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的症状,膀胱痉挛有哪些症状?
膀胱痉挛的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沿着尿管外流出,甚至表现为血尿。膀胱痉挛是指各种诱因引起膀胱不自主收缩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常见于急性或者慢性膀胱炎、留置导尿后、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肿瘤术后行化疗药物灌注。
憋尿对膀胱炎的危害有哪些?
在现代都市里,大家的生活压力都很大,有时候为了工作长时间憋尿都是常有的事,但实际上长期憋尿对于膀胱的影响是很大的。首先让大家了解一下 什么是膀胱炎,又有哪些症状。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约占约占尿路感染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分为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和反复发作性膀胱炎。其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通常是指细菌侵袭了尿路之后,引起尿道,膀胱,和肾脏的炎症。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的是:尿频,尿急,尿痛,统称为尿路刺激征。再次说一下憋尿对膀胱炎带来的危害膀胱的功能受到损失。因为膀胱中有大量的神经控制尿液的收缩,经常憋尿会让这些神经产生紊乱,最终使膀胱的功能受到损失。尿失禁。
大多数女性都有习惯性的憋尿,工作太忙、开长会、乘长途车时憋尿最常见。但是你知道吗,憋尿对女性危害非常大,长期憋尿可能会患上膀胱炎。正常人膀胱壁承受的压力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膀胱内膜有自我保护机制,避免侵犯。但是,如果膀胱内尿液过多,超过了正常膀胱壁所能承受的压力,就会伤害膀胱内膜,这是,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导致膀胱炎。另外,某些致病菌的纤毛,可附着于尿路粘膜,经输尿管上行至肾盂,造成肾盂肾炎,还会导致腰痛、尿频、尿痛、血尿等,长时间反复的慢性感染还会造成肾功能损害,严重时会有尿毒症。女性长期憋尿除了会患上膀胱炎外,还有哪些隐患存在呢?女性内生殖器官与膀胱关系密切,子宫就在膀胱后面。由于憋尿,会使膀胱充盈,充盈的膀胱便会压迫子宫,导致子宫向后倾斜。如果经常憋尿,子宫后倾就会难以复位。严重时,会妨碍经血流出,可造成严重的痛经症状。如果受压迫的子宫体“挤压”到骶骨前面的神经丛,可引起腰骶部疼痛,严重的将会造成不孕症。同时,常憋尿还会造成尿失禁。由于女性只靠单一括约肌来憋住小便,不像男性有内外两个括约肌。所以,长时间憋尿,就会造成括约肌会疲劳、无力,从而引起尿失禁。憋尿还会对膀胱逼尿肌导致长时间损伤,使衰老加速。尤其是部分老年女性,抵抗力较差,憋尿造成膀胱高度充盈,使膀胱黏膜抵御感染的能力降低,极易患上泌尿系统炎症。憋尿对女性健康危害极大,所以产生尿意就要及时排便。
长期憋尿的患者很容易引起尿失禁,因为长期憋尿会导致括约肌出现疲劳无力的症状,最终导致无法控制尿液的排出。诱发尿路感染。人体身上的废物大多数是由尿液排出的,这尿液都是新陈代谢后的废物,而经常憋尿很容易就诱发尿路感染。有患膀胱癌的风险。根据研究显示,常常憋尿的人患膀胱癌的几率是普通人的数倍,这是因为憋尿会会刺激膀胱黏膜的上皮细胞,时间长了就容易变成膀胱癌了。有不孕的可能。女性的子宫就在膀胱后面,这两者息息相关。如果经常憋尿就会使尿液充满在膀胱内最终压迫着子宫后倾难以复位,子宫后倾会造成女性出现痛经的情况,严重的还会造成不孕。膀胱纤维化。有膀胱炎的患者经常憋尿会造成膀胱纤维化,这会使膀胱的容量减少,多余的尿液会回流到输尿管,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肾脏水肿或肾炎的症状,甚至严重的时候出现肾衰竭的情况。
膀胱炎患者需注意事项有哪些:增加尿液的排放,多饮水,可以防止膀胱炎的发生,对治疗感染也有一定的功效。使用消炎药物,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不适感。食用维生素C,可以使尿液变酸,防止细菌增长。如果患有膀胱炎,出现尿血,发热等不适症状,应该尽快就医。提醒;注意个人卫生,适当进行温水坐浴,改善血液循环,遵医嘱,按时服药饮食方面的话,就需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饮酒。
膀胱炎的中药治疗方法有哪些?
膀胱炎属于西医的范畴,它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症见小便频繁而数量少、尿道灼热疼痛、排便不利或小腹急痛等,多因嗜酒过度或多食肥甘食品,造成湿热;或者情绪不好,郁怒伤肝所致。膀胱炎在中医上属于“淋证”的范畴,根据其病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证型:
一、膀胱湿热
膀胱湿热是由湿热侵袭膀胱,引起小便异常为主的证候,多是由于外感湿热之邪,这些湿热之邪侵及膀胱或者是由于饮食不节,导致湿热内生,下注到膀胱而引起,临床上常可见尿急而频,小腹痛胀迫急,排尿由灼热感或者涩痛,小便黄赤或者浑浊或出现血尿、腰酸胀痛,舌红苔黄腻等。膀胱湿热在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为”治则,方剂可以选择八正散,它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要由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等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的作用。也可以选用散淋汤或者苦参通淋方。中成药方面,可以选择妇科五淋丸、分清止淋丸等。
二、脾肾亏虚
久淋不愈,则湿热耗伤正气或者由于年老、体弱、久病或者劳累过度、房事不节等均可以导致脾肾亏虚。脾虚导致中气下陷,肾虚可导致下元不固,这样就会导致小便淋沥不止。在治疗上,虚则补之,那么应该选择一些能够同时裨益脾肾的中药方剂或者中成药,可以选择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桑螵蛸散等等。
三、肝郁气滞
我们都知道怒伤肝,气滞不宣,气郁化火或者气火积于下焦,这样就会影响膀胱的气化,使得表现出小腹胀痛、小便涩痛等。治疗上,宜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治则,可以选择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治疗。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用药依据,请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有什么疑问或者观点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尿急是什么症状?
尿急是什么症状?
尿急在临床上和尿痛都属病理性尿频的范畴。
正常成年人白天平均排尿4~6次,晚上排尿0~2次,如果排尿次数超过了此范围,就称为尿频。尿频有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尿频两种如果饮水过多,吃了含水分丰富的水果如西瓜,或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以及气温降低引起体表水分蒸发量减少等原因造成的尿频,就是生理性尿频。而病理性尿频,则是由于机体发生病变,造成尿液增多出现尿频。通常病理性尿频常伴有尿急和尿痛症状。这些疾病有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急性膀胱炎、膀胱肿瘤、膀胱结石、前列腺癌等。
尤其是老年人,尿频比较普遍。尿频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肾气不固、身体虚弱所致。
对待尿频,首要的是补肾固阳。查出其它泌尿系统疾病要对症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可采用简单可行的食疗,以加强巩固疗效。
1,羊肺1具,洗净切块,与少量羊肉同炖,酌加食盐,分次服食。
2,羊骨适量搗碎,加陈皮、良姜各6克,草果2个,生姜30克,盐适量,加水炖汤饮用,或瀘出的羊骨汤煮糯米稀饭吃。
3,乌龟肉、兔肉按常法炖汤食用。
4,雄鸡肠洗净切碎炒菜吃。
5,鸡胗皮30克,兔丝子30克,桑螵蛸1.5克,各炒出香味,分别研细后和匀,每日早晨6克,温米汤送服。
6,核桃煨熟,每晚临睡前吃2个。
7,小茴香适量,加盐适量炒后研粉,将糯米蒸熟后佐茴香粉吃,每天吃50克左右的糯米团。
8,猪肝洗净,和黑大豆、糯米煮熟吃。
9,猪腰子或猪大肠煮稀饭吃。
膀胱炎的症状有哪些?
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约占尿路感染总数的50%~70%。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通常多发生于女性,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门,大肠杆菌易侵人。膀胱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即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有急迫性尿失禁,可以有血尿和脓尿。
常见的非特异性膀胱炎系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多数是通过经尿道的逆行感染所致。膀胱本身存在病变,如有膀胱结石、异物和留置导尿管时,或存在尿路梗阻及排尿障碍时更易发生非特异性膀胱炎。膀胱炎分为急性膀胱炎和慢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的症状
常突然起病,排尿时尿道有烧灼痛,尿频,往往伴尿急,严重时类似尿失禁,尿频尿急常特别明显,每小时可达5~6次以上,每次尿量不多,甚至只有几滴,排尿终末可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混浊,有时出现血尿,常在终末期明显。
耻骨上膀胱区有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见轻度腰痛。炎症病变局限于膀胱粘膜时,常无发热及血中白细胞增多,全身症状轻微,部分病人有疲乏感。女性新婚后发生急性膀胱炎称为蜜月膀胱炎。急性膀胱炎病程较短,如及时治疗,症状多在1周左右消失。
慢性膀胱炎的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症状长期存在,且反复发作,但不如急性期严重,尿中有少量或中量脓细胞、红细胞。膀胱炎如果及时治疗的话,症状是会很快消失的,这时候患者不要掉以轻心,要坚持治疗,在医生通过检查确认膀胱炎已经治愈再停下来,不要因此而让膀胱炎转化成慢性。
急性膀胱炎的诊断,除根据病史及体征外,需做中段尿液检查。尿液中有脓细胞和红细胞。为及时治疗,可先将尿涂片行革兰氏染色检查,初步明确细菌的性质,同时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和抗生素敏感试验,为以后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血液中白细胞升高。在急性膀胱炎时,忌行膀胱镜检查。
对慢性膀胱炎的诊断,需详细进行全面的泌尿生殖系统检查,以明确有无慢性肾脏感染,男性病人需除外阴茎头包皮炎、前列腺精囊炎;女性病人应排除尿道炎、尿道憩室、膀胱膨出、阴道炎和尿道口处女膜伞或融合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