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列宁胶囊,希特勒于总统府后花园自杀?
从公论的角度上来说,希特勒大抵是毫无疑问地死了。
非要说希特勒没死的东西也很多,比如有个阿根廷老头一直说自己就是希特勒,还有人言之凿凿说在美国见过希特勒。
我见过的最离奇的说法——希特勒从南极坐飞碟到达了月球。
总之,你开心就好。
当年二战的报纸用最快的速度报道了“希特勒死了!”的头版头条,这些镜头甚至被照相机给大量地记录了下来。
这个报纸甚至写着“希特勒战死沙场”《大英百科全书》是这样解释的:
当苏联军队进入柏林市中心时,希特勒于 1945 年 4 月 30 日在他的地下掩体中自杀。
尽管对他的死亡方式有一些猜测,但人们普遍认为他是开枪自杀的。他的新婚妻子爱娃·布劳恩也一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按照他的意愿,两具尸体都被焚烧并掩埋。
然而,几乎立刻,阴谋论就开始了。
苏联人最初声称他们无法确认希特勒的死讯,后来又散布谣言说他还活着。
根据随后的报道,苏联人找到了他被烧毁的遗体,这些遗体是通过牙科记录确定的。
希特勒的尸体在被挖掘和火化之前被秘密掩埋,骨灰于 1970 年被处理掉了。
克格勃声称他们摧毁了希特勒的遗体并撒了他的骨灰,这样他的坟墓就不会成为他的支持者的圣地。经测试,俄罗斯持有的据称属于希特勒的头骨碎片最终被发现属于女性。据说,在法西斯意大利沦陷后,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被处决和羞辱,导致希特勒决定与他的妻子一起自杀。“俄罗斯收藏的希特勒头骨被发现是女性”这个事儿是真的。
俄罗斯国家档案馆收藏了一块被打碎的头骨,上面有个弹孔,它被认为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头骨。关于这件事可以查到2009年的一些新闻,大意是俄美科学家联合对那块头骨进行检验,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考古学家尼克·贝兰托尼为骨头做了DNA测验。结果推翻了希特勒头骨的说法,因为那是一个20-40岁女性的头骨。无论是年龄,还是性别,这都对应不上。有人说是爱娃的骨头,然而爱娃是被毒死的,这有人亲眼所见。当年的柏林打得血肉横飞,光苏军就填了30万人进去,找到块碎骨头实在不稀奇。关于这块头骨的来历是这样的:1945年,攻入德国首都柏林的前苏联红军四处搜索希特勒,直到在总理府逼问俘虏后,才得知“希特勒已经自杀”的消息。
但希特勒的遗体处理工作做得非常隐秘,而且当事人已经消失在战火之中。
于是苏军动用了情报机构,在俘虏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终于得到了蛛丝马迹。
一个医疗小组被临时派往现场,他们在希特勒自杀的地堡附近检验了两具埋在土里的焦尸。
其中的男尸颅骨存在缺失,疑似自杀式的枪击。
然后这个男尸的法医资料被拿去分析,苏联情报人员找到了希特勒的牙医,然后做出“下颌及牙齿与希特勒符合”的判定。
就这样,这具尸体被判断为希特勒,然后拖走并彻底焚烧,撒灰。
但苏联人对希特勒的探索仍没有结束,因为46年时不断流传着希特勒没死的谣言,苏共中央认为“不管是否真的,都应当去查一查”。
于是苏联情报人员又搜索了地堡范围,发现了一块带弹孔的头盖骨。
这块头盖骨被判断为希特勒的,于是被苏联人带走,存入国家档案馆里
按照《历史》网站的资料说法,1945 年 4 月 30 日,阿道夫·希特勒躲在柏林总部地下的掩体中,吞下一个氰化物胶囊并朝自己的头部开枪自杀。
不久之后,德国无条件向盟军投降,结束了希特勒千年帝国的梦想。
希特勒立下遗嘱,任命邓尼茨为新的国家元首。
然后他回到了自己和爱娃的房间,在那里他和爱娃一起毒死了爱犬,然后爱娃服毒自尽,继而希特勒用手枪自杀了。
希特勒和爱娃的尸体在总理府花园里被匆忙火化,因为苏联军队正在逼近大楼。
当苏联人到达总理府时,他们搬走了希特勒的骨灰,不断地改变他们的位置,以防止希特勒的信徒在他最后的安息地建立纪念碑。
仅仅八天后,即 1945 年 5月8号,德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德国被盟军瓜分。
按照希特勒贴身卫士罗胡斯·米施(Rochus Misch)的说法,他在吃午饭时得知希特勒自杀的消息,走出门外,看到两具被灰色的毛毯裹着的尸体。
一具是爱娃的,一具是希特勒的。因为毛毯的长度不够,所以希特勒的脚没有被裹起来。
某些专业调查记者的纪实文学可能包含了更多细节,其中一本书是这样写的:
德国的战败就在眼前,墨索里尼和情妇被打死并倒吊羞辱的事情在午餐前传来,给予希特勒夫妇深深地打击。
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妻子爱娃·布劳恩于 1945 年 4 月 30 日自杀。
按照他的命令,尸体被卫兵带出掩体后焚烧处理,决不能落到苏联人手中,变成游街示众的新闻图片。
堡垒里人心涣散,没有多少人为希特勒的自杀感到过度悲伤,即便有人在哭泣,也是在为叵测的未来担忧。
四处的枪炮声很密集,一些炮弹就砸在掩体前。于是卫兵们急匆匆地搜刮了一些燃料,将希特勒放到新挖的浅坑中焚烧。
他们找不到汽油,整个德国都没有一滴汽油,他们用200升苯浇淋,然后点燃。
这些燃料并不足以让尸体被焚化,仅仅做到让其面目全非。
士兵们合拢了土层,将希特勒埋在了花园里,然后他们拿起冲锋枪冲进了粉尘弥漫的街道。
几天以后,苏联特工发现了希特勒的残躯并将其颌骨运走,做了验明正身的医学检查。
克格勃在1970年4月,将希特勒的遗体彻底销毁,以断绝某些法西斯余孽的念想。
德国政府也早就做出了相同的措施,他们掩埋了关于希特勒地堡的一切,不允许人们在此地设置任何纪念景观、石碑和停留活动。
实际上,“希特勒究竟死了没”是个世界性的热点研究,无数人都在蘸这块儿馒头吃。
“头盖骨”虽然被证明不是希特勒的,但那块下颌骨却存在不容推翻的证据——希特勒的牙科医生在1945年作出了明确的证明,下颌与牙齿属于希特勒。
关于这块下颌的研究其实非常细致,苏联人早就发现牙齿上没有火药痕迹,因此希特勒不是“吞枪自杀”,而是对着太阳穴扣扳机。
而且牙齿上有蓝色的沉积物痕迹,这可以判断希特勒在死前服用了氰化物,它与假牙金属发生了化学反应。
这些东西后来经过欧洲学者检验,得到了几乎一致的答案。他们还认为希特勒牙周没什么肉,这符合他吃素的习惯。
顺带再解释下开头那个“希特勒阵亡”的疑惑,其实这是邓尼茨当时散布的假消息,他宣称希特勒勇敢地参加了战斗并阵亡了,呼吁德国国民围绕在以卡尔·邓尼茨为核心的……为国家存亡战斗到最后一刻。
这也造成了新的流言,有消息说希特勒端着冲锋枪,在几个卫兵的护卫下且战且退,还改换了容貌逃到“安全屋”,然后想办法化妆成老百姓,在战后顺利脱身,以其他人的身份活了下去。
其实46年苏联听到的就是大抵就是这种消息,他们也确实疑惑于邓尼茨与76号地堡言论的不一致。
西方有些说法认为,正是斯大林在确定了希特勒死亡的情况后,才制造了希特勒活着的谣言,以迷惑西方的情报机构,并且借机搜罗其它情报。
但主流的研究意见其实都很一致:希特勒确实死了,有下颌骨为证。他没有逃入民间活到65岁,也没有乘坐潜艇逃往阿根廷,更不可能逃到子虚乌有的南极隐蔽基地或月球的背面。
总爱回忆过去怎么办?
总爱回忆过去的事情,那就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步入了中年。
上小学的时候,每个周一,我都希望时间可以加速,最好一眨眼的时间就可以到周五,这样的话我就可以赶着自家的羊在山里不受拘束的跑来跑去,还可以大声的歌唱。在周六周天,我会随手抄起一个袋子,铺在青青的草地上,捧一本书,一看就是一整天;亦或呼叫小伙伴们一起,在山上的古窑洞里面寻宝,收获一些铜钱和其他的东西……
没错,我也曾经一度陷入总爱回忆过去的窘境。之所以说它是窘境,是因为反思下来,总回忆过去,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它只会让我陷入过去的各种事物之中,沉浸在过去各种美好的体验之中。等从回忆中抽出身来,再次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然后会再次陷入对过去的回忆种,这样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有时候甚至会让人抑郁。
已经取得的进步,足以使人振奋,但与未来相比,今天的一切微不足道。
正如亨利·福特所说的,过去的成绩,让我们振奋不已,但是跟未来相比,今天的一切成绩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未来,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主战场,才是我们应该持续的投入大量的精力的地方。过去和回忆,就像古时候八百里加急的传信兵骑着快马所经过的驿站一样,只是补给物资、换战马和暂时休憩的地方,而不是常驻之地。
乔丹说过,自己投的最好的球,永远是下一个,而不是过去的某一个。对于我们来说,更美好的事情,永远在下一秒,永远在明天,而不是在过去的某一个时刻,不是在昨天。
世界不是按照领域来划分的,而是围绕挑战组织起来的。
教育家沈祖芸老师的这句话,引人深思,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多元化的世界,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面临新的挑战。初入大学的大一新生要面对人际和独立生活的挑战,老人要面对智能化的挑战和流行语言的挑战,医生也要面对各种网络和社会舆论的挑战……这些挑战,从来不是按照专业领域来划分的,我们的人生,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挑战组成的。面对每一个挑战,都要作出选择,都要承担责任。
有办法逃离这些挑战,避免这些选择吗?
有的,像鸵鸟一样,在危险来临的时候,把头埋在沙子里。我们的沙子,就是过去的回忆。经常爱回忆过去,就是把自己埋在沙子里,不敢面临今天的挑战,不敢直面每一个选择,是在掩耳盗铃,毫无用处。
总爱回忆过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太闲了,无事可做的时候,就是喜欢做一些虚无缥缈的事情,比如回忆过去。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在闲暇的时候,总是会启动回溯时光的模式,把过去的事情,一帧一帧的展现在你的面前。
如果你的时间安排的非常满,你过的非常的充实,你是不会有太多时间来回忆过去的。
那如何避免陷入总爱回忆过去这种情况呢?
多读书,书中自有各种各样的人生和道理,读万卷书,见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不一样的道理让自己忙一些,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不断的涌现,去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然后用到生活中和工作中,让自己变得充实前来。记日记,用日记记录每一天的生活,美好的、痛苦的、平淡的事情,就相当于把自己的记忆封存在了一个时间胶囊里面,等有朝一日,我们不再年轻,不能再躁动的时候,甚至记忆开始模糊的时候,翻看它,看看那时候的你。最后,希望你可以过的更好。
读书到底需不需要做笔记?
看书记忆力不好应该做笔记,“过目不忘"有非凡的记忆可以不做。
做笔记有利于巩固重点,加深记忆,便于查找。
随着时间推移,看书量的增多,还有随着年龄的不断变化,做笔记是必须的!
为什么士兵们不脱下军装逃命?
1945年4月30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在总理府地堡里自焚。
希特勒的自杀是一种标志,宣告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走到了穷途末路。
1945年5月8日24时,法西斯德国军队统帅部的代表在柏林正式签署德军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德国战败后,250万德军基本上选择了集体投降。
为什么德军士兵不脱下军装逃命,而是选择成建制的投降呢?让我们想看看,德国战败时,还有多少军队,他们的命运如何。
在二战结束时,德国还有数百万陆军部署在欧洲各地,除德国本土外,离德国最近的捷克首都布拉格就有90万大军驻守。
这支军队由斐迪南·舍尔纳元帅负责指挥。
它当时的职责,是防御苏军进攻德国南部。
不过,这支部队一直到柏林陷落都没跟苏军接触。
斐迪南·舍尔纳明白,德国入侵苏联罪行累累,成为战斗民族俘虏下场很惨。
为了不被苏军俘虏,他指挥军队拼命向美军靠拢。
但是,苏军不给他们机会,从南北两面包围过来,切断德军西逃的路线,
最后这支德军被苏军一战击溃,俘虏了85万人,舍尔纳元帅本人向美军投降,移交给了苏军。
除了捷克之外,纳粹德国还有30万驻挪威和丹麦的军队。
这支部队在1940年4月,发动“威悉河行动”,闪击丹麦,并且空降挪威,铁蹄踏上北欧大地。
德军在短短两个月内占领挪威,国王哈康七世流亡英国。
驻挪威军队从此优哉游哉,没有参加过大战。
1945年德国宣布投降后,驻丹麦和挪威的30万德军非常服从命令,无条件投降。
这时候,在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一支规模有40万的德军还在跟南斯拉夫游击队缠斗,这支德军是E集团军群的南斯拉夫的部分。
E集团军前身为12集团军,在南斯拉夫犯下滔天罪行,有“巴尔干屠夫”之称。
E集团军群在1945年5月8日接到了放下武器的命令,但是指挥官亚历山大·勒尔却不愿意服从命令。
因为他知道,E集团军在巴尔干半岛血债累累,如果向铁托元帅投降,绝对不会有好果子吃。
于是E集团军40万人向匈牙利突围,结果在一周后就被苏军击溃,大部分被俘虏。
最后投降的一支成建制的德军,是驻扎库尔兰半岛的“库尔兰集团军群”。
这支军队在德国宣布投降的时候,还有26个师,共20万人,装备坦克600多辆,战机上百架。
这支军队在5月8日最后成建制投降,是德国最后一支投降的军队。
不过库尔兰集团军的党卫军外籍军团非常顽固,他们拒绝投降。
5000名士兵跑到库尔兰半岛的野外打游击,最后一名游击队员在1959年被击毙。
总的来说,德军在战败时,都选择了集体投降。
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脱下军装扮成平民,那样的话不就会逃脱惩罚了吗?因为有以下三个原因,让他们没有那样做。
德国全民皆兵首先是德国为了进行战争,在全国进行了总动员。
随着战争进行,减员非常厉害。
为了弥补人员伤亡,大量平民穿上军装,走上战场。
德国和奥地利两个国家的人口不过8000万人口中,前后动员兵力竟然有1700万左右(占全国男性人口的42%)。如果去掉男性老人和孩子,成年男子基本上全都参战了。
这时候即使脱下军装,也无法蒙混过关。
正因为如此,盖世太保头子希姆莱在逃跑的时候也没有穿平民服装。
1945年5月21日,他为了混过盟军在不来梅地区的哨卡,回到他的故乡巴伐利亚去,脱下军官服,穿上陆军士兵的军服,被英军怀疑并扣押。
希姆莱既然化装,为什么不干脆伪装成平民呢?
因为那个时候,谁都不信当时的德国壮年男子还有平民。
毫不夸张地说,在大街上随便抓个健康的德国成年男人,不是军人就是警察。
所以试图脱下军装就能掩藏身份的想法,很傻很天真,完全不切实际。
当兵的责任轻微无论什么战争,主要追究高级军官的责任。
即战争的策划者、指挥者、执行者,才会被追责。
只要没有大量屠杀平民,士兵很少被问责。
无论谁占领德国,都希望德国保持稳定。
如果追究士兵的责任,那就因为着增加了200多万敌人。
德国因为战争伤亡惨重,劳动力严重短缺,战后重建需要这些战俘。
只有想灭绝德国的人,才会虐待战俘。
一般来说,战胜国是不会追究士兵责任的,投降也无所谓,还能回家跟亲人团聚,总比到处逃亡要好。
事实上,除了纳粹骨干分子,比如纳粹党高层官员、国防军高级将领和党卫队成员,普通战俘关押一段时间后,犯下大错就分批释放了,关着他们还要养着。
纽伦堡审判经过长达七个月的审理,最终有18个纳粹首恶分子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被判刑,其中11人被判处死刑。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军官,也不过一千人左右。
战败前后,一共有700万德国战俘,每7000人才会有一人被判刑,这个比例实在太低了。
当然,向苏联军队投降的400万德国军人,有200万被虐待致死,那是后话,这也是德国士兵们始料未及的。
服从为天职1945年5月4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命令所有在德国西北部、丹麦和荷兰的德军向蒙哥马利的英军投降。
5月7日,邓尼茨授权约德尔上将在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兰斯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投降书第一条这样写道:“我们,这些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签字者,同意德国一切陆、海、空军及目前仍在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部队,向红军最高统帅部,同时向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大多数国家的军人都是这样做的。
因为最高长官的投降命令,德国军人没有道理不执行。
再加上普鲁士军人就有服从命令的传统,他们只能选择投降。
说句贬义的词,他们就是机器人,是战争机器,不会用大脑思考。
当初希特勒下令他们入侵它国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
如今长官下令投降,他们也不假思索。
成建制投降也是“无条件投降”的一个附加条件,它要求投降部队必须集中保存好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军舰、要塞或守备地区,交出人员和武器清单,并接受胜利方的核验与控制。
官兵一旦投降,即成为日内瓦公约保护的战俘,对士兵来说也是一个好事。
如果你是散兵游勇,被虐待死了,也死无对证,安全得不到保证;因为没有文字记录。
手机上有哪些高逼格又非常实用的APP?
甄选了6款个人认为可以用高逼格形容的手机应用,看看这些app都有哪些亮点。
1、「熊猫吃短信」
别看图标走的是呆萌路线,实际APP却是实力满满。凭借机器学习能力,不需要手动配置就能实现智能拦截垃圾短信,离线状态下也可以拦截。就凭这硬核实力,获得了App Store 等应用商店的多次推荐。
2、「充电酷」
玩机达人必玩的APP,拥有黑科技的苹果充电动画,提供多种酷炫的主题充电动画和提示音。想要靠科技感出个风头耍个帅,用它就对了。
3、「印象笔记」
记录工具,很多人的装机必备!可多平台多人在线编辑,可以做思维导图,可以语音转文字,边说边转,可拍照识别文字。整体来说体验感很好,界面简洁无广告,轻松满足日常记录需求。
4、「喜马拉雅」
一款可以填充生活中任何碎片时间的听书软件,听书、听课、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任何都可以。资源丰富,有许多热门的书籍,也是一个学习的好渠道~
5、「得言」
语录APP,语录分类齐全,素材更新快,可以满足日常所有的文案需求,也能像心思细腻的挚友治愈心灵给人力量。界面简洁,支持ios小组件。不论是积累文案素材还是日常语录查找,都很实用,适合所有人群。
6、「我的倒计时」
时间记录提醒工具,用来记录纪念日、生日、节假日等大大小小的日子,帮助你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精确到秒的提醒,不用担心错过任何重要日子,设置成小组件添加在桌面也很方便。
如果觉得有用,欢迎收藏。
更多类型的应用推荐,可到主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