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的症状,丙肝危害有哪些?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特点是感染相对隐蔽,临床上可能缺乏症状。它的缺点往往使患者忽视,没有正规的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个人的危害是,它可能因症状不典型而延误治疗,导致病情进展,发展为肝炎、肝硬化,甚至肿瘤。对于我们周围的人来说,因为它是一种传染病,如果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丙型肝炎病毒就会传播到他人身上,引起他人的身体问题。
丙肝常识是什么?
丙肝疾病的主要症状是疲劳、低热,更多的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的症状,很多的患者可以在20年内都没有基本的症状,感觉身体没有力气没劲,就算是得到充分休息之后还是会感觉到疲累感,丙肝疾病的传播主要是经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部分感染者的传播原因不明,比如说接吻,拥抱,咳嗽,共用餐具等。
丙肝是什么回事?
北大医院王贵强教授强调:丙肝是沉默杀手,主动筛查别等肝硬化才后悔!
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感染和肝病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丙型肝炎仍然是危害中国老百姓健康的疾病,根据《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我国一般人群丙肝(HCV)感染者约560万,如果加上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的感染者,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中国是有1000万丙肝患者。
丙肝在我们国家是负担较大的疾病,危害非常明确,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不容易被发现,可导致肝癌、肝硬化,严重影响到生活、治疗、生存率等等。
值得欣慰的是丙肝现在可以治愈,能够彻底治好。所以,做为肝病医生,我们强调要认识丙肝、筛查丙肝,使他们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沉默杀手——丙肝
丙肝(HCV)感染具有隐匿性,多数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丙肝病毒。丙肝病毒可引起急性或慢性感染,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大量慢性感染者会出现肝硬化或者肝癌。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根据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9.9万人死于丙型肝炎。
所以现在筛查丙肝、找到丙肝病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建议重点人群一定要定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治。
这些人群是丙肝的重点筛查人群
丙肝是通过血液、性传播、母婴三种方式传播,严格来讲是体液传播,不但是血液的问题,泪液、唾液在这些疾病里都有传染性,但传染性强弱不一。性传播风险和母婴传播风险相对都要低一些,血液传播最重要,有过输血史的都要查丙肝。
吸毒人群为什么出现丙肝?就是因为共用注射器。此外,共用牙刷、剃须刀、纹眉、耳朵眼、针灸、修牙补牙,不规范的机构做这些医源性处置检查时都可能造成丙肝。很多病人就是纹眉或做针灸导致感染。
以下高风险人群,WHO建议去医院筛查:
注射吸毒者;滴鼻药使用者;在感染控制做法不够充分的卫生保健机构中接受了血液制品或者创伤性操作的人;由受到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生下的儿童;有受到丙肝病毒感染的性伴侣;艾滋病毒感染者;目前或以往被监禁者;有纹身或者穿孔的人。早发现早诊治,别等肝硬化了才后悔
做为肝病医生,我们非常急迫地想让大众清晰的认识到丙肝的危害,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得到治疗。
丙肝成人慢性化程度非常高,感染以后60%-80%的人都变成慢性。如果慢性感染不及时治疗,在慢性肝炎里存在反复炎症、坏死、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这几步。如果不及时治疗,平均从丙肝感染到进展到肝硬化平均是25年左右,当然这里夹杂很多因素,比如喝酒,又有脂肪肝或其他肝病夹杂其中,进展就快了,可能15年、20年就肝硬化了,但大部分是慢性进展。因为丙肝是肝脏逐渐损坏的一个过程,无论肝脏修复再生能力的强弱,中间动态平衡过程中损伤大于修复,就会进展到肝硬化。
丙肝炎症不重,很少出现明显的坏死炎症,损伤具有持续性,所以没感觉没症状。丙肝是慢性进展的,天天都在蚕食你的肝脏,最后肝硬化、结节、失代偿,造成肝硬化、肝脏,一旦失代偿,病人病死率就很高了。所以针对失代偿病人,现在的抗病毒治疗,把病毒清除掉,但疾病没有消除,仍然可能出现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其他疾病。很多丙肝发现时就是肝硬化和肝癌,治疗成本大大提高。所以我们强调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们国家肝癌主要是乙肝和丙肝引发的,丙肝导致肝癌发病率非常高,占80%,要高度重视丙肝的早诊断,让大家有意识去医院进行筛查。
丙肝非常需要主动筛查,不要等。我们要及时发现病人,对高危人群进行主动监测。所有肝炎病人都要筛查丙肝,应该到专科医院或专业科室进行检查。
丙肝可以百分之百治好
筛查的目的是为了早治疗,丙肝治疗目标是治愈,清除或减轻HCV相关肝损伤,逆转肝纤维化,阻止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癌,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与生活质量,预防HCV传播。
现在有很多药,百分之百能治好丙肝,包括针对基因1b型的药,优势非常明显,对基因1b型效果明确,肝硬化人群、肾功能不全人群也能用,副作用小。现在医保政策国家政治导向非常明确,明确有效的药物纳入到基本药物的医保,丙肝尤其如此,可以彻底治好丙肝,覆盖更多人群。
丙肝为什么能治好?因为丙肝病毒不在核里,病毒复制在RNA细胞浆里,细胞浆里没有根,将细胞浆里的丙肝病毒核酸去掉,病毒就清除了,所以丙肝是可以治愈的,这也是一个重大突破。丙肝治疗已经进入到小分子时代。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指南、美国指南,包括中国丙肝防治指南都非常明确表示,直接抗病毒药是目前丙肝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12岁以上患者都可以用。
直接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优势:和干扰素对比,每周打一针长效干扰素,存在副作用,而小分子总体来讲非常方便、安全、有效。方便是口服药,不管是一种药还是两种药,还是合在一起的,基本是一天一次,一次搞定,有的是两次。高效是治愈率达到98%、99%、100%。疗程短,干扰素疗程是一年、48周。小分子现在是12周,一般慢性肝炎是12周,肝硬化是24周,新一代小分子肝硬化也是12周,三个月就治好了,并且有8周治疗方案,可能以后缩到6周治疗方案,原来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要强调控制了病毒不等于解决了肝病,有些肝硬化病人仍然会出现失代偿、肝癌等等其他症状。丙肝治疗明确推荐小分子的使用,只是药物可及性需要呼吁进入医保,老百姓能够承受。
怎样才算治愈好丙肝?治疗结束以后12周和24周经敏感试剂检测不到RNA就算治愈。
丙肝患者除了治疗,平时一定要注意这三点,不喝酒、降体重、小心脂肪肝。脂肪肝是很重要的丙肝进展的高危因素,丙肝本身导致脂肪便,脂肪便是丙肝进展的因素之一。日本人说丙肝进展怎么那么快,后来找到原因,日本人喝酒量比较大,导致丙肝病情快速进展。降体重,伤肝药物要少用。
丙肝是什么?
同为导致肝癌、肝硬化的元凶之一,对比“知名度”很高的乙肝,丙肝更可怕。因为预防乙肝可以打疫苗,丙肝就不行,因为没有疫苗;而丙肝跟乙肝相比,“耐心”更好,在没有办法大爆发的情况下,可以长期“蛰伏”,一旦爆发,相对破坏力更大,更为“凶残”。
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科学家获奖,就是因为发现丙肝病毒(HCV),并且让这种病毒的血液检测,以及针对性药物研发能够实现。
而正在阅读该消息的你,可能就是丙肝病毒的感染者,或者携带者,却不自知,因为丙肝是一种“沉默型肝病”,不知不觉间,丙肝病毒可能已经在你体内潜伏了20-30年。
1.我国丙肝现状发现率低、就诊率低、规范抗病毒治疗率低,隐秘性高、漏诊率高、慢性化高。
如果你或者父母在1993年之前输过血,或者做过器官移植、反复血液透析等,还是去医院,排除掉感染的可能性较好,其实麦芽建议2015年之前,接受输血或者器官移植的,有条件的话,也最好都查一查。
1993年之前,丙肝血源性污染的检测,根本就没有,而就咱们国家的情况来说,2015年之前的检测也并不保险,不排除接收的血源,来自窗口期的丙肝感染者,或者假阴性丙肝患者的可能性。
目前全球约有,超过1亿7000万慢性丙肝感染者,其中约有3800万左右,在中国内地,平均丙肝病毒携带率为3.2%,可怕的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据估计只有2%的人被诊断,从而接受了治疗),悲哀的是,跟乙肝比起来,明明丙肝病毒是能够彻底治愈的,却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感染,而没有进行治疗。
也就是说,论丙肝的危害性,不知道自己感染丙肝才最可怕。
2.关于治疗丙肝只要感染,都需要治疗吗?
跟乙肝病毒一样,丙肝在最初的急性感染期(一般12周内),有小部分人的免疫系统,的确是能够彻底清除掉丙肝病毒的,叫做自发清除,通常急性感染期,10%-15%的人会出现症状,症状越是明显的,越有可能实现自发清除,是免疫系统与之激烈“作战”的表现。
当然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出现,也有人的免疫系统对“入侵”的丙肝病毒,完全不作为,不仅身体完全没有症状,就连血液检查,也完全检测不到相应的抗体,这就是麦芽在前文说过的,在2015年之前接受输血治疗,也有一定风险的其中一种情况,也就是“假阴性”,因为咱们国家是在2015年才开始,对血源进行丙肝病毒的RNA检测,彻底解决这种由输血感染丙肝的隐患的。
急性感染6个月没有自发清除,通常就转为慢性感染了,55%-85%的人,都会成为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急性感染转为慢性感染,之后引起活动性肝炎,诱发肝脏纤维化,最终肝硬化、肝癌。
所以,当然是出现丙肝感染,都应该积极规范的治疗。
得了丙肝应该怎么治疗?
这个问题,要说明白的话,还挺复杂,因为不同的基因型(丙肝有6种不同的基因型,甚至还有一些基因亚型)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案,医生还得考虑患者肝脏当前的情况,是否肝硬化,处于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等,都要在治疗方案中考虑到。
也就是说病人或许应该得到“精准治疗”,但是失衡的医患比例,其实并不支持,所以在以前,传统治疗就以,注射干扰素+利巴韦林为主了,治疗周期长,容易出现耐药,治愈率50%左右,副作用大,需要严格的监控肝功能,避免因为用药,出现严重的肝损伤。
当然,这几年对于丙肝治疗的新药研究突飞猛进,对比2015年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年版)》,泛基因型 DAA ,成为指南推荐的优选治疗方案,整体简化了诊疗流程,更加适用于基层慢性丙肝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版)》推荐的主要泛基因 DAA 方案
啥是泛基因型方案?
简单说就是,在已知主要基因型,以及主要基因亚型的 HCV 感染者中,不同临床特点的患者中都有效的方案。比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丙通沙®),中国Ⅲ期临床研究当中,固定 12 周方案对中国基因 1、2、6 型丙肝患者治愈率达 100%。
幸运的是,2017年开始,一些丙肝治疗新药陆续在咱们国家获批上市,2019年3种丙肝新药被纳入医保,不然的话,丙肝虽然可治,治疗的费用却很让人揪心,比如上文提到的丙通沙,原价7万左右,纳入医保之后1万多,再根据比例报销,可以说已经大大的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麦芽来总结】丙肝病毒感染的几个阶段是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活动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我国作为肝病大国,约有近4000万丙肝感染者,据估计只有2%的患者被确诊,从而得到治疗,而目前丙肝治疗已经能够实现100%治愈,治疗费用也大大降低。
对于丙肝病毒,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在2030年将之消灭,也成为了“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之一,麦芽希望看到文章的你,能够重视,积极排除自己及家人,感染丙肝病毒的可能性,高危人群主动能够自发进行检查。
那么,你或者家人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呢?
丙肝有3种传播方式:血液传播、经破损皮肤或者黏膜感染、性传播,因此以下情况,请予以重视:
曾在1993(2015)年之前输过血或接受过血制品曾做过胃镜、内窥镜检查曾做过未经严格消毒的针灸治疗曾做过血液透析或器官移植曾经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牙钻等牙科器械曾与他人共用同一个注射器曾在理发室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理发、剃须刀具曾经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进行纹身、纹眉、穿耳环孔等皮肤黏膜损伤性操作曾在美容院进行过抽脂、割双眼皮等创伤性美容项目曾有过多名性伴侣密切接触血液的医护工作人员家庭成员中有丙肝患者【麦芽的温馨提示】从营养师的角度,麦芽想要提醒大家,不论是丙肝、乙肝病毒,还是其他同样伤肝的酒、药、毒,甚至是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样都能够造成肝损伤,诱发肝脏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
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丙肝、乙肝是病,得治,不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样是病,也得治!
麦芽最近“懒癌”复发,生活的规律性出了问题,给大家写科普的同时,也同样要不停的跟自己的“懒癌”抗争,希望大家都跟麦芽一样,能够认同在生活中的自我治愈,好好生活,好好爱自己。
【关注麦芽】码字不易,如果文章对您有用,别忘记转发、收藏和评论噢,您的鼓励,是麦芽坚持健康科普的动力。我是麦芽,一个专注肠道、睡眠、代谢的注册营养师,关注麦芽,获取更多肝脏问题解决方案吧。
丙肝和乙肝哪个危害更大?
段医生讲科普,带你一起涨知识!乙肝、丙肝均易转为慢性,并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非要让我说哪一个更严重,我只能遗憾的告诉你:乙肝和丙肝不治疗,危害性都非常大。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比较一下乙肝和丙肝。
①乙肝和丙肝均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肝脏的损伤,但是丙肝病毒可直接损害肝细胞。
②相较于乙肝,丙肝以无症状隐匿性感染多见,引起的转氨酶升高多低于乙肝,不易察觉,使延误丙肝诊断。
③乙肝是我国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大家对乙肝的关注度也更高,包括婚前和孕前体检,也只查乙肝而不查丙肝。导致丙肝易被漏诊。
④乙肝表面抗体是排除乙肝的标志,是具有保护性抗体。而丙肝抗体是筛查丙肝的初级指标,其阳性,可能存在现症感染。
⑤目前,丙肝口服抗病毒药物,总体治愈率高达93%以上。而尚无特效的治愈乙肝的药物。
⑥乙肝和丙肝的传播途径相同:血液、母婴、性传播等。而乙肝可以通过乙肝疫苗来预防母婴传播和保护易感人群。目前,还没有研究出丙肝疫苗。
不管丙肝还是乙肝,它都是疾病,都会损伤肝脏。但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乙肝和丙肝的危害都非常小。☞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