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部位置图片,中医反胃嘈杂的嘈杂指什么症状?
《类证治裁》里说:“嘈症属胃,俗云心嘈,非也。其状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脘中懊憹不安。或兼暖气痞闷,渐至吞酸停饮,胸前隐痛”。
《医学入门·嘈杂》里说:“心嘈似饥又烦杂”。
嘈杂是一种胃脘不适症状,发为胃中空虚,感觉像是饿了但又不饿,有似辣非辣、似痛非痛的表现。
严格来说的话,它是与嗳气、吞酸、恶心、干呕、心下痞、胃脘痛等同时出现的。正如《医学正传》中所言:“夫嘈杂之为证也,似饥不饥,似痛不痛,而有懊憹不自宁之状者是也。其证或兼嗳气,或兼痞满,或兼恶心,渐至胃脘作痛……。”也就是说,嘈杂一般不单独出现。
嘈杂有几种类型,或伤食,或胃热,或胃寒,或肝胃不和,或脾胃虚弱,甚至血虚者亦可见胃脘嘈杂表现。但不论哪一类型,都必定会出现反胃吞酸的症状。
因此,说到嘈杂的症状,也可以在胃脘“似饥非饥,似痛非痛,懊憹不安”的基础上再加上反胃吞酸症状,这些症状综合起来,形成胃脘嘈杂。
养脾的十大技巧?
1. 吃清淡的食物:少吃辛辣、油腻、油炸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瘦鸡、豆制品等。
2. 避免暴饮暴食:不要在一顿饭中吃得太多或太快,以免影响消化。
3. 饮用温热的饮料:多喝热水、红糖水、黑芝麻糊等,避免冷饮。
4. 少吃零食:零食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和糖分,容易使胃脘部过度刺激而影响消化。
5. 避免过度情绪:情绪的波动会影响消化,所以在用餐时应尽量保持平静。
6. 合理安排饮食时间:不要饥饿或过饱,要保证定时定量的用餐,以保护胃部的健康。
7. 锻炼身体: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
8. 不要熬夜:过度加班会影响正常的作息时间,从而影响脾胃功能。
9. 适当补充营养: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保养脾胃的中药材或保健品来补充营养。
10. 定期做体检:定期做体检,及早发现身体不适,及时治疗,保护脾胃功能。
胃癌多是养起来的?
胃癌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癌症,也是消化道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流行病学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的胃癌数量已高达2万,而早期的胃癌检出率不到10%,预计到2025年,中国每年仅是死于胃癌的人数,将达到100万人。胃癌多是“养”起来的,医生苦劝:胃不好的人,3个习惯尽早改掉!
1、重口味食物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重口味食物,如高盐、高糖、重辣、烧烤等等,这些重口味食物吃起来口感很不错,但是不建议经常食用。高盐、高糖、重辣、腌制的食物会对胃黏膜的保护层造成损伤,久而久之,就会增加癌变的几率;烧烤类食物,特别是肉类,经过高温后会产生致癌的苯并芘,长期食用会损伤胃黏膜,发生胃炎、胃溃疡甚至是胃癌。
2、饮食不规律
胃是一个比较准时的器官,比如说早上吃饭的时间,如果不吃早餐,胃就会分泌出过多的胃酸,这些胃酸会对胃黏膜造成伤害,最好引来胃溃疡。当然晚上也是一样的,晚餐吃的太晚,会增加肠胃的的负担,让其无法休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糜烂、溃疡等等。还有如果吃的太饱,也会伤害我们的胃部健康。
3、经常吃冰冷的食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冬天有人拿着雪糕在吃,小编也曾吃过,虽说冰,但是吃起来爽。殊不知,这些冰冷的东西进入胃部,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引起消化不良和食欲下降,时间久了,胃部疾病就来了。其实不管什么季节,什么时间,冰冷的食物都是伤害我们的胃部健康。
胃不好的人,坚持4件事,胃会慢慢变好,不生病1、三餐饮食规律
不规律的饮食对胃的伤害时非常大的,所以日常三餐按时吃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食量最好也有个规律,尽量避免食量忽大忽小。很多人由于各种原因常常吃不上早餐,但是不吃早餐对胃伤害很大,这时不妨冲一杯养胃帢马谷粉喝。帢玛古是生长在新疆柯坪县的一种养胃蔬菜,内地人很难吃到,所以营养学家将其打磨成粉食用。
2、忌重口味食物,常吃果蔬
什么高盐、高糖、重辣、油炸、烧烤等等重口味食物对胃黏膜伤害很大的,生活中尽量少吃,最好能戒掉。同时也要多吃一些水果蔬菜,补充膳食纤维,帮助体内排毒,保护肠胃健康。
3、注意胃部保暖
要知道“十个胃病九个寒”,胃的脾性喜燥恶寒,有虚寒胃的病人则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少喝冰冷的饮料、少吃一些冰冷寒凉的食物。如果胃脘部发冷,可喝点小米粥,另外还有就是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精神的状态。
4、常按足三里穴
在膝盖外侧下方大约3寸的位置,是足三里所在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位。经常对其进行按摩能有效的疏通胃经,经常按摩足三里穴能很好的促进食物进行消化,对于胃部起到极好的滋养调节作用。
早上9点左右是胃经最为旺盛的时段,此时对足三里穴进行按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更好的促进肠胃蠕动,加速身体内脂肪的消耗,达到一定的减肥塑身的作用。
心灵穴准确位置在哪?
心灵穴准确位置在哪
心灵穴包含心灵一穴、心灵二穴、心灵三穴,其准确位置分别在手掌朝上,手腕横纹上1.5寸、2.5寸、3.5寸处。
心灵穴,为董氏七十二绝针之一,包含心灵一穴、心灵二穴、心灵三穴三个穴位,其准确位置分别在手掌朝上,手腕横纹上1.5寸、2.5寸、3.5寸处。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心肌梗死、胸闷胸痛、胃脘部疼痛、头晕、前额痛、手脚麻痹等。
心灵3穴位于心包经上,对心系病证均有不同疗效,若是治疗时配伍通天、通山、通关,则效果更佳。此3穴操作方法可以选择指按、指压或者用硬物点按刺激。
如患者有任何不适,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如需进行针灸操作,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肝胃不和有哪些症状?
肝胃不和有哪些症状?
肝胃不和有胸胁、胃脘部胀闷、胀痛,嗳气,吞酸,嘈杂,急躁易怒、精神抑郁或焦虑,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肝胃不和是中医学中一种常见的证候类型。饮食劳倦伤胃,郁怒伤肝,因而肝强胃弱,或者胃气壅滞,肝气失于条达,导致肝胃不和。主要症状有胸胁、胃脘部胀闷、常有胀痛,多在遇情绪刺激后发作或加重,嗳气(俗称打饱嗝或打嗝),吞酸,嘈杂,急躁易怒、精神抑郁,苔薄,脉弦等。肝气横逆犯胃,中焦气机不通,胃失和降,因此有胃脘部胀闷,嗳气,嘈杂,吞酸,便秘或腹泻等症状;肝失疏泄导致胸胁胀满疼痛,精神抑郁,焦虑,急躁易怒。肝胃不和证候治以疏肝理气和胃。若患者出现明显、持续、反复发作的上述症状后应及时到正规中医院的消化科或中医内科等科室就诊,由医生辨证论治、组方治疗,不要自行寻求中成药或偏方治疗。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脑病科 副主任医师 马大勇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