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瑞沙副作用,是否预示着不能吃靶向药物?
免疫组化相关问题有人回答得很全面了,结合我们泽今出国医疗服务患者过程中的经验介绍一下基因检测临床中的问题,供您参考。
由于检测技术的问题,首先尽量选择正规的,大的检测机构,很多没有资质,技术设备不行的做不准的机构太多了,这反而容易耽误有效治疗。
其次,理论上穿刺或者组织活检局限大,因为抽如癌细胞有限,取到的组织没查到有靶向药的突变,但不代表总体癌细胞中不存在突变,抽血似乎代表性高,到技术设备等原因准确率还低于穿刺,这就是为什么目前很多患者诟病基因检测的原因,临床上确实很多没查到突变而靶向有效的案例!甚至几次都不准的也有!
总之,身体条件允许尽快穿刺取组织做基因检测。尽量找正规大机构比如华大等。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最好一次把有靶向药的十几个靶点做全,身体条件不允许抽血的不要放弃盲试一下的机会,甚至在等待检测结果过程中先盲试一下易瑞沙也是有必要的!
肺癌可以化疗和靶向药联合治疗吗?
【@刘永毅医生 编号WD304】
化疗对肺癌有效,靶向药物治疗对肺癌有效,那么加在一起会不会效果更大、翻倍呢?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不是这样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至少目前不是这样的。
化疗主要针对的Ⅱ期、Ⅲ期以及Ⅳ期的患者,有新辅助、辅助和姑息化疗三种方式。结合肺癌的病理类型、患者体力状态、脏器功能综合评估后参照指南、共识选择治疗方案,肺癌化疗方案基本趋于成熟。
靶向药物种类、新研发的实在多,有些眼花缭乱。目前大概有三类吧,针对驱动基因阳性类、抗血管生成类,还有许多人把免疫制剂也归为靶向药物。
这些靶向药物目前推荐都是在局部复发或转移的情况下应用,早、中期应用无益。针对驱动基因阳性的靶向药物不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这是目前的结论,于生存时间无益。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单抗可以和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一些免疫制剂、如派姆单抗、纳武单抗与化疗药物联合有益的研究也都有些,不过这些结论都比较“新”。
除了一些大的研究中心,我们还是应该参照已有的结论而治疗。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怎么样才可以减少痛苦?
我们国家每年新增肺癌患者大约80万人,大概有30%的病人最终发生骨转移,若无有效干预,对病人生存时间、生活质量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随着肺癌治疗有效性提高,病人生存时间明显延长,骨转移引起的疼痛、骨折等情况也会增多,也需要积极处理。
肿瘤直径增大至1-2mm后就会新生许多血管以维持自身营养供给,但这些血管也为癌细胞逃跑提供了便利。肺部血液丰富,癌细胞进入体循环就容易向远处转移,骨骼是最常转移的部位,以脊椎骨、骨盆、股骨等中心骨最多见,其次有肋骨、肩胛骨等。
肺癌以生物学特性分为肺腺癌、肺鳞癌、大细胞肺癌等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肺腺癌易发生远处转移,包括骨转移,而肺鳞癌骨转移的情况要少一些。小细胞肺癌生存时间相对不好,所以肺癌骨转移大多是肺腺癌的问题。
骨转移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但只有50%的病人会出现临床症状,也有一些病人疼痛不明显。骨转移瘤占位引起骨髓腔压力增高、或刺激骨膜、或浸润周围组织导致疼痛,性质多是钝痛、间断痛,大多夜间要重一些。
有很多病人疼痛怀疑骨转移,与其整日担心不如检查一下。最多用的是骨核素扫描,全身骨都看到了,且花费不是太多,但是假阳性太多,还需要进一步影像学检查确诊,如X线片、CT、磁共振,磁共振检查的准确率最高。PET—CT检查也好,就是太贵。
怀疑骨转移瘤要不要病理穿刺活检呢?若单发,还有手术、或放疗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多考虑活检。但若多发,根据病史、影像学典型表现临床诊断骨转移。
肺癌骨转移预后也不太一样,与肿瘤直径大小、部位、淋巴结转移以及其它脏器转移都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也与治疗态度、治疗敏感性有关。
骨转移以晚期肺癌方案治疗,若能靶向治疗则首选,再就是化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单用、或联合。
抑制骨质破坏的药物多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其它一些抑制骨破坏的药物国内未上市。局部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介入、放射性核素治疗等,若预估病人生存时间较长,这些方法都可以考虑,对病人生存时间、生活质量都有些改善。
骨转移也是癌痛最主要的原因,缓解疼痛、不能让病人疼着么!依照止痛药物的三阶梯五原则,规范化治疗癌痛,大多病人疼痛也都可以得到缓解。我是@刘永毅医生 ,感谢您的阅读!
从印度代购救命药靠谱吗?
用甘地夫人一句话解释:我认为,在一个良好的世界秩序中,医药发现应该是没有专利的,不应该从人的生与死之间谋取暴利!
因为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爆火,让很多人知道了印度仿制药的存在。
就和电影《我不是药神》里说的一样,印度是穷人的药房。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供应国,占全球仿制药出口量的20%。他们生产出来治疗各种癌症的仿制药药效几乎和正版的一样,但价格却不到正版药的三分之一。
(图片来源于ING直播)
在讲印度仿制药前,先给大家说下专利药和仿制药的区别。
专利药的研发商最先确定该药的化学组分,为检测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发商会先在动物或是器官上做试验,然后再在人体上进行试验,这一系列操作未完成前,研发商也不能确定专利药的具体药效是什么。
当药效、安全性、临床反应等信息被调查清楚后,药物就可以进入市场。同时研发该药物的厂商也会获得专利保护,专利有效期约20年,期间专利药厂商独占该药市场。
而仿制药必须要等专利药过了约20年的保护期才可以进入市场。
因为专利药早就被研究过了,仿制药厂商也就没必要再花钱花精力去重新研究一遍,但仿制药在进入市场前,必须要通过质检来确保仿制药的药效、安全性和专利药一致。
也就是说专利药和仿制药除了成本几乎没有差别,对于那些负担不起高价专利药的患者来说,仿制药就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
印度新德里最好的公立医院对面有一条仿制药品街,许多当地人在医院看完病就会拿着处方到对面药店买药,医院不是没有药卖,而是价格太高他们接受不了。
就拿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治疗粒细胞白血病药物格列卫(Glivec)举例,一瓶标价为8400卢比(约合人民币816元),在药房买只需1900卢比(约合人民币184元),而且印度药房还能还价。
在药品街上,几乎每家药房门口都排着长队,药房虽然醒目标识着没有医生开的处方不能买药,但这标语几乎就是个摆设,即便你没有医生开的处方照样能在药房买到药。
印度仿制药之所以那么便宜,是因为印度的土地、劳动力、设备都比较廉价,一条印度生产线成本比西方国家低40%,劳动力成本也只有西方国家的一半。
(图片来源于ING直播)
而且仿制药也不用像专利药那样,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做试验,节约了研发成本。
我不知道把这比作抄作业合不合适,但仿制药厂商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把人辛辛苦苦完成的作业,花几分钟抄一下就得到了同样的分数。
辛苦做作业的人当然不服,这些专利药的研发商自然也不乐意。
各个国家的制药企业都对印度仿制药表达了不满,甚至多次起诉,但都被印度政府打哈哈给 “ 糊弄 ” 了过去。
因为印度政府对国内仿制药一直都是支持和鼓励的态度,甚至立法去支持国内仿制药业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1947年,印度实现国家独立,但那时印度医药市场80%以上都被跨国药企控制,在西方制药垄断、国内又没有能力自主研发专利药的情况下,印度患者为治病只能去买高价专利药,但一般人根本负担不起。
这时候,仿制药就出现了。
印度商人巴伊·莫汉·辛格仿制了当时没在印度注册专利的瑞士罗氏公司的一种镇静剂 “ 苯甲二氮 ”,他将药品重新包装,换了个新名字,比专利药低好几倍的价格放入市场销售。
(图片来源于华商报)
第一年辛格创立的兰博西实验室公司靠仿制药就赚了100多万美元,而且很快,辛格的公司就发展成了印度最大的制药厂。
有数据显示印度仿制药利润空间高达98%。
(图片来源于中国制药网)
仿制药业又能赚钱又能救这些吃不起高价药患者的命,印度政府怎能不支持。
1970年,印度颁布新的《专利法》,允许印度制药公司仿制生产任意一种药品,只要生产工艺上与其有区别就行。
也就是说即便专利药还在保护期内,印度制药公司也能光明正大的侵权去仿制,而且印度制药公司总是挑最新最有效的药物进行仿制,这让投入大量研发成本的欧美药企很是头疼。
1995年,印度被迫无奈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签订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在此期间,印度曾多次修改其《专利法》。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为药物提供专利保护,部分仿制药业也开始被禁止。
但印度政府始终为国内仿制药业留了后路,比如专利保护仅对1995年以后发明的新药或经改进后能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药物提供保护。
可以以 “ 你家药物定价太贵,我们吃不起,只能做仿制药 ” 为由,对药物执行 “ 强制专利许可 ”。
(图片来源于澎湃新闻)
被称之为世界药房的印度,制药业发达这点是母庸质疑的,但仿制药的盛行,网友们对其却有很大的争议。
有说仿制药好的,给穷人带来生的希望。
也有说仿制药的出现打乱了研发商的市场,让研发专利药的人赚不到钱,也就没有能力再去研发新药,到时候会害死更多的人。
没法说谁错,因为身份和处境的不同,对待仿制药的看法也不同。
患者的求生欲和研发商的心血,真的很难去给仿制药的存在下个好或坏的定义...
为什么肺癌病人早期一般没有症状表现?
一、并不是所有的肺癌的都有症状
癌症不管是早期还是晚期,症状并不是必然会出现的。早期可能没有什么症状,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癌症还很局限,晚期癌症也可以没有症状吗?是的,有可能。
所以根据有没有什么不舒服来判断得没得癌症,很不可靠。常常有人在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情况下无意中检查发现癌症,而且是晚期,很多人因此感到困惑,我没有任何不舒服,为啥一查出就是晚期癌症?虽然我们很大程度上不愿意接受癌症到了中晚期这个残酷的事实,但是疾病治疗必须要有科学态度,唯病情论,不会以我们的意志而改变。
肺癌为什么可以没有症状肺癌分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如果是中央型肺癌,靠近支气管和气管,所以早期会出现一些咳嗽,痰中带血的症状,中心型肺癌位于大的一些支气管上,可能有一些轻微的刺激性咳嗽、胸闷,咳血丝少见些。但是,如果是周围型的肺癌,肺癌起源于支气管腔内的粘膜上皮层,早期肿瘤比较小,周围型肺癌肿块太小,相比较肺脏的体积,影响很小,几乎就没有症状了。
如果早期没有发现,随着肿瘤逐渐增大,也就进入到中期或者晚期。周围型肺癌可能出现胸闷、侵犯胸膜后发生位置固定的疼痛。中央型肺癌症状比较多,刺激性干咳,肿瘤破溃有咳血丝、肿瘤压迫支气管发生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致胸闷、气短。
为什么癌症一旦发现都是晚期了呢?1,癌症潜伏期很长,是属于慢性病之一。癌症的很多表现都会被认为是其他普通病症,从而被忽视。
2,癌症早期,不会有特别异常的症状和疼痛感。早期的症状非常轻微,类似于普通的感冒,支气管炎咽喉炎。早期症状,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容易跟其他病症混为一谈。很难早期就发现是癌症。
3,癌症早期到晚期的时间非常短。只需2个月至两年不等的时间,不会引起你的重视。即便是有两年,也不会引起重视,当你有感觉或者开始重视的时候,你已经到了晚期或接近晚期的地步了。
4,与癌症的位置和大小有关。中央型肺癌接近气管,容易出现症状,周围型肺癌接近周边,不容易引起症状,但是却容易转移。
如何才能早期发现肺癌既然肺癌早期没有症状,或者早期症状非常轻微,没有特异性,那么怎么才能早期发现呢?建议每人每年进行一次全身体检,低剂量肺部CT是发现肺癌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通过低剂肺部CT可以发现直径3mm的小结节,根据结节的性质,可以大致判断良恶性,如果倾向良性就继续观察,如果判断恶性风险高,可以采取手术切除,达到治愈的效果。所以,吸烟和有癌症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肺部CT,可提高早期发现癌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