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男人的前列腺炎治疗好以后?
对于这个问题,前列腺炎患者往往担心的是前列腺炎的炎症可能会传染给妻子,影响精子质量,是否会遗传给孩子。
首先大家要明确前列腺炎是什么样的疾病。慢性前列腺炎分为2类:(1)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前列腺炎中占比最高的,不是由致病菌引起,在精液或前列腺液中查不到明确的致病菌,不具有传染性;(2)细菌性前列腺炎,虽然精液、前列腺液中存在致病菌,但女性阴道内对外来细菌感染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患者无须担心性生活会引起女方阴道的炎症。此外,临床上还有一种由微生物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叫“特异性前列腺炎”,比例很低,例如滴虫、霉菌、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所致,此类感染可能会太过性交传播,应避免无保护性的性生活。
前列腺与生育有相关性,其分泌的前列腺液是精液的主要成分,约占精液的1/3。理论上讲,前列腺的炎性病变会影响精子的质量,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精子活动能力下降。(2)精子不液化,不利于精子的正常运动。(3)精子存活率减低。(4)畸形精子增加。但临床调查结果却与理论相悖,前列腺炎患者实际生育率并没有比正常人明显下降。前列腺炎患者的精子质量下降也并不一定会发生不育,毕竟每次排精时有数千万乃至上亿个精子,只要有一个精子能最终与卵子结合,就可能生育。
目前有关前列腺炎遗传的相关研究,只提示前列腺炎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前列腺炎有遗传倾向,并没有指出前列腺炎具有遗传性。
因此,对于大多数前列腺炎患者而言,女方是可以正常受孕的。前列腺炎治愈后,不但可以减少对女方的影响,而且会提高精子的质量,这样更容易受孕成功。
如何区分痛风的急性期和慢性期?
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沉积的结晶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出现疼痛性炎症发作的疾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也逐步趋年轻化,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同时痛风有分为急性痛风与慢性痛风,而且急性痛风又可以转变为慢性痛风,下面分别从急性痛风与慢性痛风区别、发生痛风的诱发因素、如何及早发现痛风,以及如何预防痛风等方面来作答。
对于痛风这种疾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大家可能很少接触过痛风。在临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患有痛风的患者,在我接诊的患者中遇到过最小的痛风患者为26岁的小伙,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慢性痛风结石形成的前驱状态了。如下图所示就是为该患者关节腔内所抽出来的在形成痛风结石前驱状态的白色液态物质,这还是我从事临床工作以来第一次见到过的这种痛风患者,所以分享给大家。
急性痛风与慢性痛风的区别如何区分急性痛风与慢性痛风,我们首先要从两者所表现的症状上来区分。那么急性痛风与慢性痛风在症状上有什么区别呢?
1、顾名思意,急性痛风就是发病比较急骤,发病比较突然。一般急性痛风在发作前往往没有任何的症状表现,通常在夜间是突然间的发作,患者会在睡梦中被突然间的痛醒,不能入睡。该阶段的痛风症状常表现为脚踝关节或脚指,手臂、手指关节处疼痛、肿胀、发红,伴有剧烈疼痛。有60%的痛风患者第一次痛风发作的部位是在脚的第一大拇指跖趾关节,或脚踝关节处。有时患者的症状表现不仅仅在某一关节处,在关节周围的组织还会出现红肿、疼痛的表现,甚至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关节周围的组织出现强烈的压痛感觉。如果急性痛风在得不到很好的有效治疗或控制,后面如果不断的复发,就会转变为多关节炎,发展为慢性痛风。
2、慢性痛风最典型的表现为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尿路结石及痛风性肾病。在这一时期往往是急性期关节炎由于没有进行良好的治疗,进入慢性期,引起骨质的侵蚀或者破坏,以及周围软组织关节发生僵硬、畸形等。痛风发生的部位是全身性的,比如可以发生于耳廓、拇指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少数也可以出现在鼻软骨、眼睑主动脉和心瓣膜心肌等处,还有一些慢性痛风的患者表现为肾脏的病变,叫痛风性肾炎肾病,痛风性肾病最终可以出现肾功能不全。
痛风发生的诱发因素有哪些?1、肥胖:生活饮食不合理,长期肥甘厚味或大鱼大肉,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导致体重超标,发生肥胖,而肥胖是发生痛风的一大诱因。有资料显示大约有50%的肥胖者容易发生痛风,而痛风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7.8%,而且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下降。这说明长期摄入过多和体重超重与血尿酸水平的持续升高有关。
2、饮酒:大量或者长期饮酒,或长期应酬的人群,尤其是大量饮用啤酒。因酒中含有乙醇,乙醇进入到体内,可以使人体代谢加快,使得尿酸产生增多,同时还会使体内的血液乳酸浓度增加,而乳酸具有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出。另外过度饮酒还可能会造成血酮症,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或者乙醇刺激体内嘌呤增加而引起尿酸生成量增多。
3、高脂血症:患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人或高胆固醇血症也比较容易患上痛风。在临床中大约有75%~84%的痛风患者有高甘油三脂。这主要是因为高脂血症或高甘油三酯血症与血尿酸增高具有相关性。高血脂通常是由于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同时又缺乏适当的运动而导致的,同时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含有的嘌呤物质也是比较多的,如果经常食用也会导致尿酸偏高。而痛风患者与个人饮食也有很大关系,通常患有痛风的人群喜欢高脂肪与高热量的饮食,这也是导致痛风并发高脂血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反过来,高脂血症也会引发痛风。
4、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和最直接的病因。血尿酸水平的增高,痛风的患病率也会增高,也就是血尿酸水平越高发生痛风的几率也就越高。有研究证实血尿酸大于等于0.6mmol/L时痛风的发生率为30.5%,血尿酸小于0.42mmol/L时痛风的发生率仅为0.6%。同时高尿酸血症的程度也与痛风的发作年龄密切相关,血尿酸小于0.42mmol/L时痛风发作的平均年龄为55岁,血尿酸大于等于0.52mmol/L时发作的平均年龄为39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血尿酸水平增高不一定就是容易造成痛风,只有尿酸盐结晶沉淀在机体组织中造成机体组织损害才会出现痛风。还有少部分急性期痛风患者血尿酸也会维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所以说高尿酸血症并不等于痛风,他只是诱发痛风的一个原因。
5、饮食不合理:饮食不当也是痛风的病因,比如过多的食用动物内脏如动物肝脏、肾、脑、肠,鱼虾蟹;过多食用肉类,特别是牛羊肉,还有过多的食用豆制品如豆腐、豆奶、豆浆等等都会诱发痛风。这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嘌呤,而尿酸是一种人体内嘌呤的代谢产物,当人体吃进去嘌呤成分高的食物,可以引起嘌呤代谢的异常,喝酒可能会导致尿酸增多,当人体尿酸增多以后就可能会引起痛风,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等。
6.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利尿剂、左旋多巴、乙酰丁醇、吡嗪酰胺、烟酰胺、环保素等药物,还有某些疾病如肾功能衰竭或不全、高血压病、酸中毒、等等都会使肾脏对机体内尿酸盐的排除减少,容易造成尿酸盐的积多从而易诱发痛风。
如何及早的发现痛风?痛风的及早发现处理临床表现的症状诸如夜间或清晨突然出现的关节疼痛、红肿、发热、活动受限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来进一步明确。
1.血尿酸的测定:成年男性血尿酸的值为150~380umol/L,女性为100~300umol/L,更年期后接近男性。
2.尿尿酸测定:在限制含有嘌呤食物5天后,每日尿酸排出超过3.57mmol/L,可认为为尿酸生成增多。
3.X线片检查:通常在X线片上表现为早期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后期为受累关节可发现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透亮缺损区,系由尿酸盐浸蚀骨质所致,这为痛风的X线特征。
4、CT与MRI的检查:CT扫描受累部位可见不均匀的斑点状痛风石影像,而MRI扫描表象的是MRI的T1与T2加权图像呈斑点状低信号。
5.超声检查:B超检查也是一个手段,通过超声探查受累部位可以发现痛风结晶石或其他的情况。
6、关节滑膜液活检:可发现尿酸盐结晶,具有诊断特异性。
如何预防痛风?赵医生给出了以下十点建议,仅供参考。1、对于肥胖者,首先要积极的控制体重,多运动或活动,禁止久坐或长期宅在家不运动等。
2、科学合理的进行膳食,饮食上要少食动物内脏、鱼类和含有嘌呤高的食物如牛羊肉、烧烤、菠菜、豆制品等,要做到膳食合理,营养搭配。
3、积极预防高脂血症,饮食应清淡,低盐低脂,平时多食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的蔬菜水果。
4、杜绝过量饮酒,尤其是啤酒与海鲜不能或减少同时食用。
5、适度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所产生的乳酸可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而使血中尿酸升高,同时剧烈运动出汗增多容易使血容量下降导致肾脏排酸量下降而诱发痛风。
6.积极治疗或控制原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7、合理用药,不能滥用或乱用药物。如果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应定期检查血尿酸或肝肾功等。
8、防止受累受寒,注意对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9、禁忌浓茶或浓咖啡,平时多饮水,充足饮水可以使尿酸或其他代谢物排出体内。
10.如果发现关节在夜间或清晨有突然间的疼痛不适或体检发现尿酸升高等情况要及时的就医。
总结:急性痛风发病比较突然,比较急骤,往往在夜间突然间的发作出现关节的疼痛、红肿等不适。如果急性痛风得不到很好或有效的治疗就会发展成为了慢性痛风,出现多发的关节肿胀、疼痛或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同时导致或诱发痛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肥胖、大量饮酒、饮食的不合理、高尿酸血症、服用某些药物或者是某些疾病等等。在痛风的预防方面生活中我们应该要积极的控制诱发痛风的原发疾病,还应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大量饮酒,多参与体育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远离痛风,减少痛风的发生或不发生,健康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