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帝国,法兰西共和国帝国演变过程?
早在好几万年前,法国的土地上就已经有人类居住。但如果说法国什么时候形成的共和国,那便是1792年。
之所以说是形成共和国,而不是形成国家,那是因为共和国的定义是,国家和政府是公共的,不是私人的,国家和政府都是在为公共利益而努力。自然而然的,和共和国相对立的,便是王国,或者是帝国。2。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
拿破仑被流放后,波旁王朝复辟,这可把法国人民折磨的,在1830年爆发七月革命,随后法国便建立七月王朝。但因为七月王朝的政治僵化,社会停滞,外交无能,于是在1848年法国爆发二月革命,法国的七月王朝便成为了历史,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但毕竟那时候共和制才出现没多久,在制度还很不完善,因此有着许多漏洞。也正是如此,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便被选为总统,在他的推动下,1852年,第二共和国就成为第二帝国。3。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1870年,法国和普鲁士打了一仗,结果法国惨败,随即割地赔款,于是便爆发了巴黎公社运动。在巴黎革命的运动下,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取代而之的,便是第三共和国。虽说在第三共和国统治期间,法国的政局市场稳定又市场动乱,但总体而言,法国是在不断发展的,甚至他还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要不是希特勒的闪电战,他可不会在1940年就成为了历史。4。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建立
二战结束后,法国的各党派聚在一起开会,对法国未来的政体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在1946年10月,他们的讨论结果出来,说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不好,应该要实行两院议会制,并限制总统的权力。于是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建立,但他的运气不好,虽说他只存在了12年,但内阁竟然换了22届,不到半年就得换一次内阁。在这种政治混乱的情况下,法国的经济根本无法得到从分恢复,这可把戴高乐急的,绞尽脑汁想出个新宪法,然后让法国公民进行全民公投,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戴高乐的想法怎么样。最终在1958年,法国人民觉得戴高乐的想法不错,可以进行实施。于是第四共和国成为历史,取代而之的便是第五共和国。5。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建立
法国的第五共和国,是多党议会制,总统拥有着很大的行政权力。也是在这个时候,法国觉得不能再一味跟随美国的脚步,应该自己出来混自己的,并且还反对美国在欧洲称霸。甚至在中国问题和越南问题上,他也和美国意见相悖。但即便如此,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现在依然存在,在他的不断发展下,美国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对着法国呼来换去的了。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意义?
在法国历史上,拿破仑称帝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1.创办法拉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法国当年人民的人均收入大大的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法国人民的财产安全,提高了法国人民的财产安全率。
2.颁布了《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保护了人民的权利,并解决了人民之间发生的纠纷问题,保证了人民的物品所有权,并制定了相关法律保护人民的物品财产权,并对夫妻共同财产,还有遗嘱方面成立相关的法律条文,使法国很多都有法可依,大大保障了人民的权利,使人民依靠法律形式维护人民的权利,保证资本主义的自由买卖,一大部分上削弱了封建势力,并确立了新的土地关系,保障农民取得土地的合法权利,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自由买卖,确保了市场自由买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3.1810年颁布《刑法典》,刑法典的颁布,对各种不法之徒和各种犯罪行为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保护了人民的法律和各种利益,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安定,给当时法国营造了一种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也为当时的市场提供了保证。
4.建立法兰西大学,大力培养人才,并对人才方面投资巨大的资金,对科技研究和科学事业的发展给了大力的支持,对国家科技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结束了国家战乱的局面,实现了国家内部的团结,稳定,经济的飞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在拿破仑称帝的时期不断发动战争,扩大领土,法国当时的领土达到了空前规模的大,而且拿破仑重视工商业的发展,所以,在拿破仑称帝时,对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改革,并颁布了一定的法律来促进工业的快速发展,解放了法国的人权,对封建势力起了一定的打击作用,使法国人民的人权得到了解放,维护了人民的权利对法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叫帝国?
中国古代不是所有朝代都可以称为帝国的。这是各朝代在当时历史地位所决定。
首先、按中国封建传统看,能够入围的朝代,必须是实现了大一统的国家。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朝代实现或基本实现了大一统呢?它们有:秦、汉、西晋、隋、唐、宋、元、明、清。
其次、能够称之为帝国的朝代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王道”、“霸道”并重,即对内以理服人为主,对外以力服人为主,即所说的“文治武功”,两条腿走路,两手都要硬。
再次、帝国的存在一般要求具有足够长的时间。
针对以上条件,接下来我按时间顺序分析哪些能够称得上“帝国”的朝代。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转折点?
1814年的莱比锡战役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一个转折点——拿破仑第一次败给了反法联盟。并在之后经历了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惨败后,拿破仑便永远的退出了历史舞台,法国人的大国荣耀宣告结束。
有帝国坟场之称的阿富汗?
当然是有“帝国坟场”的阿富汗了。近代以来,先后有大英帝国,苏联和美国入侵阿富汗,虽然推翻了当地政权,但是没有完全掌握阿富汗局势,最后只能狼狈撤出。
英国阿富汗战争1837年,英国人虽然已经牢固地控制了印度,但是,英国人开始担心俄国从开伯尔山口和波伦山口入侵印度,扩张其帝国。英国派使节到喀布尔,希望和阿富汗国王多斯特·穆罕默德·汗结盟,以对抗俄国。当时,锡克帝国刚刚夺去了阿富汗重镇白沙瓦,多斯特·穆罕默德希望得到英国人支持,收复此城,但英国人却拒绝支持他。俄国随后亦派遣了使节到喀布尔,并表示支持多斯特·穆罕默德收复白沙瓦。
英国希望利用前国王叔佳取代多斯特,印度总督奥克兰制定了入侵计划,于1839年入侵阿富汗。英国政府轻易而举攻占伽色尼,多斯特逃亡,叔佳成为阿富汗的国王。多斯特希望收复失地,但因缺乏信心,主动向英军投降,被押送至印度。
然而国内的反抗仍然不断,1841年英国人决定取消停止向各部落发放补助金,更激起更大规模的反抗,英国驻喀布尔总督被杀,多斯特的儿子阿克巴汗率兵反抗,英军眼见无力挽回,决定在1842年1月撤军。战争结束后,多斯特回到阿富汗当国王,阿克巴汗为宰相。1845年阿克巴汗被一名英国间谍毒杀。多斯特在位期间致力统一阿富汗,1863年收复了赫拉特,重新实现统一,但九天后他便与世长辞。
俄土战争期间,俄国企图取得英属印度,俄国使节强行进入阿富汗并签订同盟条约。英国亦不甘示弱,提出同样要求,但被拒绝。英国使节强行进入阿富汗,使被阿富汗军队阻止,英国决定对阿富汗宣战。战争开始时英军取得巨大胜利,1879年占领了喀布尔,国王希尔·阿里汗逃亡往俄国,但俄国已签订柏林条约,与英国修好而拒绝,郁郁而终。
阿富汗各地都发生起义,新国王穆罕默德·雅库布汗领兵反抗,英军败退,签订《甘达马克条约》,英国控制阿富汗的外交,并于1881年撤离阿富汗。1880年新国王阿布杜尔·拉赫曼汗登上王位,并重新统一了分裂的阿富汗,然而他统治期间国内少数民族的反抗声音不断。
1901年哈比布拉汗成为国王,在马赫迈德·塔尔齐的提议下进行了现代化改革。塔尔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兴建学校和图书记馆、兴修道路,引入现代机器,废除商品专卖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塔尔齐极力建议国王加入同盟国一方,来摆脱英国对阿富汗的外交控制,但哈比布拉汗只肯保持中立。塔尔齐的改革受到保守派的反对,因此过程并不顺利,国王需平衡两方利益,1919年2月20日哈比布拉汗遭暗杀。
阿曼努拉汗在塔尔齐和军队支持下成为国王,并争取摆脱英国人的控制,此举受到英方的不满。阿曼努拉汗先向苏俄靠近,苏俄承认阿富汗的主权,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同时阿曼努拉汗支持印度的反英抗争。
1919年5月,英军向阿富汗进攻,但碍于地形限制,装备精良的英军反成失利的一方,于是英军派轰炸机轰炸喀布尔。阿富汗受到空袭,而英军亦在战场上失利,因此双方都希望和谈。于8月8日双方正式签订《拉瓦尔品第条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的主权和独立。
苏联-阿富汗战争1979年12月末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长达九年的战争。苏联原预计在3个月内结束。此次入侵被认为是其对外政策的重大失败,苏联的由盛转衰,其为解体原因之一。
1973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大力支持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等激进政党,力图使阿富汗在经济上更加依赖苏联,令其反对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密切关系的巴基斯坦。因此,虽然历届阿富汗政府都曾尝试改革,但均以失败告终。
1978年四月革命中,人民民主党激进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杀了其第一任领导人,组织新政府并由党总书记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出任国家元首(革命委员会主席)。新政府的无神论立场及其推行的变革引起民间反对者组织的武装反抗。塔拉基在1979年9月被其副手部长会议主席(总理)哈菲佐拉·阿明在政变中取而代之,哈菲佐拉强调国家自主性、外交独立等,显然并不是勃列日涅夫政府所中意的人选。
在苏方警告无效后,同年12月27日阿明与家眷等遭苏军特种部队杀害,苏联支持的另一名左翼分子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上台并出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人民民主党政府的内部斗争导致权威大减,反政府武装日益壮大。
卡尔迈勒随即要求并接受苏联增加援助镇压反政府武装,准备已久的苏联军队大举入侵阿富汗开始战争。最终在9年持续不断的游击战,以及美国等国的援助下,阿富汗个别武装组织击退苏联而告终,然而富裕的城市与学校成为废墟,大批学者与菁英移民,阿富汗的未来几乎被苏联摧毁殆尽,也因为战后残破不堪,很快再度陷入了内战之中,并造成宗教极端组织壮大。
美国阿富汗战争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美国指控基地组织本·拉登位幕后指使,并且要求给与庇护的阿富汗塔利班交出本·拉登遭到塔利班拒绝之后,美国决定向阿富汗动武。
2001年10月7日,美国和英国已组成联军进入阿富汗境内与当地的北方联盟接触,双方其后达成协议,合作推翻塔利班政权,并在当天晚上进行空袭,攻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多个据点。美国在首轮空袭中采用了不同种类的武器,据美国军方公布,共动用了50支导弹、15架战机和25枚炸弹。
2001年11月9日,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开始。马扎里沙里夫在阿富汗北方是一个大型城市,塔利班在马扎里沙里夫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存在。美国轰炸机地毯式轰炸塔利班部队的阵地。下午2时,北方联盟部队攻下了城市的南部和西部,并且控制了城市的主要军事基地和机场。战斗在4个小时后结束。到日落时分,塔利班残余部队向南部和东部撤退。
战斗结束后,大批塔利班支持者被处决,在整个马扎里沙里夫开始出现抢劫。马扎里沙里夫战役后,北方联盟迅速拿下了北方地区的5个省份。塔利班在北方地区的势力开始瓦解。11月12日晚塔利班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逃离喀布尔市,11月13日北方联盟部队抵达喀布尔市。喀布尔的陷落标志着塔利班在阿富汗全国的瓦解。在24小时内,所有的阿富汗沿伊朗边境各省,包括关键的城市赫拉特,都被北方联盟攻下。当地普什图族指挥官和军阀接管整个阿富汗东北部,包括关键的城市贾拉拉巴德。
2009年12月1日新就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结束这场旷日费时的战争,宣布在6个月内将向阿富汗增兵3万人,到了2011年5月1日·本拉登终被美军击毙,战术目标达成后,虽然2011年7月美军主力已经开始逐步从阿富汗战场撤出,然而美军无力控制住阿富汗偏远地区,在政治层面与塔利班与其他恐怖组织也还在谈判,亲塔利班成员在阿富汗仍然四处活动,使阿富汗至今仍时不时持续发动恐怖袭击,直到2015年美军才宣布主要部队撤军完毕。
2017年特朗普接任美国总统后,解除过往奥巴马政府对美军施加的限制,以加强打击恐怖分子的能力。2017年8月,特朗普批评巴基斯坦为塔利班和其它恐怖组织提供安全庇护,特朗普表示美国一直在向巴基斯坦提供大量援助,可是巴基斯坦却在窝藏美国正在打击的恐怖分子,特朗普宣称“这必须改变。而且必须立即改变”。
2020年2月29日,经过多轮谈判后,美国与塔利班在卡塔尔签署结束阿富汗战争的和平协议。协议重要内容包括;美军将会在135天内逐步撤军,将驻扎兵力从1万2000人降至8600人;塔利班则承诺不再发动针对阿富汗政府的袭击;阿富汗政府则认同塔利班的人权和地位,但保留释放塔利班数千名囚犯的谈判。
2020年3月2日,塔利班与阿富汗政府就囚犯问题打破承诺,发动恐怖袭击攻击阿富汗宪兵部队,但强调不会攻击外国部队。隔日,美军展开回应塔利班的军事行动,对塔利班发动小型空袭,但和平协议并没因此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