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的功效和作用,麻黄的功效是什么?
麻黄发汗的能力很强,民间称它为“节节草”,它究竟有哪些功效?又有哪些禁忌?老邪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其实“节节草”还有可能是木贼,因为此别称所要凸显的是药材本身的特点,麻黄和木贼都为圆柱形,以节来划分成每一段,这才如此命名。这两者还有个特点,它们都是解表药,麻黄使用起来要很小心,禁忌太多了,贸然用它来治病,反而会让自己遭殃。
当前国家对麻黄的管控比较严格,尤其是与它有关的某些试剂,甚至是不能直接贩卖,可见在这味药身上,确实存在太多禁忌了。我们这边也在用麻黄,但它的用量比一般的药材要严格,不可否认,合理使用的情况下,麻黄的药用价值很高。
我对麻黄的印象很深刻,这是我学中药学认识的第一种药,它是第一章的第一个药,对它的功用也是比较了解了。
麻黄的功效有“三”我觉得麻黄的功效简单好记,包括三点: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和利水消肿。麻黄是解表药,在这类药材里,它的解表之力较强,具有发汗力强而且又快的特点,一般在受到风寒之后有头身疼痛,恶寒发热等现象,就可以用麻黄了。
经典方剂麻黄汤里就用了麻黄和桂枝,使其解表作用更上一个档次,现在这个方剂都还在“随证加减”而广泛使用。
麻黄还是治肺病之药,就连《本草纲目》里都说它是“肺经专药”,宣肺平喘可应用风寒外束之咳喘,高热喘急等等,这都与肺有关,前者的咳嗽是肺气内壅所致,后者则是肺热壅盛,经配伍之后,这些问题都能轻易解决。
而利水消肿之功,它针对的就是风水浮肿了,麻黄的发汗作用,使水湿外散,同时它也能调通水道,下输膀胱,治水肿。
麻黄有什么禁忌从个人体质上说,表虚自汗和阴虚盗汗者慎用麻黄,因为麻黄市场发汗之品,用很小的量都能使人迅速出一身汗,原本体内就自发地流汗,用了麻黄反而出汗更加严重,这不就是在加剧病情吗?这样的体质已经偏虚了,你再服用无疑就是更虚了,《别录》中也说到“多服令人虚”这一点,对一般人来说,用了也要控制。
从麻黄所含成分来说,对人体不利,用量需要控制。麻黄里面有麻黄碱,这种物质能兴奋人的中枢,所以与麻黄碱相关的一些复方制剂,现在是不能随意使用的,高血压和心衰患者不能服用,并且运动员和失眠者慎用,你要知道,运动员不能服用兴奋剂,麻黄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兴奋作用,对人体是有明显影响的。
麻黄是治风寒表证的药,发汗作用强,又能治水肿,咳喘等等,可是一些本身就自汗的人来说,却是不宜使用的,并且其中所含的麻黄碱有兴奋的作用,有的人同样不能服用。总的来说,麻黄的价值还是比较高的,提到“节节草”的时候,可要分清是麻黄还是木贼,别搞错了。
以上就是老邪对麻黄的介绍了,关注老邪,了解更多农村中药材。也欢迎点赞,收藏以及分享,感谢!
经方爱好者能不能分享一下自己纯经方自我治疗新冠的过程?
其实什么经方,西药,想完全治好新冠,根本就是胡扯。
通过我自己身体阳后后遗症到康复,主要就是补充适合的营养,比如营养神经的,修复肠胃功能,增强造血功能,清热解毒消炎的食物组合,量化,浓缩后做成丸子,每天两丸,头天吃第二就精神了。
这个技术,任何药物没有这方面的功效。
如果要药,那么后面清热解毒消炎的食物又会解除所有药物的效果。
所以采用食物,一方面身体比较容易代谢,二方面,食物适合人体,容易吸收,容易转化成身体需要的营养。
阳后,身体元气大伤,如果不及时补充营养,修复中枢神经系统,肠胃功能,增强造血功能,身体就会慢慢因为营养缺乏,最后反反复复,再后来,越来越难修复受损的机体组织,后果反正不会乐观。
人体只要运化系统正常,身体是一定能慢慢恢复健康的,反之,几乎是奢望。
神经系统修复不了,各种神经性损伤形成的问题就好不了,比如失眠,记忆力减退,味觉嗅觉消失,听力下降等。
肠胃功能修复不了,身体无法吸收到需要的营养,浑身无力。造血功能差,炎症就消除不了,心慌气短,胸闷,呼吸急促等。
所以最好别幻想经方,西药能让身体完全恢复到健康状态。
因为我也是从严重后遗症,到各种药物,食品慢慢尝试,并且选择效果最好的食物全面调理,现在才恢复比较好。
但是吃生,冷,硬等,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就又会心口难受,不能进入深度睡眠。浅睡易醒,心口不舒服。
所以调理好了,也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一点都不能马虎,大意。不然很容易反弹。
因为我喜欢吃辣椒,这几天都是辣椒,身体就这样了。
桂枝加黄芪汤有什么作用?
桂枝汤一般是可以治疗风寒表虚证,对于风寒引起的发热有汗,头疼等有治疗作用。二黄芪是可以补气利水,增强人体免疫力。所以,桂枝加黄芪汤是可以治疗因气虚导致的,经常自汗,怕风等疾病。还可以治疗心悸怔忡等疾病,需要熬汤服用效果会更好的。
桂枝茯苓丸有什么功效呢?
桂枝茯苓丸,是纯中药制剂。由桂枝、茯苓、牡丹皮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癥的功效。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等。要在中医生的指导下辩证才能用中药的,不能盲目吃药,避免带来不良影响。怀孕期间不可以用这种药的。避免导致流产。
容易出汗的人一般都是什么体质?
出汗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气温高的夏天,更是容易冒汗。其实出汗是身体的一个给自己进行物理降温的反射。正常出汗,都不必太过担心。如果出汗量很大,则需要给自己身体多补充水份,避免户外中暑的情况。同时,出汗太频繁和超度,也要考虑其他原因了。
其实,出汗也要分情况的。一般来说,出汗的情况有以下几类:
第一,温热性出汗:外界温度升高而引起的,一般除手掌和足趾以外,全身其他皮肤都可出汗。通过出汗发散热量调节体温,给自己身体进行物理降温。
第二,精神性发汗:精神兴奋或痛觉刺激等原因所引起,发汗主要见于手掌、足趾和腋窝3个部位。人在精神紧张时手心会出汗,属于精神性出汗。
第三,味觉性出汗: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说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等后引起的多汗。很多人在吃了热辣的东西之后都会出汗,也属于正常现象。
第四,运动性出汗:这个理解起来很简单,很多人在跑步、锻炼运动的时候会挥洒汗水。
出汗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方式。出汗可分为主动出汗和被动出汗两种。主动出汗有利于保持人体内的温度,散发热量;被动出汗是指由于天气炎热,心情烦躁等而出汗。被动出汗对人体不利。而祖国医学认为,容易出汗的人一般属于这三种体质:肾阴虚体质、气虚型体质、湿热型体质。而这三种体质都可以归纳为一种体质:阴虚体质。
所以,容易出汗的人,一般是阴虚体质。而所谓的阴虚,又一般都与肾虚有关。因此,阴虚体质的人大都是肾虚患者。出汗的原因很多,运动,情绪激动,天气炎热或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容易导致出汗,这是生理性出汗,属于正常。另外有器质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或功能性疾病都也可导致容易出汗,这就是不正常出汗了,属于病态。
正常出汗可排泄体内一定废物,保持体温恒定,对人体健康是有利的;而病理性出汗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找出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医生认为,容易出汗的朋友,平时饮食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经常熬夜。
在这里,需要向朋友们普及一下我们中国的中医的角度上看那些其他带病理性的出汗方式都有哪些并如何防范呢?第一,自汗。这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第二,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第三,绝汗。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第四,战汗。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第五,头汗。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第六,冷汗。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第七,偏汗。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第八,绝汗。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这些因疾病导致的出汗,都是不正常出汗,属于病理性出汗,对身体不利。防范和防治的办法就是,去医院咨询中医,听从医嘱进行调理,不要自己乱来或者听信江湖郎中的胡乱医治。
最后,小编要郑重的告知每一位朋友:熬夜是导致你容易出汗的罪魁祸首之一,熬夜会让你身体一些器官处于虚弱的状态,特别是肾脏。长期熬夜自然就会导致肾虚阴虚,让你变成容易出汗的体质。所以要避免熬夜,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睡眠,让自己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能够好好歇息,自己多注意调理就会摆脱容易出汗的阴虚体质。为了你的健康,请不要再熬夜了!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