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养生,人要如何养生?
养生的目的在于维护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生理空间组织结构状态、自主神经系统冲动度反射平衡和随意运动的神经冲动度平稳。并由此带来高质量的健康生活和延年益寿。养生理念当以此注重开来。
1.做好个人行为养成
曾有古人这样总结说:一个人的日常行为应该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睡如弓”。对于一段话,人们通常把它看成是对人的一种行为和仪态方面的要求。其实不然,它的本意应该是教诲人们去持之以恒地保持好自己固有的生理状态。包括肢体骨骼状态、神经肌肉状态和组织器官的形态。继而确保全身感受器、大脑皮层神经元和神经“锥”细胞、神经“节”和神经“核”的突触状态以及肌肉效应器在空间位置上的恒定不变,并获得正常功能发挥。
肌肉是保持人体固有状态的根本之所在,肌肉又具有生理形态记忆功能,是人体实现自主和随意运动的终极效应器官。如果一个人的日常行为过度随意,必将伤及肌肉组织,导致生理状态变异,冲动反射弧失真,影响各种器官功能发挥而出现亚健康状态。对日常不良行为的节制和规范是养好身体、确保身体健康的基础性前提。
2.做到思想情绪稳定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爱发脾气,情绪容易激动。激动时大脑神经冲动起伏变化幅度较大,大脑供血需求顷刻之间上升,心跳加速,血压随之升高。这不仅会给老年人和诸如患有心脏病等疾病的人群引起心脑血管难以承压,而且还会直接扰乱或改变各突触递质释放量、皮层神经锥细胞冲动度状态、突触形态变异和神经节、核的整体性宏观功能的协调性,继而影响到下丘脑的整体稳定性,对生理自主调节活动机能的发挥极为不利。除了情绪激动所带来的诸多隐患以外,人在不经意间受到惊吓刺激也会破坏大脑神经系统冲动平衡。若刺激到的是稚嫩的婴幼儿就更加明显,可能会引起高烧、厌食、痉挛、惊厥、神志不清、恶梦以及似睡非睡等不良病态反应。可见情绪激动、惊吓等对人的健康程度影响有多大。
3.保持正常饮食总量
现代人的许多疾病很大程度上是吃出来的。长期无节制的大吃大喝或吃得过多过饱,容易得上暴饮暴食症,一旦形成这种不良饮食习惯性,往往不能从中自拔。吃得太饱,还会对胃的局部肌肉组织带来撕裂性破坏,降低胃部收缩力,消化能力下降。过度的胃部体积扩张又会增加胃的向下负荷以及整体性被胸腔压迫而发生位置下垂,并通过迷走神经牵涉大脑器官位置的降低,大脑器官的状态和空间位置被迫相应发生变异,同时带来神经反射弧的冲动度变异。导致新陈代谢、自主神经对内脏功能的运动调节和内分泌调控失衡而出现程度不一的亚健康状态。大吃大喝又会出现过多的脂肪剩余,直接导致“三高”,又由“三高”带来各种衍生性附加疾病,对身体造成恶性循环。相反,如果长期吃得太少,则又会得上厌食症或营养不良症,甚至还会致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出现萎缩性状态变异。导致正常的生理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为避免饮食量走向两个极端,坚持吃饭八分饱,特别是睡前这一餐。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食物不在于是“精”还是“粗”,是好还是差之分。至于如何吃得更健康,如何安排好每一天的食物营养搭配更科学等做法是不值得推崇的。记得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根本不能够随便吃到牛奶、鸡蛋、水果和红烧肉。然而,那时虽然食物匮乏,甚至营养不良。可让你没想到的是她们的精力却非常旺盛,干起活来浑身是劲。不仅如此,还基本没有“三高”(除乙型糖尿病和老年人血压正常升高外),很少听说有人得癌症,总体健康状况似乎要普遍好于当代。当然,这是记忆。但有一点应该是有现实意义的,哪就是饮食不在于吃什么更好及搭配更科学,而在于五谷杂粮随遇而用。若刻意为之,反弄巧成拙。
4.避免身体受到某些人为伤害
<1>避免不良嗜好。如过量饮酒、吸烟或上网熬夜之类。瘾是某些事物给人的感受器所带来的强烈刺激作用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受到刺激的相关感受器,其神经递质释放量成相对爆峰式阈值增长,随引发中枢神经兴奋度被人为抬升,久而久之形成实际远离正常状态的兴奋性舒适感,并将其默认下来。形成长期记忆。然在停止刺激的间隙期,突触冲动又逐步开始向正常状态回归。此时的感觉反而变得越来越不舒服了。不仅如此,刺激性大(毒品、烧酒)的物质还会直接瓦解部分生理化学性质和生理指标,影响细胞结构和器官功能等机能发挥,久而久之还会引起病变。
熬夜不仅会违背生理对睡眠的潜在要求,还会打破生理节律,没有规律的生活对身体健康影响较大,并且潜移默化,量变到质变。
<2>尽量避免化学物、放射源、雾霾和带有激素的食物对身体的潜在危害。辐射源和电子计算机X光断层扫描仪(核磁共振、CT、X光)对身体的辐照有导致细胞变性乃至基因突变的潜在不良作用。现在有不少人除身体不适接受辐照以外,还在一年一度的常规身体检查中反复接触辐射物。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医疗结构存在着过度依赖物理和化学手段检查身体的状况。也有侧重营收一面的利益驱动。他们往往不考虑给你的身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少、有多大以及有没有必要如此检查。动不动就让你做个“CT”什么的。其实,这个问题也需要自我把控。
带有促生长激素长大的畜禽和蔬菜应该对其有意识的规避,特别是对孩子。因为人体是一个化学机体,这个化学机体又受到荷尔蒙的左右(牵制)。体外激素有影响细胞复制速度和方向的可能。
<3>避免身体组织结构损伤。包括骨骼、韧带、神经、肌肉以及内脏受到剧烈冲击、挤压和旋钮等等。
<4>避免长期体力透支或超负荷劳作。
<5>避免人体精气过度损耗。要注意养精蓄锐。俗话说得好,精神、精神,有精才有神;精力、精力,有精才有力。如不加注意,就会出现免疫力下降、亚健康状态、早衰,甚至有缩短生命周期的可能。这是确保生命力和健康长寿之明确的重点希望所在。
<6>避免太咸、太甜,太辣、太酸,太冷、太热等对身体感觉器官的超然度刺激。不过,凡事讲究个度,缺少上述刺激对养生也是不利的。比如,著名养生专家洪韶光先生说过“若要身体安,请你保持三分饥和寒”。因为,人的免疫抵抗力是通过一定刺激度才得以建立、完善和得到长期保持的。适度刺激能够提高免疫力。
<7>避免使用刮痧、拔火罐、推拿等不利于根本性健康的、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如果以人为方式来助推血液循环,久而久之它会逐步降低反射弧冲动度,得不偿失地带来体液循环的日益依赖性后果。注意养精蓄锐才是正途。
5.做好三个方面的坚持
<1>坚持乐观主义者心态。为人要心胸大度,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吃亏,不互相攀比,不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不做被金钱左右的奴隶。开开心心每一天。才能获得身心平和、神经系统冲动度平稳和谐。
<2>坚持相对恒定(一定幅度)的运动量。运动不在刻意,日常生活和工作本身就包含着运动。运动体能消耗量或运动姿态的幅度不宜大起大落。贵在相对恒定。
<3>坚持尽量少用药或不轻易用药。特别要警惕和尽量规避使用抗生、止痛、降体温一类的药物。当然,用药贵在必要。当用则用,视情而定。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药物对身体的作用,其归根结底仍然需要依靠自身免疫系统和自愈力(生长素)才能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药物仅仅起到一种辅助性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已。药物的危害主要是抑制人体免疫力增强和维持,造成对药物的依赖性神经冲动(功能及介质量降级)衰退。滥用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对未来身体健康必定埋下“祸患”。说到这里笔者大胆地说一句题外话,目前我国年实际需要的用药总量,也许不超过实际已用药物量的40%。也就是说,我国在实际使用的药品总量中,其浪费或不必要用药的程度(量)大置在60%上下。
自古以来,养生法则,名目繁多,内容宽泛,给人以莫衷一是之感。其实,养生贵在保持生理状态平衡,不求面面俱到,只需抓住重点。除此之外,还需要坚持战胜自我,知其可为而力为,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从今天开始,持之以恒,始终如一,方能起到养生效果。
脉诊寸关尺是一条经脉吗?
中西医诊察人体脉搏都是最基本的论断技术之一,但是如果从诊断的内容来看,那中医的脉诊5k较西医的脉诊那真复杂的多,也真够丰富多彩的了。中医的脉诊除了脉型多样化以外,最不能让西医理解和认同的中医脉诊的定位诊断。一般西医认为,在心率和节律方面,任何一段动脉所反映的内容都是一致的。沒有必要分成寸关尺脉,而中医认为左右手的寸关尺脉确实可以分辨出人体脏腑经脉的病位来,寸关尺是中医脉诊的精华所在。几千年来的实践证实中医寸关尺诊法是准确可行的,但是中医一直沒有将其中的道理讲明白,因此面对西医的质疑也无言以对。为了探索中医寸关尺的定位原理,近年来有人从中医文献和实验两个方面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1,脉诊与经络相关,通过临床经验实践发现中医脉诊与经络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早期中医脉方法起始是遍诊法,中医各代先贤发现"十二经皆有动脉"(《难经·一难》)通过诊查人体经络附近的小动脉便可以了解该经络的虚实状况的变化,溯源较早的脉诊方法,是从人迎寸口脉的对比,可以判断人体十二经虚实状况(《灵枢·经脉》),长期以来,中医使用脉诊方法是扣诊法,寸口诊法,不仅用于诊断十二经脉,也用于诊断奇经八脉和五脏六腑的病变。再之,从历史发展上来看,脉诊的部位越来越少,脉诊的技术内容越来越复杂,越丰富。但无论怎样的内容始终不能脱离经络而存在,如果认为俉络具有循经性的营养作用,或者说经络与微循环相关,那么诊察供应循经分布微循环的小动脉,便可以了解该经络的情况。2,中医各家学说对寸关尺与脏腑经络对应有差异,比如《难经》丶《脉经》丶《景岳全书》丶《医综金鉴》记述各有不同。一般来说,临床中医脉诊的寸关尺对应脏腑关系多采用:双手寸关尺个位置:分别对应五脏六腑及相关部位,目前一般认为对应关系是:左手寸脉为心丶心胞络。左手关脉为肝丶胆。左手尺脉为肾,膀胱;右手寸脉为肺、胸中。右手关脉为脾丶胃。右手尺脉为肾(一说为命门)丶大肠。3,张仲景三部叩诊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丶趺阳丶太溪三部叩法也值得我们效法可循,三部诊法是以诊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诊趺阳脉以候胃气,诊太溪脉以候肾气。加上医生的指力轻重,挪移以体察脉象,常用指法有举丶按丶寻丶总法和单诊法等以周全捕捉临床表现信息。所以说,脉诊寸关尺虽不完全是一条经络上而是相互相联相通的。
十二经络学名?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经络运行时间表及作用是什么?
经络运行时间表及作用是什么
人体十二正经的运行时间及临床作用各不相同。
1.足少阳胆经的循行时间在子时,为23点~1点,具有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2.足厥阴肝经的循行时间在丑时,为1点~3点,具有贮藏血液、疏肝理气(调理肝脏气机郁滞)的作用。
3.手太阴肺经的循行时间在寅时,为3点~5点,具有调节呼吸功能的作用。
4.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时间为卯时,为5点~7点,具有调节肠道、排毒的作用。
5.足阳明胃经的循行时间为辰时,为7点~9点,具有贮藏食物、对饮食水谷初步消化的作用。
6.足太阴脾经的循行时间为巳时,为9点~11点,具有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
7.手少阴心经的循行时间为午时,为11点~13点,具有推动血液循环、调养心神的作用。
8.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时间为未时,为13点~15点,具有调节体内津液代谢的作用。
9.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时间为申时,为15点~17点,具有贮存和排泄尿液的作用。
10.足少阴肾经的循行时间是酉时,在17点~19点,具有主生长发育生殖的作用。
11.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时间为戌时,为19点~21点,具有调节神志的作用。
12.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时间为亥时,为21点~23点,具有运行水液的作用。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十二经为什么要对应时间循环?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
其实老古人在研究人体经络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没有把答案直接留给后人,只是说人体十二经络是按十二时辰相对应循环流注。这样会留下很大的未知空间,去让自己的后辈儿孙研究人体,去认识经络,去深造养生与健康之道。如果你对中医经络学有所研究,自然答案也就一目了然。
我们常听人说医、道一家,就是中医理论和道教思想在某一方面是分不开的,最明显就体现在阴阳学和经络学上,这也是古人在研究人体健康与长寿方面的不谋而合吧!我也是因为练习道教养生大小周天,才专门找了现代中医书籍,学习了中医中的任脉、督脉和十二经络,学习练功时间长了自然就什么清楚了。不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是靠病人自身能力来恢复健康,当然更重要是依靠外加各种药物的作用。而练功就不一样了,在人体自身能力有限时,通过练功的方式来不断增加自身能力的培养,更好的完善人体恢复健康的机能,最明显的一点就在培养人体元气上,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健康跟自己丹田内的元气有很大关系,那么练气功的培养元气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当一个人的元气培养到一定程度,多少疾病与健康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最精典事例就是古人说的打通人体的任督二脉,完成人体小周天的循环,但现在人都把这个当笑话来听,那么十二经络按时辰循环自然就没法解释了。你可以想一下,人体任督二脉都需要通过百日筑基方式来培养人体元气去打通,何况十二经络哪!,这就说明人体的元气是很有限的,只能通过按时辰去对应某一经络来完善人体健康的自我修复与循环,如果人体自身具备十二经络同时流注能力,我们就不用去练大小周天了。不知道这位网友还有什么不明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