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生茶,喝哪种茶比较好?
茶客的抉择:高评分茶叶精选
引子
飘然的茶香,喝的不是茶水苦涩,而是人生百态,关注这个问题有好长时间了,作为一个茶叶店主,我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茶叶的事情。该到了写的时候,却怎么都下不了笔,大概是因为我对茶叶有着独特的执着吧。
本篇回答历时16天,收录涵盖最经典的两大茶系-绿茶与红茶,可能是目前知乎最全面的选茶攻略!
注:长文警告,全文5000字,阅读时长6分钟,阅读前请双击给个赞呗!
饕餮与茶客的共通之处,是对美味鉴赏的执着。亦是人们常说的情怀吧!
新手茶客入门必须了解:并不是所有人、所有的体质都适合喝茶!
这篇回答除了给大家推荐茶叶之外,还会告诉你什么体质人适合喝什么茶
除此之外,在回答中推荐的茶叶是我自己喝过的,我会尽可能的描述其口感。
绿茶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这是颜真卿对绿茶的形容,古人酷爱绿茶,以至于到了现代,绿茶依旧是人们必备的饮品。
绿茶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 。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西湖龙井茶与西湖一样,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结晶,是西湖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
要说西湖龙井,最好的牌子,一个是贡牌,一个是狮牌。其余牌子不做考虑
贡牌西湖雨前龙井
京东,贡牌旗舰店,雨前浓香型250g,官方售价98元。推荐原因:清冽爽口,回香绵柔。
雨前三级龙井贡茶,干茶扁平稍窄,洁净绿润。出汤色泽黄绿,叶底匀称。
在谷雨节气之前,气温的回升比较缓慢,同时也有利于龙井的生长,茶叶鲜嫩。因此在这个谷雨之前采摘制作的雨前龙井口感最佳。这时候的龙井茶香醇厚,同时口感清淡不会太重。
初泡口感绵柔清冽,回香浓厚绵长。
这是我喝过的最正宗的雨前龙井,最关键的是价格实惠,当做日常口粮茶非常棒。目前京东有售,官方售价98元,超十万人次购买,累计评价2万+,好评率百分之九十六!请放心购买!
狮牌西湖明前龙井
京东,狮牌龙井旗舰店,官方售价238元50g,推荐原因:气味幽正,回香悠长。
刚才介绍的是雨前龙井,下面这款明前龙井是我最喜欢的。
所谓明前龙井,指的是“杭州龙井新茶,初以采自谷雨前者为贵,后则于清明节前采者入贡,为头纲。”
“明前茶,贵如金”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脆嫩,色翠香幽,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节气温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这款茶叶包装精美,独立充氮包装,第一泡汤色清亮,气味幽香,初泡后有“满园香”的效果。
第一泡入口稍显苦涩,回味幽正,有甘甜萦绕舌尖。
最好喝的是第二第三泡,此时甘甜味正,不再有苦涩口感,并且入喉柔雅,回味甘甜悠长,一杯饮尽,甘甜滋味充斥鼻腔,是最正宗的明前龙井!
当然,价格方面,198元50克,以我自身的财力来说,这款茶叶我也只能在茶瘾来的时候打打牙祭。这款茶叶在京东狮牌茶叶官方旗舰店有售,好评率97%,请放心选购。
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因出产于江苏太湖上的洞庭山中,也称为洞庭碧螺春。呈卷曲状,绒毛遍布,有花果的香味。碧螺春同样为中国十大名茶,主要分为苏州碧螺春与宜兴碧螺春,苏州的自然更好但也更贵。考虑性价比的话,可以买200-300的宜兴碧螺春,口感不会逊色。
陌上花开-苏州碧螺春明前一级绿茶
京东,陌上花开茶叶旗舰店,官方售价88元,产品推荐原因:天然花果香浓郁!
这款碧螺春新茶,包装大气,密封好,不损失茶的鲜美。
泡发后叶片整齐,香气四溢,沁人心脾,使人不舍得放杯,并且留不唇香,久久不散。
它的汤色清亮,十分诱人。
它经久耐泡,冲了三,四次水还仍然色味俱存。
碧螺春茶因为种植环境原因,独具天 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
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有特殊浓烈的芳香,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即具有花果香味。
原价128元,现在优惠售卖88元一罐,含量250克
太湖翠竹
太湖翠竹是无锡的地方茶,以冲泡时形似翠竹林立而闻名。太湖翠竹与“针”型茶的代表“雀舌”“竹叶青”等等区别不大,无非是产地的区别。太湖翠竹属于烘青绿茶,而且属于那种保留嫩度较高的绿茶,嫩度越高,鲜爽感越好,苦味涩味越多。当然品质越好的茶在保留的更多的鲜爽感的同时会尽可能的减少苦涩味。
无锡特产-太湖翠竹
太湖翠竹虽然是地方茶,但是其清冽的口感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是一款小众但不失华美的茶
入口口感虽有苦涩,但是苦尽甘来
味道浓郁,并且经久不散,有很浓的地方特色
这款茶叶虽然小众,但是味道独特
最好喝的是第三泡,这个时候苦涩的味道基本就没有了
独属于翠竹绿茶的清香就会尤其突出
这是我推荐的为数不多的地方茶之一,欢迎大家品鉴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其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由汉族茶农创制。民国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
龙潭信阳毛尖
京东,龙潭茶叶旗舰店,官方售价138元250克,推荐原因:味道浓郁,绿茶之王!
首先,这款茶叶采自高山茶区
信阳茶只有25%产自核心产区,“五云两潭一寨”真正的信阳毛尖茶区,并且市面上只有25%的茶叶产自信阳,这款茶叶出身高贵,是真正的可以追溯到原产地的茶叶!
其次,龙潭茶叶历史悠长
龙潭品牌始于1915年,真正的百年老字号。运用古法制茶工艺,经过18到工艺成就毛尖独特口感!
信阳毛尖喝着有点苦而后甘甜味。
毛尖初入口通常都有点苦,当然对好茶来说,这种苦一定要在品茶者承受范围之内,如果茶汤吞咽下去,苦味随即消失而感受到甘甜,通常认为这种带这种苦味的茶是好茶。
红茶
跟据红茶的加工方法和成茶外观,一般将它分为三个类别:小种红茶、功夫红茶和红碎茶。小种红茶是最古老的红茶,其它的红茶都是从它这里演变出来的。
红茶适合老年人喝。由于红茶是一种发酵茶,刺激性弱,还特别适合肠胃和身体比较虚弱的人。
世界上的红茶品种很多,产地也非常广泛,现如今在世界上比较有名的四大红茶品种为:中国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乌巴红茶、印度阿萨姆红茶
红茶篇我将为大家推荐的是四款来自不同国家的名茶,欢迎品鉴!
中国祁门红茶
众所周知,祁门红茶是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是茶叶中的佼佼者。
天之红-祁门红茶
京东,天之红茶叶旗舰店,官方售价86元250克。推荐理由:香螺入杯,蜜香浓郁!
天之红是祁门红茶最具代表性的品牌,董事长王昶目前担任祁门红茶协会会长。出口备案和欧盟BCS有机认证基地2.1万亩。在1915年祁门红茶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后,天之红祁门红茶获得2015米兰世博金奖。
这款祁门红茶,外形条索紧结细小如眉,苗秀显毫,色泽乌润;
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
茶叶汤色和叶底颜色红艳明亮,口感鲜醇酣厚,即便与牛奶和糖调饮,其香不仅不减,反而更加馥郁
最关键的是,这款祁门红茶价格适中,86块钱半斤,是我门店里面卖的最好的红茶。
我目前34岁,因为肠胃不好,所以就将这个红茶当做口粮茶来饮用。
印度大吉岭红茶
大吉岭红茶,产于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一带。当地年均温15℃左右,白天日照充足,但日夜温差大,谷地里常年弥漫云雾,是孕育此茶独特芳香的一大因素。以5-6月的二号茶品质最优,被誉为"红茶中的香槟"。大吉岭红茶拥有高昂的身价。三、四月的一号茶多为青绿色,二号茶为金黄。其汤色橙黄,气味芬芳高雅,上品尤其带有葡萄香,口感细致柔和。大吉岭红茶最适合清饮,但因为茶叶较大,需稍久焖(约5分钟)使茶叶尽舒,才能得其味
宝锡兰BASILUR——印度大吉岭红茶
京东,宝锡兰BASILUR红茶旗舰店,官方售价118元100克,推荐理由:独特的麝香葡萄香味
我推荐的这款宝锡兰印度大吉岭红茶,特色是拥有独特的麝香葡萄香味
冲泡后,汤色金黄,有一股淡淡的麝香气味
深棕色的茶叶略带一点橄榄色
独特的万花筒包装,开启美好的下午茶时光
阿萨姆红茶
阿萨姆红茶,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带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滋味浓,属烈茶,是冬季饮茶的最佳选择。
宝锡兰BASILUR——印度阿萨姆红茶
京东,宝锡兰茶叶旗舰店,官方售价90.8元,推荐理由:有一丝独特的麦芽香味,风味十足
宝锡兰牌子也是世界知名茶饮品牌
这款宝锡兰阿萨姆红茶
口感醇厚丝滑,温润有回甘
但是入口稍稍有一丝苦涩
单独喝的时候需要泡的时间稍长一些
太淡了麦香味出不来
推荐加入牛奶一起煮,阿萨姆奶茶
有的人说,茶叶喝起来不都一个味道吗?
我的回答是茶叶喝的是心态,用心品味,才能得出茶叶百味,就如同人生一样,没有一丝苦涩的人生,才是失败的吧!
我是夜宵侠,专注做有深度的茶饮推荐
本回答全程手打,请各位观众老爷抬起发财的小手,点个赞支持一下
感激不尽!
安徽有什么茶叶?
安徽产茶历史悠久,自古就名茶好茶迭出。其中安徽生产的中国十大名茶分别是生产于六安市的六安瓜片、生产黄山的黄山毛峰、还有主产于祁门的祁门红茶、以及太平猴魁四大名茶。
当然安徽比较出名的不止上面四种,还有香气清高的屯溪绿茶、香醇浓郁的霍山黄芽、香气持久的岳西翠兰、清香四溢的泾县特尖、醇正甘甜的涌溪火青、历史名茶桐城小花等。
每一种花都具有独特的特色,都是富有营养物质。楼主可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好好品一下茶,会让您身心都得到放松,悠闲自在[害羞]
最早见于中国的哪一本书?
如果说西周文献《诗经》中记载的「荼」是「茶」的话,那么「茶」就应该最早见于《诗经》。
《诗经》先后七次提到「荼」: 谁谓茶苦,其甘如荠。(《邶风・谷风》)采茶薪樗,食我农夫。(《豳风・七月》)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大雅・绵》) 出其圈阅,有女如荼。(《郑风・出其东门》)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国风・豳风・鸱鹗》 其铸斯赵,以薅荼蓼。(《周颂・良耜》)民之贪乱,宁为荼毒。《大雅・桑柔》。但是《诗经》中「荼」是不是「茶」是有争议的,所以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我只负责罗列、综述我看到材料和证据,然后请读者自己去判断。从文字学的角度说:「荼、茶」本一字分化,《說文》有「荼」无「茶」:
「茶」字似乎最早见于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讲「茶」在唐以前还有很多名字:
「一曰槚,一曰蔎,一曰茗,一曰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不但是农业之祖,还是中医本草学之祖:
《神農本草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陆羽认为他还是【茶祖】,他认为神农用来解毒的「荼」就是后世的「茶」
《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但是,《毛诗》以及汉唐学者注经却说「荼」是「苦菜」或者「茅草、稗草」。如:
《詩‧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毛傳:「荼,苦菜也。」《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韋昭注:「荼,茅秀也。」《詩‧周頌‧良耜》:「以薅荼蓼。」孔穎達疏:「蓼是穢草,荼亦穢草。」「荼」的「苦味」之义引申出「痛苦、苦难」之义,也即所谓的「荼毒」:
《書‧湯誥》:「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孔穎達疏:「《釋草》云:『荼,苦菜』此菜味苦,故假以言人苦;毒,謂螫人之蟲,蛇虺之類,實是人之所苦;故併言荼毒,以喻苦也。」所以,《字源》(上册,页59)一书中,学者白于蓝认为「荼」字的本义是「苦菜」:
·
我们知道《诗经》主要来自是黄河流域的风土人情,但黄河流域并不产茶,陆羽《茶经》也记载茶树来自南方: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陕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缀之。成书于晋代的《华阳国志》认为,殷周之际巴蜀就向中原进贡茶叶。
西汉扬雄的《方言》一书记载茶来自蜀地。但目前先秦两汉考古,似乎没有发现过任何与茶和饮茶相关的文物(或者说我没有见到)。
清人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川 之后,始有茗饮之事」,并引孙楚《出歌》:「荼荈出巴蜀」。
陆羽《茶经》所描述南方茶树「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目前在云、贵、川, 确实有非常粗古茶树的存在。云南就有很多几千岁的【茶树王】:
根据现代植物学和生物学以及地质学的研究,国际上已经普遍认为中国云贵高原为茶的原产地。下面的结论引自《中国茶史》(页6-8)
西方语言中不管是【tea】还是【cha】,都是来自汉语的闽南语和粤语:
西方白人明明几百年都从中国进口茶,而且茶树是他们从中国盗走移栽到印度大吉岭的,但白人似乎很喜欢印度,一定要说茶起源自印度。
后来,中国学者通过现代基因技术一锤定音:中国是茶树的故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
茶树和饮茶之风,由南向北传播,茶树也渐渐被驯化成为矮小的灌木,地理大发现以后,东西航路被打通,茶开始风靡世界。
人类是如此迷恋茶叶的味道,我本人极度嗜茶,相信不论古今,世界上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可使食无肉,不可饮无茶。
所以,这片小小的叶子,影响人类的历史进程。比如美国的独立革命、近代中国的鸦片战争。
央视有个纪录片叫《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我认为拍摄得非常好,就是从茶树的起源地云南,开始讲述茶叶前世今生的故事:
5
所以,说道最后我也不敢下确凿的结论,我只能说有以下两种可能:1、先秦文献中的「荼」,可能包括很多苦味的草药以及植物,茶树只是其中之一。那么大致上可以说《诗经》的【荼】包括【茶】。
后来,大概是魏晋以后,从「荼」字分化出「茶」字。
2、先秦文献中的「荼」不是「茶」,大概在汉代,南方巴蜀或者说今天的云贵川的「蔎、荈」传到中原,因为「蔎、荈」也 是苦味,所以归入了「荼」一类的植物,后来称为「茶」或「茗」。
也就是说:先秦文献中「荼」只是指的苦菜,不是指「茶叶」,但「茶」这个汉字是从「荼」中分化出来,专门表示巴蜀的「蔎、荈」。因为它们都苦味植物。
如果说确凿的话,最早记录「蔎、荈」也就是「茶」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以及西汉扬雄的《方言》:蜀南人谓荼曰蔎(「茶、荼」上古音是一样的)-------------------------------------
参考资料:郭孟良. (2003). 中国茶史. 山西古籍出版社.
刘祥秀. (2006). 《诗经》中的“荼”与“茶”之关系考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1(7), 88-90.
周蒙. (1997). 《诗经》“荼”为“茶”源说. 北方论丛(3), 48-52.
董桥声,饮茶简史,见: http://www.camcc.org/_media/%E9%A5%AE%E8%8C%B6%E7%AE%80%E5%8F%B2.pdf
六堡茶的霜降茶俗称老茶婆算是白茶还是黑茶?
谢邀。
六堡茶是中国历史名茶,属于黑茶后发酵茶,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因产自广西梧州六堡镇而得名。千百年来,当地人一直把六堡茶当“保健茶”饮用,民间有“三年药,五年宝,十年丹”的说法。晚清民国时期,六堡茶因其祛湿调理肠胃的显著功效,成为华人矿工的日常标配,饭与茶不离身,从此在东南亚国家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侨销茶”。
六堡茶的核心产区——广西苍梧六堡镇
六堡镇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1500毫米,无霜期331天。六堡镇处在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在境内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从梧垌到合口这些村,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茶叶多种植在山腰或峡谷,距村庄远达3-10公里。那里是个林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历史上,六堡茶产区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蚕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最佳。据记载:六堡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昧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其次为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为黑石与坭所造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
农家六堡茶的品种
农家六堡茶的品种很丰富,有茶谷(即茶芽)、中茶、老茶婆等,其他的茶的各个部分也得到充分利用,如茶花蕾、茶果、茶宝(茶虫屎)等,按采摘时令划分,又可分为社前茶、明前茶,清明茶、春茶、夏茶、秋茶、霜降茶、冬茶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六堡原种茶在当地种植量不多,农家一般把好的茶谷(茶芽)、中茶拿去卖,换点生活用品。而茶农自己多是喝些粗茶,如老茶婆、二白茶、茶果等。下面着重说一下老茶婆。
老茶婆是怎么来的
老茶婆,是六堡茶中品质优异但又较少被人识的精品茶,因采自霜降时节,又称“霜降/大叶茶”。由经年或者更老的树底老叶采制而成,在茶树上就经过了成熟季节,叶张肥厚,富含有益物,在茶树上经过成熟季节,内含的茶多酚类物质及叶绿素得到了天然的转化,变得难得的甘醇馥郁,完全没有生涩之感,在六堡及周边茶区,霜降大叶茶,特别是经陈放多年后的老茶婆,是日常必备常喝的茶品。老茶婆煮后,虑出的茶汤放入保温大茶瓶中,方便常品常饮,客人来也是直接倒一大杯品饮,滋味醇厚甘甜,罗汉果槟榔香,饮后是丝丝的清凉感,俗称“冬韵”。
最后,小结一下:若按照六堡茶的等级标准,老茶婆属级外茶,虽茶味淡,不能用常规的“红浓陈醇”来评判,但因其清雅的口感和特殊的香气,特别是陈年的霜降老茶婆,入口甜润,也收获了不少口味偏淡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的青睐,作为六堡茶的一个特殊品类,个人觉得还是很值得尝试的。尤其是现在,伏暑当下,煮上一壶,消暑解渴,清清爽爽一整天。
没写完全的,还望众友们补充。再次谢邀。
中国茶叶是怎么分类的?
中国茶之源
中国茶发源于几千年前,神农虽然是个神话人物,但地方史《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而那时为公元前1066年左右,也就是说茶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当时的茶品是作为贡品进行流通的而非平民百姓所能饮用。
而古代中国民间最早自由贸易茶叶的记载要到西汉时期,其中《僮约》记载“武阳买茶、烹荼尽具”这一记载证实了西汉时期中国茶已出现种植流通品饮,而这一地区正是我们今天的四川地区。
经历千年的变化,中国茶也随着时间的更迭,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废团茶兴散茶的政策,中国茶开始出现了多样化制作工艺的茶,直到今天我们将其统称为中国六大茶。
而中国茶之源也可以总结为: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明废团茶兴散茶。
六大茶类中国茶根据其不同的发酵度被分为六大茶类他们分别是
零发酵(发酵度0%)——绿茶(代表有: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安吉白茶)
微发酵茶(发酵度5%~15%)——白茶(代表有:福鼎白茶、政和白茶)
微发酵茶(发酵度10%~25%)——黄茶(代表有:君山银针、霍山黄芽)
半发酵茶(发酵度8%~80%)——青茶(代表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台湾高山茶)
全发酵茶(发酵度80%~100%)——红茶(代表有:正山小种、祁门红茶、宁红)
后发酵茶——黑茶(代表有:普洱茶、六堡茶、安化黑茶)
六大茶发源时间中国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
而不同的茶类发源的大概时间也是截然不同的。
历史记载的产物与如今的六大茶也是略有一些出入。
原因便在与六大茶类的演化其实都是在制作绿茶“失误”的情况下催生而出。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慢慢“进化”成我们现在杯中最完美的一杯茶品。
也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色彩口感分明的六大茶类。
绿茶——3000年左右
绿茶是古代中国至今品饮人数占比最多的茶类之一,其特殊的零发酵工艺使得绿茶茶汤鲜爽度高,茶汤茶叶通体为淡绿色为主。
历史记载蒙顶山是人工种植绿茶最早的地方,地方史《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而那时为公元前1066年左右,也就是说绿茶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白茶——1800年左右
史料记载福鼎青年尹珍带着家乡的“荼”前往儒学大师许慎家中拜师,遭遇刁难以咀嚼“荼”解渴,大师闻其香邀请其进行冲泡,其外观如银针一般汤色透亮。香气四溢。
这一体验也自此改变了许慎对“荼”的理解,在《说文解字》中丰富了“荼”的色香味将其用槚、茗、蔎来进行注释。
由此可证白茶距今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
黄茶——1400年左右
史料记载唐代最富盛名的贡茶——蒙顶黄芽与寿州黄茶是因为其茶树芽叶发黄而得名黄茶,并不是其发酵工艺而进行闷黄工艺而得名,虽与当代黄茶定义略有出入。
但不同时期对其定义的不同,历史记载最早的黄茶是以当时茶汤及茶叶颜色来论定其为黄茶,由此佐证黄茶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青茶——1100年左右
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品,品类繁多是六大茶类中较为特殊的一类茶品。
青茶起源于福建,在宋代福建的北苑贡茶就是福建最早的贡茶,在一千多年前北苑贡茶的品类就有十余多种,自明废团茶兴散茶后乌龙茶的发展发生了急速的改变,工艺也不断的演变,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喝到的乌龙茶。
由此佐证乌龙茶距今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
红茶——400年左右
红茶的发源地在中国武夷山,也是世界红茶的鼻祖,其发源的时间在明代由武夷山茶农江某发明,并命名为“正山小种”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后经由万里茶道被带入安徽祁门,当地茶农胡某借鉴了武夷山红茶的制作方法加工出了现今的祁门红茶。
也由此佐证红茶距今四百多年的历史。
黑茶——1300年左右
黑茶的鼻祖是藏茶,茶更是游牧民族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历史上茶马互市的历史悠久,从明代开始设立茶马司以茶治边,也形成了特色分明的南路边茶以及西路边茶。
其中最为历史悠久的是四川雅安生产的雅安藏茶,从明嘉靖年间开始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
也由此佐证黑茶距今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希望茶人陈馨的文章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中国茶。
欢迎各位朋友点赞关注,提出不同建议在评论区里进行讨论。
本文由茶人陈馨原创撰写,想要了解更多精彩茶叶知识,快来关注茶人陈馨。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