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和肠癌指检一摸便知,大便带血是直肠癌的前兆吗?
你好,作为一名胃肠外科医生,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大便带血是胃肠外科很常见的症状,便血的原因最常见的是痔疮,直肠癌,肛裂。其中,痔疮和直肠癌一般都是无痛的便血,症状是比较类似的,有时候很难鉴别。下面我们来分别介绍一下,这三种疾病便血的特点;
1.痔疮痔疮从本质上来讲是直肠下段的静脉曲张,多见于年轻人,喝酒或者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诱发便血,便血的表现为大便后滴血,或者用纸擦屁股的时候,纸上面有血,一般都是鲜血,大便与血液不混合。有时候可以看见内痔从肛门脱出,有的能够自己回去,有的需要患者自己用手辅助才能回去。
直肠癌是直肠的恶性肿瘤,常见于中老人患者,50岁以上多见,由于直肠肿瘤距离肛门有一定的距离,便血的颜色常为暗红色,可与大便相混合,肿瘤脱落坏死,可出现脓血便。直肠癌患者还可以出现大便变细,排便困难,腹泻或者便秘,腹痛等其他的消化道症状,以及体重下降,消瘦等全身症状。
3.肛裂肛裂是一种良性病,多见于年轻女性,直肠粘膜出现了破损,产生小的溃疡,溃疡常见于直肠的后壁,因为大便的时候,直肠后壁的压力最大,容易引起直肠粘膜撕裂。
肛裂有非常典型的临床三联征,分别是疼痛,便血和便秘。开始排便的时候,大便经过肛裂的溃疡面引起疼痛,排出大便后缓解,随后肛门括约肌痉挛,可产生持续的疼痛感。
便血的症状与痔疮类似,一般是便后滴血,或者擦屁股的时候,纸上面有血。
最后的症状就是便秘,肛裂患者一般都合并有便秘,因为排便的时候有非常剧烈的疼痛感,而恐惧排便,久而久之引起粪便更为干硬,便秘又可使肛裂加重,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
如何鉴别诊断:从上面我们列出的临床表现就可以做出初步的诊断,再配合以下的检查,就可以确诊了:
(1)肛门镜检查
通过肛门镜检查,可以在直视下观察直肠粘膜的形态,如果是痔疮,可以看见曲张的静脉,肛裂可以看见小溃疡,低位直肠癌可以看见直肠肿物。
(2)直肠指诊
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中国80%左右的直肠癌都可以通过肛门指诊发现,医生将手指头伸进患者的肛门,如果是痔疮可以摸见柔软的痔团,如果是直肠癌,可以摸见直肠肿物,质地硬,指套可有血染。
(3)肠镜检查
一些距离肛门比较远的直肠癌(大于等于8cm),一般通过肛门指诊不能发现,需要做肠镜检查来确诊。肠镜可以检查整个大肠,排除多发肿瘤,同时可以取病理,明确诊断。
痔疮和直肠有时候很容易混淆,有时候患者同时有痔疮和直肠癌,千万不要只满足于痔疮的诊断,从而导致漏诊。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欢迎留言咨询,更多医学科普,请关注我的头条号。
肛门怎么检查?
如果进行肛门的检查,首先可以通过肛门的视诊,肛门镜的检查以及肛门的指检,肛门处的疾病,主要包括痔疮,肛裂支撑发炎等情况,诊断明确以后还是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一般的也都是以局部的用药为主,平时注意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油炸的食品。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痔疮?
从我多年肛肠疾病的诊治经验,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痔疮还是有办法的。下面我就给网友普及这方面的知识。
要知道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痔疮,大家先要知道什么是痔疮与痔疮是如何形成的。
痔疮从组织解剖上来说,我把它定义为是直肠肛管移行区的粘膜/上皮组织向肛门脱垂部分+病理曲张的静脉。
痔疮是如何形成的?
痔疮就是直肠肛管移行区肌层上面的粘膜或上皮组织及它们下面的静脉等组织,因长期反复的直肠肛管向下排便的直肠肛管高压作用,导致粘膜或上皮向肛门外松弛脱出及静脉病理性曲张、破裂出血等表现的疾病过程。
由上可知,痔疮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判断自己是否得痔疮第一步,是否有致病因素。目前痔疮的发病因素有以下方面:
久坐、久站、久蹲与举重。由于上述行为让大量血液由直肠上动脉、髂内动脉、肛管动脉进入了骨盆区域,与此同时直肠肛管肌肉的收缩,加大了痔病部位静脉回流阻力,从而促使痔病区静脉病理性曲张发生。长期反复便秘。长期排便困难,加大了直肠肛管压力与排便向下推拉牵扯作用,促使粘膜/上皮组织向肛外脱垂与痔病区静脉病理性曲张。反复腹泻的人、长期饮酒的人、食用刺激性食物的人。这些人群是因为过于频繁的排便作用,增加了粘膜/上皮组织脱垂,加上肠道炎症会让痔病区静脉失去粘膜保护作用。妊娠期妇女与盆腔肿瘤的患者。都是因为盆底静脉受压,导致痔病区静脉回流障碍而加重痔静脉病理性曲张。长时间蹲厕所看书、玩手机。均会加大直肠肛管压力与排便向下推拉牵扯作用,进一步促使粘膜或上皮组织脱垂及痔静脉病理性曲张发生。有痔疮家族史的人。由于遗传因素,导致这种人直肠肛管解剖与生理特点上更加容易得病,加上家族习惯的养成也有关系。有上述痔疮风险因素的人,基本上是会得痔疮,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这也是为什么“十人九痔”的原因。
判断自己是否得痔疮第二步,看临床表现。判断自己是否得痔疮,由痔疮临床表现就基本可以明确了,由于痔疮的发病部位有所不同,其表现又有所不同。
1、内痔指位于齿状线以上的痔病,主要表现是间歇性便后出血与排便时肿物(痔)脱出。这里再详细给网友介绍下内痔的分度:
Ⅰ度:便时带血、滴血或手纸带血,便后出血可停止,无痔脱出;Ⅱ度:排便有痔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可伴有出血;Ⅲ度: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脱出肛门外,需用手辅助还纳,可伴有出血;Ⅳ度:痔脱出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脱出,可伴有出血。内痔严重时,可表现为喷射状出血。
2、外痔指的是位于齿状线以下的痔病,主要表现是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搔痒。如痔血栓形成,则伴有肛门剧痛。
3、混合痔则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同时存在。一般来说内痔进展到Ⅲ度以上多形成混合痔。
如果有上述症状时,告诉网友们,你得痔疮了!如果你想自己看得清楚,这里网友们一个窍门:采用蹲位做用力排便动作,在保证肛门处光线的情况下,用手机对准备肛门用自拍模式或录像模式,可见清晰见到痔块大小、数目、部位及痔核糜烂情况。如果这个方法还看得不是很清楚,则可采用蹲位排便后,用热水器喷头冲洗干净肛门,再用上述方法观察,可观察得更加清晰。
判断自己是否得痔疮第三步,就是看医生确诊!如果能够按我刚才介绍的方法做,基本上自已可以确诊痔疮了。如果对自己的判断缺少信心,或者要治疗痔病。则就到了判断自己是否得痔疮第三步,就是看专科医生了。专科医生通过肛门直肠检查可确诊。检查主要包括三项内容:肛门视诊、直肠指检、肛门镜检查。
由上可知,判断自己是否得痔疮,有三步曲:一是看是否有痔疮致病风险因素。二是看是否有痔疮临床表现。三是看医生确诊。按我上面介绍内容,前二项患者自己已经基本能确诊痔疮了。
1种疾病要引起重视?
今年38岁的李先生,是一名中学老师,这半年来一直为一件事烦恼,就是每天总是不停的放屁,一直甚至是20几次。
尤其是每次上课的时候,每次都一直忍着,有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尴尬的场面,李先生一直都有便秘的症状,但从来没当回事。
每天放屁次数增多,李先生一直以为是便秘导致的,也没有去医院检查,就是在药店或是找一些调节便秘的方法。
可是一晃快半年的时间了,李先生这毛病也没治好,最近李先生消瘦了不少,想着去医院检查一下,可是医生却说,李先生肠道内有肿瘤。
经过详细的检查,已经是中晚期,必须马上住院治疗,并且医生直言,便秘不是小事,应该尽早的检查治疗。
提醒:长期的便秘,人体内的有害的垃圾毒素在体内堆积,久而久之,腐败变质引起肠道内的炎症,溃疡,进而的刺激癌细胞的增长。
身体出现4种信号,最好去检查一下肠镜,可能是肠道损伤!1、放屁次数变多
放屁多且臭,是个危险的信号,当你每天超过20次,每次都很臭的时候,要及时就医检查。
因为肠道内发生了病变的话,肿瘤导致溃疡、糜烂、出血等,加上细菌的分解发酵,就容易出现异味,甚至出现异味,这时一定要警惕。
2、腹痛越来越严重
肠癌引起的腹胀、腹痛等,初期多为间歇性,后期会逐渐转变为持续性。
有的人,会出现肠梗阻,腹部剧痛,排气受阻的急性症状;也有出现慢性肠梗阻,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便秘、粪便带血和粘液等。
一旦出现持续1周以上的腹痛,最好及时做个肠镜检查。
3、出现血便或是黑便
肠癌之所以被很多人忽视,是因为很多人常常将肠癌的便血与痔疮的便血相互混合。
肠癌导致的大便出血是与大便混合在一起的,痔疮的出血常与大便分离。
另外肠癌还导致大便中混着粘液、脓液,三者经常混杂在一起。
有的患者也会出现黑便,或是不同颜色的大便等情况出现。
4、便秘腹泻交替出现
如果你从原来的规律排便到现在排便习惯发生改变,经常排便次数增多或者便秘,甚至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就一定要警惕肠癌了。
这多是由于肿瘤堵塞肠道,造成的排便不畅,肠道会变得很狭窄,粪便不易通过,就会导致便秘的发生。
防止便秘,保护肠道健康,做好以下几件事!1、多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肠道来说,喝水,更是尤为重要。
人体的肠道环境,就像一个“垃圾场”,得常“清洗”,才能让肠道好过。
多喝水,能护肠道,水,是使肠道保持清洁、润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还可减少肠道有害气体,使大肠保持清洁,能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养护肠道健康,首先,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经常喝点茶水,润肠通便,预防改善便秘,促进肠道排毒,十分有益。
黄苦苣根茶泡水喝,改善肠道菌群,排肠毒,促进排便,是不错的选择。
用其泡水喝,可改善体内菌群,排毒清肠、改善脂质代谢、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力、促进矿物质吸收等生物活性。
黄苦苣含有一种“不消化性”低聚糖,不能在人体小肠内消化吸收,但能够被大肠中的微生物发酵,产生乳酸和短链脂肪酸。
人体内发酵会引起双歧杆菌数量的增殖,具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的产生与积累,抑制细菌毒素的产生等生理功能。
2、少吃肉
大量的肉类,是导致肠道疾病一方面主要的原因,肉类是很难消耗的食物,会增加肠道的负担,引起腹胀,消化不良,便秘等。
平时减少肉类的大量摄入,主要以清淡饮食为主,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的蠕动,调节肠道菌群,有预防肠炎,肠道溃疡,肠癌等问题的出现。
3、常运动
长期久坐的话危害很大,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而粪便中的有害成分会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久而久之形成肠癌!
通过运动,可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加强胃肠道蠕动和胃肠道黏膜的防御机制,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通常散步、慢跑、做保健操、跳舞打、太极拳、舞太极剑、游泳、练气功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4、积极检查
人们都认为肠道疾病是小毛病,往往忽视便秘,痔疮等问题的出现,从而错过最佳治疗的时间。
肠道检查最主要的两种方式:
“指检”就是直肠指检,是一种用手指,对直肠进行的无创伤检查。
临床上,约80%以上晚期肠癌,是因未做直肠指检造成的。
直肠指检,对肠癌来说,有很大的意义。
精确的直肠指检检查,可以初步的确定肛门附近、直肠是否有癌变的性质。
肠镜:90%的肠癌,都是通过肠镜检查出来的。
肠镜检查,是最准确的检查。
有肠癌家族遗传病史、肠道息肉、熬夜久坐的人,及时完善肠癌筛查。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如果遇帅哥男孩医生给你检查痔疮?
女生回答,如果遇帅哥男孩医生给你检查痔疮,你能不尴尬吗?首先,别做医生都是帅哥的梦,第二医生对于痔疮就跟看到苍蝇一样,平常,恶心。第三,医生不会对你特别关心。第四,痔疮医生很多都是半老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