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功效和副作用,黄芪的副作用是什么?
黄芪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会出现上火的现象,比如会导致患者出现面红耳赤,心烦意乱,睡眠质量差,或者是失眠多梦,咽喉肿痛,血压升高,头晕等现象,所以如果想要服用黄芪,一般是需要通过专业医生的指导,不能够私自的用药,避免出现副作用。
长期用黄芪和党参泡水喝有什么坏处么?
黄芪和党参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草药,这两种中草药对人体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好处,用黄芪和党参泡水喝,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黄芪当参泡水的功效就是益气补血,对于气短的患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且长期用这两种药材泡,对人体的身体没有任何坏处,请放心使用。
长期吃黄芪的危害有哪些?
黄芪是临床上常见的中药材,以根入药,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之功效,气血双补,用于气短心悸,虚脱,自汗,体恤浮肿,慢性肾炎,久泄,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口久不愈合。此外,黄芪还含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叶酸、核黄素、铁、钙、锌、磷等多种营养素,可谓药食同源,我们在煮粥、炖汤、泡茶时可以放入适量的黄芪,营养又健康。黄芪入药,历史悠久,为强壮剂,益正气、壮脾胃,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多部经典古药书中均有记载,是补中益气的上品。黄芪食用,营养丰富,深受百姓推崇。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的主要药效成分为黄酮类成分、皂苷类成分和多糖类成分,其中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应激、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舒张小动脉、减轻或消除心、脑、肾血管淤阻、降低微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皂苷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黏度、抗心肌缺血、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多糖类成分具有保护肝脏、促进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回升、提高单核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改善免疫功能、调节血糖等作用。黄芪在临床上适用于糖尿病、慢性肾病、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辅助治疗。
黄芪中的各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成分、皂苷类成分等均为完全抗原,因此,长期吃黄芪最常见的危害就是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斑丘疹、瘙痒、皮肤潮红、哮喘发作等,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建议对黄芪过敏者应禁用黄芪,过敏体质者慎用黄芪。此外,黄芪具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可引起头痛、失眠。黄芪还具有胃肠道刺激性,少数患者服用后出现呕吐、腹胀、腹泻、纳差等胃肠道症状。最后,黄芪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少数患者服用后出现牙龈出血。临床上还有个别患者服用黄芪后出现四肢剧烈疼痛,同时伴有震颤。
总之,黄芪药用历史悠久,具有补气行血之功效,并且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药食同源,既可入药,又能食补。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的主要药效成分为黄酮、皂苷和多糖类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在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表现出一些药理作用,黄芪可用于治疗糖尿病、慢性肾病,并可升高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白细胞水平。在安全性方面,长期服用黄芪最常见的危害是过敏反应,其他还有失眠、头痛、牙龈出血、胃肠道反应以及四肢疼痛伴震颤。
种植黄芪最好的方法?
一、选地整地
1、黄芪是深根性植物,在平地上栽种时,应挑选地势高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块作为种植地。在山区种植时,应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排水性好的山坡或荒地作为种植地。
2、黏质土壤、瘠薄的沙砾土不宜种植黄芪,质地黏紧、低洼易涝、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的地方也不宜种植黄芪。
3、选好种植地之后,将土壤深耕30-45厘米,结合翻耕亩施农家肥2500-3000公斤。翻地以秋翻为宜,春耕翻地要注意对土壤保墒,将土壤耙细整平,并作畦或打垄。
黄芪的种植方法
二、采种浸种
1、两年生的黄芪即可开花结实,但此时种子通常不饱满,因此种植黄芪一般采收3年生以上植株所结的种子为宜。
2、采收时,应做到随熟随采,未及时采收容易导致荚果自然开裂。采收后要晒干荚果,并进行脱粒处理。
3、采用水选法和风选法进行选种,筛除瘪粒、带有杂质、受到过虫蛀的种子。
4、播种前,用粗砂或磨末机轻度摩擦种皮,或将种子放入50℃的温水中浸泡6-12小时,然后捞出来装入布袋内进行催芽。
黄芪的种植方法
三、播种
1、春播时间为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伏播时间为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秋播时间为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2、春播时,应注意土壤的墒情,播种时可采用穴播或条播、撒播,但主要方式是穴播及条播。生产中大多进行直播,这样既省工,又便于田间管理,而且种出来的黄芪产量高、质量好。
3、育苗移栽比较费工,移栽的过程中容易伤到主根,形成鸡爪芪,这会影响到黄芪的品质。
黄芪的种植方法
四、栽培管理
1、中耕除草
(1)当年苗出齐后要松土除草,一般需进行2-3次。
(2)幼苗长到7-10厘米时,应适时疏苗,定苗株距为15-20厘米。之后每年在黄芪的生长期视土壤的板结情况、杂草长势进行松土、除草工作。
2、追肥
种植1-2年的黄芪,其根部的发育速度较快,植株长势较旺盛,此时可结合中耕除草追施磷肥+钾肥。
3、灌溉与排水
黄芪在出苗和返青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多,天气较为干旱时应及时灌水。进入雨季后,土壤的湿度较大,需及时对容易出现积水的田块进行疏沟、排水,以防植株发生烂根情况。
黄芪的种植方法
4、防治病虫害
(1)根腐病
①主要危害黄芪根部,导致烂根,发病后植株会自上而下出现萎蔫、枯黄的情况,直至死亡。发病时间通常是6-8月份,高温高湿、土质黏重时容易发病。
②防治方法为合理选地,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病株,病穴用石灰进行消毒,整地时亩1公斤70%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并施用20-25公斤石灰氮作基肥。
(2)白粉病
①从苗期至成株这段时间均可发病,发病时间一般为7-8月份,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荚果,受害叶片和荚果的表面会生出白粉,之后病斑上出现小黑点,导致早期出现落叶或整株枯萎的情况。
②防治时可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15天喷施1次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喷施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隔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黄芪的种植方法
(3)豆荚螟
①豆荚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通常在6-9月份发生,成虫会在嫩荚或花苞上产卵,卵孵化后幼虫会危害黄芪的种子。
②防治时可在成虫盛发期于傍晚喷洒8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施3-5次,直至所有种子成熟。
(4)蚜虫
①蚜虫属于同翅目昆虫,通常在6-8月份发生,主要危害植株上部的嫩茎叶,使得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②防治时可喷施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和50%杀螟松1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即可。
黄芪的种植方法
五、注意事项
1、间苗补苗
株高达到5-7厘米时,进行第1次间苗。间苗2-3次后,每隔8-10厘米留1棵壮苗,发现缺棵情况可进行补种,也可以重播(催芽补苗)。
黄芪的种植方法
2、追肥
(1)生长第1-2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进行1次追肥,每次亩施1000公斤腐熟的人畜粪水或7-8公斤三元素复合肥(氮、磷、钾各15%)。
(2)第1年冬季苗枯后亩施2000公斤厩肥+10公斤三元素复合肥(氮、磷、钾各15%)+150公斤饼肥,混合后施入行间(开沟施入),然后培土。
3、打顶
7月底之前进行打顶,以控制植株的高度,减少养分的消耗量,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4、中耕除草
(1)株高达到5厘米左右时,结合间苗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
(2)株高达到8-9厘米左右时,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定苗后再进行1次。
(3)种植第2年以后,于5月份、6月份、9月份进行1次除草工作。
黄芪生脉饮有何功效?
黄芪生脉饮具有滋补心肺、益气养阴的主要功效。可用于气阴两虚、心悸气短的冠心病病人,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黄芪生脉饮的成分主要是黄芪、党参、五味子和麦冬性质上,它是浅棕色,清澈的液体,芳香,略带酸味和甜味。使用效果非常好,无不良反应和明显禁忌,非常安全。因此,如果在这方面有问题,可以大胆应用而不造成任何伤害,效果相当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