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潜在副作用,真的是七天内不能喝酒吗?
我是第二天开始喝酒的,打疫苗的时候医生嘱咐了一遍,七天内不能喝酒,我说好。我以前生病吃药后也会喝酒,本来不想喝的,他们说我怕死,还说喝酒治疗头疼感冒,根本就是屁话,哪有酒精包治百病的?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怕死,以药下酒活到今天,我觉得这是体质的问题,因人而异的结果。
这次打疫苗,第一次我是当天喝酒去打,工作人员说喝酒不能打,就等了几天。那段时间酒局多,天天喝。等了几天没喝,打了疫苗,结果第二天兄弟喊我去喝酒,说几天了都,我说我打了疫苗,不能喝,医生说的。然后他们又说你怎么这么怕死?好吧,就小喝几杯。第二天醒来,还活着,真好。
另外一兄弟,也是打疫苗的第二天,我喊他喝酒,他说他打了疫苗,我说,“我打疫苗的时候你他妈的说我怕死,你现在是双标啊。”他也没办法,那就喝吧。喝完之后,我问他有没有什么反应,他说没有,回家之后,我微信问他死了没有,他说感觉良好,估计死不了。
我们其实是有酒不要命的人,大家别学,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可能我们喝了没事,你喝了就有事。而且,医生的嘱咐不是没有道理的,喝酒肯定有概率上的危险。
我在打疫苗的前后,查了一些文献,得出一个比较安慰人心的结论:喝酒并不会影响抗体的形成,对健康也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这有个前提,就是接种疫苗后没有副作用,比如发烧、恶心、头疼、发冷等症状。这些症状我一概没有,所以我认为我接种疫苗是没有任何不良副作用的。
包裹中国的医疗工作者,还有俄罗斯、美国的科学家,一致建议,接种疫苗后三天是喝酒是最好的,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因为疫苗接种后可能会有一些包括肌肉酸痛等等不适症状,如果再饮酒,可能感觉更差。
从医学上来说:为了身体健康,我们需要谨遵医嘱,这个医嘱其实就是一份免责声明和爱心提醒,告诉你很多涉及影响健康的事情都是不能做的,尤其是你在医院得到服务之后,你最躺在家里,不要违抗医嘱来做危险的事情,比如接种之后饮酒。
我觉得没事,所以我喝了。我有个小兄弟是很怕死的,打完疫苗之后乖乖的,那就是滴酒不沾,他怕万一。但他开车是亡命之徒,开车超速他不怕死,他居然怕自己死于接种后的饮酒,可见我们对死亡的恐惧都来自于不同的根源。
我建议还是不要喝酒的好,万一出个什么,麻烦得很,死不死的无所谓,但是死了就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麻烦和损失,何必贪那一杯呢?我最近在戒酒,把以前的日常饮酒变成了月常,年常,以后变成世纪常,一个世纪喝一杯,应该问题不大。总之,我一直都认为酒不是什么好东西,有时候举杯,是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为了远离酒杯,我也退出江湖了。
会不会出现疯抢注射现象?
我是予小草,我来回答。
新冠疫苗出来以后,绝对不会贵,政府督促大家打还不及现在全球所有的国家,最想要的就是控制疫情,复产复工,恢复国内经济。
而我们中国也是如此,因为武汉疫情,所有人都是措手不及,背水一战,比如李文亮等医生已经用自己的生命,坚持在一线抗疫,有效切断武汉传染源,控制了疫情,让疫情没有持续爆发,从而达到一个可控制水平,没有造成全国性的爆发。
新冠在2月之前,几乎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如果不是钟南山院士等众多专家努力和科普,我们才知道的,新冠致死率很高,传播速度快,还没有药可以治。新冠是一个新的病种,完全超出了重大疾病的范围,国家应该会出台一个相关政策来保护大家的健康安全。
价格一定会根据国民可消费水平而定,并不是说你很有钱,买得起就给你打,而不给穷人打。
接种疫苗,才能大量控制疫情,难道还能群体免疫不成?北京正在以最快速度与疫情赛跑。
钟南山院士表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的致死率来看,要做到全体免疫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其代价实在是太高了。
要知道一个国家要60%——70%的人感染后才有可能形成群体免疫,如果说这个病毒的致死率在1%——2%左右,那么将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死亡人数,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唯一的办法就算靠大规模的疫苗接种。
中国疫苗什么时候可以研发出来?!声明已有6种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最晚今年秋天或年底可急用在6月18日的一次采访中,钟南山教授表示,如今我国已经有6种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钟南山教授还表示,今年秋天或年底,疫苗可以进行应急使用。而且疫苗一出来,肯定是通知到各省,各市,各县,各村,固定地点通知排队进行打疫苗,不会造成国民抢着打疫苗,有一定规矩,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予小草说悟空 可以关注我,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看,持续不断回答,可发表你的看法与我互动。
疫苗是不是以毒攻毒?
疫苗是不是以毒攻毒?这句话对,也有不对,得看你是哪一种疫苗,但是也谈不上毒!
看完这句话,可能有一部分人得蒙了,为什么?
因为陈医生说的那句话,有一些自我矛盾地方,感觉又要说是,又在说不是。
可以理解,因为疫苗刚开始出来的时候确实只有一种,而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疫苗的种类是有很多种类的,就以目前大家最为关心的新冠疫苗为例,在我国研发的新冠疫苗有五种,而关于疫苗的研发项目足足达到了44个,有差不多100个研究团队在做这个事情。
那么这么多的疫苗,到底有什么区别?真的如题主所说有的疫苗是通过以毒攻毒的原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了解下病毒,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病毒结构其实相比大部分微生物都要简单,分为两种:
一种是DNA病毒,也就是DNA外面套了一个蛋白质外壳;
另一种是像我们现在大家正在经历的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同样它的外面也套了一个蛋白质外壳;
当然,蛋白质外壳也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简单,就是一层蛋白质,我们来看一下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
大家可以发现:它有很多种结构蛋白做成,有SEMN四种结构蛋白,而这不同的结构蛋白作用是不一样的。其中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来说,S结构蛋白尤为重要,因为它是新型冠状病毒侵入我们人体细胞重要的结构位点(如下图)。简单来讲,没有它与我们的细胞ACE2受体结合,那么是无法侵入我们细胞的,病毒也最终无法寄生于我们人体。
但不管病毒是一个什么样子,它也始终逃脱不了我们免疫系统敏锐的“嗅觉”,免疫系统遇到我们病毒以后会产生专门针对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同时会记住它的样子,等下次病毒再来的时候,就会快速产生抗体,将它杀死,而我们的疫苗就是充分利用这种原理来制作的。
但是虽然最后都是产生特异性抗体,但是这不同的疫苗,采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处理病毒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以新冠疫苗为例,根据不同的方法,分为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
那么这当中真有以毒攻毒的方法吗?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第一种,最传统的疫苗——灭活疫苗。所谓灭活疫苗,字面上意思,大家就很好理解了,就是把病毒先弄死,然后丢个“全尸”或者“部分尸体”给我们免疫系统,让系统去认,然后产生抗体。
(如图:这是通过电子辐射灭活病毒)
那么这种,很显然,病毒都死了,根本没法提“以毒攻毒”,只能说“以死病毒攻毒”。这种疫苗最大的优点就是安全,而带来的缺点也是很显著的,就是无法很好的激怒我们免疫系统人体产生抗体,往往需要打好几针!
第二种,也是传统疫苗,但是比灭活疫苗要有“毒”一点,安全性差一点点,那就是我们的减毒活疫苗,打进我们人体的是“活病毒”,所以它相比灭活疫苗肯定是更容易让我们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快速产生抗体的,一般不需要接种多次。
那么这时候就有人要说,那这个减毒活疫苗就是真的“以毒攻毒”咯?
不不不,只能说相比灭活疫苗是有毒,但是相比病毒本身毒离,它根本不算有毒,因为如果真对我们人体有害,是不会被允许注射体内的,因此减毒活疫苗虽然还是活病毒,但是它的毒性是已经多次传代,发生变异,然后筛出来的四种致病性弱的病毒,对人体是几乎无害的!
第三种,重组蛋白疫苗。
刚刚我也提到了,对于新冠病毒来说,最主要的就是这个S蛋白,它是激活我们免疫系统产生抗体重要的抗原位点,那么这时候我们就想办法大肠杆菌表达出这个S蛋白,然后注射我们人体,让免疫系统见到S蛋白,就如同见到新型冠状病毒一样,产生抗体。
(如图:就是取这个“S蛋白”来制疫苗)
所以,重组蛋白疫苗更不像是“以毒攻毒”,因为它只是一个S蛋白,非常安全是真的,但是不好的结局就怕我们免疫系统不“理”它,直接忽略它,不产生抗体!
第四个,就是美国目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核酸疫苗。它的原理其实跟我们重组蛋白疫苗是有相似的,重组蛋白疫苗是通过借出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来产生S蛋白,而核酸疫苗就是直接把S蛋白对应的DNA/mRNA打进我们体内,让我们人体的细胞自己去表达病毒的S蛋白,再让免疫细胞来识别。
(如图:直接注射人体,让我们细胞来表达S蛋白)
这样听起来是不是比我们重组蛋白疫苗要快,确实方便很多,也是为什么美国能那么快出疫苗原因之一,但是风险是存在的。
因为细胞表不表达这个DNA/mRNA是一回事,总不能你一来,我细胞就会乖乖打开自己让你表达S蛋白吧?这有点太把细胞当自己家了吧?
所以,细胞会如何表达,表达多少等等都是不确定的,当然,我们也希望细胞乖乖的按我们想要的那样去表达S蛋白。
但不管如何,这疫苗也不是“以毒攻毒”!
第五种,是目前我国陈微院士研发的,已经进去临床试验,第一批试验者也已经注射的重组病毒载体疫苗。
它主要是通过把我们新冠病毒部分基因植入到不致病的弱鸡病毒,比如陈院士用的腺病毒里,重组成新的病毒。
这时候就很有趣了,这新组成的病毒是长的像新冠病毒,实质却和腺病毒一样弱鸡。
(如图:腺病毒长这样了)
最后再打入我们人体,我们的免疫系统看到这个长相,就会产生了相对应的抗体。
这种疫苗,在陈院士的疫苗研发中,早有成功案例,那就是我国首个埃博拉疫苗,就是她通过这种方式研发出来的!所以,这次新冠疫苗非常值得大家期待!
那么这种疫苗像“以毒攻毒”吗?其实有点意思,只不过还是欠点意思,因为大家都知道腺病毒其实也是一种呼吸道病毒,也就是借出它可以感染我们呼吸道原理,而选择了腺病毒作为这次新冠病毒载体,但是对这腺病毒肯定是需要进行处理的,不然大家都知道这腺病毒严重也可以导致我们病毒性肺炎的。
所以,得先给它处理成一个“弱鸡”病毒再用,所以这个重组病毒载体疫苗,顶多算是“以弱鸡病毒攻毒”!
社会已经基本放开?
新冠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新冠的恐惧。
现在的新冠奥米克戎早不是三年前的德尔塔,传染性虽强,病毒性很弱,致死率更低。年轻人根本不用担心得了新冠会死。你听说全世界有几个年轻人因为得了新冠去世的?
卡塔尔世界杯几万人在一起看球赛,不测核酸不看码,几乎没有人戴口罩,也没人在乎你是否得过新冠。别人都不怕新冠,你为什么要怕呢?
71岁的王石阳了没啥症状,自我隔离了几天就好了。 已当奶奶的张兰阳了照样直播,粉丝蹭蹭蹭暴涨。千亿富豪的东哥也阳了,不也是照样吃吃喝喝秀恩爱。他说:感染后比感冒还轻。比尔盖茨说:奥米克戎是上天赐予的最佳疫苗。,你要得了新冠,就当是打了针免费疫苗。
新冠有没有后遗症。有,但是比起德尔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感冒的后遗症还微小。梅西、C罗、内马尔都感染过,他们的运动能力减弱了吗?一点儿也没有!无论是在足球场上,还是在双人床上,雄风一如从前......
照现在的趋势,未来80%的中国人都会被感染。也许再过几天,你要不阳可能会被周围的人鄙视的。为什么?堂堂的大学生,难道是胆小鬼?病毒来了只能躲在家里。连病毒都征服不了,怎么去征服世界?
钟南山证实连花清瘟能有效治疗新冠肺炎?
你好!先说结论,在钟南山团队发表的文章中,实验设计有漏洞,实验数据的说服力一般。即使我们假定结论完全正确,文章中的原话也只是改善作用,并不是特效药。
上面的两篇文章,可见钟老名字在其中。我们为了方便阅读将文章利用Google翻译译为中文。
下面我们根据这两篇文章内容来看下文章的出的结论是否靠谱。
漏洞一:临床实验无双盲实验
第二篇文章中的实验设计中提到,由于紧迫性实验采取了开放标记研究(机器翻译有一定的错误),开放式的研究就意味着没有双盲实验。这是该临床试验的重要漏洞之一。双盲实验是指病人和相关的医生不能知道谁吃了药谁只是吃了无药效的替代物,只有设计实验的人才能有权利知道,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病人知道自己服用的是药物,从心理上就会有安慰作用,从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而医生如果知道谁服用了药物,因为涉及药物的疗效,也会更关心服用药物的病人,这样就造成了服用药物和服用替代物的病人处于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从而导致得出的结论不准确。
漏洞二:体外细胞实验缺少对照实验
在第一篇文章中主要介绍了连花清瘟胶囊对细胞毒性的实验,对细胞毒性的实验主要是为了证明,药物在提高到杀死病毒的剂量时,而对人体细胞不会产生危害。在该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文章中讲LH(就是连花清瘟胶囊的缩写)溶解在DMSO溶液中,之后再稀释成不同浓度探究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在探究的结果中(这四个图的纵坐标都表示新冠病毒的一些指标)可以看到不同浓度的连花清瘟胶囊溶液对病毒的抑制不同,其浓度从150μg/ml增加到600μg/ml,抑制程度不断增加,但是我们在溶解LH时所用的DMSO却没有在对照实验中展现,药剂溶解后在被稀释的过程中,DMSO也被稀释,在探究LH对病毒的影响时,并未探究稀释后不同的DMSO浓度对病毒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排除其对病毒的抑制作用,所以这一漏洞也导致了结果的不确定性。
因此,我的确不知道连花清瘟胶囊对新冠有没有效果,因为没有实验数据来支撑,仅从上述发表的两篇文章来看,由于实验中出现了一些漏洞,导致结果不具有准确性。因此连花清瘟胶囊确切的说究竟有没有疗效,还不是很清楚。
你有什么观点,请在下方评论区发表。
如有帮助请点赞,关注,感谢!@大学电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