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吃什么食物养生,夏季节气的顺序正确的是?
夏季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从立夏开始,共有六个节气,顺序如下:
1. 立夏: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
2. 小满:每年公历的5月20日或21日;
3. 芒种:每年公历的6月5日或6日;
4. 夏至: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
5. 小暑:每年公历的7月6日或7日;
6. 大暑:每年公历的7月22日或23日。
这六个节气标志着气温逐渐升高,物候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们可以根据节气的变化来指导农事和生活。
大家知道秋不食瓜的含义吗?
立秋已过,大家知道“秋不食瓜”的含义吗?
“立秋”后要三点注意:“秋不食瓜”就是其中之一。
“秋瓜坏肚”与“秋不食瓜”的说法是一致的。
“立秋”是秋天开始的意思,也意味着凉爽天气的降临,炎热酷暑的高温天气渐去。虽然从时节上看“秋”已“立”,可实际的“秋老虎”还未远去,目前小希的农村老家正处于“秋老虎”的威力中,中午的天气依旧如暑热期间高温,所以一些朋友们忍不住高温天气,依旧如夏季期间大吃西瓜。究竟这种方式可行吗?如下来听小希的看法:
谚语“秋不食瓜”的说法由何而来呢?这首先要从西瓜自身的特性讲起。西瓜属于“寒性”的食物,在夏季的炎热酷暑期间食用有助于解暑降温的功效,所以特别适合于夏季食用。而立秋后天气渐凉且身体的代谢有所改变,立秋后仍大量食用西瓜,容易导致伤脾胃,就是我们所说的立秋后经常腹泻。
需要注意的是:题干所指的“瓜”并不是指所有的“瓜果”,这里所提的“瓜”单指西瓜。
其二,立秋从节气上看属于一个过渡期间,身体的代谢也因此随之变化,所以适时调整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顺应立秋的节气在食用的说过方面可以多考虑应季上市的水果,秋天“秋高气爽”的感觉且天气干燥程度加剧,为了降低因天气干燥引起的呼吸道疾病,食用秋季成熟上市的梨、葡萄、桃子有不错的效果,可以帮助润嗓、护肝养血。
立秋后由于“秋老虎”的继续发威,湿热的天气依旧盛行,身体的湿度、湿气还未散去,在此时假如大量食用寒性的西瓜,容易使得体内的湿气长时间聚积影响身体健康。俗话说:“秋不食瓜,秋伤于湿,冬必咳”。其说法指的就是立秋以后尽量少食用西瓜,即使干燥的秋天没有发生咳嗓,可到了冬季就容易咳嗓。
对于立秋瓜不能食用,还有什么需要可以食用?需要注意的吗?
经过了一个夏天的生活身体的可以说透支的比较厉害,食用的饭菜上与夏季的凉菜有明显的区别,这里的饭菜多指热菜,可以多食用“肉食”、“羊肉”补充营养,这里所致的营养多指蛋白质。
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谢谢
调养脾胃可以吃哪些食物来进行食疗?
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获取最新健康养生知识。如果您有中医养生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在下放评论,我们医生每天下班后集中再一个时间在和大家交流。
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获取最新健康养生知识。如果您有中医养生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在下放评论,我们医生每天下班后集中再一个时间在和大家交流。
中医养生之道强调“顺其自然,和与四时”。在中医定义中,一年并非四季,而是春、夏、长夏、秋、冬五季。长夏即阳历的七八月份,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这个时节,阳热下降,水汽上腾,湿热充斥。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而且湿邪易困脾胃,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弱者,最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和感冒发热、腹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等。要做到长夏养生,调养脾胃最为关键,故中医有“长夏最宜养脾”的说法。
脾胃到底是什么?
脾胃同居中焦,在水谷精微的受纳,消化,吸收,输布过程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俗话说“中气十足”,到底什么是“中气”?我们说一个人身体好,会说他“中气十足”,若是中气不足,整个人看上去病恹恹的。这里所说的“中气”就与脾胃有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居于中焦,所以也叫“中气”。
生理方面: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脾喜温燥而胃喜湿润,两者阴阳互济,相反相成。脾和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极为亲密。打个比喻,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
病理方面:长夏属脾,易生湿邪,湿邪困脾,则脾运不展,出现脘腹胀满、纳呆、困倦乏力、大便稀溏等症状。故夏季顾护脾胃有利于防范脾湿症状的出现。
伤脾恶习知多少?
1、生冷不忌
多食生冷寒凉饮食,可引起胃及血管收缩,胃的蠕动和分泌发生紊乱,日久就会导致胃病发生。同时可能引发女性血瘀,子宫寒凉。
2、顿顿肥甘
顿顿高蛋白高脂肪,表面看似营养,其实对脾胃是很大的负担,过多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可以影响脾胃的功能,造成食停消化。
3、饥饱不定
过度饥饿时胃黏膜分泌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壁形成不良刺激;暴饮暴食又使胃壁过度扩张,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这都会对胃造成很大的伤害和负担。
4、饮酒无度
长期饮酒或一次摄入大量酒精,可发生急性胃黏膜炎症。
5、嗜甜如命
过量食用甜食可引起脾胃滋腻造成湿气停聚,难以排出体外,引起人倦怠懒动,食欲低下。
6、思虑过度
中医有言:“思伤脾”。思虑过度不但让人气郁难宣,导致气滞血瘀,更会影响脾胃,令人食不下咽。
夏季如何养脾胃?
饮食宜忌、注意补钾
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中暑等症候。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果中(如芹菜、毛豆、香蕉等)含有较多的钾。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
少食冷饮
夏季多暑湿,肠胃功能受其影响而减弱,因此在饮食方面,应多吃清热、利湿之物,比如西瓜、苦瓜、乌梅、草莓、西红柿、绿豆、黄瓜、芦笋等。同时,暑热易伤津耗气,宜增加益气生津之品,像五味子、玉竹、酸枣仁、黑豆、木耳、松子等均可以用来食疗。夏日,忌过量吃冷饮、寒凉食物,以免引起脾湿症状或损伤阳气。
清补为佳
所谓“清补”,就是食用甘凉滋润之品,补益人体损伤的气阴。清补的常用药物有西洋参、石斛、麦冬等,可以用来泡茶或煲汤。如果热比较盛,小便较黄、口干较明显者,可以加用竹叶、荷叶、西瓜皮等煮水代茶,以加强清热作用。另外,像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夏日的清补佳品。
按摩疗法:
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脐,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即双手握拳,叩打腰部两侧,以自身耐受为度。
沿足大趾内侧缘、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自下而上推足太阴脾经路线,每次10遍,之后点按太白(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髁凹陷处)及压痛点各半分钟。
点揉中脘(位于肚脐上方4指处)、内关穴(位于腕掌侧,腕横纹中央上约两拇指的距离)各1~3分钟。
精神调适
脾与长夏同气相求,脾在志为思。思虑太过,则易伤脾,表现为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故夏季里还必须注意性格、情操及道德的修养,做到心胸豁达,待人和善。遇事不要斤斤计较、苦思冥想,更不要对身外之物多费心思。
明天就要出三伏了?
明天就要出三伏了,农村老人说出伏要“三做三防三不要”,指的是哪些呢?
长达40天的三伏天终于要结束了,明天就是2019年8月20日末伏的最后一天,这也就意味着我三伏天炎热的天气已经结束了,而且再过三天我们又要迎来处暑这个节气,处暑的意思是“出暑”,出暑也就代表着暑气即将消散,天气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凉,可能我们白天还感觉不到,但早晚会有很大的气温落差,这个时候要以防感冒的发生。
农村的老人说出伏“三做三防三不要”指的是哪几件事情呢,我想一定是跟我们身体有相当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还是要认真的对待,通过古人所流传下来的老话,都是有这非常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关于天气与人体健康这方面的老话,更为重要,今天就来分享哪些事情我们要多加注意。
首先我们来了解三做是指哪些1.因为天气的转凉首先我们第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添衣,秋天的到来便是秋高气爽的时候,虽然没有三伏天那么炎热的天气,因为突然的降温人还没有快速的适应,白天的气温还是比较炎热的,但在早晚我们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一些凉爽,如果是在外出散步的话一定要给自己添衣,以防穿的太少着凉而感冒。
2.在夏天我们都喜欢关着窗户吹着空调吃着西瓜,现在秋天已到也正要让我们打开窗户透透气的时候了,通风能让我们室内减少细菌的存在,而且有很多人因为吹空调而患上了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一些疾病,所以室内还是存在非常多的细菌,建议大家开窗通风。
3.秋天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天气也会变得更加的干燥,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人体需要多吃一些滋养润燥的食物,少吃一些油炸热气的食物,我们广东人都喜欢煲汤喝,比如银耳莲子羹,百合莲子汤等等能滋养润燥的食物,要多吃水果,梨子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秋季水果。
其次三防指的是哪些呢1.首先还是指我们的身体怕适应不了秋天的到来而出现的一些毛病,秋天到了人就容易出现秋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多吃一些烦躁的蔬菜,多包一些滋养润燥的汤来喝,百合跟银耳莲子是最合适的滋养润燥的食物,蔬菜芹菜为最佳,多吃青菜对人体都有非常好的帮助,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梨子,或者是榨果汁都非常不错的滋养润燥的方法。
2.秋天到了人就容易犯一种秋乏,因为秋天的到来早晚的气温会有一定的差别,这个时候人就会感到格外的不适,人也就会出现一些浮躁感,而这种感觉就是俗称秋乏,为了不出现秋乏症状大家一定不要熬夜,保持有个良好的心态和饱足的睡眠,应对所要面临的一些气候带来的现象,早睡早起才能身体好,早上起来可以锻炼身体也是预防秋乏的最佳方法。
3.虽然这个时候是锻炼身体防止缺乏的最佳时期,我们也一定要做到防秋凉,上面也所讲到早晚的天气都会比较凉爽一些,所以如果我们在户外运动的话一记得一定要穿长袖衣服,以免出汗后而受到风秋凉风发生感冒。
三不要指的又是哪三件事不能做呢1.虽然天气还是有一些的炎热,看到了这秋高气爽的天气以后,我们就不要到郊外野外等地去游泳了,因为那里的水温已经冷的不要不要的啦,虽然天气的气温我们感觉还是很热的,但是水底下的水温它已经是非常冷的了,所以大家切记一定不要跑到野郊外、野外一些比较危险的地段游泳,以免发生不测。
2.不要随意的脱掉外衣,秋季我们都喜欢穿长袖衣服,所以这个时候给小孩子们应该要添一件秋衣,但是小孩因为爱玩爱闹就容易出汗,一出汗就喜欢把衣服脱掉,让子秋风一吹就容易感冒,所以建议家长们可以选择稍微薄一些的秋衣给孩子加上,小孩跟老人这个时候是最容易感冒的期间。
3.不要吃太多油炸食品,因为已经是非常干燥的天气了,而这些油炸食品吃了之后仍更容易长豆豆,造成肝火旺,所以这个时候是调理身体的时候,现在所补充的能量也有助于冬天时候发挥出来,千万不要吃太多的烧烤啤酒油炸食品,而这些都属于垃圾食品吃的对身体一点好处都没有,最终还会导致身体发生一些不必要的疾病。
农村还有一句老话说“做好三个三,一年不生病”所以我们应该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任,要多对自己的身体好一点,因为发生的疾病只有自己在承担没有人可以帮我们分担,无论一年中的哪个季节我们都要做到照顾好自己,以上是阿军的个人观点,如果大家对本问题有其他不同的看法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夏季如何注意饮食才可以安然度夏?
果雪儿国医启蒙绘本幼儿园健康教育为您服务: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fán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夏季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是四季中气温最高的季节,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竞长,草木葱茏,“长”是夏季的突出特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进而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夏季阳盛于外,万物生长,要注意养护阳气,让精神欢乐舒畅,乐观外向,以利于气机通达外泄。
嵇jī康在《养生论》中说到:“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夏性热属火,通于心。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心静自然凉,宇宙在我心。
《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说:“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从养心的角度来说,夏季还可以适当吃一些酸味食物,以收敛易耗散的心气,避免心神受伤。
果雪儿推荐的酸味食物有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苹果等水果一类,可以预防和弥补过快的新陈代谢消耗,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