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反腐动态,当一个有权有势的干部站在你面前时你的心理动态会如何?
首先,我想说,你有此思维,也许是和这个干部一样,对权力充满了向往,才经不住的有此一问。
通常权柄在手的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有权有势的人,另一种则是有权无势的人,你认可这种说法吗?至少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
有权有势的人:是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人,这样的人,权利的应用和把控,几乎是臻至“完美”的,从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显示身份和地位的机会,这种把官威视同生命的人,心里有的只有尊卑和贵贱,哪里会有一点点的公仆之德。可以说,这样的唯权是举之人,他们唯一的嗜好就是善于投机钻营结党营私,更兼有排斥异己打击报复,对上瞒天过海,对下冷酷无情。
不错,当这样的一种干部站在你面前的时候,就那种颐指气使吆五喝六的劲,所暴露的那种丑恶嘴脸,我坚信任何一个有点儿正义感的人,心情都好不到哪去,一种一拳过去打掉他俩槽牙的冲动和和想法不知被自己摁了多少次,这样一种权益熏心的官吏,就是政府的一种蛀虫,不惩治不足以平民愤,如不及时根除,终究会有政权大厦将倾的危虞,这也是官仓老鼠难以根治的吏治之弊。
而有官无势之人:量虽不多,但确也是真正存在的一种人。说他们有官无势,是因为这样的一种人,就从来没有把冠冕加身,看作是一种荣耀,更没有因为有官傍身,就享有特权,如同环卫上岗更夫职守一样,看做的仅仅是一份工作而已,如果说不同,那就是他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他要更好地为人民去服务,可以说这样的官,是把公仆精神理解到了精髓的一种深度,更是一种活学致用的典范,他们凭着一己忠诚和互信,达到了为官于世造福一方的根本目的。所以,这样的官,是深受百姓拥戴的好官。
最近,于网间偶读一书,觉得頗是击中为官之要害,感觉上也深觉受益匪浅,这篇南北朝时期的《具官论》,对为官之道,娓娓道来句句切中时弊,读来不觉让人耳目一新。那个谋臣苏绰的话仔细读来竟也让人颇觉玩味。
苏绰是北周开国帝王宇文泰的谋臣,足智多谋可与诸葛亮、王猛比肩齐名。苏绰对于中国历史上贪官不绝如缕,朝朝代代都有巨贪大奸,自然是心知肚明。
故某日宇文泰想请教苏绰如何治国方能延续江山永祚之道时,苏绰立即给出了这个定律——以贪反贪,方能控制官吏离心异志。
宇文泰问:“如何用官?”
苏绰答:“用贪官,反贪官。”宇文泰问:“贪官何以用?”
苏绰答:“你要叫别人为你卖命,就必须给别人好处。而你又没那么多钱给他们,那就给他们权,叫他们用手中的权去搜刮民脂民膏,他不就可以拥权自肥了吗?
宇文泰问:“贪官用我给的权力得到了好处,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苏绰答:“他能得到的好处是因为你给的权力,所以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好处就必须维护你的权力。那么你的统治不就稳固了吗?”
宇文泰问:“既然用贪官,何以还要反贪官?”
苏绰答:“这就是治术精髓所在。”宇文泰问:“奥秘何在?”
苏绰答:“这有两个好处:其一,天下无官不贪?不怕官贪,就怕官有异志。故以反贪之名,剔除异志贪官,保留听话贪官,这样既可以消除异己,巩固你的权力,又得到民众的拥戴。其二,贪官只要贪,你就有把柄在手,他敢异志,自找死路,故必与你同心同德。”
宇文泰问:“如果任用贪官而招惹民怨怎办?”
苏绰答曰:“祭起反贪大旗,广作宣示,使天下皆知君王心系天下,尤恨贪官。”
宇文泰问:“贪官民怨太大当如何处置?”
苏绰:“杀之可也。抄其家,没其财,如是则民怨息,颂声起,又可收其财,何乐而不为?要而言之:用贪官以结其忠,弃贪官以肃异己,杀大贪以平民愤,没其财以充宫用。
一番君臣之间的对话,着实让宇文泰频频颔首称是,击掌再三,自以为获得了千古帝王之术。
上述引文读罢,心里感觉浮想联翩,官声吏治做为国家之本,可见历朝历代都作为重中之重来加以根治,唐朝宰辅魏征在和太宗谈到治国方略中也曾言道民可载舟也可覆舟一个道理,可见为官之道,在于明德,要深谙造福一方的重要,其实真实的官威,并非是要有多大的排场,而是身后的口碑口德,要明白为什么当官?要当个什么样的官?这样一种双面反推的问题。人生几十载致仕数十年,到头来却难熬名利这一关,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势力小人,千夫指万人骂的晚年生活,堕入深渊而不可自拔。
人啊!要永远记住,只有无私才能无弊,无弊才能为政清明,使民安居乐业。造福于民与民相知,要切实改进为政作风,古语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难道这还不够具体吗?
为官者,官威既官德,若要人敬必先敬人,要记得,你只所以冠冕加身,那是看你还有那么点德性,可别辜负了信任,要是连这一点起码的互
信也丢了,那你可真的离丢官罢黜也不远了,最后的结果怎样,恐怕只有你自己知道了,望好自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