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图片,老人初冬养生怎么做?
南充市老顽童康养中心坐落于国家4A旅游风景区——万卷楼景区旁,尊享万亩的休闲森林公园,绿荫环翠,空气清新。可谓天赐福祉,得天独厚,与市区隔山相望,交通便利,一桥相连。菁菁芳草,密林环绕,既处于城市的发展与繁华之中,又坐拥自然天成的纯生态环境的保护。住在这里,你可以打开生命的天窗呼吸,以大自然的智慧赋予自己轻松的气息。
入冬后,天气进一步转凉。老人各项身体机能都有所减退,此时应格外注意调整日常的生活起居,做好预防保健工作。1.早点睡晚点起
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入冬后不妨早睡晚起,一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另一方面有利于维持体内的阴阳平衡。
冬天是草木凋零,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也应随着自然界的变化适当地减少活动量,以免扰动阳气,损伤阴精。尤其是对老人来说,体内阳气本来就不充沛,更应该早睡晚起,以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
睡觉的时间不足或过长,都会导致精神萎靡和人体困倦,影响正常的代谢功能。老人在冬天只需比其他季节早睡1~2小时,再晚起1~2小时即可。2.早饭晚吃晚饭早吃
起床后,吃早饭可以说是头等大事。在冬天,老人家可以晚一点吃早饭,早一点吃晚饭,以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
老人吃早饭时间要延后,这是由于人在睡眠时,消化器官仍在努力工作,消化一天中吃下的食物。所以早饭吃得过早,会使消化器官疲劳应战。起床后不妨先喝杯温水,做点晨练前的准备再吃早饭。
老人的消化功能较弱,晚上又要早点睡觉,有必要早一点吃晚饭,保证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来彻底消化食物。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消化不良的情况,还能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此外,晚饭最好不要吃太多难以消化的肉类及辛辣食物。3.早点晚练晚点晨练
有的老人习惯早上锻炼,有的老人则习惯晚上出来跳跳广场舞、散散步。冬季早晚气温较低,锻炼时要注意时间的选择。
清晨时,室内外温差大。过早出去锻炼,容易感染风寒。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最好是等太阳出来后再出去锻炼,以免血管遇冷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担过重,引发身体不适。
习惯晚上出去锻炼的老人,可以比平时早1~2小时出去。同时还应减少运动量,避免出汗过多。刮风下雨的时候,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初冬养生推荐三种食物1.板栗
板栗又叫栗子,有补肾强精的作用。中医学认为,栗子性味甘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强筋活血、止血消肿等功效。
栗子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老年人常食栗子,对抗老防衰、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温馨小提醒:需注意的是,栗子生食难于消化,熟食时易滞气,故不可食用太多,以免消化不良。2.鲜枣
这个时候吃水果首先推荐的就是脆甜的鲜枣了。鲜枣不仅甜脆多汁,而且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最高,每100克中有243毫克的维生素C.100克的鲜枣还富含非常高的钾元素,这可是高血压的人在这个时间段食物的最佳选择。
温馨小提醒:鲜枣虽然好吃,要适量食用,枣皮坚硬,不易消化,一定要细嚼慢咽。食用过多,不然会损伤胃肠,会引起胃酸过多、腹胀等。此外,还也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啊!3.羊肉
羊肉是我国人民食用的主要肉类之一,羊肉比猪肉的肉质要细嫩,而且比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少。相对猪肉而言,羊肉蛋白质含量较多,脂肪含量较少。维生素B1、B2、B6以及铁、锌、硒的含量颇为丰富。此外,羊肉肉质细嫩,容易消化吸收,多吃羊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羊肉热量比牛肉要高,历来被当做秋冬御寒和进补的重要食品之一。1、养生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虽然为了健康、减肥、美容等推荐每天多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违反生理需求,就会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体必要量,细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胀,最坏的结果会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确的饮水量要根据个人每天的日常活动量进行调节,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饮用1.5-2L水。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2杯。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 3、朝喝盐水晚喝蜜
入冬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盐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利于降火益肾,保持大便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觉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温开水调服,不仅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还有镇静、安神、除烦的作用。此外,盐水和蜂蜜水还有防止血压升高的效果。盐中含有大量的钠,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而蜂蜜中钾含量较高,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4、饮食注意预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值得提醒的是,入冬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
秋季如何养骨?
【第57期】养生先养骨,给你三个养骨秘诀!
2019-04-22 10:30:50提示:全文516个字,大概阅读时间为1.5分钟。
本期嘉宾:
郭英(昆明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
知识点: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使人体的皮肤产生活性的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同时可以延缓骨质酥松,强壮骨骼。
我们今天来讲一下如何保养我们的骨骼。我国传统中医认为养生先养骨,怎么样在春天把骨头养好呢?
这里我们有几个养骨的秘诀,首先要有健康的饮食,骨骼中有22%的成分是蛋白质,所以建议大家多吃一些蛋、奶、肉类等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食物,坚果也可以。
第二,我们要适当运动,运动可以保持我们骨骼的健康,除了健康饮食,还要多加锻炼。建议每天户外锻炼1到2次,每次在1小时左右,以轻微地出汗为宜,但是老年人要量力而行,少量多次。
第三,我们需要阳光,就是要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使人体的皮肤产生活性的维生素d,它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同时可以延缓骨质酥松,强壮骨骼。
但是晒太阳也是有技巧的,长时间暴晒不光会晒黑、晒伤,起不到保健的作用,反而会造成损伤,所以建议每天晒太阳在20分钟到半小时为宜。
最好分为上下两个半场,早上10点,傍晚4,5点钟,阳光比较柔和比较适合。
如果对养骨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可以到我的门诊进行咨询,我的门诊时间是:东风路院区是周三早上,呈贡院区是周一早晨。
医识分子,你不需要懂太多,会用就行!
秋季养生如何预防秋燥?
处暑过后,节气更迭,气候已经无声无息地在发生变化,初秋时节“秋老虎”横行,但夜间温度较低,降水减少,空气中湿度减少,秋季燥气尤盛,容易损津耗液,于人体不利。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顺时而动,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起居,以防秋燥趁虚而入。
怎么做可以预防秋燥呢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秋燥犯肺,因此秋季养生,应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主。喜爱做运动的朋友应该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如果流汗过多要及时补充水分;室内开空调会导致空气更干燥,要注意多喝水,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秋天进补重在“润”,注意按时休息,多补充水分,摄入一些能滋阴养肺的食品都是极好的,比如说莲藕、荸荠、梨等。很多人都说秋燥之际应当多喝茶,你知道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吗?怎样喝茶可以预防秋燥?
01
清热解暑
虽然说已经到了“天凉好个秋”的时节,但是仍然处于末伏,立秋过后,天气有回热现象,加上空气比之夏天更干燥,因此很容易咽喉干痒,饮食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感冒。这个时候可以喝一些性甘味苦的茶,比如说普洱生茶,清热下火,润肺去噪。另外介乎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乌龙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清除余夏的燥热,又可以帮助恢复人体的津液。
02
补水消疲
民间有“春困秋乏”的说法,相信很多朋友已经在每一年的季节转换中找到了这种由古流传下来的规律。其实这只是人体应对季节转换而做出的自然调节反应,在这个时候,人体往往容易受到夏末秋初的“温燥”带来的影响,身体缺水。喝茶,不仅可以摄入大量的水分和维生素,同时也可以达到生津解渴的目的。初秋喝熟茶为应季之举,一款工艺正常的好熟茶,饮后能刺激唾液的分泌,喉间清爽,口腔滋润,补水消疲。但是要注意刚发酵出来的熟茶具有一定的燥性,不适合在初秋饮用,可以选购存放一定时间的熟茶。
03
消脂解腻
在天气凉爽的秋天有“贴秋膘”的说法,的确,秋风送爽的季节,暑气慢慢消退,胃口顿开。然进食过量,可能会一时间加重肠胃的负担。茶叶中的茶多酚等物质可以帮助分解脂肪,促进消化,缓解过食出现的不适。这其中乌龙茶和熟茶就是很适合用来帮助消脂解腻、减肥的茶品,经渥堆发酵后的熟茶茶性更温和,尤其适合秋风渐起的季节饮用。
04
可搭配其他材料
应对秋燥需要在饮食上稍加注意,并不是只靠多喝茶就万事大吉了。可以煲一些润肺清凉的汤水食用,出去吃饭的时候注意不要吃太多容易上火的东西,等等。干燥的秋天容易伤肺气,因此可以加一些菊花跟熟茶一起泡水喝,菊花比较凉,但能清肝明目,跟温和的熟茶搭配在一起滋味也很好;陈皮能润肺止咳,也可以在普洱茶中加入陈皮一起泡着喝,嫌麻烦的茶友可以直接选购自己信赖的柑普茶,一颗一泡,润肺解渴。
我们对秋天的感知总是姗姗来迟,直到看到秋熟叶落,看到天上迁徙的群鸟,直到身体出现些许倦怠,直到铺天盖地的中秋广告袭来,才猛然醒悟,一个季节已经这样过去了。在生活中多加注意,多喝茶,赶跑秋燥,在这个清爽怡人的季节,还有太多风景要去追逐。
四季养生原文?
《皇帝内经》中四季养生的说法:“故智者之生也,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一年四季的特点: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合理安排饮食:春季宜补温养生;夏季宜清热防暑;秋季宜生津防燥;冬季宜补温去寒。
秋季糖尿病养生?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只能控制是无法根治的,除了药物治疗外,可以通过生活中的食补方法来辅助调理,在饮食方面,主食可以多吃一些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粗粮杂粮类的玉米面荞麦面,可以适当的吃一些肉类比如猪瘦肉,鱼肉,鸡肉等,不要暴饮暴食,要限制油腻油炸食物的摄入,坚持运动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