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酯胶囊,降血脂的中药有哪些?
血脂异常中医诊断为“血浊”,归为以下4种证型:痰浊内阻证、脾虚湿盛证、气滞血瘀证和肝肾阴虚证。
痰浊内阻证,治法为化痰祛湿,用药主要包括半夏、竹茹、生姜、橘皮、枳实、甘草等。
脾虚湿盛证,治法为健脾化痰,用药主要包括苍术、陈皮、厚朴、甘草、泽泻、猪苓、赤茯苓、白术、肉桂等。
气滞血瘀证,治法为舒肝理气,活血通络,用药主要包括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当归、生地等。肝肾阴虚证,治法为补益肝肾,用药包括北沙参、生地、麦冬、当归、枸杞、川楝子、菊花、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血脂异常的中成药主要包括丹萎片、荷丹片(胶囊)、 通心络胶囊、心可舒片、养心氏片、银杏叶片、降脂灵颗粒(片)山楂精降脂片、桑葛降脂丸、葶苈降血脂片、通脉降脂片、血脂康胶囊(片)、血脂灵片、血脂宁丸、化浊轻身颗粒、脂脉康胶囊、降脂灵胶囊、丹田降脂丸、健脾降脂颗粒、心安宁片、脂康颗粒、心脑健片(胶囊)、五酯胶囊、绞股蓝总苷颗粒、薯蓣皂苷片、脂必妥片等。你会改用中医药治疗疾病吗?
根据我国各地区所公布的新冠肺炎中药参与率统计状况,各地基本上都超过90%,而中药汤剂参与率也超过75%,而且湖北武汉方舱医院基本上全部为中医治疗,说明在本次新冠肺炎战役中,中药也同样具备抗击新冠肺炎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取得不错的成果,在如今媒体多方面的报道之后,我相信大家对于中医治疗会更家的深入人心,不过在这里科学兴农也愿意表述一点自己的看法。
科学兴农本身也在吃一些治疗慢性疾病的药物,而这些药物从当前看,很难有中成药替代,当然其中就有一味中成药,在这里可以举一个举例子,很多中成药虽说依旧是传统中药的名字,但是其也已经脱离了中医原先的那种熬制、望闻问切,更接近西医的那套理论,对于药物作用的发挥也是采用现代西医学理论解释,而非中医的阴阳、湿度等解释。比如说说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在提纯之后,其药效成分已经十分明确,而且青蒿素发挥作用的原理,也完全是可以通过现代医学的科学理论来加以阐释。类似的还有五酯胶囊,其中有效成分为五味子甲素,是通过现代医学纯粹的提纯后的产物。
当然我们也可以视为现代中医的发展,即便是如此,原先中医学的那种望闻问切难道可以顶替现代医学的医学设备检查吗?我想是不能的,而且也不可能代替。虽说在本次疫情中中医药着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科学兴农本身对于所谓的“新冠肺炎总体来说是“疫毒”,上海将“疫毒”分为湿毒、热毒两种。湿毒主要是轻型患者,热毒主要是重型患者。”这样的解释,还是欠缺说服力的,至少是难以说服我。
而就我本人而言,并非不能采取中药治疗疾病,而是比较拒绝中医的那些理论,即便是去中医院治疗,所谓的望闻问切本人也不是那么相信的,还是宁愿其采取医学设备检测,更加安稳放心。而如果碰到诸如癌症、肿瘤之类的大病,当然也更加愿意相信采取西医学理论治疗疾病了。
对于今后的中医药,科学兴农虽然不大相信那些医学理论,但是对于经过测试有效的中药还是非常乐意接受的,比如说本人在感冒的时候首先会采取中成药治疗,在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会采取西药治疗。
当然在本次新冠肺炎之后,大家对于中药治疗的热度可能会有所增加,但是对于中医理论的质疑相信依旧不会停止,诸如所谓阴阳五行的说法,我想如果中医依旧无法摆脱这套理论的话,那么今后国人对其质疑还依旧不会停止。
药物性肝损伤是怎么回事?
药物性肝损伤并不少见,已知约有1000多种药物和中草药制品都可引起肝损伤,且目前相关药物还在不断增加,目前来说最常见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是不是很熟悉?很多“感冒药”里面都是存在这一成分。其次的有“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
当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肝脏造成损害,称之为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上则表现为急性/慢性肝病,病情较轻者停药后可缓解,而病情严重者则需要抢救。
药不能乱吃,也不能多吃,有疑问还请咨询专业的医师。
吃进去的药物在我们消化道中吸收,然后在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药物在肝脏通常会发生两种反应,即Ⅰ相代谢反应(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和Ⅱ相代谢反应(结合反应),在某些个体中,有些药物在肝脏内发生代谢反应,这个过程中可产生有毒或致癌的物质造成肝损伤;或者某些药物经肝内转化后可形成具有抗原性代谢产物造成免疫性肝损伤。
药可不能乱吃!而现今中国社会普通老百姓都可以随处在药店购买到“抗生素”,甚至“处方药”,而这在欧美国家来说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西药相对中药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说明书都详细介绍了不良反应及禁忌症;而中成药说明书上禁忌症、不良反应、副作用都写着不详、不详、不祥。有研究显示中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约占临床药物性肝损伤的4.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