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是什么原因 ,心慌跳得快什么原因?
您好,首先心发慌有分为两类:第一种是患者的心发慌确实伴有一些心脏系统的疾病,心跳快或者心跳的节律不规则。
第二种心发慌,只是一种感觉,做任何检查包括心电图,不管是节律还是频率都是正常的,这种心发慌最简单的方法可以摸一下自己的脉搏,看着时钟数一下如果脉搏正常,在六十到九十次,甚至是更慢在六十到八十次,摸脉搏很整齐,间隔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心发慌,多半是神经感觉,不一定有器质性心脏病,如果心慌的时候,摸自己的脉搏,心跳很不整齐,都是乱的,这种可能合并心律失常的疾病,这个时候要尽快的去医院就诊了。
突然心慌是怎么回事?
突然心慌是怎么回事
突然心慌有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两种,应明确心慌原因,对症处理。
1.生理性原因:心率加快可以导致心慌,所以突然生气、紧张、恐惧以及运动等引起心率加快的情况都可以导致突然心慌,此时应尽量平复心情,注意休息,一般心慌可逐渐缓解。
2.病理性原因:心慌最常见的病因是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型心律失常如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另外心绞痛发作也可以表现不典型,仅仅表现为突发心慌、气短等。
病理性心慌应尽快就医诊治,完善心电图、心肌酶、甲状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本内容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樊瑛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心悸的症状表现为什么?
心悸的症状表现,心悸主要是以心中剧烈跳动为主要表现,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心慌、心跳加快为主要表现则是心悸。
心悸者并不会单纯的出现心中剧烈跳动,而会同时伴有善惊易恐或胸闷气短、心烦失眠等等症状表现。
心悸的病因有很多,其病因主要还是以心为主,在中医学里心悸可分为心虚胆怯证、心血不足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水饮凌心证、瘀阻心脉证和痰火扰心证七种常见证型,也是其病因;不同的证型,都会以心中剧烈跳动为主要表现,同时也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如:
心虚胆怯证:主要会表现出以心悸为主(心中剧烈跳动),心神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失眠)多梦而又容易惊醒,怕突然听到声响,食欲减退,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象细数或细弦为主要表现;
心血不足证:主要会表现出心悸(心中剧烈跳动),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食欲减退,不思饮食,舌淡红,脉象细弱等为主要表现;
阴虚火旺证:主要会表现出以心中剧烈跳动为主要表现,容易受到惊吓,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双手、双足、心热),口干,夜间盗汗,思虑劳心后症状会有所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象细数等表现;
心阳不振证:主要会表现出心中跳动剧烈,心神不安,胸闷气短,稍微运动则会出现症状加重的表现,伴有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为表现;
水饮凌心证:主要以心中跳动剧烈,有眩晕感,胸闷痞满,口渴但不想喝水,小便短少,部分人群会伴有下肢浮肿,形寒肢冷,恶心,有想吐的感觉,或流口水,舌淡胖,舌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为表现;
瘀阻心脉证:主要会表现出心中剧烈跳动,心神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常发作,疼痛时如针刺般的感觉,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伴有瘀斑,脉象涩或结或代为表现;
痰火扰心证:主要会表现出心中剧烈跳动,时发时止,受到惊吓等会使心中剧烈跳动现象再次发作出现,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舌苔黄腻,脉象弦滑为表现。
以上便是心悸的主要症状表现及其不同证型所伴有的不同症状表现,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有时候会莫名的心慌是怎么回事?
莫名心慌是什么原因
莫名心慌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比如饮酒、剧烈运动;也可能是病理性原因比如心律失常、贫血、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等原因引起的。
1.饮酒:酒精中的乙醇作用于人体,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的跳动会增快,可能会莫名感觉心慌。
2.剧烈运动:做完剧烈运动之后也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的功能可以让心跳加快,就会莫名的感觉心慌。
3.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患者,心脏节律会发生变化,也会莫名产生心慌的感觉。
4.贫血:贫血会造成组织功供氧下降,活动量增加或者心脏的负荷增大,就会莫名的感觉到心慌。
5.感染:机体感染时会导致心率加快,可能会有莫名的心慌感。
6.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莫名心慌。
7.冠心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血管腔狭窄,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局部心肌细胞或传导异常放电后心律失常。
总是感觉到心慌,程度比较严重的建议去医院就诊检查引起的病因。
本内容由北京积水潭医院 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徐新娜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心气和心血是不是总有一样不足的?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从中医理论角度讲,经常心悸心慌要从虚实两个方面做病证辨别的,虚证包括心的气血阴阳不足,例如心气或心血亏虚无法营养心引起的心悸胸闷等不适的感觉,实证以外感风寒暑湿燥火或气滞,血瘀,痰饮等实邪扰动心率,从而引发心悸心慌。《医学三字经》中说“辨虚实,明轻重”,虚证和实证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治疗原则也大相径庭,虽然从心悸的症状上判断比较相似,但整体表现和舌脉特点依然区别很大。接下来,我将引起心悸的病因病机做如下总结。
心悸的病证分类《伤寒六书》描述心悸的症状表现为“心悸者,筑筑然动,怔怔忡忡,不能自安是也。有气虚,有停饮”,所谓气虚和停饮是对心悸的病因概括,气虚是代指心气或心血不足的虚证,停饮是水液停滞上犯于心,需要将水液排出体外,在某种角度讲停饮是实证。当然了,存在因脾肾虚弱,水液不被运化而形成的因虚致实的情况。《内经》将心比喻为国家的君主帝王,说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气血不足就好比昏庸的皇帝,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心体怯弱出现心悸心慌表现。外邪,水饮,血瘀等病证扰乱心的气血,好比地方叛乱,兵临城下,君主惶惶不安,心中常悸动不安,慌乱异常。综合分析,可以归纳为:①虚证心悸:因脏腑虚弱,脾肾不足,气血亏虚引起的心悸心慌。偏气虚的病人伴有面色晃白,胸闷气短,乏力精神不振,气具有保护人体的作用,气虚后整体常有怕风自汗的症状。气虚日久可引起心阳不足,出现心悸加重,浮肿尿少,喘憋,唇舌发青。偏血虚的病人由于血不养心,常导致心神不宁,出现失眠多梦,头晕手足麻木,面色萎黄,舌淡脉细。虚证心悸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或体质偏弱的人群,多见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②实证心悸:以血瘀,水饮,外邪扰动心气,引起的心悸症状。外邪侵袭多见于风邪感冒后期引起的热毒积蓄于心脉,早期以感冒症状为主,鼻塞发热,腹泻腹胀后出现心悸心慌,乏力头晕,本证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水饮停留多因脾胃失调引起,脾胃虚弱水饮不化,水饮停留后上犯于心胸,引起心悸心慌,伴有便溏腹泻,食少头晕,口水多,舌苔水滑厚腻,脉滑。血瘀阻滞心脉,除心悸心慌之外,常有胸痛,后背疼痛,痛如针刺,舌紫暗有瘀斑,脉涩。总结综述,心悸心慌不止是心气或心血不足两种病因,从虚实两端辨别心悸,是中医辨证的关键所在,其他脏腑失调也可出现气血不足或逆乱而影响心脏,临床上,存在虚实夹杂的情况,即根本是脏腑气血不足,继发了血瘀,水饮阻塞心脉,这种是比较多见的,建议,复杂情况应当请专业中医师给予诊断。必要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明确疾病类型。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