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抗病毒能代替奥司他韦吗,难道是天一黑就关门睡大觉?
古代虽然没有我们现代的电影院、KTV、剧院、游乐场等好玩的休闲娱乐场所,但是他们的日常休闲方式也是多姿多彩,以唐朝为例,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唐人的日常生活,你会恨不得穿越回唐朝体验一把唐人的欢乐时光。
一、郊游上图就是传世名作《虢国夫人游春图》,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晰的看出几位青年男女骑马出游的景象。诗人杜甫的《丽人行》正是对这幅画的注解,诗中描写了虢国夫人等贵妇的春游活动“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可见在唐代妇女游春风气十分盛行。
唐人非常喜欢户外郊游,由于武则天当政时期大大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所以在唐代,少女们不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们也可以和男人一样,外出郊游。每年正月新春直至三月清明节前后,都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时节。长安、洛阳等大都市的市民或骑马或乘车,纷纷出城到郊外游玩。曲江池等出名的园林、水畔都是青年男女游春揽胜的好去处。
春暖花开之日,赏花亦是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随处可见的园林、花圃中游人如织,或驻足欣赏、或社戏畅饮,人们饮酒谈笑、观景赏花真真是不亦乐乎。百花中唐人尤爱牡丹,每到暮春牡丹盛开时节,人们竞相寻找名花珍品,从皇家贵族到普通百姓,唐人追寻牡丹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宫廷中、寺院里、私家庭院,到处都是各种品色的牡丹,妇女们甚至把牡丹当做发髻上的饰品,从很多留存的唐代画作以及影视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美女佩戴鲜艳夺目的牡丹花的画面。
此外唐诗中吟咏牡丹的作品数不胜数,尤以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最为著名,自此“国色天香”成为了牡丹花的代名词。爱花、赏花的风俗在唐朝盛行不衰,为人们对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和乐趣。
二、打马球这幅图是北宋画家李公麟绘制的《明皇击球图》,画中生动的展现了玄宗打马球时的热闹场面。马球当时被称作“击鞠”,是从吐蕃传来的一项竞技运动,从图上能看出,球一般为红色,参赛者骑在马上,手持球杖纵横驰骋击球,双方对垒,以进球多少定输赢。这项运动在唐朝宫廷、贵族和军旅中极为流行。
唐朝的成年帝王几乎人人都喜爱这项运动,最著名的就要数唐玄宗了。唐中宗时,吐蕃来迎取大唐公主,宫廷中举行了一场打马球比赛,由皇家亲王、驸马与吐蕃来使比赛。开始时吐蕃连连进球,风头正盛,皇家队处于下风,之后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上场,只见他身手矫健、左冲右突、所向披靡,最终他带领的皇家队赢得了比赛的胜利。李隆基当了皇帝后,每月都要和诸王打几次马球,故而盛唐时期马球更加兴盛了。
由于这项运动与军队战斗有关,有益于操练士兵,所以曾被列为军队训练项目。军旅中常举行打马球比赛,中央禁军和地方军队中有不少人都擅长打马球,有的人还因此获得了升迁。更有意思的是有位叫辛杲的节度使有一日在球场上观赏打马球,看见了一位叫王锷的小将球技高超、相貌非凡,竟然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看来马球打得好不仅能升迁还有桃花运啊!
唐代宫廷中还流行女子打马球,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唐代四女子击球图和击球女俑。张籍《寒食内宴二首》中有诗云“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记载了寒食节宫中赐食,观赏内廷女子打马球的景象。
三、宴乐宴乐从先秦到南北朝,基本上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享受,然而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广开华宴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主宾欢聚一堂,听着琵琶小曲,看着美人仙气袅袅的舞蹈,其乐融融,由此宴乐在普通大众之间流行开来。
唐代帝王和大臣中也有颇知音律和擅长音乐歌舞者,帝王之中最出名的还要数唐玄宗,他妙解音律,能自制曲子并校正声乐之误,相传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即是他在凉州所进曲子的基础上亲自改编而成。此外,他在宫中专门设立梨园和内教坊,分乐两部,有时还亲自教习。
不像宋代以后的士人那样过于拘谨,唐代官僚及士大夫们的生活方式离不开酒色歌舞,而是表现出明显的风流和洒脱。他们的家中多有声乐之伎,很多人自己也能歌善舞,甚至能够即兴而舞。每逢灯前乐下,华筵小酌,都能即席而唱,招之即舞,甚至连一介寒士杜甫,也能在酒席上乘兴而歌,在他的《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中曾云“自笑灯前舞,谁怜酒后歌”,唐人能歌善舞的潇洒风姿可见一斑。
唐代宴乐还由于“杂用胡夷、里巷之曲”,不断创新,成为万民共赏的艺术。诗人们的新诗常常获得乐伎们的青睐,而被谱入新曲中传唱。中唐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在酒楼上聆听乐伎们歌唱他们的诗歌而排名次的故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斗鸡唐代流行各种禽兽虫豸相斗比胜负的游戏,诸如鹅、鸭、鹌鹑、牛、羊、蟋蟀等都可以相斗,但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当时在社会上蔚然成风的斗鸡活动。
斗鸡本来就是一项久远的娱乐活动,唐代民间有清明斗鸡的风俗,由于统治阶级的嗜好与提倡,上行下效,它发展成举国上下普遍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从唐初到玄宗时期经久不衰。宋之问有诗云“日晚斗鸡场,经过狭斜看”,就是说即使都日落西山了,人们还沉浸在斗鸡的乐趣中久久不愿离去,可见斗鸡在唐代的普遍及受欢迎程度。
参加斗鸡的主要是贵族公卿子弟与街巷市井少年,它也从侧面反映出唐代青年人争强好胜的风貌。张籍有诗“日日斗鸡都市里,赢得宝刀重刻字”,斗鸡不仅是一种游戏,还是赌博争输赢的工具。唐代诸王、公主、侯爵、豪侠常重金买鸡以博胜负,甚至一赌千金,即使倾家荡产亦在所不惜。
更有甚者,宫廷之中为了斗鸡还专门设有鸡坊,为饲养斗鸡之所,史载玄宗在鸡坊中养有雄鸡数千只,个个“金毫铁距,高冠昂尾”,又在禁廷中挑选五百少年男子,专门负责对斗鸡的喂养和训练。
五、角抵角抵也是唐人所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类似于蒙古的摔跤和日本的相扑。唐代把角抵列为宫廷观赏娱乐的一个主要项目,宫中设有“角抵队”、“相扑棚”,每逢节日或举行南郊大典或内廷赐宴时都有角抵表演。
唐宪宗时,角抵与马球并列为最受欢迎的项目,之后的穆宗、敬宗也喜好此类节目。穆宗每隔几天就要观赏一次,敬宗观赏相扑戏有时直到一二更才作罢,文宗时举行南郊大礼,当日教坊进相扑人供奉。
角抵在民间也很流行,通常在寒食节时进行比赛,已成为当时的一大习俗。在南方五陵、鄱阳、荆楚之间,五月里举行盛会,街市之间则“相攒”为乐,相攒就是方言中的摔跤。人们那在草地上摔跤,直到夕阳西下才罢手,此时观众云集,万人空巷,可见普通百姓对角抵的喜爱。
六、戏剧唐代戏剧亦称为“戏弄”,戏弄即玩耍、戏耍,具有逗人取乐的意味,扮演角色或表演节目时,以表情动作插科打诨以增添人们的欢乐,如参军戏称为“弄参戏”,大面称为“弄兰陵王”,傀儡戏称为“弄老人”,女扮男装演出称为“弄假妇人”等等。
唐代戏剧不仅在节日里或宫廷中演出,而且在民间颇为流行,无论寺庙还是官员的酒席宴会上,随处都可以看到戏剧表演。在统治阶级中,上至帝王妃嫔,下至官僚士大夫,无不人人喜爱。相传唐玄宗曾亲自化装登台表演,唐代公主、贵妇有不耐宫中及闺阁生活无趣而去寺庙戏场看戏解闷的习俗。
唐代戏剧的内容多是收集社会上的新闻,编为故事,以歌舞为主,中间再插入对白,以插科打诨、嬉笑取乐为其特点,颇有滑稽戏谑的味道。因此戏剧的滑稽搞笑受到了唐朝各层人民的欢迎。
小结在百花齐放的大唐盛世,人们的娱乐方式丰富多彩,除了以上几种方式,还有杂技和魔术表演、围棋对弈、拔河、荡秋千等各类娱乐活动,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喜欢热闹的唐人可从来不会感到寂寞无趣呢,说到这里你有没有羡慕唐人啊?如果穿越回唐朝,你想尝试一下哪种娱乐活动呢?
连基本的感冒病毒都无法彻底消灭?
我是助健康之完美张医生,是一名执业医师,传递健康小知识,推送健康小科普,如果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为什么医学发展到现在,感冒还没办法消灭?感冒很多人都得过,而且一生中要经历好多次感冒,很多人就疑惑,为什么?感冒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感冒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抵抗感冒病毒的抗体,但是人为什么还会反复患感冒呢,人类为什么还没消灭感冒?
1.目前战胜病毒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疫苗,目前也只有疫苗能战胜病毒,但是每种疫苗只针对一种病毒,甚至只针对病毒的某个功能机构,然而,感冒病毒不同于其他病毒,它的变异比较频繁,上一代病毒跟下一代病毒就有很多不同,比如病毒的亚基就老是变异,我们生产的疫苗很快就没用了。
2.感冒病毒抗体在人体内不能长期存留。普通感冒病毒抗体一般只存留1个月左右,流行性感冒病毒抗体可存留8~12个月,故感冒后的免疫力,一般可维持1个月,流行性感冒则可维持8~12个月。
3.抗体的免疫作用具有特异性。虽然感冒后人体内可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具有特异性,只对引起人体产生此种免疫力的病原体具有免疫作用,而对其他的病原体则无免疫作用。
(3)能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很多。据研究,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目前已发现可引起感冒的病毒有12种200余型,常见的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合胞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和肠道病毒等。人体在一种病毒感染治愈后不久,又有可能被另一种病毒所感染,所以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反复患感冒。
感冒的原理:感冒是一一种急性传染性鼻炎,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冠状病毒和鼻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病毒从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并传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受凉、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烟洒过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响呼吸道畅通等,容易诱发感染。感冒发作后继发细菌感染。感冒起病时鼻内有干燥感及痒感、打喷嚏、全身不适或有低热,以后渐有鼻塞、嗅觉减退、流大量清水鼻涕、鼻粘膜充血、水肿、有大量清水样或脓性分泌物等。若无并发症,病程约为7~10天。
感冒的治疗:
我们治疗感冒其实只是治疗感冒的并发症,如:流涕,发热,头晕,真正的感冒病毒我们并没有杀死,其实是靠自己的抵抗力与感冒对抗。
感冒的预防:感冒的预防重于治疗。而预防的重点应放在日常生活保健上
一、注意冷暖。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的抗体随之减少,致病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
二、不要劳累。原因是此时免疫功能较弱抵抗力较差。
三、避免精神紧张与忧愁。精神紧张或多愁善感者,局部免疫力会降低。
四、勤晒被褥,多通风。常晒被褥,可借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病毒,多痛风 保持空气流通。
五、勤洗手。除了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也是感冒的主要传播途径,手上易沾染病毒,如果不常洗手就易染上感冒。
六、加强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功能。
藤萍叶萍萍写过哪些小说?
藤萍(叶萍萍)写过的小说有:
系列作品:
“情锁”系列:《锁檀经》(人篇)、《锁琴卷》(神篇)、《锁心玉》(鬼篇) 番外《无诗》
“九功舞”系列: 《太簇角舞》、《钧天舞》、《姑洗徵舞》、《南吕羽舞》、《祀风师乐舞》、《太和舞》、《送神舞》、《香初上舞》、《香初上舞·再上》、《香初上舞·终上》、《紫极舞》(现代出版社出版单本,不是花雨那三本)
“十五司狐祭”系列: 《人偶》、《结发》、《无色血》
“吉祥纹莲花楼”系列: 《朱雀》、《玄武》(尚未出版)
“中华异想集”系列: 《马腹》、《朱蛾》、《鱼妇》、《国雪》(未完结)
“杜撰组异闻录”系列:《祸福朝夕》、《名刀狻猊》、《风霜秋雨》(坑)、《桃开四季》(未写)
“千劫眉”(狐魅天下)系列:《狐妖公子》(第一部)、《神武衣冠》(第二部)、《故山旧侣》(第三部)、《不予天愿》(第四部,已完结)、《两处沉吟》(第五部,连载中)
单行本:
《迷迭》《伸缩自如的爱》《露从今夜白》《大好河山》《乘龙快婿》《清水雅然》《善·变》
四季抗病毒合剂可以当作预防药物时不时的喝一点吗?
家长您好,普通感冒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其实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并不能被治疗,也不需要治疗。感冒药都是用来缓解症状的,比如缓解鼻塞流涕,缓解咳嗽,退烧。有句话是:感冒这东西,吃药是一周,不吃是7天。意思就是普通的病毒性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如无合并症时就算不吃药,一般1周左右可自愈。抗病毒药并不能预防感冒,所以不能作为预防类药物,另外这个四季抗病毒合剂属于中成药,看这个药说明书不良反应和禁忌都是尚不明确,所以家长还是要谨慎,不要随便给孩子吃。预防普通病毒性感冒的方法就是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注意防寒保暖,作息规律,睡眠充足,饮食均衡,适当运动,勤洗手,让孩子远离病毒源。
还有一种是流感,根据 2017 年 9 月美国儿科学会(AAP)与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最新发表的儿童流感预防与控制建议,抗病毒药物使用建议如下:
季节性流感的药物治疗与预防主要以奥司他韦为主,治疗强调在出现症状 48 小时内尽早给药,但是如果超出 48 小时给药,仍然能从治疗中获益,这一点尤其对于重症患儿意义更大;
摘自:2016年《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预防流感的最好方式是疫苗,《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中特意强调:“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总而言之,药物预防只针对高危人群,只是临时预防措施。并不适合所有人,也不适合所有时间。预防流感的最佳方式仍然是注射流感疫苗。
为什么每次宝宝咳嗽去医院开的药都没效果?
理解你的心情,我费些口舌,争取给你讲明白。但是不看病人,没有找到原因就不会给你具体的治疗方案的。
人体就分为两种情况:正常与不正常。不正常就叫症:正+疒。现在都叫症状。
宝宝咳嗽,或还有咳痰、或发作时有发热或喘息。这些都是症。咳嗽说明病变在气管或肺,不在上呼吸道(声带以上是上呼吸道,声带以下是下呼吸道)。咳嗽也是气管或肺内有异常的徵象,就是癥=徵+疒。现代把“癥”简化为“症”是错误的。这话应该是这样说:咳嗽是身体的 “症”,咳嗽也是气管或肺内不正常的徵,咳嗽也是气管癥,或肺癥。这是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说的。这里强调一下,出现咳嗽,不一定就百分之百断定是气管或肺内有异常了,在大脑内有病变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时也会咳嗽的。(1)如果是干咳,说明气管内无痰,或有痰咳不出来,听诊时是呼吸音粗或干鸣音。在病症的早期或恢复后期都应该没痰的。(2)如果有痰,说明气管内的病变达到一定程度了,痰越多说明病情越严重,但是不能说没痰病情就一定不严重。听诊可以听到痰鸣音或湿罗音。(3)如果伴随发烧了,说明病情比较重了。有可能是“肺炎”了。所以可以说“咳嗽+发热,或+咳痰”就是“肺炎癥”,而不能叫“肺炎证”。(4)如果伴随喘息了,就说明病程比较长了,影响到的细支气管,或毛细支气管的数量比较多了,这些受影响的细支气管或毛细支气管同时收缩(或用‘痉挛’这个词),就会出现呼吸费力、或喘息,有哮鸣音等。
人们的思维都是,看到现象,猜/找引起现象背后的原因。很多时候猜对了,很多时候猜错了。A、猜对了,用对了治疗方法就治好了。B、猜对了,没有用对方法,还是治不好。C、猜错了,用对了方法,治好了。D、猜错了,没用对方法,肯定治不好。
关于治好与治不好的概念,因为人们对疾病研究得不透,对其理解就不同。现在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就是:症状消失了就是好了。我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对疾病的细致研究发现,没有症状不等于体内没有异常,也就是说,没有症状,身体内也可以是不正常的。就起了一个名词:隐症。也造了一个字念kǎng。那么有症状就叫显症。见下面的示意简图。
你的宝宝,每次经过治疗后,都是由显症变为隐症了,而不是把原因彻底去除了。所以 “治好”或“痊愈”就应该是“根治”。变为隐症后,经过一段时间后,或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又复发了。以致于反复发作。
为什么治不好,有医生的关系,有家长的关系,有宝宝的关系,主要是致病原因的关系。不知道引起病症的原因的治疗就是shái治。见下图中医疗真相和诊治病症的五个层次。
那怎么解决问题呢?
找原因啊。怎么找?按照我下面示意简图中的思路找,无非就是体内因和体外因。换个角度,就是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的。不论是感染性的还是非感染性的都只能来自体外或体内。
大致有几种的主要情况:
1、非感染性的当中,作为宝宝,肯定年龄比较小,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气管内异物。异物不去,症状不会消失。查胸部CT或气管镜可以明确是或不是。是的话,取出去就根治了。
2、感染性的。可以分为:微生物性的和低等生物性的。对于宝宝是后者的可能性极小,但是不能完全排除。微生物性的,还要分为三小类:细菌性的,病毒性的,其它微生物性的。见上图体外因中:活着的生物群体类。
问题中说到,服药无效的话就输液。如果输液有效的话,没有说输的什么液。如果是抗细菌的,还要考虑是广谱的还是窄谱的,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哪个效果比较好。如果再发作的话,用那个效果比较好的,不要症状一减轻就停药,而是要继续用药,直到一声也不咳嗽三天以上,几乎就达到根治了。这也不能绝对,如果是结核菌引起的,那么可就麻烦了,需要连续用药至少9个月以上。所以找到是什么微生物 是关键。可以去做痰培养。但是痰培养也不一定能培养出来。如果培养出来后,找到敏感药物,用敏感药物彻底根治就行了。这么简单一说,其实是很复杂的过程。
3、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在气管内异物的基础上合并感染。那样的话,就更难治。得取出异物后再杀灭致病性微生物才能彻底根治。
医生给用“易坦静,顺尔宁,止咳平”只能帮助暂时缓解症状,用多长时间也不会达到根治。所以我主张,如果不是咳嗽特别厉害,不用止咳药,当然更不用镇咳药。因为用上后,不咳嗽了就以为好了,有时候会掩盖病情,延误治疗。用针对原因的治疗方法,原因去除后咳嗽必然会消失。但是记住,咳嗽消失了,原因不一定全部去除了,只是由显症变为隐症了。所以当症状消失后,还要用一段时间。
从你不全面的叙述中可以不准确地推知,此致病性生物可能是细菌性的,对头孢类其中的某些敏感,对某些可能不敏感。怎么粗略地判断敏感与否呢?如果服用3天(一定要量足,按时服用)后症状明显减轻,输液也是如此,就说明比较敏感;如果用3天,效果不好,或无效,就得换药了。无效的药名要记住,以后如果再发作,不用它。找到有效或特效的药后,一定要症状消失后再用几天。
所有的止咳、化痰、平喘、解毒的中成药里,都或多或少地有杀菌、抑菌、抗病毒效果,因为中草药成分复杂,功能多。但是因没有针对性,效果就差一些。也就是说,在用西药杀菌的同时,可以配合中成药以杀菌为主的比如:急支糖浆、四季抗病毒、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这效果不错)、蛇胆川贝液、蜜炼川贝枇杷膏,等作为辅助治疗。不要用复方甘草片、咳特灵等具有强烈止咳作用的药。如果痰多,粘稠,可以服用化痰片(羧甲司坦片)等具有稀释痰液或裂解粘液蛋白作用的药物,有利于痰液的排出或吸收。尽量不用你“顺尔宁”等具有抗过敏,解除支气管痉挛的药物,这类药除非是病情比较重,或急救时,否则就会掩盖病情,影响对病情的判断,延误治疗。
不知道宝宝多大。还可以配合按摩、刮痧、拔罐等治疗。
生活上不能忽冷忽热,也不能生冷不忌,不能挑食,不能不配合服药,不用药,靠自身的抵抗力,有些时候很难达到痊愈。儿童一般要到9岁后,抵抗力才几乎接近正常人了,那是有可能会自愈了。
愿宝宝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