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6式冲锋枪,81式步枪和95式步枪在我军步枪中是什么地位?
81式和95式突击步枪,分别是中国军队的第二代和第三代突击步枪,其中,81式突击步枪在中越边境冲突中大量装备前线部队,在实战检验中完善了其初期出现的不少缺陷,用过81的无不对其赞不绝口,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跟中国军队绝大多数官兵没有用过同时代国外小口径突击步枪有关,81式突击步枪,与同时代的国外小口径突击步枪相比,终究在便携性、精度和后坐力方面有不少差距,更多的,还是一种理念上的落后,不过,作为56式突击步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的替代者,81式可以说十分合格。
根据官方介绍,95式步枪口径5.8mm,为无托式结构,稳定性好;精确度高,枪身较短,平衡性优良,携带方便使其可全天候作战,5.8毫米弹药可在100米内击穿8毫米钢板并仍带微弱杀伤力,杀伤力大,这里需要指出的是,95式突击步枪发射的普通弹,用钢芯取代了铅芯,实际上已经是穿甲弹了,但相比美军现役的M855以及性能更强的M855A1穿甲弹,不管是DBP87还是DBP10,在穿透力上,还是有不少差距的,中国在发射药方面的落后,已经被官方承认。
目前,81式几乎已经完全被95式和少量的03式突击步枪取代,在经过初期的体制内专家大肆赞誉外,如今,更多的官兵在使用95式及其改进型号95-1式的过程中,意识到了95式并没有那么美好,在设计理念、加工工艺、材料、弹药,甚至是最重要的士兵使用性上,都与国外现役突击步枪有一定差距。
根据某些方面信息,有不少军警部队,诸如驻扎在高原地区的部队,已经重新换回了81杠,81杠发射的56式冲锋枪弹,存速性能更好,同时在高原大风中,其精度下降的也少,弹头质量更轻的5.8毫米子弹,受此影响更大。另一方面,某些经常参与实战的军警,诸如反恐和缉毒任务的,在实战中,还是更信赖81式和56式。
单手换弹夹的帅气动作?
单手换弹匣,这是量子一开始接触军事的时候听到的一种说法,不过当量子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它的准确叫法应该为快速更换弹匣,或者是战术弹匣更换。单手换弹匣只是地摊文的叫法,这样可以显得它更加高大上、更加帅气。(为了说起来方便在以下文章中量子会称呼快速更换弹夹为单手换弹匣)
单手换弹匣在战场上确实有很大实战意义。不是像我们把玩Zippo打火机那样,是为了耍帅。单手换弹夹确实可以大大提高,更换弹夹的速度。而且玩枪玩的熟的老兵,在恰当的时机更换弹夹,基本可以实现无间断的火力压制。
在我国,不管是在新兵训练,还是在日常的射击训练中。都有一整套标准化的训练方法,对于射击更换弹匣这一步骤也做了明确规定。
这是我国士兵训练手册中关于换弹匣的部分,不管是我国使用95还是使用81-的时候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左手握护木,步枪向左倾斜,右手取下空弹匣后,交由左手保管,然后用右手更换新的弹匣,最后将空弹匣装入子弹袋中。这种训练方式固然没错,但是在实战中并不太适用。战场上一瞬间都是瞬息万变的,握住扳机的右手最好不要离开,不管是什么时候。所以这个时候更换弹匣只能由左手一只手完成,这也是为什么地摊文上将快速更换弹匣称为单手换弹匣的原因吧。
下面量子就带领大家来看一看单手换弹匣的要领吧。Ak系列的单手换弹夹,右手紧握枪支,左手从弹药包中抽出新的弹匣,用左手拇指或者是弹匣磕枪械的弹匣卡榫,使旧弹匣脱落,更换新弹匣,并用左手拉动枪栓上膛。而M4系列更加方便,因为M4系列有空仓挂机功能和空仓挂机释放按钮。M4的单手换弹匣只需要用右手按下弹匣释放按钮,弹匣就可以自动脱落左手取出新弹匣完成更换,然后在按动空仓挂机释放按钮就可以完成上膛。
我国的95式步枪也有快速更换弹匣的方式。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我们国家设计的枪支?
中国设计步枪里边,也就是95是你说的那种弹匣在板机的后边,其他大部分枪械都是正常的布局。
中国的步枪种类很多,大部分其实还是有托的,象95这种使用无托结构的就它一种
弹匣在板机的后边这种布局叫做无托结构,是把机匣作为枪托使用,并不是真的没有枪托,这种结构可以保证在不缩短枪管长度的情况下,尽量缩短全枪的长度,而全枪长度缩短方便携带,进出各种机械化载具的时候比较方便。
无托结构在上个世纪70-90年代是出现了大量的新枪,主要就是考虑在乘车作战条件下,不降低武器威力的前提下缩短武器长度。
使用无托结构,不用缩短枪管长度,毕竟现在的步枪还是使用火药气体推动弹头运动,要想推动弹头能有有足够初速度,枪管需要有一定的长度,以保证火药气体对弹头做功的时间。象M16用508毫米的枪管时,初速有990米/秒,而到了M-4换了368毫米的枪管,初速下降到了900米/秒,这样枪口动能下降了大约17%!这个代价还是比较大的。
同时,固定枪托在瞄准的时候抵肩比较确实,有托枪为了降低全枪长度,通常会采用折叠枪托,而折叠枪托使用时间长了以后,折叠部位的连接件容易磨损,这样抵肩不确实。
现在95已经是有了改进型95-1,对于95的一些小毛病有了很大的改善,不过在网上给95是一种政治正确。其实,95的性能不错,但是无托结构的颜值的确低。
不过呢,无托枪由于抛壳口靠近人脸,所以一些火药气体泄漏出来比较呛人,还有就是操作比较别扭,而且不容易使用大容量供弹具。同时,全枪的长度缩短,现在加装各种附件不太容易。
图片来自网络。
56式半枪管比81式长?
从网络上收索到的资料,56式半自动步枪,枪重3.85公斤,全枪长1.025m,枪管长0.521m,弹仓容量10发,发射1956年式7.62×39mm步枪弹,初速735m/s,有效射程400m。56式半自动步枪采用活塞短行程导气方式,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只能实施单发射击,机构动作可靠,射击精度较高。81式自动步枪,空枪重3.5公斤,全枪长0.955m,枪管长0.44m,介于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枪管长0.414m)之间,仍然发射与1956年式7.62×39mm步枪弹,初速720m/s,有效射程400m。此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既可单发射击,也能打连发,用以取代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枪管长度0.521m,超过了0.44m的81式自动步枪的0.081m,在发射同样的1956年式7.62×39mm步枪弹时,最大射程应该会超过81式自动步枪。但两者的有效射程都为400m,亦称有效射击距离,也即武器对预定目标射击时, 能达到预期的精度和威力要求的距离。实际上,所谓的有效射程,只是一个具有参考意义的数据,预期的精度和威力要求,都是人为给定的标准,跟战场的实际环境总是有所出入的。因此,56式半自动步枪和81式自动步枪,枪管长度不一样,发射相同7.62×39mm步枪弹,初速也大同小异,前者为735m/s,后者为720m/s,但射程肯定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应该是56式半自动步枪射程要大于81式自动步枪,但两者的有效射程都为400m,是军工研发单位设定的标准,仅供军方参考的数据。
有些企业每年还要举行打靶演习?
以前,中国的城镇国营工矿企业,一般都设置有民兵组织,在乡村也有民兵组织;民兵,是不脱产的群众性的武装组织,由各地方人武部管辖,属于军队的后备力量。
国企民兵有两种,一种是普通民兵,另外一种是基干民兵;普通民兵,尽管也参与一定的军事训练,但实弹打靶的机会较少。
基干民兵,就不一样了,经常会有实弹打靶的机会,本文作者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在国企干过基干民兵,一般都是以科室干部为骨干力量,普通民兵则以工人为主;
而基干民兵,是要随时准备在军队有需要的时候,拉出去参与作战的,比如支援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等,平常有担负战备勤务,维护工矿企业和乡村安全,保家卫国的责任。
其实,基干民兵,就是准军事力量,本文作者所在单位当年是国营大企业,将近上万人的规模,设置有基干民兵连,有人武步部长和保卫处处长,都是国家干部编制,除了接受单位领导以外,也接受对方区政府人武部和公安分局的领导。
基干民兵,经常参与区人武部和区公安分局里组织的夏季晚间治安巡逻,佩红袖章背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队长腰挂54式手枪,基干民兵连还装备有56式轻机枪,与当年陆军步兵连的装备一模一样,除了没有装备69式40火箭筒。
到部队参与“双拥”活动时,一般会搞军民联欢活动,打靶是必须的功课,我们的基干民兵,平常枪打得多,有的选手上去,与部队打靶时,未必会输给部队;当然,部队的伙食非常好,也都乐于在部队撮一顿,融洽军民气氛。
我们单位基干民兵除了装备和部队一样的54式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轻机枪等以外,还装备有数门双37mm高炮,是非常拉风的。
每年都要参与市内组织的对空射击训练,用军卡浩浩荡荡地拉到钱塘江边,许多工矿企业的高炮凑合在一起,数十上百门双37mm高炮,对空乒乒乓乓的一顿射击,火光冲天,炮声震天动地,场面颇为壮观。
民兵打靶,一般每年都会举行,作为准军事力量,学会开枪是必须的,本文作者单位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消声灭迹,估计现在有民兵的单位,应该装备了陆军淘汰下来的81杠步枪,要比56半56冲要好使,但子弹是一样的,发射7.62X39mm中间威力步枪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