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的早期症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85158严重吗?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输血,针刺,吸毒传播。它不同于乙肝,感染比较隐匿。早期主要表现为腹胀,乏力。在查肝功能不正常情况下,通过检测指标排除乙肝后,可考虑是否感染了丙肝。患了丙肝在早期很容易治愈。如不能及时发现治疗,绝大部分转化为慢性丙肝,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持续20一30年之久,有个别病人最后转变为肝硬化或肝癌。如果出现有肝病症状,或肝功能异常,要做到及时检测。丙肝抗体正常值一般不能大于l,对于测出丙肝抗体高,说明在这以前已经感染了丙肝病毒,这种抗体没有免疫力,不是保护性的抗体,只能作为诊断丙肝的指标,临床上还要结会检查核糖核酸来进一步确诊。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得了丙肝有什么症状?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肝细胞的炎症性病变,大部分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没有明显的肝功能损伤的情况下,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果肝功能损伤明显,可能有发热,恶心,厌食,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不能单纯的根据症状来确定是否感染丙肝病毒。
早期丙肝有出现一些什么症状?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较轻,有些患者可能患有厌食、乏力、全身乏力、黄色皮肤和巩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也有轻微或无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全身乏力、腹胀等症状。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效果很好,患者基本可以完全治愈,因此应尽快到正规医院感染科进行抗病毒治疗。
丙肝感染有什么症状?
丙肝病毒感染以后的临床症状因人而异。有可能完全没有症状,这一类型的患者肝功能没有明显的异常,肝细胞损伤不严重。有可能出现腹泻、呕吐、厌食、肝区胀痛不适、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患者的肝功能明显异常、肝细胞损伤明显。患有丙型病毒性肝炎,需要尽快抗病毒治疗。
丙肝有病毒就是发病期吗?
【2017-11-27 中华医学科普回答】如题,丙型肝炎肝损害的主要原因是HCV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学反应,其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起重要作用。CTL通过其表面的T细胞受体识别靶细胞的MHC 1类分子和病毒多肽复合物,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引起肝脏病变。
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还尚未阐明,考虑是宿主免疫、遗传易感性和病毒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的固有免疫应答是机体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后期HCV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在决定感染结局方面有重要作用。丙型肝炎患者每天可产生和清除10的12次方个病毒,在能检测到免疫应答几周之前,病毒载量就可达到最大值。HCV可破坏固有免疫应答,其复制能力超过了CD8+T细胞的清除能力,容易发展为慢性感染。
对于临床怀疑丙肝患者,应做抗-HCV检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IA,或者酶免疫法EIA)可用于HCV感染者的筛查。快速诊断测试(RDTs)可以被用来初步筛查抗-HCV。对于抗体阳性者,应进一步进行HCV RNA检测,以确定是否为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滴度越高,HCV RNA检出的可能性越大。一些血液透析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抗-HCV假阳性。免疫功能缺陷或合并HIV感染者可出现抗-HCV假阴性,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因为抗-HCV检测处于窗口期出现抗-HCV阴性。因此,HCV RNA检测有助于确诊这些患者是否合并感染HCV。
目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腹部超声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和磁共振(MRI或MR)等,可以帮助监测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进展、判断有无肝硬化及其并发症、发现和鉴别HCC等占位性病变。肝组织活检对丙型肝炎的诊断、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分期评价、疗效和预后判断等方面至关重要。丙型肝炎的组织病理学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相似,可有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症等多种病变。慢性丙型肝炎病变活动及进展差异较大,且与肝脏酶学变化关系欠密切,肝活检意义重要。
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主要依靠以下几点:
1.流行病学史:有明确的就诊前6个月以内的流行病学史,如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2.临床表现:可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3.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也可在正常范围之内,有明确的6个月以内抗-HCV和/或HCV RNA检测阳性结果的检测史。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关注“中华医学科普平台”头条号,获取更多专业原创医学科普知识,本条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