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15,歼15的优点都有哪些?
作为中国海军当下唯一的舰载战斗机型号,歼-15是我们中国海军现役的双发重型战斗机。由于其在我国的海上作战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歼-15的动态,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我国航母未来的发展进程。
歼-15
美国军事专家指出:中国歼-15战机的综合性能已经超过了美国的F/A-18“大黄蜂”舰载机。
日本的一家名为《外交学者》的杂志曾刊文表示:歼-15具有强大的对空打击能力,能够极大程度上延伸航母编队的对空火力打击距离,提高舰队整体作战能力。
从参数来来看,歼-15战机拥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它的机长约22米,翼展15米,空重17.5吨,最大飞行速度2940千米/小时,最大起飞行重量可达32吨,最大航程3500公里。
“大黄蜂”舰载机
而常被外媒用来和歼-15做对比的印度航母舰载机米格-29K,它的最大航程仅为3000公里。
歼-15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辖的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属于我国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即我们常说的第四代半战斗机。
从外观上来看,歼-15舰载机与俄罗斯的苏-33舰载机十分相像,这是因为苏-33与歼-15战机均参考了乌克兰的T-10K-3原型机,可以说苏-33与歼-15是同门的师兄弟。
不过,因为降生比较晚的缘故,歼-15战机在多项性能指标上已经超越了它的老大哥苏-33战机。
苏-33
首先我们说因为两者建造的年代就不同,歼-15舰载机在机材料和制造工艺方面都是长于苏-33舰载机的。
歼-15的研发始于2000年,而制造阶段是在2010年,在这个时间点里,中国在高端材料以及制造工艺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歼-15的最终成品,它的机体结构更加精简,机身重量也大大减轻。
歼-15
歼-15舰载机和苏-33舰载机差距最大的是航电设备。歼-15上融合了大量歼-11系列战斗机的优势。
尽管歼-15舰载机在航电设备和数据链上保持着一致性,采用相同的驾驶舱。但歼-11系列战斗机除歼-11A战斗机外,歼-11战斗机航电设备全部由中国制造和研发。
歼-15舰载机配备着有源相控阵雷达,歼-15舰载机既发展了歼-11B战斗机空中战斗性能,还增加空对地打击模式,这一点也是苏-33舰载机所达不到的。
歼-11B
歼-15作为一款优秀的战斗机,最受关注的自然就是它的火力打击能力。日本的一家名为《外交学者》的杂志曾刊文表示:歼-15具有强大的对空打击能力,能够极大程度上延伸航母编队的对空火力打击距离。
美国“全球安全”网站曾发文表示,歼-15的火力打击距离十分惊人,远远超出了美国之前的预测。
歼-15
根据外国媒体披露的资料显示,歼-15至少利用机腹、机翼的6个挂点分别挂装了航空炸弹、“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和 “霹雳”系列空对空格斗导弹的模拟弹,在“辽宁舰”上完成了多次滑跃起飞和阻拦降落。
值得一提的是,歼-15在翼尖挂装空对空格斗导弹的情况下,还会携带了2枚反舰导弹或重型炸弹,对地打击能力也十分出色。
俄罗斯的一家名为“俄罗斯之声”的网站称,俄罗斯海军所配备的苏-33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时甚至都不能加满燃油,而且只能携带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的空对空导弹,在海战中只能充当一个截击机的小角色。
但中国制造的歼-15可携带反舰巡航导弹和制导导弹,它是一种多功能舰载机,领先苏-33很多。
有分析认为:歼-15是一种综合作战能力很强并适合于航母搭载的重型作战飞机。它的综合作战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印度海军所使用的米格-29K舰载机,不输于美国的“大黄蜂”战机。
米格-29K
的确,全副武装状态下的歼-15俨然就是一个空中巨兽,在其具备了驻舰作战能力之后,不仅扩大了舰队的打击范围,能够实现先敌一步出击,在敌方战机靠近我方目标之前就将其驱逐或者击毁;而且歼-15还有一个强大功能,它可以代替水面舰艇执行高难度的反舰作战任务。
我国海军正是仰仗歼-15的存在,使得中国舰队有了另一把利剑,拥有了一种突防能力更强大,打击距离更远的攻击方式。
我们说一种武器对于国防的意义并不仅仅体现于它本身的作战能力上,更要看它是否能够很好的契合于一个国家未来的作战体系中。而在这方面,歼-15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作为辽宁舰所搭载的主要战机,未来的歼-15战机将和反潜直升机、固定翼预警机、舰载教练机等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联合网络作战系统。这种作战系统的意义非凡,它意味着中国海军具备了在遥远海域建立完整的空战体系的能力,对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的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歼-15
我们说歼-15之所以强大,不仅是它自身具有种种优异性能,更是因为它能用一己之力,把我国的水面作战能力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水面舰艇编队将从原来局限着的平面化作战力量,升级成为一种,具备海空一体化作战能力的作战力量。
有很多军事专家认为对于像歼-15这样的利器,只要中国再造出一艘像辽宁舰这样的航母,配备上歼-15以及它的改进型舰载机,就会彻底将亚太地区各国的海上势力排名进行一轮新的洗牌,会大大巩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
在未来,我国将以搭载歼-15的“辽宁舰”为核心,搭配052D型驱逐舰、核潜艇,以及护卫舰,从而形成一套完备的海上作战体系,由此,中国海军将会打造出亚洲范围内战斗力最强最全面的航母编队。
052D型驱逐舰
总之,歼-15对于我国的海战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得益于中国的军用航空技术高速发展,歼-15不管是在机身材料,武器系统,还是综合作战能力都能胜过许多军事强国的同类型战机。
遥想当初,俄罗斯在现代化战斗机等高端军事技术领域内,对中国的封锁和防范严密至极。尤其是在舰载机方面,俄罗斯长久以来对于中国是坚持只卖飞机不给技术,这最终导致了中、俄两国关于苏-33交易的失败。
俄国人曾经不可一世地坚信着,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中国研制舰载机无疑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
歼-15
但是,即使在俄罗斯的层层阻碍之下,中国人仍然凭借自身努力,奋起直追,在很短的时间里成功研制出了歼-15。这就是让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
为什么歼15要设计小鸭翼?
首先歼15的小鸭翼问题,要看15的前身苏33,因为前苏航母的先天原因没有弹射器,所以只能靠滑跃起飞。
美国舰载机比苏式的个头小一号,但航母却是比苏联的要大30%,所以苏式的舰载机在其航母上起降属于大机小船,在难度上是要比美式舰机高得多。
再加上苏联工业本身特有粗大壮,造成苏33机身较重,又没有弹射器为了保证起降的可操控性(这里已经暂时忽略了作战效能),加装了机头小翼,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苏33的抬头力矩。这种三翼面的布局设计现役军机里是苏33,但不是苏联发明,美国的NF-15B敏捷鹰就是这样的布局,只是没有投入现役而已。
三翼面操控对飞控设计要求极高,稍有偏差就是机毁人亡,中国舰载机岸基试验基地的飞行事故导致英雄飞行员张超的事故就是来源于此。
歼20和歼15的小翼有什么区别吗?
谢邀,歼-20的鸭翼主要任务是配平,歼-15的小鸭翼主要是为了增加俯仰操控性能,同时两者都有利用涡流耦合改善大仰角性能的能力。
先说下歼-15的把,他的前身是苏-27的舰载型苏-33,他的小鸭翼不仅面积非常小,而且位置非常靠近主机翼。从本质上讲,他是属于三翼面布局的战机,并不具备鸭式布局战机中鸭翼的功能--配平。其采用这种布局的原因是,航母舰载机着舰时对于下降速度有要求,在着舰前,必须拥有能够每秒钟10米的快速下降能力,从而缩短着舰前需要准备的距离。但是苏-27气动设计非常出色,低速情况下升力保持能力非常强,宽大的升力体机身让他在下降能力远远不足,在低速情况下,只能达到每秒3米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在前面加装一个小鸭翼,使得苏-33在降落时,相当于可以在机首方向再增加一个向下压的力,从而大幅度增加下降速度。
歼-15/苏-33的小鸭翼可以在起飞前增加少量升力,但是面积太小,而且也会增加阻力,因而在起飞阶段歼-15/苏-33的鸭翼偏转角度都非常小,并非以增加起飞升力为主。歼-15出发前准备,这差不多就是歼-15起飞时机翼状态了,鸭翼偏转角度很小,向上升力主要是由水平尾翼和主机翼的襟副翼提供。
相比较歼-15/苏-33,歼-20属于典型的鸭式布局,鸭式布局里面,鸭翼的主要作用是两个方面,配平和涡流耦合。配平是基础功能,也就是常规布局里面水平尾翼的主要功能。在飞机飞行时,由于速度变化、外部气流变化、重心改变(油量消耗和投弹等)和气动外形改变(襟翼和扰流板偏转等)都会导致飞机力矩的不平衡。这就需要及时调整控制板进行配平,飞行速度越快,配平所需要压力越大。特别是战斗机设计流行静不安定布局时,更加放大扰动所带来的力矩变化。鸭翼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常规布局战机里水平尾翼的作用—配平
但鸭式布局里面,由于鸭翼位置是在飞机重心前面,所以其可以用向上的正升力去配平。从而在升阻比上具有优势,特别是超音速飞行时,配平所需力矩越大,这个增补产生的升力差距也就越大。常规布局里面重心在配平力前面,要用向下的负升力才能压住飞机姿态,而鸭式布局则可以用向上的正升力,这个是鸭式布局飞机最大的好处。
最后再说涡流耦合,当鸭翼与机翼距离达到一定程度,鸭翼和机翼前缘分离涡流可以产生相互有利干扰作用,使涡系更加稳定,推迟涡流破裂。这样可以利用这种涡流去冲击主翼上方的紊乱的附面层,从而改善飞行性能。
特别是当飞机进行大仰角飞行时,机翼上方附面层扩大,升力减弱时,这种涡流耦合效应可以大大提高机翼的升力,这就是鸭翼的涡流耦合,对于大仰角飞行能力作用尤其明显。
歼-20采用的鸭翼和边条,可以轻松拉出4条涡流,而鸭翼前缘还可以产生两条,涡流组合非常复杂,对于飞控要求非常高,可以说是目前鸭翼涡流利用的最高水平。三翼面布局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涡流耦合效应,图为苏-30SM大仰角飞行时,机身边条和小鸭翼拉出强烈的4条涡流,而且垂直尾翼正好位于两条涡流之间,这种精妙设计对于机动性能有非常大的改善。
歼15可以满油满弹滑跃起飞吗?
首先是起飞原理不同,滑跃起飞是给飞机一个向上的角度,弹射起飞是给飞机一个推力,就是初速度。在一定情况下,角度越大、速度越大,飞机获得的升力就越大。
众所周知,中国的歼15舰载机是仿制su33,世界上唯一一种重型舰载机,想起飞获得的升力必须足够大,但是滑跃式起飞给不了飞机足够的升力,因此只能让自己轻一点,不能满油或者满弹。
如果中国的舰载机换成了美国的F18超级大黄蜂,或者幻影2000,那么这种滑跃式基本可以满油满弹的,歼15太重了。
然后就是以前英国的垂直起降飞机——鹞式战斗机,也是这么个情况,它垂直起降的时候只能飞200公里,一般的飞机能飞2000公里,看出差别了吧~~~~升力太小时只能减油减弹。
希望对你有帮助哈,有问题还可以追问。
歼十五机头侧下方的灰色补丁是干什么用的?
歼15舰载机是我国第一型重型双发舰载机战斗机,歼15的机头右下侧位置,有一块类似“补丁”蒙皮,颜色和其它地方明显不同,感觉挺漂亮的一款舰载机,结果因为这个“补丁”给破相了,就像一个美女脸上长了一个斑,影响美观。(下图为歼-15舰载机)
其实不光是歼-15舰载机,歼-16、苏-27、苏-30系列、苏-33等战斗机都有这个“补丁”,那么这个“补丁”是干什么用的?肯定是有用,否则不会搞成这样。(下图为苏-30战斗机)
其实这块“补丁”作用可不小,这是一块耐高温合金材料的特殊蒙皮,主要是用来防御机炮射击使产生的高温气体,同时要承受机炮射击时膛口火焰气体的巨大的冲击力,不但要耐高温,还有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歼-15舰载机的机炮和上述其它几种战斗机的机炮都有一种样的特征,机炮贴近机身,炮弹出口距离机身蒙皮很近,炮弹通过蒙皮距离也长,必然会对蒙皮造成一定影响。机炮都是20毫米以上口径,而且发射药量通常都比较大,膛口火焰气体压力也很大,对飞机炮口前面以及两侧的机身蒙皮烧蚀性,火药气体压力的冲击力都很大。现在的战斗机上,机身蒙皮有很多复合材料,因此,为了保护机身内部不受高温炙烤,保证机身蒙皮不受冲击变形,影响火炮射击和机体结构强度,在机炮射击弹道通过蒙皮阶段,以及机炮膛口火焰涉及到的蒙皮处,使用了特殊的耐高温,耐冲击的特殊合金蒙皮,保持结构强度。
歼-15舰载机的机炮距离蒙皮处比较近,所以,采用了特殊合金蒙皮补偿措施,保证耐高温和抗火药气体冲击强度,和歼-15舰载机一样的有很多战斗机。其实,所有机炮靠近机体的机炮,都有此类措施,只不过是颜色不一样而已。歼-15舰载机的这个“补丁”看着虽然并不美观,但却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歼-15舰载机的复合材料使用还是比较多的,因此,歼-15舰载机还是很先进的。(下图为苏-27战斗机)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欢迎关注兔哥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