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静心口服液,50岁的女人学画画晚吗?
我50岁生日那天,给自己送了一个礼物,报名了彩铅绘画全套学习班。如今已经坚持了半年,感觉得非常好。
50岁的女人,事业家庭无需操心太多,生活稳定,时间自由,正是自我修炼的好时机。而且,这个年纪对事物的领悟力很强,虽然记忆力有所减退,但是学习力非凡。俗话说勤能补拙,50岁学习绘画,有的是时间练习,多学多练一定能成。
虽然我只学习了半年,但现在也能画一些基础的作品,我相信只要能跟着老师学,一定会有收获。
绘画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修炼,50岁的女人,需要修炼的是内功,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当你每天沉浸在绘画中,你会享受到那种创作的快乐。
50岁的女人,学画画一点儿都不晚。这几幅画儿是我学习的作品,相信你一定能画得比我好!
你是喜欢拍风景还是喜欢拍看风景的人?
我喜欢人景合一的照片,人景互动,给人一种欢快的气氛,也是练习构图的技巧,这里都是给别人讲觧随手拍的,没有长篇大论,几句话就能听懂。
农村的老话四十不多欲?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由于生活在农村,我本人又比较有好奇心,对于一些农村的民俗特别有兴趣,对于俗话、老话也是非常有兴趣的。
在农村,一些老人有时候会说“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小时候听到这些话是完全不理解其意思的,随着慢慢长大,生活经验和人生经验增加,这些话也就慢慢理解了。
那么,这句话究竟是啥意思?又想说明个什么道理?有没有什么警示的道理呢?
黑嫂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这句话啥意思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挺容易明白的,都是朗朗上口又容易理解的字面意思。
先说这个四十不多欲。古人说四十不惑,就是说人到四十岁时,对于很多事都已经看开了,为啥呢?因为人过了四十,气血已经不像以前了。这种时候,不能再像年轻的时候肆无忌惮,也不能像年轻时那么随心所欲,因为你任何这个时候的放纵,都有可能是在预支你年老后的身体。
所以,这个时候就该收心了,适当克制自己的欲望,当然这个欲望指的是多方面,并不单指某项,比如烟酒这些都需要克制了。
然后这个五十不多情,这个更加容易理解。五十而知天命,并不是说到五十就知道自己命中注定有什么,而是一种豁达的心理状态和解脱听人生态度。这种时候,家里老婆已经陪伴了自己半辈子,孩子也娶了媳妇有了孩子,自己也有孙子外孙了,弄孙怡情更容易得到满足,而不是还像年轻时那样风流多情。
这样会损害自己家庭的感情,以及在孩子们心中的印象,相比较年轻时来说,这时候应该更加豁达和开朗,可以多交朋友,但不要到处留情。
而六十不多食纯是从人的身体方面来说的,我们年轻人还要讲究不要暴饮暴食,不饿时一天不吃,饿了猛吃一肚子,胃从扁的猛撑成圆的,这对胃没有好处。而人到了六十岁时,各方面机能已经不如年轻人了,对食物更要细嚼慢咽,不能看到好吃的就猛吃,不好吃的就不吃,更要讲究搭配和均衡。
一般情况下,六分饱就够了,最多不超七分饱,这对人的身体是有好处的。
二、这句话想说明个什么道理有些人一讲到某个东西有没有道理,总是会陷入非黑既白的境地,就是某句话,某件事,如果不是黑的,那肯定就是白的,一句话,如果有道理,那就完全有道理。
其实这样理解有点片面,我们了解一些老话时,其实可以延伸出很多事来,并不是单纯去理解这句话。
就拿我们现在说的这句话,明着是指了两种年龄以及吃饭问题,但事实上并不单纯指这三个岁数。就算是年轻人,如果肆无忌惮,并不克制自己的欲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多半会因此倒霉。更不能到处留情,相比较动物来说,人的感情比较丰富,但这个感情丰富是相对的,假如自己到处多情,那必然会有人因为这些事受到伤害。
自古以来,因情家破人亡的事多不胜数,所以既然是人,就应该规避和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吃饭这个问题,对于全世界的人来说都不是小事,人每天都需要吃饭,可以说吃饭贯穿了人的一生,所以养成个好的吃饭习惯非常得要,需要伴随一生的事,何必那么马虎呢?
有些人干什么都慢,就吃饭快,好像跟别人抢似的,这样好吗?别人看着不好看,自己吃太快也不舒服,年轻时不感觉什么,但人能永远活在年轻的时候吗?年轻时注意和克制,年老后才会更随心和潇洒,不要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理,醉醒之后呢?接着醉吗?
最后:综上,这个俗话和老话的理解其实是没有个定数的,并不是说这句话非得要怎么样理解,这个根本人年龄的不同,经历的不同,对一些话的理解也是会产生变化的。同理,不能说自己的理解就是正确的,别人就是错的,因为这不是一件绝对的事,自己根据自己的经验去理解,人家有人家的经验。所以,不能死搬教条的去理解,那样对农村俗话和老话本身就是一种误读。
我是黑嫂,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再见!
五一之后全国可以开学有多少?
就在前一段时间,网上流出这样一段视频:包括但不限于李文娟院士、张文宏医生和钟南山院士认为可以开学了。
这个认为可以开学,是我简写了,这其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消息传递。
一、部分学校已经开学。
我们会发现,现阶段陆陆续续一些学校已经开学了,包括前一段时间衡水中学也开学了。
这是一个好兆头,尤其是对于部分高三学子而言,因为高三最后这一段时间能否调整心态以及调整心态之后,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发力,几乎关系到一个学生能否考上一个好大学,能否拥有一个好人生。
当然,在很早之前我也认为考没考上好大学和拥有不拥有好人生没有太大的必然联系,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更替,但随着在社会当中的打拼越来越长久,也慢慢意识到考上一所好大学的重要性。
当然,并不是说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人生了,只是去说一下:高考这件事情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辛辛学子而言。
尽管部分学生他们没有开学,或者因为某些原因还在家里面上网课,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高三生而言,开学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
二、在可控的范围内,应该尽可能多的开学。
我并没有站在谁的角度来看,也没有说持着怎样的立场,只不过单纯的对于开学这件事情而言,在尽可能的条件之下还是应该开学的。
别的不说,只说一点:孩子在家上课的状态和在学校里面上课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
而且对于那些年龄较小的孩子而言,上网课究竟给孩子带来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似乎很难判断,因为孩子突然上网靠了他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网络,面对一个复杂的网络大环境,很有可能把持不住自己,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三、聚餐还是算了,这个时候不要给国家添堵。
一些人总是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过生日呢,自己的父母过生日呢,或者某些特殊情况必须要聚餐,只不过在聚餐之前我们想一想:少吃这一顿会怎么样?
好像少吃这一顿也不会怎么样,只不过心里内疚少了一点而已,但是在关键时刻、在特殊时期,我们还是要特殊对待的。
在这个时间节点能不聚餐就不要聚餐了,至于什么时候聚餐那就只能再多等等了。
如果实在忍不住了,可以在网上买一些调味品,自己在家熬个火锅也挺好的。
小伙伴们,你们认为呢?
有没有真实发生的故事?
丈夫去世刚3个月,李珍就被公婆逼着留下一岁的女儿改嫁。李珍哭着跪求公公:我没丈夫了,别赶我走,我不改嫁,不要钱,只要孩子,孩子是我的精神支柱。然而,让李珍心寒的是,不管她怎么求,公公就是不动摇,还说叫她改嫁是为她好……
28岁的李珍是一名幼师,工作稳定。4年前,经人介绍,李珍认识了大她3岁的赵刚。赵刚是独子,住在农村,工作不稳定,但李珍不在乎,她觉得只要两个人彼此相爱,其它都不是问题。
相恋两年后,李珍和赵刚就结婚,婚后和公婆住在一起。李珍性格较内向,与人交流少,加上年轻,不懂处理与公婆之间的关系,两代人生活在一起,难免有些小摩擦。在赵刚的调和下,一家人相处还算和睦,赵刚也很疼爱李珍。
后来赵刚失业在家,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李珍不但没有嫌弃丈夫,还安慰和鼓励丈夫,会找到好工作的。
一天,赵刚去接李珍下班时,他对李珍说,母亲嫌弃他没有工作,这个家他待不下去了,他必须出去工作,创出一番事业给母亲看,证明他的能力。
之后,赵刚赌气去长沙打工,不幸的是赵刚到长沙那晚就发生了车祸,并在车祸中失去了年仅31岁的生命。
结婚刚两年就丧夫,而女儿才一岁,李珍难以接受,每天以泪洗面,悲痛欲绝。
丈夫去世刚3个月,李珍还没从丧夫的悲痛中走出来,公婆就开始逼她把孩子留在赵家,然后改嫁,说她还年轻,改嫁了可以再生一个。
一个和婆婆很好的邻居甚至上门说媒,劝李珍趁年轻赶紧改嫁,说她有个侄子还没有结婚,侄子不嫌弃李珍丧偶和有女儿,希望李珍能考虑一下她侄子,两人认识认识,如果合意,马上结婚。
李珍怀疑邻居上门说媒是公婆安排的,目的就是要她早点改嫁。李珍既气愤又心寒,但还是耐心和邻居解释,说丈夫刚去世,她根本没有心情去想这些,她没有离开赵家的打算,不会改嫁,只想好好把女儿养大。
尽管李珍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但公婆一家还是逼着李珍尽快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甚至把李珍赶出家门,去嫁人。赵刚的姐姐赵岚甚至还扬言弟弟是李珍害死的,她不会让李珍及她的娘家人好过。
李珍一个人势单力薄,抗不过婆家,只好带着悲痛和心酸离开赵家,住进幼儿园的宿舍。
在幼儿园的宿舍里,李珍每次翻看手机中丈夫和女儿的照片时,总是忍不住伤心哭泣。因为思念丈夫,牵挂女儿,李珍吃睡都不好,憔悴不堪。
李家父母只有李珍一个女儿,他们看着女儿悲痛,心如刀割,几次去赵家想为女儿讨个公道,但每次都被赵家赶出来。
婆家的冷漠,让李珍很心寒。李珍说,丈夫发生意外去世,她没办法去挽留,但女儿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她不能没有女儿,她一定要带女儿在身边,再苦也要把女儿养大。
为了顺利把女儿带在身边,李珍无奈之下向电视台求助。
记者陪着李珍及她的父母去赵家。李珍的公婆一见到李珍的父母,情绪就激动,并下逐客令。
赵岚更是控制不住情绪,一把把李珍的母亲王秀云拉出门外,又把其他人赶了出来,拿着竹扫把用力敲打院子的铁门,大喊:你给我滚,别在我家里吵,走,你们走啊。
李珍的婆婆张桂枝愤怒地指责王秀云,在我儿子的葬礼上,我让儿媳给儿子披麻戴孝,你不但不准,还说你女儿将来还要嫁人。亲戚朋友来上香,送别我儿子,大家都按风俗给了钱,你做为亲家,却一分都不给。你这样做,就是想和我家划清界线,另做打算。
王秀云说,我没有说过不让女儿披麻戴孝以及女儿还要嫁人这样的话,相反,是你说只留孙不留儿媳。
王秀云和张桂枝各执一词,互相指责,李珍的公公也指责王秀云做法过分,双方情绪都激动。
在记者的耐心劝说下,双方才停下争吵。随后,王秀云说,女婿去世三个多月了,赵家至今未给我女儿一个说法,我希望赵家今天能给女儿一个说法。
虽然王秀云没有明说具体是要什么说法,但却激怒了赵家人。
赵福贵指着王秀云说,你不要坏心眼了。
赵岚更是情绪失控说,我弟弟都死了,你还要什么说法。随后,赵岚把记者拉到门外说,我弟弟去世刚三天,她(王秀云)就发微信说她女儿在我家得不到公正待遇。至今她来我家已经五六次了,每次来都说要为她女儿讨一个公道,她所谓的公道,其实就是为了分取我弟弟那90万赔偿款。
赵岚刚说完,就听到李珍的哭声,她马上返回去。
李珍抱着女儿跪在公公面前,哭着求公公不要把她赶走。
赵岚不但没有扶起李珍,还指着李珍大骂:我弟弟刚死,你就来闹,你不要 、脸。
李珍的婆婆不由分说,从李珍手中抱走孩子,孩子吓得大哭起来,拉扯着李珍的衣领不放手。
王秀云见状,也伸手过去,想抱外孙女。赵岚见状大吼,不要抢孩子,不要抢孩子,并用力拽着王秀云,把王秀云拖出门外。
李珍依然跪着哭求公公,不要赶走她,把孩子还给她。可是,不管李珍怎么求,赵福贵就是不动摇。
李珍的婆婆与赵岚也和王秀云争吵着,一时之间哭声、争吵声混合在一起,双方的情绪都十分激动。
为了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记者只好带着李珍一家先离开赵家。
回到幼儿园宿舍,王秀云告诉记者,女儿和女婿感情深,女婿去世后,女儿没有打算离开赵家。开始时她是这样想的,如果赵家主动把属于女儿的那部份赔偿款给女儿,她会劝说女儿不要,把钱交给公婆,让公婆管钱,叫公婆帮忙带孩子,这样她才能安心上班。可是,赵家不但不主动给,还屡次逼女儿改嫁,她气不过,才去找赵家协商。
李珍也告诉记者,丈夫在世时,大家的关系还算融洽,现在丈夫去世了,婆家人就觉得她是多余的,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怕她带走孩子,分走丈夫的赔偿款。
丈夫车祸去世,获赔90万,钱早已到位,在公公手上。婆家人告诉她,扣除丈夫丧葬费什么的外,90万赔偿款还剩下75万。
自从赔偿款到位后,她因为沉浸在悲痛中,没有问过钱的事,也没有提出分钱,更没有想过离开赵家。
可是,有一天公婆突然问她留多少钱给孩子,逼她改嫁,孩子必须留给赵家,他们会养孩子,给孩子爱,如果哪天他们没有能力养孩子了,就把孩子过继给别人养。
她是孩子的亲生母亲,有抚养孩子的权利,也有能力抚养孩子,婆家为什么要她母女俩骨肉分离。孩子的亲生母亲还在,婆家凭什么说要把孩子送给别人养。
孩子是她的精神支柱,她必须把孩子带在身边抚养,看着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她才能放心,也才对得起死去的丈夫。钱对于她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她不能让孩子跟她骨肉分离,孩子已经没有爸爸了,不能也没有妈妈。
第二天,记者和李珍一家又去赵家。到了赵家,赵岚把记者带上楼上,表示有话说。
在赵刚生前住的房屋里,赵岚指着地上的鞋和桌上、沙发上的东西,说这些都是李珍的东西,屋里的东西乱七八糟地放着,李珍也不收拾,这个家根本不像一个家。弟弟在世时,李珍没做过一次饭,没洗过一次碗,也没洗过一次衣服,家里的家务都是她父母做,他们屋里的东西也是她父母帮忙收拾和打扫卫生。
弟弟去世后,屋里已经找不到弟弟的痕迹了,李珍也不再睡他们原来的婚床,而是搬到隔壁的房间睡。弟弟和李珍的婚纱照原本是挂在墙上的,但弟弟火化当天李珍就把婚纱照拿下来,藏起来。可见,李珍的心根本不在赵家,对弟弟的感情更是虚情假意。
李珍想要孩子只是为了要更多的赔偿款,而真正对孩子好的还是赵家人。弟弟去世后,父母接手带孩子。孩子很瘦,头发不仅黄,还竖起来,一看就知道营养不良,孩子一岁两个月了,还不会走,连站都站不稳。后来,她就带孩子去妇幼保健院检查,结果孩子严重缺锌、缺钙,最后,医生开药给孩子吃,吃三个月后再去检查。
带孩子检查回来,她想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严重缺锌、缺铁,后来她才发现李珍给孩子买的奶粉全是英文,扫码后才知奶粉很便宜,才130多块一罐。之后,她爸妈去买200多一罐的奶粉回来给孩子吃,虽然也不贵,但总比李珍买的好,也比李珍上心。
赵岚在楼上说李珍的种种不是,楼下两亲家又发生了争吵。
李珍和母亲试图带孩子离开赵家,但被公婆拦住,不让走。
赵岚跑下楼,对李珍的母亲大吼,你不能带孩子走,你凭什么带走孩子,孩子是我父母唯一的希望,你要带走孩子,我打 死你。
赵福贵指责李珍的母亲带孩子走,就是想拿孩子来威胁他,要更多钱。
张桂枝也指责李珍的母亲不是图孩子,而是图她儿子的钱,她儿子的钱没了,李珍的母亲也不要孩子了。
李珍的母亲说,我不要钱,我要孩子,你们把孩子放走,孩子是我女儿的,我女儿不能没有孩子。
赵福贵说,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你为什么要这么霸蛮,一定要带走孩子,我儿子走了,我痛啊,我眼泪都哭干了,你没有切肤之痛,你不理解,你和你女儿就是图我儿子的钱。
李珍的母亲说,我为什么不能带走,法院又没有判给你们家。女婿走了,我也心痛啊。
李珍抱着孩子站在旁边,看着两家人吵得面红耳赤,心里很难受,她几近哀求说,你们别吵了,我们坐下来好好谈,谈出一个结果,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不要天天吵。
然而,两家人还是继续吵,李珍干趣抱着孩子转身要离开。李珍的婆婆见状,瘫软在地上伤心痛哭。
赵岚说,我弟弟去世了,孩子是弟弟唯一的血脉,是我父母支撑下去的希望,如果孩子被带走了,我的父母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记者劝李珍先别带孩子离开,免得矛盾激化,李珍考虑再三,最后听从记者的劝说。
赵福贵告诉记者,李珍才28岁,还年轻,必定会改嫁。儿子去世了,他不要求李珍一定为儿子守多少天多少年,李珍如果遇上合适的人就不要错过。他只希望李珍把孩子留在赵家,因为李珍若带孩子改嫁,孩子就是个累赘,她未来的丈夫和夫家不一定能接受孩子,不一定待孩子好,甚至有可能虐 待孩子。
孩子是两家人的情感纽带,任何人都割不断,孩子的母亲和外公外婆随时可以来看望孩子。至于钱的事已经协商过,剩下的75万赔偿款四人分(公婆、李珍母女),每人15万共60万,剩下的15万留给孩子,相当于孩子的份额是30万。李珍手上有8万存款是夫妻共同财产,李珍不拿出来分也可以。
李珍听后说,我不改嫁,钱都给你,我只要我的孩子。
因为李珍坚决要孩子,双方意见不一,再次不欢而散。
离开赵家后,记者问李珍,赵岚说你丈夫火化当天,你就把婚纱照拿下来藏起来,这是真的吗?
李珍说,把婚纱照收起来是我妈妈和公公商量后决定的,因为怕我看到婚纱照,睹物思人,更加悲痛。我也同意把婚纱照收起来,别说我见了伤心难过,公公婆婆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们见了也一样难过。
虽然婚纱照收起来了,但相册我收藏得很好,我手机里孩子和她爸爸的相册我也保存得很好,我会把手机里的相片打印出来,整理成相册,保管好,等孩子长大了,我就拿出来给孩子看,让她看看她的爸爸。
记者又问李珍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李珍说,我现在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他们不要赶走我,不要为难我。我的事情我自己决定,他们不要天天说我还年轻,还能生,叫我改嫁。
至于赔偿款,我本不想提,因为提钱伤感情,但现在这种情况不得不提了,赔偿款该怎么分就怎么分,公婆的那份他们保管,我和孩子的我保管,我不会用孩子的一分钱,等孩子满18岁了,我就把钱交给孩子,由她自己支配。
目前我没有改嫁的打算,我会留在赵家继续照顾孩子,如果公婆非要把我赶走,我就必须带孩子走。另外,不管我以后改不改嫁,我和孩子的亲情永远割不断,现在公婆还有能力带孩子,如果哪天公婆没有能力带孩子了,不能把孩子送给别人养。
为了协商解决矛盾,在记者的调和下,李珍和公婆约定第二天去当地司法所进行调解。
第二天,李珍的公婆迟迟不出现。调解员打电话给赵福贵,劝说他来司法所调解,不要回避,回避解决不了矛盾,只会加深矛盾。
半个小时后,赵福贵一个人来司法所。在司法所,赵福贵一见到李珍的父母,又吵起来。
最后,赵福贵提出单独和李珍协商。为了尽快妥善解决问题,调解员不让李珍的父母参与调解。
赵福贵对李珍坦言,他在长沙处理儿子的事时,亲戚建议他把李珍当女儿,然后招一个上门女婿,亲戚还说要给李珍介绍对象。他觉得亲戚的建议很好,给李珍招个上门女婿,一来李珍后半生就不用孤单过,二来李珍留在赵家,可以把孩子带大,另外,李珍再生孩子,孩子可以不姓赵,只要李珍能把他的孙女带大就好。如果李珍不接受招上门女婿,他也希望李珍改嫁,毕竟李珍还年轻,人生还很长,现在有人提亲是看得起李珍,而他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李珍好。
李珍却表示她没有改嫁的想法,也不接受招上门女婿,她自己的人生她自己来安排和决定,现在她只想把孩子抚养大。
赵福贵和李珍还没协商出结果,赵岚得知父亲被叫来司法所后,就赶到司法所,怒气冲冲 冲进调解室,打断调解,大骂李珍狠心,欺负她父母,弟弟虽然不在了,但她可以替父母做主,管父母的事……赵岚越说越激动,甚至失控动手打李珍。
大家把赵岚拉开后,叫李珍暂时离开。
离开调解室后,李珍说,赵岚总是这样强势,事情没办法协商下去了,我只能走法律程序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我是孩子的母亲,有抚养孩子的权利,也有能力抚养孩子,相信最终法院会把孩子判给我。
1、赵刚是家里的独子,年纪轻轻就不幸发生车祸去世,赵刚的父母痛失爱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内心的悲痛可想而知,李珍和赵刚感情深,结婚刚两年就丧夫,李珍内心的悲痛都可想而知。李珍和公婆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也是一家人,而且都爱着赵刚,赵刚不幸去世后,一家人本该互相安慰,照顾好孩子,相依相抚,一起度过最难最痛的日子。2、然而,让李珍心寒的是,丈夫去世刚三个月,她还未走出丧夫之痛,就被公婆逼着把孩子留在赵家,然后改嫁,李珍不肯改嫁,又被赶出赵家,最后还被丈夫的姐姐动手打,而这一切的源头是赵刚的赔偿款。赵福贵虽然说叫李珍改嫁是为李珍好,但是儿子去世刚3个月,就如此着急叫儿媳改嫁,真的不应该,也让人心寒。作为公婆,正确的做法是,儿媳改不改嫁由儿媳自己决定,儿媳若有心改嫁,公婆拦都拦不住,儿媳若无心改嫁,公婆不能强迫儿媳改嫁。3、还有,赵岚因李珍不收拾东西和拿下婚纱照而指责李珍心不在赵家,对赵刚的感情也是虚情假意,甚至冲进调解室动手打李珍,很强势,不懂得体谅处在丧夫之痛中的弟媳,质疑弟媳为了钱,让矛盾更加激化。4、孩子是赵刚的父母活下去的希望,但也同样是李珍唯一的精神支柱,孩子对两方都很重要,也是双方维系亲情的纽带,真的不应该因为赔偿款而闹得不欢,甚至可能走上法庭。最后:
金钱是把照妖镜,能照出人性的丑与恶,能让人无比心寒。
金钱虽然重要,但亲情比金钱更重要,亲情一旦没了,再多钱都换不来,别因为金钱伤了亲人的心,毁了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