。
可与西米、银耳、莲子肉、山药、白扁豆之类的食物搭配食用,一次不要吃太多。由于芡实有较强的收敛作用,便秘、尿黄的时候及产妇都不适合。
吞咽唾液,滋补脾肾
唾液,中医上称“津液”,俗称口水。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吞咽津液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作用。
吞咽唾液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种:
1.常食法。姿势坐、卧、站均可,平心静气,微闭口唇,抵舌上腭,不断搅动,待唾液产生后,然后吞咽,反复3-4次,长期当持,必有益处。
2.按摩法。承浆穴,为胃经和任脉的交会穴,当我们用食指用力揉压承浆穴,即可感觉到口腔内涌出分泌液。这种分泌液可以滋润五脏、滋养全身、去燥去火。由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也可以按摩次穴。
按摩肾俞,鼓动肾气
肾乃先天之本,主人体水液,喜暖怕寒。双掌摩擦至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两边腰眼),如此反复3~5分钟;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发热。这个方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动肾气,让人的阳气在短时间内升发起来。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肾气衰导致的腰腿问题也有帮助。
补脾肾,不如来泡脚
泡脚是养生补肾的一种简单方法,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工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泡脚。
在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候(晚9点),用热水泡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泡完脚后按揉脚底涌泉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每晚睡觉前可以按揉脚底涌泉穴,按摩此穴可起到养肾固精之功效。
此外,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
身体不舒服了,就要弄清楚原因,然后慢慢调养,坚持做,相信一天会比一天好。
肾病早期的症状有哪些?
很多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可能是有很多小问题积成,然后早期的症状得不到重视,疾病严重起来了才后知后觉,那就麻烦了。肾病不少见了,今天来说说肾病的早期症状。
肾病,肾脏的各种病证。人体脏腑之间,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均保持着动态平衡。内外界多种致病因素如果破坏了人体的平衡,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病及于肾,则引起肾脏疾病的产生。
肾病的早前的症状还是比较明显的,具体有9大症状1.乏力、容易疲劳、腰酸、腰痛
由于工作忙碌、劳累等原因,出现乏力、容易疲劳、腰酸、腰痛的现象非常多,人们往往觉得是工作劳累引起的,但也可能是肾脏病的早期症状。
2.小便次数增加,尿道疼痛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尿频、尿急、尿痛,这种症状常让人怀疑是泌尿系感染。
3.小便带血
小便颜色异常,如果尿色呈浓茶色、洗肉水色、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样时,如有发现应立即就诊以明确病因。
4.小便泡沫多且不易消退
常表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异常增多,尿液静置一段时间后若仍有较多泡沫,则提示尿中蛋白排泄过多。
5.夜尿增加
正常人年龄小于60岁时,一般不应该有夜尿,如果年轻人夜尿量增加,则可以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临床表现。
6.水肿
晨起时眼睑或颜面水肿,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时减轻。严重时水肿可出现在低垂部位,如双踝部、双下肢、骶尾部等。
7.尿量太少或太多
如果没有大量出汗、发热等使体内液体成分减少的原因,发生小便量骤减,要去看医生,检查尿液以证实是否存在肾脏病变,同样尿量陡然增加,也应寻找引起小便量增加的原因。
8.面色苍白
很多原因可以导致贫血,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而肾脏疾病是导致贫血的较常见原因。
9.皮肤瘙痒
肾功能不全时,由于体内尿素氮和肌酐等毒素不能充分排出,导致尿素霜和钙盐在皮肤中沉积,常出现皮肤瘙痒,伴面部皮肤颜色变深、干燥无光泽、萎黄等。
事实上很多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可能是因为很多症状的出现,得不到我们的注意,所以当身体出现异样的时候,不可轻视哦。
肾阴虚有什么表现?
中医所谓的肾不仅包含了肾,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功能,包含了肾经,膀胱、骨髓、脑髓、发、耳等,因此中医所讲的肾阴虚,包含了肾系统的整个表现,而不是说现代医学肾脏的功能异常,当然可能有异常,而这不是平行功能。
肾阴虚常常表现为腰酸腰痛,膝盖、足跟酸软,骨头疼痛,因为肾脏主骨,肾阴虚就是肾脏的物质不足,因此肾阴虚可以导致肾脏系统的滋养物质不足,“不荣则痛”,不能滋养肾脏所主管的部位,因此就会导致骨头疼痛。
阴虚就会导致阳气相对的旺盛,阳气旺盛就化成了火,这种火并不十分强悍,因此只是出现手脚心烦热,或者是心烦失眠,颧部红,但是摸上去并不热,不像感冒发烧时的体温升高。夜间发热会更严重,因为夜间为阴所主,阴虚不能主,就变成了阳主,阳主就会发热。
肾阴虚就是物质不足,物质不足怎会影响骨髓与脑髓的生成,骨髓不足则生长发育缓慢,小孩子的五迟五软。到了成年以后记忆力下降,经常脑子空痛,像一团浆糊,不明晰。眼睛得不到滋养就会出现眼花缭乱,视力下降。
肾阴虚影响女性的月经,导致月经量少,色暗红,质粘稠,甚至是会导致月经的淋漓不断,形成崩漏等严重的月经紊乱。男性则表现为阳(强)易举,但是战斗力不持久,因为并不是真的功能增强,而是阴虚导致的假性功能增强。
当然临床比书本更加的丰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还要结合患者的舌脉象,更不是说临床就如此单纯,肾阴虚可能与其他病机相夹杂,因此治疗的时候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患者表现,应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怎么判断自己患了肾病?
说起“肾病”,我对去年会诊过的一个疾病,还记忆犹新!我还记得,那是消化科的一个男性患者,这个患者有五十多岁,当时这个患者因为半年来一直没有胃口,而且体重还不断下降伴随疲劳乏力,所以在消化科做了胃镜,发现就是轻微“胃炎”。
于是这个患者,看到报告后,也就没把事情放在心上,只是简单买了一些改善胃肠动力和保护胃粘膜的药物来吃。但是情况不但没改善,而且开始出现了恶心呕吐伴随腰痛的症状,这个时候消化科医生在了解了病史之后,赶紧叫了泌尿外科和肾内科的医生会诊,我作为泌尿外科医生参与了会诊。
在我排除泌尿系肿瘤和结石疾病的同时,经过肾内科医生的建议,赶紧给患者查了肝肾功能,结果显示这位患者的血肌酐已经达到了1500 umol/L(男性正常值不超过133umol/L),最后经过肾病科医生的检查诊断,患者已经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需要及时转入肾病科进行血液透析。
通过这个病例我想告诉大家,肾脏病有时候发病隐匿,病情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和医生都容易忽略,所以说起肾脏病,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是比较惧怕,如果一开始没有发现疾病的“端倪”,等到症状明显了,往往已经到了肾脏功能受损比较严重的时期了。就比如上面这个病例,一些患者发现自己患有肾病的时候,肾脏的结构和单元都受到严重破坏,已经是到了尿毒症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所以,如何尽早的预判并发现肾脏病,然后及时的进行检查和相应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现在,我给大家阐述以下几个需要关注的症状:
如果反复出现“疲劳乏力”和“恶心呕吐”的症状,就要考虑肾脏病的问题。这个症状和文章开头,我给大家分享的这个病例类似。也就是说有一些肾脏病,会有反复疲劳乏力和恶心呕吐的情况,这个时候患者可能以为是自己太累了或者肠胃出了问题,就跑到消化科看病。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给患者检查肾功能,就很容易漏诊。
那为什么肾病会出现疲劳乏力和恶心呕吐呢?这是因为当身体患有肾脏病的时候,肾脏的“过滤系统”出现损坏,不能及时的把身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又无法把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有益物质”留下,这种代谢失衡会造成“有害物质”积累在体内,“有益物质”过度流失,产生低蛋白血症和免疫球蛋白低下,进而出现疲劳乏力和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而这些“有害物质”积累在体内,还会产生胃肠道症状,诸如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情况。
如果排除过多饮水和肥胖等因素,晨起眼睑水肿和双下肢水肿,就要考虑肾脏病的问题。水肿是一个大家比较了解的肾病信号。这是因为肾病出现后,肾脏的“滤过系统”功能损坏,“排水”功能已经失常,多余的水分会“蓄积”在体内、皮肤组织下,形成水肿。同时,血液内“有益物质”像蛋白质等会大量流失,这就会产生“低蛋白血症”,从而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管内的液体就会在组织间隙积聚,造成水肿。
有部分肾病典型的就是晨起眼睑水肿和双下肢的凹陷性水肿。严重的时候会产生阴部水肿、胸腔积液甚至是腹水。所以如果出现了水肿,排除一过性、过多饮水和肥胖等因素后,就要考虑肾病的信号。
如果发现尿液中持续性的泡沫尿,静置后泡沫不消失,就要考虑肾脏病的可能。上面给大家分析了,肾脏病会导致血液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流失,造成尿液中原本只含有尿酸、水分等小分子物质,却“混合”了蛋白质这种大分子物质。最终结果是尿液表面的张力增高,产生泡沫尿。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泡沫尿都是肾脏病,有些严重的糖尿病,尿液中会排出较多的糖分,尿液表面张力增高,也会有泡沫尿。还有一些严重的肝胆疾病,尿液中含有胆红素太多,也会出现泡沫尿。
如果发现血尿,也要警惕肾脏病的可能。上面给大家分析了,肾脏病导致肾脏的“滤过系统”发生损坏,原本血液中的大分子有益物质不能被“滤过系统”重吸收留在体内,会流失到尿液中。除了上面说到的蛋白质和糖等等,还有可能是血细胞,比如红细胞,它也属于大分子物质。
当然,如果尿中的红细胞少,就只能被显微镜发现。如果红细胞多就会形成肉眼可见得血尿。当然除了肾病外,泌尿系感染或者泌尿系结石也有可能出现血中带红细胞,所以一定要小心加以鉴别和排除。
如果发现尿量、排尿次数过多或者过少,并伴随恶心呕吐、水肿等情况,就要警惕肾病的可能。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日尿量为1500-2000毫升,白天排尿次数在4-6次左右,夜间排尿小于2次。但如果出现了排尿过少并伴随水肿等情况,很有可能已经是患上了肾病。上面也给大家分析过了,肾病导致肾脏不能正常滤过水分,导致多余的水分“蓄积”在皮肤组织下,这个时候尿就少了,皮肤也就水肿了。比如说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晚期就会出现少尿、无尿的情况。
但是也有些肾病,会导致尿液、排尿次数增多,这个也要警惕,比如说高血压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等疾病,这类是肾间质损伤的疾病。也属于肾病范畴,治疗也要及时的从肾病科入手。
如果发现有水肿、恶心呕吐,并伴有贫血,那么就要警惕肾脏病的可能。前面给大家分析了,肾脏的“滤过系统”能够排出血液中的垃圾。但其实,肾脏还有很多重要的作用。比如,肾脏本身能够分泌一种叫做“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物质,如果肾脏出现问题,那么“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这会相应的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从而出现贫血的情况。
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因为贫血产生相应的症状后,就会到血液科进行就诊,但这个时候一定要警惕肾病“作祟”,及时的配合尿检和肾病的排筛,既不要忽视血液病的可能,也不要忽略肾病的可能。
总结以上,我从亲身经历的“肾病”案例开始,向大家阐述肾病不但具有一定的“隐匿性”,还很容易和其他身体疾病产生混淆。同时,我也给大家分析了肾脏和各种疾病、症状之间的关联,以及出现各种症状、关联的原因。
这些内容告诉我们,如果认真观察,肾病的信号也是比较清晰的,还有一些症状可以让我们去判断,然后越早的干预治疗,能够有一个更好的预后。所以在这边也要提醒大家,一旦日常生活中,发现上诉这些症状并排除了其他病理因素,那最好及时的到肾内科检查就诊,通过及时的治疗,大都有一个良好的预后和康复,祝大家健康!
尿毒症有哪些早期表现?
尿毒症有哪些早期表现,会腰疼腿疼吗
尿毒症早期一般会出现胃肠道表现,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一般不伴有腰疼、腿疼症状。
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尿毒症早期多出现胃肠道症状,可能与胃肠消化道内分解生成的氨刺激胃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厌食、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呼气有尿味等表现,后期可致消化道出血而出现黑粪和呕血。
由于很多肾脏疾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疼痛和不适,少数患者甚至进展至尿毒症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患有肾病而延误治疗。因此,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尽早明确病因进行规范治疗。尿毒症后期出现肾性骨病的部分病人可出现骨痛、行走不便。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肾病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王玫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