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病的症状,什么是兔蛲虫病?
本病是由兔栓尾线虫寄生于兔的盲肠、结肠和直肠等引起的消化道线虫病。分布较广,感染较普遍,是家兔常见的线虫病,严重者可引起死亡。临床症状:少量感染时一般不表现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肠黏膜损伤,有时发生溃疡和大肠炎症。
病兔食欲降低,精神沉郁,被毛粗乱,进行性消瘦,下痢,严重者死亡。
患兔后肠疼痒,常将头弯向肛门部欲啃咬肛门解痒。
大量感染后可在患兔的肛门外看到爬出的成虫,也可在排出的粪便中发现虫体。
预防:经常清洗消毒笼具,兔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定期普查,发现感染兔及时用药(盐酸左旋咪唑)驱虫。
治疗:每千克体重用盐酸左旋咪唑5~6毫克,或每千克体重用丙硫苯咪唑10~20毫克,一次喂服;或者用硫化二苯胺,以2%的比例拌料饲喂。
蛔虫和蛲虫在肚子里有什么症状?
蛲虫和蛔虫都属于寄生虫,如果吃了不卫生或者被感染这两种寄生虫的食物后就有可能会发病,大多人会表现为肚子痛,食欲不振,或者睡觉磨牙。有时候会出现肛门或者会阴部瘙痒的症状,而且这种症状尤其是在夜间比较明显,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以口服打虫药治疗。
孩子肚子里有蛔虫?
其实,经常有家长带孩子来门诊:
医生:我孩子经常突然喊肚子疼、夜里睡觉老磨牙,是不是有蛔虫啊?
医生:听说孩子手指甲有白斑、白眼珠有黑点,是不是虫斑啊?
医生:别人家孩子说是要打虫,我们孩子从小到大也没打过虫,是不是要“补打”?
关于孩子肚子里的虫虫,已经让家长疑虑重重了,恨不得自己两只眼睛就能是X光机,具有透视功能。
何谓蛔虫病?由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至各器官如胃肠道、胆道、肺、脑等成为成虫,或成虫直接寄生在人的小肠,所致的疾病,称蛔虫病,是儿科寄生虫病最常见的疾病。
那么,孩子如果感染了蛔虫究竟有哪些症状呢?一般儿童蛔虫症在幼虫期与成虫期具有不同的症状和表现,而危害最大、致病性最强的就是成虫期。
由于蛔虫产生的溶血素、致敏性反应、内分泌毒素、神经毒素的作用,加之机械及化学性刺激,蛔虫症虫体分泌,引起机体内一系列炎症反应,产生的症状。我们看看蛔虫症究竟有哪些症状?
1、消化道症状:
蛔虫症先出现的症状,孩子一段时间以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经常喊腹痛,但具体孩子说不出疼痛部位,一般在脐周或上腹部绞痛,腹痛间隙又跟没事人一样,到成虫期可见大便排出蛔虫和虫卵。
2、呼吸道症状:
如果幼虫移行至肺部会出现相应症状如咳嗽、干咳、大孩子觉得胸闷,有时伴发热、痰中有血丝及莫名其妙出现过敏性皮炎,这可能是肺蛔虫。
3、神经系统症状:
蛔虫产生的溶血素及神经毒素的作用,可以出现抽搐、夜里发惊、孩子激惹、磨牙、吸吮手指、吃土等异嗜症表现。
4、过敏反应:
经常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且有嗜酸性粒细胞症如粒系增多。
重度蛔虫症可以导致孩子生长发育迟缓,体瘦弱小。
儿童蛔虫症的预防?其实如果可疑孩子感染蛔虫,除了找到传染源外,就是在医生建议下驱虫治疗。
但是,首先应该是预防蛔虫感染。有道是“病从口入”,那么加强日常的饮食卫生就尤其重要了。
1、加强粪便管理: 现在我国公厕卫生已经优化、智能,家长平时要给孩子养成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且对粪便要及时清理和消毒。
2、依然加强手卫生教育: 家长还是包括自己在内,勤洗手,勤消毒,养成饭前便后都洗手的好习惯。
同时,要勤剪指甲,勤漱口刷牙。
要不饮生水,不吃不干净或腐败食物,尤其新鲜蔬菜水果要清洗、浸泡干净,预防虫卵吃进孩子肚子里。
宝宝出现蛲虫病时?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治疗“蛲虫病”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蛲虫病是由蛲虫寄生在肠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以肛门周围及会阴附近奇痒,睡 眠不安,并可见到蛲虫为主要临床特征。蛲虫形体细小色白如线头,故又称 “线虫”。隋 代 《诸病源候论》 首次提出蛲虫的病名,以后均沿用此名。本病无明显季节性,老幼皆可 感染,小儿最多。由于蛲虫生活史简单,孕育期短,传播迅速,故以2~9岁集体机构儿 童的发病率最高。蛲虫的寿命不超过2个月,若能防止其重复感染,可自行痊愈。因此, 强调本病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杜绝重复感染,否则药物也难奏效。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主要因吞入有感染性的蛲虫卵所致。蛲虫夜间在肛周皮肤的湿润区排卵,刺激皮肤引 起瘙痒,患儿搔抓时,手指被感染性虫卵污染,再用手摄取食物或吸吮手指时,虫卵进入 口内,或借污染的衣服、被褥、玩具、尘埃等直接或间接进入消化道,在肠内发育为成 虫。部分虫卵在肛门外孵化,逸出的幼虫再爬进肛门,侵入大肠,而造成逆行感染。雌虫 排卵后大多死亡,但有的也可再返回肛门或侵入邻近的阴道、尿道等器官。
二、病机
1. 基本病机 虫踞肛肠。
2. 常证病机 蛲虫寄生于肠内,造成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湿热内生等一系列病理 改变。虫体游行咬蚀,湿热下注,而致肛周瘙痒、尿频、尿急或遗尿; 又因瘙痒可导致睡 眠不安、烦躁夜惊; 蛲虫扰动,气机不利则见腹痛、恶心呕吐; 若虫过多或虫踞日久,吸 取精微,损伤脾胃,可见患儿食欲减退、面黄体瘦、神疲乏力等症。
【临床表现】
大多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肛门及会阴部瘙痒,睡眠不安。严重者还可见尿频、遗尿, 局部皮肤黏膜潮红、溃烂,精神烦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面黄肌瘦等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 病史 有以手抓取食物、吮手指等不良卫生习惯。
2. 症状 肛周瘙痒,以夜间为甚,可并见尿频、遗尿、腹痛等症。粪便中或夜间在 肛周和会阴部皮肤上可见8~13mm长白色线状成虫。
3. 实验室检查 因蛲虫不在肠内产卵,故粪检虫卵的阳性率极低。主要用肛门拭纸 法检查虫卵,常用方法有: ①透明胶纸肛拭法: 用透明胶纸粘擦肛门周围皮肤,虫卵即被 粘于胶面,然后将纸平贴在玻片上,检查时加1滴二甲苯,使虫卵清晰可见。②湿拭法: 用蘸有生理盐水的消毒棉签拭擦肛周,然后将拭擦物洗入饱和生理盐水,用漂浮法查虫 卵。检查均宜在清晨便前进行,检出率与检查次数有关。
二、鉴别诊断
1. 肛门湿疹 瘙痒不仅限于夜间睡后,且局部在未搔抓前就有形态不一的皮疹。除 局部变化不同外,实验室检查无蛲虫及虫卵。
2.尿路感染 有尿急、尿频时,当与尿路感染鉴别,而后者无蛲虫及虫卵。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轻重
(1) 轻证 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仅有肛门及会阴部瘙痒,尤以夜间明显,以致患儿 睡眠不宁。
(2) 重证 蛲虫较多,湿热内生,并见烦躁、夜惊、磨牙、恶心、食欲不振、腹痛。 若蛲虫侵入邻近器官,可引起异位性并发症,如刺激尿道引起尿频、尿急、尿痛和遗尿。 若蛲虫侵入阴道,还会引起阴道黏液性分泌物增多。
2. 辨虚实 病初多属实证; 病久耗伤气血,可引起一些全身症状,以脾胃虚弱证为 主,但一般证候较轻。
二、治疗原则
1. 基本治则 驱蛲止痒。
2.具体治法 常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蛲虫常居于直肠和肛门,故外治法很重要,外 治多采用直肠给药和涂药法。对久病脾胃虚弱者,在驱虫、杀虫时,应注意调理脾胃。本 病要重视预防,防治结合,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若单纯药物治疗而不加以预防,则难彻 底治愈。防止重复感染可不药自愈。
三、分证论治
证候表现: 肛门、会阴部瘙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宁; 烦躁,夜惊,齘齿; 或肛周皮 肤搔伤破溃、糜烂; 日久可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面黄体瘦; 或偶见遗尿、尿急、尿 频、腹痛等症。
证候分析: 肛门、会阴部瘙痒难忍,夜间加重,肛周、大便中见到蛲虫为本病特征。 病初无明显全身症状,因瘙痒难忍,患儿搔抓常令肛周皮肤破溃、糜烂; 蛲虫爬向前阴或 钻入尿道,湿热下注,见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或尿频、尿急、遗尿; 蛲虫寄生日久,损 伤脾胃,则食欲不振,面黄肌瘦。
治法: 驱蛲止痒,杀虫洁肛。
方剂: 内服驱虫粉 (一名蛲虫散),外用蛲虫软膏。
方解: 使君子粉杀虫,大黄粉泻下虫体,以8: 1比例混合。每次剂量0.3g× (年龄+1),每日3次,饭前1小时吞服,每日总量不超过12g,7日为1个疗程,可连用 1~2个疗程。此后每周服药1~2次,可防止再感染。外用蛲虫软膏于每晚临睡前洗净肛 门后涂用。
加减: 湿热下注,肛周溃烂,加黄柏、苍术、百部、苦参、地肤子清热燥湿,杀 虫止痒; 尿频加黄柏、苍术、滑石清热燥湿,利水通淋; 腹痛加木香、白芍行气缓急 止痛; 若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面黄体瘦者,可以七味白术散或参苓白术散等配合 治疗。
四、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1) 化虫丸 用于杀虫消积。每次2~6g,每日1~2次,早晨空腹或睡前用温开水 送下。
(2) 追虫丸 驱虫除湿。用于蛲虫病肛门奇痒者。3~6岁每次2~3g,6~9岁每次 3~5g,9岁以上每次5~6g,每日1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2. 单方验方
(1) 槟榔煎剂 槟榔每日30g,煎服。连服5日。主要用于驱虫。
(2) 使君子粉 将使君子炒熟,研粉,每日剂量为 (年龄+1) g,总量不超过10g。 或每岁用使君子果实1粒,总量不超过20粒,分2~3次服用,连服3日。
(3) 百部粉 炒百部根,研粉,每日每岁1g,总量不超过8g。晨起空腹顿服,或分 2~3次于2小时内服完,隔2小时服泻药,连服2日,停7日,再连服3日。
3.外治法
(1) 生百部30g,加水500mL。文火煎煮,煮成30mL,每晚保留灌肠,连用10日。
(2) 生百部30g,苦楝皮60g,苦参10g。煎水,晚上熏洗肛门,连用5~7日。
(3) 百部50g,苦参25g。共研细末,加凡士林调成膏状,每晚睡前用温水洗肛门后 涂药膏,连用7日。用于杀虫止痒。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 加强卫生宣教,普及预防蛲虫感染的知识,改善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食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纠正吮手指等不 良习惯。
二、调护
1. 勤洗澡,勤洗肛门,勤洗换床单及内衣,并需烫晒消毒,以杀死虫卵。
2. 患儿睡觉要穿满裆裤或戴手套,避免用手搔抓肛门。
3. 在治疗期间,用0.5%碘酊对幼儿园桌、椅、床席及玩具等进行擦洗灭卵。
蛲虫病该怎么治疗?
蛲虫又称为蠕形住肠线虫,像一小段白色的线头,雄虫长0.2~0.5cm,雌虫长0.8~1.3cm。蛲虫寄生在人体的肠道里,人是蛲虫唯一的宿主。主要通过肛门→手→口直接传播。
雌性蛲虫会在夜间爬出肛门,在肛门附近产卵,这些卵可能散落在衣服、被褥、床和周围环境中,当人们接触到虫卵,没有洗手就吃东西或直接吃手,很容易把虫卵吃进肚子里。虫卵在小肠内孵化并释出幼虫,幼虫发育成熟,雌雄交配,雄虫在交配后死亡,雌虫爬出肛门继续产卵,如此循环往复。蛲虫病经常会在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中传播流行。感染后有哪些症状?蛲虫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肛门和女孩阴道周围的地方皮肤瘙痒,特别是晚上,孩子可能会突然惊哭,反复哭闹,也可引起胃肠道症状及异位损害,如肛门、阴道、尿道皮肤刺激继发炎症。如何发现?1. 晚上在孩子熟睡2~3小时后,拨开他的臀部仔细观察肛门周围皮肤皱褶处,如果有白色线头样小虫,就很可能是蛲虫的雌虫。2. 早上孩子排便前,用透明胶在孩子肛门周围皱襞处轻压黏取可能的虫卵,然后把透明胶贴在玻片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虫卵。蛲虫感染后的治疗?蛲虫病常用的治疗药物有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但孕妇、哺乳期女性、2岁以下儿童通常不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建议通过卫生措施来控制。建议所有家庭成员同时进行治疗,以防重复感染。集体机构中的成员也应该同时进行治疗。怎样预防蛲虫病呢?平时,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个人卫生及家庭卫生:1. 勤洗手、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2. 不穿开裆裤,每天更换内裤。3. 搞好环境卫生,勤洗床上用品,孩子的玩具定期消毒。湖南医聊特约问答作者:益阳市妇幼保健院 蔡旻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