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冬季才能少生病?
入秋后,阳气开始“收敛”,潜藏于内。
过好“多事之秋”,才能给健康过冬,打下好基础。
想要过好秋季,要重视身体的养生工作,并且,要顺应天时。
秋三月,农历的七月、八月、九月,这三个月的养生重点,也略有不同。
秋三月,重养生,坚持“三步走”,为过冬打基础,少生病,更健康
第一步:初秋——防暑、调脾胃
初秋,也就是农历七月,养生重点是防暑、调脾胃。一、防暑
初秋正值“秋老虎”之际,此时,白天依然比较炎热。因此,养生的重点之一,还是要注意解暑降温,预防中暑。
初秋时节,“早晚冷飕飕,中午热死牛”,人很容易导致“热伤风”。
对策:
1、主动喝水主动喝水,补充足够的水分,可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自身免疫。
喝水的时候,加点薄荷叶、藿香叶、紫苏叶等,亦有助于防中暑。
2、适度添衣
初秋,虽然早晚比较凉爽,但添衣要适当。
早秋,温差不算大,不要过早添衣,可帮助身体接受从夏到秋的过度,增加身体对寒邪的耐受能力。
3、保持通风
室内要注意保持通风,可借助在地上洒水,使用电风扇、空调来降温,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更不要直接对着风扇吹。
二、调脾胃
初秋时节,雨水较多,湿气偏盛。
而湿邪最易伤脾,此时,要注意保护脾胃。
并且,经过一些“苦夏”的折磨,很多人的脾胃难免会虚弱。
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
在初秋的时候,若调养好脾胃,可以在秋冬进补的时候,事半功倍。
对策:
1、少瓜多果
进入秋季,要注意少吃瓜,多吃果。
因为,多部分瓜类比较寒凉,会加重脾胃负担。
所以,初秋多吃点温性的水果,少吃凉性的瓜类,有益脾胃健康。
2、适当吃粥
入秋后,多吃点粥类,有益脾胃健康。
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
初秋时节,适当的多吃点粥,对于调养脾胃,十分有益。
小米南瓜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止痛。山药粥,温和滋补,健脾养胃。
3、常揉腹部
闲来无事,揉揉腹,促消化,有益脾胃健康。
腹部,是胃所在部位,经常按揉,可增强脾胃功能,达到养胃健体之效。
第二步:仲秋——防秋燥、常秋冻
仲秋,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也就农历八月,养生重点是防秋燥和常秋冻。
一:防秋燥
进入仲秋,草木逐渐干枯萎黄,燥邪严重。
此时,很多人“津干液燥”,出现口鼻咽喉发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
并且,燥邪最易伤肺,若此时秋燥伤及肺的元气,则秋冬肺部易生病。
因此,在仲秋时节,一定要注意防秋燥,避免燥邪伤身,损害健康。
对策:
1、茶水“喝一点”
对抗秋燥,多喝点茶水,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
用一些润燥护肺的小植物,搭配泡水,是此时节不错的选择。
苦苣地节茶,泡水代茶饮,润肺、生津、养阴、宣肺、排毒,助力健康。
用蒲公英、苦苣、地节、桔梗,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即可。
蒲公英,随处可见,药食两用,被称为“排毒草”,可利尿通淋,消炎杀菌,是“八大金刚”之一,不但可以帮助排毒,还可对抗炎症,改善咽喉不适。
地节,是养阴生津佳品,质柔而润,益五脏,用其泡水,可改善咽干舌燥,干咳少痰等,并可提高免疫力,助力健康。
桔梗,入肺经,用其泡水喝,可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等,对于肺部健康十分有益。
苦苣泡水,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排毒。这几种,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润肺、利咽、生津、排毒,是养肺润肺不错的选择。
2、吃得“润一点”
对抗秋燥,吃得“润”一点,多吃生津润燥的食物。
百合,枇杷,银耳,山药,玉竹、蜂蜜等,都是不错的食材选择。
经常用这些食材煮汤,可滋阴润燥,减少秋燥对人体的损伤。
3、睡得“早一点”中秋时节,还要调整起居,早睡早起。
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
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如此一来,可减少燥邪对人体的损害,对健康有益。
二、常“秋冻”
仲秋时节,气温下降,虽凉却不甚寒,正是“秋冻”的好时机。
此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给冬季打基础。
不过,“秋冻”也有原则,需要注意适当的“秋冬”,不可过度的“秋冻”。
对策:
1、“秋冻”有度
秋冻有度,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
但是,如果气温突然骤降,是需要及时添加衣物的。
自我感觉凉而不寒,才是最恰当的秋冻。
2、分地域对待
秋冻也要区分地域。
南方秋凉来得较晚,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可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
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
3、有些部位不能“冻”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部位都要冻。
颈部、腹部、肩膀、双脚,是绝对不能冻的。
这些部位最好还是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物。
第三步:晚秋——避风寒、打“底补”
晚秋,也就是秋季的第三个月,农历九月。
此时的养生重点,就是要避风寒、大“底补”。
一:避风寒
晚秋时节,天气转寒,不时有寒流侵袭。
此时,须及时添衣,避风寒,不再适宜“秋冻”。
一旦寒邪入体,易诱发中风、心绞痛、心梗等,尤其是血管不好的人。
对策:及时增加衣物
晚秋,早晚温差变大,气候开始转寒。
此时,一定要及时增加衣服,避免寒气入体。
尤其是“三高”,心血管不好的人,更要格外注意。
二、打“底补”
晚秋时节,气候逐渐变得寒冷,气温下降,正是打“底补”的最佳时期。
此时,打“底补”,调整好脾胃,可为冬季进补打好基础,助力身体健康。
对策:重视食疗
打底补,要重视食疗。
作为底补,芡实是不错的食选。
芡实、红枣、薏苡仁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瘦猪肉、牛肉、鸡肉等食用,即能达此目的。
此外,山药、莲藕,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用来炖肉做引补。
经过底补,脾胃健运,入冬即可放心进补,以此抵御严寒,减少生病。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秋后养生应如何调理脾胃?
1、避免腹部着凉
秋天特别要小心脾胃受寒,身体一旦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易导致胃肠收缩、痉挛,引起胃痉挛、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疾病。
对本来就有脾胃疾患的人来说,腹部着凉会加重病情。所以秋季在外出时,要特别注意保暖,晚上睡觉时也一定要注意盖被。
2、饮食七八分饱
秋天相对来说,是食欲比较好的季节,所以要注意控制饮食,遵守“七八分饱”的进食原则,不要因为吃太多给身体带来太多的负担。秋季养脾胃多吃应季蔬菜,吃南瓜就对脾胃很有好处。
3、养成良好进食习惯
秋季需要注意饮食的卫生,不进不洁食物,食物易温、热、软、勿食或少食生冷食物,以“热不炙唇,冷不振齿”为宜。另外,吃饭时要有好心情,专心致志,细嚼慢咽,饭后不宜做激烈运动或马上洗澡。
4、胃病患者要注意饮食规则
在干燥的秋天,身体的水分特别容易蒸发,身体在缺乏水分的情况下,血管会较脆弱。尤其是对胃溃疡、胃下垂、胃出血等患者来说,要特别注意饮食、作息的规律性,以免加重胃部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5、秋季调养脾胃生活要点
注意补水,秋天干燥,身体容易缺水,多补水。对脾胃虚弱的人要特别注意饮食、作息的规律性,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秋季脾胃功能容易减弱,粥可调节脾胃,立秋后早晨喝粥,可泻秋凉防秋燥。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地理、季节、体质等选择适宜的食物。
6、秋季进补前先调理脾胃
秋季不宜马上进补,这是因为正酷暑难耐的夏季,人们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补品,因此,秋季进补之前重要的是先调理脾胃,为了更好地接受秋冬季节的补品做好准备。
7、秋季调养脾胃禁忌
慎食秋瓜防坏肚:
有一句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天时大量吃瓜虽不至于造成配诶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而导致出现腹泻等脾胃疾患。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忌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辛辣刺激的食物会起到剩湿生热的作用,不利于脾胃的消化运作,而且还有伤阴之弊,在干燥的秋季食用可算是大忌,所以不宜多食。
霜降到立冬的养生该如何做?
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此时已是深秋,外界天冷、阴气重,老年人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容易出现怕冷、腰背发凉等阳虚症状,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所以叫做霜降。
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时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这是关键。因为,霜降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外寒内热,气温渐低,但心里有燥热的感觉,这是“秋行夏令”的结果。因此在霜降时节要注意增添衣物。
霜降是一年中的第18个节气,也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往往在这种节点,季节交替,阴阳变幻,身体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霜降时,首先要防病,身体无病,才有精力做其他事,不然都是空谈,尤其警惕下面这几种:
1、胃肠疾病:霜降时,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但如果受到寒冷的刺激,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会被扰乱,加重胃肠功能负担,增加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疾病的发生。
2、呼吸道疾病:霜降后也是呼吸疾病的发病高峰,寒气加重,一些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等可能加重或发病。
3、心脑血管疾病:霜降后,天气开始变冷,昼夜温差大,易引起血管收缩,血液运行不畅,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梗塞等发病风险也会增加。
4、关节炎:受凉受寒是关节炎的重要诱因,如果保暖不当,老年人比较容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
生活起居做好“四防”1、防风
睡眠中人体免疫机能降低,阵阵凉风吹起地面尘土,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这被中医称为贼风。
受到夜风侵袭,第二天就会全身酸痛,疲乏无力,还会引起咽炎、气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经麻痹等。
所以,睡觉时一定盖好被子,特别是保证腹部、头部不要受寒。此外,还要注意穿衣保暖,不要随意减衣。
2、防湿气
秋天的雨水多,须防湿邪带来的身体不适如水肿或腹泻。如果脾伤于湿气,就会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埋下病根。
所以应该多吃莲子、苡米、冬瓜、莲藕、山药等祛湿的食物。
3、防秋悲
秋季养生防秋郁可多看喜剧片,感到开心就放声大笑。要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豆类等;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等。
4、防秋燥
起居上早睡早起。早睡能养阴,早起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养肺。而多吃芝麻、蜂蜜、银耳、青菜之类的柔润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丰富的水果可以滋阴润肺。
秋季养生可以吃阿胶吗?
可以。阿胶属于药食同源的一种滋补品,既可调养气血,也能美容养颜。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很适合用于秋季进补~因为秋季天气寒凉,吃补的话不会容易上火。阿胶性平味甘,有固本培元、补血益气、滋阴润肺的功效。阿胶的吃法可以很多样,具体如下:
1、阿胶粥:取大米和小米各100g,阿胶15g碾碎并用开水融化,冰糖50g同煮成粥即可。经常吃阿胶粥可以健脾补虚、养肝平肝。适用于体弱多病的人调补。
2、阿胶煮红枣:取大枣10颗加水煮熟,用6g阿胶碾碎、以开水融化,最后加适量红糖调味即可。这道膳食具有养血健脾的功效,经常失眠的人不妨一试~
想了解更多健康养生知识,请关注本头条号,点击「在线药师」为您解答各种健康问题!
秋冬养生食谱?
,秋冬比较干旱,可以吃一些银耳,红枣,花生米,煲汤多吃一些大萝卜秋天自己种的白菜很好吃,多吃一些白菜,既补钙又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