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吃多久一个疗程,宝宝可以长期服用益生菌维生素D和钙吗?
首次说结论:1.益生菌是药物 ,不能长期服用,长期服用不利于孩子肠道功能的建立,易形成药物依赖。2.只有晒太阳才能把食品和药品中的维生素成分转化成人体可以利用的维生素D。3.宝宝在6月之前是不容易缺钙的,因为母乳里的钙75%是会被宝宝吸收的,过量补钙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增加了泌尿系统形成结石的机会,也导致软骨、骨骼过早钙化,制约了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发育。
我是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的黄医生,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有家长问起这些问题,现在我想简明扼要回答一下:
★首先我们要了解益生菌、维生素D、钙的功效与作用。
1.什么是益生菌、功效与作用?
益生菌是肠道里的一种好菌群,能够帮助疏通肠胃,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益生菌对人们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出现腹泻或便秘的时候,适当补给菌群,从而获得平衡,还可以压制体内的炎症,比如腹泻的时候,这是及时补充益生菌有着很好的治愈作用。过敏人群中,适当补充益生菌以免肠道益生菌失调。防便秘、助消化、改善肠道功能
2.什么是维生素D、功效与作用?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磷吸收,皮肤细胞生长、分化及调节免疫功能。
维生素D(简称V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可防止佝偻病的维生素,最主要的是维生素D3与D2。
3.什么是医用钙、功效与作用?
钙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营养素人体内99%的钙存在骨骼和牙齿中,为不溶性的,1%的钙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钙除了参与骨的形成、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腺体的分泌外,在细胞生长、基因转录、细胞代谢、维持细胞膜的稳定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婴幼儿期间如何补充益生菌、维生素D和钙质?
1.新生儿出生后,消化功能才刚刚建立,所以小宝宝出现腹泻或者便秘是正常现象。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帮助消化了,改善肠道功能,但是不能长期过量补充,这样会抑制小宝宝肠道功能的建立和完善,对其形成依赖。
2.晒太阳能补充维生素D
研究发现,皮肤通过照射紫外线可以合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有利骨组织发育。
那么如何晒太阳那?
对出生2个月以内的宝宝最好在室内晒太阳,大家知道,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的,所以我们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如果有封闭阳台最好,在无风的天气把宝贝身体包裹好,把窗户打开,隔着纱窗晒太阳15分钟。
月份大点的宝宝我们每天上午10点左右,下午2点左右,在树荫下,利用散光晒太阳以免灼伤皮肤,各晒20分钟即可。
只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或者只服用维生素D的药片,而不晒太阳的人是无法补充上维生素D的,因为,只有晒太阳才能把食品和药品中的维生素成分转化成人体可以利用的维生素D晒太阳是最有效、方便和经济的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
所以家长要经常带宝宝在户外活动。
3.婴幼儿补钙
宝宝在6个月之前是不容易缺钙的,在母乳里的钙75%都会被孩子吸收和利用,所以母亲补钙是必要的。
给孩子补钙之前,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微量元素测定,在确定缺钙时才能给予补钙。
虽然补钙对于婴儿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也要掌握好补充钙质的剂量。婴儿补钙过量可不是小事,过量补钙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增加了泌尿系统形成结石的机会,也可导致软骨、骨骼过早钙化,制约了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发育。
第一首选食物补钙:对婴幼儿来说食物补钙首选牛奶,牛奶富含丰富的钙质;豆制品,豆制品也含有丰富的钙质,而且同时也富含丰富的植物蛋白,对小朋友的生长发育也极有好处。
第二是药物补钙:他分无机钙和有机该,我们推荐有机钙。
不同钙剂的钙含量是不同的,碳酸钙含量为40%,醋酸钙29%,柠檬酸钙21%,磷酸钙15%,乳酸钙13%,葡萄糖酸钙9%。碳酸钙含钙最高,但是吸收要消耗宝宝更多的胃酸,容易引起宝宝消化不良;乳酸钙跟葡萄糖酸钙都是有机钙,更利于宝宝的吸收;磷酸钙会增加宝宝肾脏负担,不易服用。
★在这里希望大家给予关注,多多分享育儿知识,愿我们的宝宝健康成长!
负担,所以不建议使用。
什么时候吃益生碱?
1 最好在饭前或者饭后20-30分钟吃益生碱2 因为益生碱中的益生菌需要在胃肠道中存活繁殖,而在饭前或者饭后20-30分钟正是胃肠道内环境最适合益生菌生长的时候。3 如果你想达到最佳效果,建议每天固定在同一时间吃益生碱,可以更好地维持胃肠道内环境的稳定。
腹泻该如何治疗?
宝宝2岁以前肠胃壁还没发育完成,免疫系统不成熟,防御机制还没建立好,很容易收到病毒细菌的侵袭而发生腹泻。
怎么知道宝宝在拉肚子?
举个例子,宝宝本来一天拉3次左右的便便,但是突然增加到6次以上,便便呈水稀状,那就是腹泻。那么,为什么会腹泻呢?造成腹泻有很多钟原因,一下给大家罗列了其中一些常见原因。
腹泻的成因。
一,与配方奶有关
1,奶量过多。
奶量过多是很常见的原因。很多家长对这个原因表示奇怪,宝宝吃得多不是很好吗。其实,宝宝如果自己能吃的下,并且按生长情况慢慢增加奶量,是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突然给宝宝增加太多的量,给宝宝肠胃造成太大负担,那么宝宝就有可能发生呕吐或者是腹泻的情况。
2,突然转奶。
大部分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有时候看到觉得更好的奶粉,就希望马上给孩子换上。可是,大家都知道,宝宝的肠胃功能还是很稚嫩,特别是6个月以前的宝宝,适应了一种奶粉,突然给他换别的,肠胃又要重新适应,就会引起腹泻。这里建议一开始先添加一勺新奶粉,宝宝平时吃的奶粉混合,按照没一勺的加水量添加水,冲泡好再喂宝宝,然后逐渐增加新奶粉的量,减少旧奶粉的量,直到完全替换掉旧奶粉,好让宝宝肠胃慢慢适应。
3,冲泡方式错误。
不同奶粉的量勺会有区别,奶粉罐上面会有提示没一勺添加多少水,或者按照月龄来给出奶粉量和水量。有些长辈可能加入水的比例不对,造成奶过浓或者过稀,宝宝肠胃为了达到平衡状态而排除体内水分,就会造成拉肚子。
注意(敲黑板):配方奶必须严格按照奶粉罐所提示的比例去冲泡,过稀造成营养不良;过浓甚至会影响到宝宝内脏,后果十分严重,希望家长们重视,并且给家里的长辈也做好科普工作。
4,对牛奶过敏。
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症状不会马上显现出来的,一般在1-2个月之后才会出现过敏症状,大便开始出现粘液便。通常宝宝吃完奶后,肠胃排空需要2个小时左右,排除大便之后才会有饥饿感。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很多是吃饱之后1个小时就哭闹,这个时候家长们就需要留意一下,看宝宝是否是牛奶过敏。
如果确定是牛奶蛋白过敏,需要转成水解蛋白或者低敏奶粉,也切勿一下子换太快,按照前面提到的换奶方法慢慢替换。
5,乳糖不耐受
有些宝宝会对奶粉里的乳糖不耐受,不能代谢乳糖,或者乳糖酶分泌较少而造成代谢乳糖能力差。一旦喝了有乳糖的奶粉就会消化不良,胀气和拉肚子。 这是就需要把奶粉转成不以乳糖为主的配方奶了。
二,错误地添加辅食
宝宝6个月之后需要添加辅食。从原本单纯吃奶,到吃奶以外的东西,也会引起排便习惯的改变。
1,辅食添加太快。
辅食中的一些纤维会刺激到宝宝的肠胃,使排便增多。如果宝宝在添加辅食阶段,一下子添加太快,没有进行观察从而吃到不合适或者之前没吃过的食物,都有可能引起腹泻。一般来说,9个月一下的宝宝尽量以植物性辅食为主,如果要添加肉类,也要从少量开始,慢慢让肠胃适应。
2,添加过多糖分。
大多数的宝宝都喜欢吃甜味的食物。长辈们见宝宝爱吃很容易就控制不好分量。涉入过多糖分,在体内吸收太多水分,就会刺激到肠胃而造成腹泻。
三,感染
病毒,细菌或者原生虫感染及中毒,都有可能造成宝宝腹泻。
1,肠胃感染
秋冬季节常见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致使宝宝上吐下泻。这些病毒一般是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的,和感冒相似。
除此之外,宝宝开始会坐,会爬之后,手脚接触的东西和地方变多了,而且宝宝经常会抓到什么东西都拿到嘴巴里啃一下,这样就很容易吃进细菌,引起感染。
2,泌尿感染。
宝宝泌尿道感染症状和大人们普遍了解的不一样,不是尿频和尿痛等。而是发烧和拉肚子。尤其是1岁的女宝宝,比较容易有尿道感染的情况。如果发现宝宝饮食正常,可是经常拉肚子,建议去检查一下是否尿道感染。
四,先天性肠胃异常。
在宝宝先天性疾病中,先天性巨结肠症就可能出现类似腹泻的情况。一般人尝味道肠壁的肌肉层和粘膜下层有神经细胞,当大便到达一定的粗度和硬度的时候,就会刺激到这条神经,促进肠道蠕动和肛门括约肌收缩,让粪便顺利从肛门排出。
而先天巨结肠症的宝宝会因为缺乏这条神经而导致大脑无法传递排便信息,粪便堆积在肛门口,离肛门远处的粪水从肛门流出,就像腹泻一样。
五,腹泻时怎么处理。
宝宝腹泻送医之后,还可用一下护理方式同时进行护理。
1,避免脱水。
宝宝拉肚子最担心是脱水,流失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离子等电解质。如果只补充白开水,效果不太好。此时可给宝宝冲泡宝宝用电解质粉末维持身体水分,或者煮米汤给宝宝喝,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2,补充益生菌
宝宝肠胃经过感染之后,常会导致菌群紊乱,适当补充益生菌能帮助肠道菌群恢复正常。一般如果就医,医生会开蒙脱石散用作止泻;家长也可给宝宝服用婴儿益生菌来帮助宝宝尽快肠胃恢复。
六,避免腹泻
根据前面提到的各种原因,给大家点小建议。
1,换奶粉慢慢替换
2,冲泡奶粉严格按照指示比例来冲泡
3,奶瓶奶嘴每次使用完之后都进行清洗和消毒
4,宝宝辅食一步步添加,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添加辅食的知识,可以翻翻上一篇文章多加了解。
“前方高能:关于宝宝添加辅食的全面的大量的知识”
http://www.toutiao.com/i6394444310250521089/
5,保持宝宝活动范围内的地面和物件清洁
6,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多密集的地方
儿童消化不良的话吃点益生菌可以吗?
消化不良补充益生菌肯定有帮助。益生菌的作用:
1.防治有些人种普遍患有的乳糖不耐症 (喝鲜奶时出现的腹胀、腹泻等症状)。
2.促进蛋白质 、单糖 及钙 、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产生维生素B族 等大量有益物质。
3.使肠道菌群的构成发生有益变化,改善人体胃肠道功能,恢复人体肠道内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 ,维护人体健康。
4、抑制腐败菌 的繁殖,消解腐败菌产生的毒素,清除肠道垃圾。
5.抑制胆固醇 吸收,降血脂 丶降血压 作用。
6.免疫调节作用,增强人体免疫力
和抵抗力 。
7.有效预防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细菌感染。
8.控制人体内毒素 水平,保护肝脏并增强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
9. 改善免疫能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一方面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它能在肠道定植,相当于天然自动免疫。它们还能刺激腹膜巨噬细胞 、诱导产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分裂 丶产生抗体及促进细胞免疫等,所以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选择和服用益生菌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知名品牌的益生菌,以保证产品质量。因为益生菌是培养出来的细菌,生产工艺要求较高,还要求细菌纯度高,不混杂其他细菌。
2、益生菌请选择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类,因为这是目前最为熟知并经过长期食用证明是安全的。
3、益生菌应保存于37℃以下,以确保细菌有活性。
4、益生菌不要与抗生素同时服用。可以先服用抗生素,间隔两个小时后再服用益生菌。因为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在杀死病菌的同时把有益菌也杀死了,间隔两个小时后补充益生菌,可以减少益生菌的“伤亡”。
关注黄浪,学会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就可以治愈幽门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胃内最重要的一种细菌,它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癌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明确的胃癌发生危险因素,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种养胃食疗法,坚持2个月,胃不痛了,跟幽门杆菌说拜拜
1、卷心菜
卷心菜有抗生素的作用,可杀死包括幽门螺杆菌在内的多种细菌。
卷心菜越新鲜抗溃疡的效果越好。每天喝1/4个卷心菜榨的汁,3周后可减轻由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造成的腹痛,并有助于两种溃疡病的愈合。
卷心菜还含有一种类似生胃酮的化学物质,可刺激胃肠细胞分泌黏液以形成屏障,从而与胃酸隔离,保护胃不受伤害。
2、白古丁
白古丁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小植物了,其入胃经,养胃功效良好,对于胃痛,胃炎,胃热均有改善的效果。
其养胃的作用,古书中就已有记载,白古丁“为泻胃火之药,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长服久服而无碍。”
并且白古丁有天然的抗生素之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并且“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报道,白古丁和奥美拉唑连用,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效果达到
90%以上,同时也会较少其他西药的副作用。
但是白古丁性寒,饮用时建议饮用发酵后的白古丁根红茶,可以降低寒性,适合长期饮用。
3、桑葚
桑葚被誉为“天然抑菌剂”,有极强的灭菌作用。
研究发现,其可有效的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繁殖等作用。
经常的食用,有养胃,减少有害物质对胃的刺激。
其中的花青素等营养物质,调节胃溃疡,保护胃粘膜等功效。
消灭幽门螺旋杆菌,谨记“4不要”:
1、不要熬夜
熬夜,对于胃部健康,十分不利。
长期熬夜,剥夺了肠胃休息的机会,会引起消化酶的分泌规律紊乱,降低了消化功能,进而导致腹胀、腹痛,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
平时尽量少熬夜,多保持规律睡眠,每晚7小时为宜。
2、不要不注意卫生
家庭用餐,采用公筷制或分餐制。
大人给孩子喂食的时候,不要用嘴巴试吃、甚至嚼烂,或者吹凉食物再喂孩子。
家中餐具要经常消毒,能很好杀灭幽门螺杆菌。
勤洗手,尤其是提醒小朋友要爱洗手,认真洗手。
不要与他人共用洗漱用具,牙刷至少3个月更换一次。
3、不要不吃早餐
现代人多人都没有吃早餐的习惯,尤其是年轻人,晚上熬夜,早上起不来,没有时间吃早餐。
长期的不吃早餐不仅仅会增加结石发生的几率,还会因为胃酸的分泌,没有食物去中和,强酸环境之下,易伤害胃粘膜,进而对胃造成伤害!
所以一份营养早餐是不可缺少的,早餐最好要吃辛辣、咖啡、重口味等刺激性食物,以清淡营养全面为主。
4、不要压力太大
现代人的生活,工作的压力都很大,长期处于高压的状态,也会影响胃脏功能。
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在紧张吗,压力,害怕等情况下,人就会出现不想吃饭,食欲下降的表现。
主要是胃脏启动自我保护的机制,长期以往,是胃脏正常的功能下降,打乱胃脏的代谢,分泌。消化,吸收,从而增加幽门螺旋杆菌,胃炎,胃癌的出现。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3个征兆
1、有口气、口臭
在牙菌斑中也存在大量的幽门螺杆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随唾液或食物咽到胃内的幽门螺杆菌便兴风作浪,导致胃病的发作。
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也可导致口腔感染,产生有异味的物质,表现为口臭,或是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2、消化异常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胃炎的表现,例如消化不良,腹胀腹痛,恶心、排便异常,常常有希便,或者是总是排不干净等等。
出现这种表现,然后再加上有口腔异味,多半是因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
3、嗳气反酸
幽门螺旋杆菌适宜在胃酸浓度高的环境中繁殖。
长期在寄生在胃脏内,损伤胃粘膜的健康,也会增加胃酸的分泌。
所以,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会出现嗳气,反酸,烧心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