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偏方,肠胃不好该怎样调理?
您好,过思伤脾,如果心事重,多半脾胃不大好,气血也不太充足,这里详细给大家讲讲,各种不同的症状, 应该养护“脾气”。
1.脾气虚
脾气虚证, 主要是寒湿侵袭,或者饮食不节、过度劳累、过于忧思、久病体虚等导致脾气不足,主要症状是腹胀、食少、便溏等脾失健运的证候;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舒适积聚证候。
脾气虚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补气的食品,比如小米、粳米、糯米、筱麦、山药、扁豆、菜花、胡萝卜、它们有很好的健脾益气的作用。
2.脾阳虚
脾阳虚是因为过食生冷、外寒直中、过用苦寒、损伤了脾阳。它的主要症状是胃口不好吃得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胃寒怕冷、四肢冰冷、面白少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甚至万古不化,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脾阳虚的人,适合吃一些性质温热、温暖脾阳的食物,比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等。
3.脾气下陷
这个症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脾气虚进一步发展,导致中气下陷,或者是因为久泄久痢、劳累太过,或者女性孕产过多、产后失调导致的。饮食上,可以补脾益气升阳,常用的中药有黄芪、甘草、人参等。这里给大家推荐两个食疗方:黄芪党参杞子炖乳鸽、淮山巴戟炖猪大肠,它们都可以很好地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4.脾不统血
脾不统血大多是因为久病气虚, 或者过度劳累、思虑过多损伤了脾气,以至于它无法统血而导致的。主要表现,气短懒言、面色萎黄、比如便血、尿血,通常情况下是需要药物治疗,配合薏仁莲子粥、山崖薏仁粥、黄芪大枣粥进行食疗。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脾的养护关键要抓住一个字,那就是“温”,脾最怕的是“寒”,吃了太多过凉的食物,嘴是过瘾了。可以脾脏就该受罪了,所以,为了脾好,所有事物都建议大家吃温热的。
谁能说说胆囊切除后的真实体验?
我老公去年10月25日做了胆囊切除手术。他的胆结石已经有10多年了,2012年体检是有胆囊积液,就没有当回事,第二年体检就有了泥沙样胆结石,五年以后,就成了填满型胆结石,医生说:没有症状不用管它。去年体检医生找不到胆囊和结石了。这才引起重视,就到医院做手术。
做手术是全麻,进去有一个小时左右,医生拿出了切下的胆囊让我看,胆囊已经贴在一起了,扒开看到里面有像沙子一样的东西,医生说胆囊已经没有功能了。刚下手术室,回到病房,还有麻醉的作用,也没有什么特殊反应。
到了黑夜难受开始,一会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折腾一夜。天亮了,安稳了,开始睡觉了。
8点医生查房,检查了一下 ,告诉今天就可以喝水,喝稀饭,明天出院。我给医生说:能不能多住两天,这出院能行吗?医生说:观察观察,看看。
老公醒来后,试着喝了点水,感觉还行,又喝了点。到了中午喝了点小米米汤,黑夜就喝了汤面。第二天早晨吃小米粥。医生来查房,检查了一下刀口,换了药,让下床活动活动,准备出院。
29日我们就出院了,医生吩咐:要保持伤口清洁,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现在不要进食高脂肪食物,生活规律,保持良好心态。
注意了有两个月,就和我们一起吃喝,没有什么不良反应,甚至比不做手术前,吃饭还好。每天坚持散步锻炼,吃饭好,睡觉好,对生活没有影响。
爸爸得了胃癌晚期?
作为家属,得知至亲至爱的人患癌该不该如实告知?
我觉得因人而异。
患者甲:男性,65岁,退休干部,性格倔强。身体觉察不适后,由儿子陪同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把甲支出去,只留下了儿子,老人敲门进入,淡定的对医生说:“有什么情况跟我说吧,我10几岁就在儿童团,这么多年什么都经历过,没事的”。医生看了看儿子,儿子点了点头,医生如实告知病情,患者配合治疗。五年后老人去世,急性脑出血,并非死于癌症。
患者乙:男性,68岁,喜欢种菜,再平凡不过的普通生活。无典型症状,体检时发现病情。老人家属选择不告诉老人实情。治疗过程中换了治疗溃疡病的药瓶。老人和以前一样油盐酱醋,没事的时候骑着小车去赶集,去自己的菜园打理菜地。诊断出病情目前两年多,精神状态很好。
患者丙:女性,58岁,文化程度低(不识字),很善良,吃了一辈子苦,终于苦尽甘来。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诊断结果食道癌。家人一致同意隐瞒,也是将治疗癌症的药调换。一年多的时间里并不知情,只是
觉得自己在不断吃药。为了验证自己的怀疑,拿着瓶子里的药去药店询问,药店不小心暴露了病情。三天后去世。
患者丁:女性,63岁,肚子疼由120送往医院,原因是肿瘤已经破裂,某癌4期。家属了解患者性格刚烈,对内对外封锁消息。用其他的借口留下来住院,没有住到肿瘤科。患者看看自己身边住院的都是些外伤小病,心里轻松,积极治疗。出院前还给医院写了感谢信。五年多以来多次复查结果显示正常。
现在我简单说下病人的心理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人是最了解患者的,能不能承受这种结果,该不该告诉患者要三思。
这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有人说患者有知情权,是的,这是涉及到了知情权的问题。选择没有告知患者的虽然侵犯了患者本身的知情权。但实际上是种善意的谎言,没有故意侵犯。
谈癌色变。没有人在面对生死时可以淡然。能有强大内心不畏生死的毕竟是少数。
家属的情绪至关重要。面对癌症时要和患者一起并肩作战,打败这个敌人。
我把癌症比喻成敌人,敌人越强,病体越弱。有坚强的意志,合理的治疗方案,愉悦的精神状态,就有战胜敌人的资本。
抗癌之路任重道远,希望家属们根据自家情况决定给予患者力量,把敌人消灭。也希望早日攻克癌症这个难题!
得了胆结石应该怎么治?
对胆囊结石的处理要因人制宜、要个体化,要认真观察胆囊及胆囊结石的状况,如结石的部位、大小、胆囊结构和功能状况;还要对病人的全身状态进行综合评估,为病人制定一个最适合、损伤又小、患者获益大的治疗方案。
一、胆囊结石可以分为隐匿性和症状性,即一部分有症状,一部分没有症状。对偶尔发现的隐匿性胆囊结石,没有症状可以暂不处理。但要改变像早晨不吃饭、高胆固醇、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严密观察结石变化。
二、对反复发作胆囊炎的胆囊结石,要进行胆囊手术切除。尤其是对化脓性胆囊炎、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穿孔(急性穿孔或亚急性穿孔),要及时手术切除胆囊这个感染源,以免引起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三、对合并胆总管结石,引起胆总管梗阻的胆囊结石要切除胆囊,并同时进行胆总管切开取石。
四、胆囊结石反复脱落入胆总管,导致胆汁返流入胰腺,引起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大约占急性胰腺炎的50%左右)的病人要切除胆囊,清除掉胰腺炎的病因。
五、对合并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和炎症波及引起肝总管或胆总管不同程度梗阻,导致胆管炎、梗阻性黄疸,即Mirizzi综合征的胆囊结石要进行手术切除。
六、对于患者年龄太大,合并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良,不适合急诊手术的患者,可以采取先无创,再微创,最后有创的序贯式治疗。
即先控制感染,如果消炎杀菌效果不好可以进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BD),将脓液和胆汁引出体外,炎症会很快消退;待安全度过炎症期、病情稳定后再决定是否要进行胆囊切除。
我是@王教授谈健康,欢迎关注,我会给你带来专业、实用、权威的健康、医疗科普知识。谢谢题主的问题和大家的阅读。
如果中医恢复原来大夫可以上门出诊?
上门出诊的意义无非就是能够给老百姓提供方便!
这和自由职业毫无联系,不是说我上门出诊想看哪家看哪家就是自由执业,自由执业应该是该医生可以挂靠任何一家或多家单位进行诊疗,在固定场所进行就诊也可以是自由执业。
上门出诊和中医西医毫无联系,不是说中医可以上门出诊,西医就不可以。随着家庭医生的推出及社区医院中医的普及,以后中西医都会上门出诊,给老百姓提供方便。
上门出诊的好处在于方便,方便势必会让很多工作开展不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清楚什么病可以上门出诊,什么病必须在医院看。
对于初次发病,诊断未明或病情较重的患者,不推荐医生上门就诊,中西医都是一样的。打个比方,患者腹痛,让医生上门出诊,医生看看摸摸,并不一定能给出明确的答复,简直就是浪费时间。而且一旦出现漏诊误诊后果更为严重。
古人经验用药确实有一些患者能够好转或者治愈,但是治愈率肯定是远远不如现代科学的。打个比方,古代治病摸一摸肚子及额头,发现发烧了,给予退烧的药物及一些治腹痛的中草药,当然有些轻度的阑尾炎或者胆囊炎患者稀里糊涂也就这样治好了,如果该患者是胰腺炎呢?
胰腺炎不能进食,此时喝中药甚至会加重病情。再比如生小孩,以前是没有办法才出诊,现在多方便,“120”一打,立即去医院,我相信不会有人傻傻地去请接生婆吧?电视剧上也经常能看到因难产而死亡的人。
对于出院后简单的康复训练,理疗,针灸,伤口换药,按摩,拔罐等等疾病,我觉得医生出诊是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好处的。不论中医西医。
只收诊金不卖药好吗?
医药分开也是未来的趋势。医生根本就不希望通过卖药获取收入,但上门诊疗的收费一定不会低。
如果惠民,领导一定要加大财政投入,就像现在用医保卡挂号一样,自己不用花多少钱。
否则医生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这件事没有可持续性。
总结:
如果中医恢复原来大夫可以上门出诊,自由执业,只收诊金开药方不卖药,会不会更好?个人认为现有的环境这么做可能并不太好,但是随着医患关系的和谐,医生道德的加强,患者素质的提高,未来这么做是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