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保健,春季需要注意预防哪些高发疾病?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包括各种微生物、致命昆虫在这个季节复苏。春季需要预防的疾病很多,我不可能穷尽,因此,我在这里主要介绍一种——那就是蜱虫叮咬导致的疾病。
蜱虫是一种我国常见的一种吸血昆虫,不吸血的时候只有芝麻大小,吸血之后,可以膨胀到指甲盖那么大!这种昆虫恶心就恶心在体内可以携带多种治病病菌,在吸血的同时,可以将这些病菌注入我们人体。这种吸血昆虫可以造成100多种疾病。而且,每年都可以导致死亡发生。
蜱虫可以传播致命疾病
蜱虫中毒事件当年在我国河南、山东等你引起了严重的疫情,造成数十人死亡。
蜱虫可以传播包括下列疾病:森林脑炎、莱姆病、出血热、Q热、斑疹热、巴贝斯虫病、落基山斑疹热、泰勒虫病等80种病毒性疾病,30种细菌性疾病和32种原虫性疾病。
这些疾病,听名字都是不好惹的疾病。
(莱姆病患者皮肤表面的皮损)
莱姆病是由于伯氏疏螺旋体引起,这种螺旋体大家可能大家不太熟(但是名气更大的一种疾病,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这个大家就比较熟了)。这种螺旋体存在于蜱虫体内,当蜱虫叮咬人后,这种病原体会进入人体内,引起各种症状。
莱姆病患者最初出现皮疹,发热,浑身乏力、恶心、呕吐。在第一期,通过抗生素治疗可以治愈这种疾病,但是当疾病进入第二期、三期之后,就无药可治。患者会出现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系统的病变,也可以引起关节炎症。
蜱虫咬伤后,引起的多种疾病都是非常难治和棘手的,因此被蜱虫咬伤后,死亡率较高。
蜱虫该如何预防
(蜱虫将头扎入人体内吸血)
1.因为蜱虫主要生活在树上、草丛中,因此,如果我们去郊外、森林、树丛、草丛、草原等地游玩时,一定要做到长袖长裤,袖口要尽量扎好,尽量减少我们暴露在外界的皮肤,降低被蜱虫叮咬的可能。另外,还要喷洒防虫药水,防止被蜱虫等吸血昆虫叮咬。
2.游玩回家后一定要洗澡,在洗澡的时候仔细检查自己身上有没有蜱虫。因为蜱虫在吸血时可以分泌一种麻醉剂,导致我们感觉不到疼痛。尤其是腋下、双腿之间,它们很喜欢隐藏在这些地方吸血
3.宠物也经常被这种昆虫袭击,而且宠物喜欢到处钻树林这些,因此,每次带宠物出去放风之后,一定要好好检查一下。
(蜱虫正在叮咬一直宠物狗,蜱虫可以通过这个途径感染人类)
如果不幸被蜱虫叮咬后怎么办?
发现蜱虫叮咬,一定要用镊子夹住蜱虫的口器,一起将蜱虫和口器拔出。口器就是它吸血的嘴巴。不要直接用手拔身体,因为蜱虫体内有太多病菌,你用手抓住它们身体拔的话,一方面容易把身体内的病菌挤入人体,一方面容易把蜱虫的口器弄断,残留在人体。
拔出蜱虫后,要赶紧用酒精消毒伤口。
然后,蜱虫的尸体不能丢,最好用一个小瓶子装起来。这样,如果在之后数天,出现发烧、全身酸痛等情况,应该立即去医院就医,并将这种虫子尸体给医生看,帮助医生快速诊断。
春季农村可以吃到哪些养生蔬菜?
城市里的人大鱼大肉吃惯了,反而山间野菜变成了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春天正是挖野菜的好时节,他们没有经过人工的栽培和农药的污染,在山间,田野上,小溪旁,大树下自由自在的生长着,是大自然给与我们的馈赠。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总结了最常见的8种野菜,让我们来看看吧。
荠菜
荠菜又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五行草”,主要是因为它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有五种颜色的部分。民间也叫它长命菜、长寿菜,足见其养生保健的良好效果。苏东坡盛赞荠菜“天然之珍,虽小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民间也有谚语称“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荠菜所含的蛋白质、钙、维生素C尤多,钙含量超过豆腐,它富含多种氨基酸。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健脾利水,降压明目等功效。
蒲公英
蒲公英,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蒲公英能够有效抵抗伤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而且也能够杀死绿脓杆菌,清理肠胃,减轻细菌对人体的伤害。蒲公英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免疫机制的调节功能。
蕨菜
蕨菜口感细腻滑爽,是少有的富含淀粉、蛋白质丰富的野菜品种。
蕨菜有毒吗?
我国可食用的蕨类植物有100多种,其中仅有“蕨”这一属有毒性,其他诸如荚果蕨、乌毛蕨、菜蕨、紫萁等常被食用的蕨菜都没有被报道具有致癌物质,就地区分布来说,长江流域的人们大多采食蕨、紫萁等蕨菜,仅有蕨有毒;而东北地区人们常采食的荚果蕨和猴腿蹄盖蕨、华南地区常采食的乌毛蕨和菜蕨、台湾地区常采食的鸟巢蕨和菜蕨,均没有报道对人体有毒性。
马齿苋
马齿苋是最常见也是最常吃的一种野菜了,因为它到处都是,很容易就可以采集到。马齿苋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不论南方北方,随便找个花园或者田间地头都能采到。
马齿苋有“天然抗菌药”的美称,现代研究证明,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是治疗夏季腹泻的常用药。
虽然街头巷尾我们也可以见到有马齿苋的生长,但是小编不建议采摘这些在路边的野菜吃。路边的野菜会吸收很多汽车尾气中的各种污染物,环境不好的地区生长的野菜也容易受到污染,不建议采摘。如果我们想吃野菜可以从超市买或者去郊外远离工业污染的田野里采摘。
马兰头
马兰头,又名马兰、红梗菜、鸡儿肠、田边菊等,属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马兰头特别容易活,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马兰头有青梗和红梗两种,两种均可以食用。在浙江一些地区还保持着清明吃冷食的习惯,清明吃马兰头等蔬菜,是取其“青”字,以合“清明”之“清”意。
野生苋菜
野生苋菜想必有很多人都吃过,味道可口美味,也是一种不多得的野菜。野生苋菜、别名又叫绿苋菜,
它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止血止痢、乳痈、痔疮肿痛、毒蛇咬伤等。野生苋菜有很多种吃法,它可以拿来打火锅、炒、做汤、包饺子等,多种做法。
灰灰菜
灰灰菜,又名藜,别名野灰菜,灰蓼头草等,在农村到处都可以见到,主要生于田间、地边、路旁、房前屋后等。
灰灰菜的膳食纤维素的含量特别高,这种营养物质的好处在于它具有一定的吸水作用,被我们食用进入体内以后,可以让体内的食物增加容积,增强饱腹感、减少大便在肠道内存留的时间,有很好的缓解便秘的作用。
刺儿菜
刺儿菜其实就是小蓟草的别称。是一种优质的野菜。
本来刺儿菜在村里到处都能见到的,但是随着它的营养价值被发现,人们无节制的采摘。导致现在需要人工栽培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刺儿菜有着止血化瘀,消肿去毒等良好的功效。
上面这几种野菜你都吃过几种呢?
春天的四个节气以及常识?
1、立春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摄氏度至22摄氏度的时段。2、雨水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雨水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雨水期间,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可能带来损害。而湿暖的天气也很容易招来感冒、头痛、鼻炎等疾病,注重健康的人们在这个节气的时候都会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和相关的养生工作。3、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4、春分春分在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交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这时太阳到达黄经春分0°。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老百姓说“春分春分,昼夜平分”就是这个道理。春分时期,我国南北气温都升到零度以上,万物进入春生阶段,正是“春飞桃杏开,蝶舞蜜蜂来”,农村开始忙碌,小麦已进入返青阶段。5、清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从清明起的15天内每隔5天分出三候:清明第一候:桐始华,此时桐树开始开花。清明第二候:田鼠化为鴽,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鴽鸟开始出来活动。田鼠为至阴之物,鴽鸟为至阳之物。田鼠化为鴽,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清明第三候:虹始见,虹为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清明又称踏青节,清明时节是一年养生的重要时期,机体生长在于春季,吐纳调息法有益于人体阳气。建议穿比较宽松的衣服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锻炼。6、谷雨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通常在这个时候会进行秧苗初插和作物新种,而在谷雨这个节气里,往往雨水比较丰富,对植物的生长都比较有利。关于谷雨是什么意思,古人曾有“雨生百谷”之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开始回升,雨水增多,这时期雨水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作用。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节,春播作物也需要雨水才能播种出苗,雨水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生长,故称“谷雨”。关于谷雨和仓颉的关系,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这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如何做到恰如其分?
最近,人们体会到了在一周中体验四季,温差变化太大,稍不注意就会伤风感冒,因此,田横海参舫提醒大家,春季养生重在一个“防”字而提到“防”,就不得不提海参食补。
海参的营养价值较高,胆固醇极低,是一种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加上其肉质细嫩、易于消化,所以非常适宜老年人、儿童以及体质虚弱的人食用。
春季食补海参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预防感冒。“海参被称为天然免疫球蛋白”,如果能做到每天一只海参,长期坚持,便不易感冒,因此春季食补海参既方便又养生。
春季食补海参最好的搭配:
海参+鸡蛋☞快速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鸡蛋羹口感滑嫩,搭配口感Q弹的海参丁,一口吃下去软嫩爽口,这样的搭配能较好的保留海参的营养成分。
海参+小米☞滋补养胃
海参小米粥的营养极其丰富,有预防感冒、缓解疲劳、滋阴解渴、养颜润肤、健胃宽畅、补肾益精等功效。
海参+桂圆☞养肺止咳
海参和桂圆适合搭配做粥,有养肺止咳之功效,海参洗净切薄片,待米软烂后加入海参,海参熟透时,下入冰糖调好味,即可食用。
海参+羊肉☞补肾壮阳
海参羊肉汤味道鲜美,非常适合进补,单吃羊肉已经具有一定的补肾效果,再配上海参食用,则属于“强强联手”不仅效果加倍,还不会上火。
春季养生经典句子?
春季养生有技巧,睡好还要起得早,户外运动不能少,天天散步踏青草,勿急减衣防感冒,少吃多餐把肝保,心境开阔别急躁,调节心情多微笑,春季养生很重要,愿你今春生活好!初春保养很重要,仔细呵护少不了,冷空气来临宜春捂,防治过敏要知道,多食花生和核桃,鱼肉蛋奶凑热闹,白菜番茄和柑桔,增强身体抵抗力,室外活动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