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保健品,40多岁适合什么营养品?
四十岁以上的朋友可以选择具有调节血压和血脂类的保健品。人到中年开始发福,说的是人到了中年开始容易发胖,中年人运动量开始减少,体重发胖,容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另外,要注意保护我们的子宫,护宫类的产品,要摄入一些,避免更年期的提前到来。
中老年人是补钙好还是补氨糖好?
老年人可能存在骨质疏松、关节退变等疾病,而适量摄入钙剂有助维护骨骼健康,合理摄入氨基葡萄糖可营养关节软骨,因此部分中老年人需要服用其中一种或两种药物。那么,中老年人是补钙好还是补氨基葡萄糖好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骨质疏松与退行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且这两种疾病均可引起疼痛,但疼痛部位有所差异:骨质疏松由于骨量丢失、骨骼质量下降,所致疼痛以骨痛为主,可能出现腰背部或全身骨骼疼痛;退行性关节炎由于关节软骨退变、变性,所致疼痛以关节为主,可出现关节疼痛、僵直等症状。出现骨质疏松的人群,需要增加钙元素的摄入,有助于减少骨丢失,可改善骨矿化而维护骨骼健康;出现退行性关节炎的人群,可增加氨基葡萄糖的摄入,对保护关节软骨、延缓退行性关节炎进展可能有一定作用。因此,中老年人在补钙还是补充氨基葡萄糖这个问题上,首先得看自己有无用药指针,若存在骨质疏松可补充钙剂,若存在退行性关节炎可补充氨基葡萄糖。可能部分中老朋友会问:若不存在骨质疏松与退行性关节炎,需服用钙剂与氨基葡萄糖吗?视自身情况而定。
对于钙元素的补充,日常食物也是钙元素的重要来源,牛奶、豆类、坚果、海产品等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钙,无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适量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基本可满足对钙的需求,当然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不仅需要增加含钙丰富食物的摄入,还应额外补充钙剂使每日钙总量摄入达到800-1200mg,由于食物来源的钙仅能达到400mg左右,因此有骨质疏松的人群还应据饮食情况适量补充钙剂,可选择碳酸钙、葡萄糖酸钙、枸橼酸该等。在补钙的同时还应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可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同时可将钙转运至骨骼,缺少了维生素D,补充再多的钙剂可能作用甚微,因此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在补钙的同时应增加摄入维生素D,与此同时每日可增加日晒时间,有助于人体转化生产较多的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与转运。
对于氨基葡萄糖的补充,人体本身可合成生理剂量的氨基葡萄糖,是软骨基质与关节液的重要构成成分,而部分老年人由于合成异常可出现骨关节炎,通过补充外源性氨基葡萄糖以营养关节软骨,以达到保护关节软骨、延缓骨关节炎进展的目的。但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当前依然缺乏理想的药物,即使是氨基葡萄糖,目前也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而氨基葡萄糖的益处则在于可缓解部分中老年人的关节疼痛,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关节的功能状态与生活质量,因此适用于患有骨关节炎的中老年人。当然,若无退行性关节炎,没有必要服用氨基葡萄糖,毕竟氨基葡萄糖属于药物,可能会带来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恶心、便秘、腹胀、腹泻等,部分中老年人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可能出现风险大于获益的情况,因此氨基葡萄糖应对症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补钙主要针对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补氨基葡萄糖主要针对退行性关节炎的中老年人,但部分中老年人可能需要同时补充钙剂与氨基葡萄糖。这是因为骨质疏松与退行性关节炎可能存在共同的病因,尤其是女性朋友在绝经以后,雌激素显著下降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但雌激素受体的改变也会使退行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增加,因此若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同时存在这两种疾病,就不是补钙还是补氨基葡萄糖好的问题了,可能需要同时补充。而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群,由于软骨下骨小梁变硬变薄,承受压力的能力下降,可能也会同时患上退行性关节炎,因此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若退行性关节炎诊断明确,也可补充氨基葡萄糖以改善关节疼痛、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
综上,中老年人自身情况不同,补钙或补充氨基葡萄糖的获益也不同,发生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需要增适当补钙以减少骨丢失、改善骨矿化,从而维护骨骼健康,需要增加牛奶、豆类、坚果、海产品等含钙丰富食物的摄入,同时需要补充钙剂使每日总钙摄入达到800-1200mg,补充钙元素的同时应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以促进钙的吸收与转运,无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可增加含钙丰富食物的食物;发生退行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的中老年人可适当补充氨基葡萄糖,有助于营养关节软骨,缓解关节疼痛,一定程度上可保护关节软骨、延缓骨关节炎进展,但无退行性关节炎的中老年人每必要服用。由于部分中老年人可合并骨质疏松与退行性关节炎,因此在补钙的同时也可补充氨基葡萄糖。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人进入更年期是不是变得不怕冷了?
人进入更年期是不是变得不怕冷了?
不一定,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各有千秋。有的人进入更年期变得忽热忽冷、烦躁不安、热潮、手脚发热等;而有的人发冷、手脚冰凉等,症状不同。
我今年刚50岁,更年期了。
以前一直是手脚冰凉,我老公经常说我手脚就和死人的一样冰冷。自从今年开始,我的手脚不再冰凉了,出现了各种问题,热潮、经期紊乱、烦躁等不良症状。
我更年期的综合征出现了。
年前我的经期紊乱,导致内分泌失调,流血不止,时常一个月。当时,可能也有我母亲刚去世,我心情不好的原因。再加上更年期的症状,整整流血一个月,吃了好多止血的西药和调解经期的中药,还是流血不止。最后去医院做了清宫手术,取了节育环,才算好了。1月26、27日做的清宫手术,直到3月10日经期来了,到3月12日结束,量特别少。我也没再调理,反正就是一会热一会冷的。
更年期的人变得不再冷了,不一定。
我好几个同学,她们有的是发冷,有的是发热的。去年秋天的时候,有一天,我和两同学一起逛街去,天时不时的滴答着零星小雨,其中,有位同学走着走着就把外衣脱掉了,穿着短袖,她说感觉发热;另外一同学,走着走着说是感觉冷,她穿着毛衣。我当时还调侃她两更年期了。
所以说,更年期的人变得不再冷了,的确是不一定。
更年期快结束的表现有哪些?
69的45岁开始天热晚上会盗汗,热醒很不舒服,所以惧怕夏天,喜欢冬天,因为冬天不会盗汗,不影响睡眠。因为坚持慢跑,除了偶尔盗汗,其他更的症状没有,也不吃药还有保健品,所以运动可以改善更年期症状。现在53还有月事,不过开始乱量少。就在最近,晚上不盗汗,热了也不感觉烦躁不得劲,莫非更年期要过去了?也不科学啊,没有绝经,算不算更年期结束?询问了老妈,她也是54还是56绝经,看来我还有一段时间。
阿司匹林适合什么年龄吃?
关于阿司匹林什么年龄吃,其实只要有适应症,从婴幼儿到老年人,都有可能用到,比如儿科川崎病,即使是婴幼儿,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来治疗,而如果是老年人,没有相关适应症,也没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简介
阿司匹林,也叫乙酰水杨酸,诞生于1899年3月6日,至今有近120年历史。是一种的解热镇痛药,由从杨树皮里面演变而来,结构简单,功效强大。它用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川崎病等,还具有抗对血小板聚集、抗癌作用可谓“一药多能”。现主要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病。
阿司匹林的神药地位受到质疑
除了心血管疾病,阿司匹林曾被研究者认为可以预防癌症,国际多个大型临床试验提示阿司匹林可以预防消化系统的癌症转移、降低肝癌风险、降低肝癌风险,还提出只有55-75岁范围内人获益才大于出血风险。然而今年9月权威报道提示: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险中等的中老年人以及糖尿病患者,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基本没有益处!神药阿司匹林的作用受到了质疑。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时的适应症
我国心血管专家表示:阿司匹林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等 “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作用是肯定的有效的,阿司匹林是保心、护脑、救命的必需药物。而对于单纯高血压和糖尿病且没有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中的获益有限,不建议服用。
所谓二级预防,就是已经有了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等 “心脑血管”疾病情况下,无论年龄多大,如果没有阿司匹林禁忌症,都要服用阿司匹林。
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具有≥1种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50岁以上的大多数男性或60岁以上的女性,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或蛋白尿、肾病患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
没有心脑血管病和慢性肾脏病,但具有以下≥3种危险因素者,推荐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①男性≥50岁,女性绝经期后;②得到初步控制的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150/90 mmHg);③糖尿病;④高胆固醇血症;⑤肥胖(BMI≥28 kg/m2);⑥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父母一方或双方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病);⑦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