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吃法,黄芪颗粒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黄芪颗粒,有效成分是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中,益卫固表,升阳举陷,利尿,托毒生肌。可以用于治疗脾气虚弱导致的疲乏无力,胃口不好,大便不成形,肺气虚导致的,自汗盗汗,短气;中气不足导致的内脏下垂,或者气血不足,导致的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
西洋参和黄芪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说起补气药材,大家都不陌生,黄芪、西洋参……很多人随口就来。这些日常可以接触到的补气中药材,到底应该怎么选?是选贵的还是选进口的?很多人都不清楚。
今天,好好就针对黄芪、西洋参这2种中药材的差异以及适应症做一个详细的介绍,有困惑的朋友可以花点时间了解一下。
1 黄芪
黄芪味甘,性微温,可归睥、肺经,被历代医家认为“补一身之气”。因为黄芪的补气效果不输人参,且价格亲民,因此又常被称为“平价版的人参”。
此外,黄芪还有升阳、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等功效,这些是人参没有的。所以,才有“外行重参,内行重芪”的说法。
2. 西洋参
西洋参味微苦、性微寒,可归心、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淸火生津等功效。
临床上,西洋参主治气虚阴亏、虚热烦倦、咳喘痰血、肺虚久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口燥喉干等症状。
二、不同症状适用于哪类药材?
1. 补气养阴用西洋参
西洋参的侧重点主要在于补气养阴,对气阴两虚证效果最佳。同补热病气虚,对消渴功效较强。临床上常用西洋参来治疗:气阴两虚证;肺气虚、肺阴虚证;热病气虚、津伤消渴。
2、固表止汗用黄芪
黄芪不仅具有很好的补气效果,同时还擅长固表止汗,对于自汗证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常用黄芪来治疗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等问题。
此外,黄芪还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像那些晨起会出现眼肿、腿肿的人,或者因为高血压和糖尿病引起的水肿,都可以泡黄芪喝消水肿。
简单来说,2种药材,都有补气的效果,但是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像黄芪可补气升阳,固表脱毒;西洋参重在补气养阴。
适合什么体质的人服用呢?
你好,我是黄药师。我曾让我的母亲在大病初愈后长时间喝黄芪泡水,现在她健步如飞,每天打底都是15000步起。假如你要吃黄芪,先考虑几个问题:
你是不是感觉到特别累,提不起精神,四肢酸软乏力,脑子也不够用,但检查时却各项指标都正常?
有没有平时就比别人容易感冒,就爬个几楼就喘得不行,动不动就出虚汗,出去玩时走一会就要歇着?
有没有感觉吃饭没滋味,也吃不了就不想吃了,大便也不规律,也不成形?
遇到这类问题,考虑是不是气虚了。
黄芪片主要含黄芪。黄芪就是一味补气的药材。补什么气呢?主要是补脾气和肺气。
黄芪黄芪适合的人群1、气血两虚的人
气血两虚常见面色萎黄或者苍白,头晕目眩,懒得动,懒得说话,身上乏力,容易困,白天出虚汗,容易紧张心慌,失眠健忘等症状。
很多人长期从事紧张、工作量大的工作,还常常加班熬夜,劳心劳力,同时饮食营养又跟不上,又久坐,缺乏运动,或者大病之后、产后,都容易气血亏虚,出现上面的症状。
白天乏力容易困2、脾胃虚弱的人
脾气虚,运化食物的功能失常,容易导致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倦怠乏力等症状。前面说的总感觉到特别累,吃饭没滋味、大便不成形属于这类人。
3、中气下陷的人
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脏器下垂,小腹、肛门有下坠感,脱肛,或者还伴有身体、眼皮沉重感。前面说的提不起精神,四肢沉重乏力,属于这类人。
4、肺气虚的人
肺气虚的症状常常是声音低微、气短、疲乏、长期咳嗽、哮喘。前面说的爬个几楼就喘得不行属于这类人。
5、表虚自汗的人
前面说的比别人更容易感冒的人,属于这类人。不仅仅是比别人容易感冒,而且非常怕风,一吹风就打喷嚏、流鼻涕,白天常常动不动就出虚汗。
6、肥胖的人
肥胖症多以气虚为本,兼有膏脂、痰浊、水湿等为标。黄芪可益气,同时利水,兼有一定降血脂作用,常用于气虚型肥胖。
除了以上人群外,黄芪还可以辨证应用于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水肿、关节痛等病症。
黄芪不适合的人群黄芪虽好,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的。下面几种人不适合吃黄芪:
1、重感冒中后期的人
感冒已经得了,畏寒发热、流涕咽痛、肌肉酸痛等典型症状都很明显了,这时再服用黄芪容易“关门留寇”,容易让邪气(病菌)留在体内,不跑出去,这时不适合喝黄芪。
2、有实火的人
湿热内蕴、痰火壅盛者,表现为头重脚轻、口干苦、尿黄赤、大便黏腻不爽,或痰多、痰黄、痰黏稠等症状慎用黄芪,以免导致症状加重。
3、身体壮实不虚的人
一些新起的病、突然发病,病势急剧时,很少单独用黄芪。体质比较壮实的人,也不宜用黄芪。
4、阴虚阳亢的人
这类人表现为脉搏快,怕热喜冷,手脚心热,面红,口渴,心烦,痰黄,尿黄,大便干,舌红少苔或苔黄等。这类人单用黄芪,很容易上火。
这里说一下,上面说的不宜用黄芪,是指单用黄芪,没有搭配别的药。如果一定要用黄芪,可以配伍其他药,比如搭配枸杞、陈皮等。
喝黄芪有什么好处?
喝黄芪有什么好处?
喝黄芪水具有抗疲劳、提精神、增活力、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等好处,还有预防贫血、中风等作用。黄芪药用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益气健脾、升阳补虚用炙黄芪,利尿消肿、托毒排脓多用生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补气中药,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中医学认为,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具有提高免疫和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促进胃肠运动、利尿与抗肾损伤、抗肝损伤、促进造血、延缓衰老、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
因此,喝黄芪水有很多好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黄芪过敏者,不宜用黄芪泡水喝;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实证等症不宜使用,患者应在医生的辨证指导下选择本药泡水饮用。
本内容由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肝病科 主任医师 黄峰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黄芪的功效有哪些?
黄芪的功效有哪些
黄芪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升提机体的阳气,以托举下陷的脏器),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排出毒邪,促进肌肉生长和伤口愈合)的功效,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稍动出汗就加重),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症。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黄芪恶龟甲、白鲜皮,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不宜与强心苷药物合用,药效累加,增加毒性;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
服用黄芪期间忌食萝卜、绿豆和强碱性食物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芽、海带等。
如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用药。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