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的症状,什么叫低血糖?
想必大家都熟知高血糖的危害,但却不了解低血糖的危害,其实低血糖的危害来的更猛更凶险!借着回答问题的机会,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何为低血糖,它有哪些危害及紧急处理方式,希望待大家了解后,若在生活中遇到有人低血糖发作时,可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低血糖属于生化指标,未涉及有无低血糖引起的症状。血糖降低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体征时称为低血糖征。
低血糖症发作表现
1.轻度低血糖 出现自主神经症状(饥饿感、头晕眼花、心慌手颤、出冷汗、虚弱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2.中度低血糖 出现自主神经症状和神经性低血糖症状(性格改变、意识障碍、神经失常、视力模糊、手足抽搐、嗜睡及昏迷等严重后果)
3.重度低血糖 血糖浓度<2.8mmol/L,可出现意识丧失,需人协助治疗。(老年人低血糖还可诱发心律失常、心衰、心梗、甚至猝死!)
低血糖诊断标准:
糖尿病患者 <2.8mmol/L
非糖尿病患者 <3.9mmol/L
低血糖疑问解答:
a.是不是所有低血糖都有症状?
◆不是。⇒⇒当血糖低于正常时,有些患者可出现明显的症状,而有些则完全没有症状。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及长期频繁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由于机体神经系统受损,交感神经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引起,临床成为“无症状性低血糖”。由于低血糖发作时无任何征兆,患者往往在毫无察觉情况下陷入昏迷。
b.低血糖是不是都为降糖药使用不当引起?
◆不是。⇒⇒低血糖发作常见原因:
1.降糖药使用过量或未能在用药后及时进餐可引起低血糖。
2.不吃早餐。
3.肝肾功能不全。
4.大量运动。
5.早期糖尿病。
6.节食减肥。
7.非降糖药物所致 如喹诺酮类药物,抗甲亢药物。
c.服用中药会不会引起低血糖发作?
◆会。⇒⇒大部分人都认为中药是我国古老的医学文化,其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少。其实不然,随着现在医药技术的发展,为了让中药达到更好的效果,部分中药常参杂西药成份,若患者却未能及时注意,在正规使用某西药治疗同时再服用含有类似该西药成份的中药,很容易造成服药过量,继而发生相应的不良反应!
d.除了糖尿病,还有其他疾病可以引起低血糖吗?
◆有。⇒⇒如慢性肾上腺功能低下、肺癌、肝硬化晚期、胰岛B细胞瘤等。低血糖症仅是临床表现综合症,故常有低血糖发作人群,应寻找其发作的病因,从根本解决问题!
低血糖发作时处理注意事项
1.低血糖发作时,如果患者神志清醒,可以吞咽,推荐进食纠正;如不能安全进食,必须胃肠道外给糖或药,纠正低血糖。
2.迅速进食单糖食物,单糖易水解吸收,能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且对血糖波动影响小。最理想给予葡萄糖片,其次糖果汁、软饮料、糖块、蜂蜜、牛奶等,症状一般5-20分钟内缓解。
3.馒头等淀粉类食物属于多糖,要经过很多层代谢分解后才可变成单糖被吸收,故其纠正低血糖速度相对慢些。尤其是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的糖尿病患者发作低血糖时更应服用单糖,因为此类药物本身就是延缓馒头等大分子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不能及时纠正低血糖。
4.对反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应考虑各种引起低血糖的一些危险因素,对无症状性低血糖患者,应放宽血糖控制目标,并密切监测血糖。
5.接受降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若血糖反复偏低,应调整治疗方案。
低血糖有哪些症状表现?
低血糖常发生在禁食时间长或没有良好饮食的时候。低血糖症状主要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患者会有眼前发黑、四肢无力、面色苍白、头晕、惊慌、出汗、饥饿、情绪紧张等表现。严重低血糖时,患者会出现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如:视力模糊、行走不稳、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意识严重改变,甚至昏迷。长期严重低血糖会对大脑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低血糖是什么意思?
低血糖指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低于2.8 mmol/L,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心慌、烦躁、出汗、面色苍白等,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若未及时纠正,可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不可逆的脑损伤等,甚至可危及生命。
有学者认为,一次严重的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血糖水平正常,但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低血糖的情况,即假性低血糖,此时若按危急值处理反而可能带来危害。
另外,发生低血糖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器质性因素和非器质性因素等。如何正确鉴别真性低血糖和假性低血糖,以及如何明确低血糖的具体病因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
器质性低血糖是由于患者肝脏、胰腺等实质器官功能紊乱或胰外肿瘤等导致的低血糖。包括(1)肝源性低血糖:因肝脏受损导致糖原合成减少所致的低血糖。
(2)胰腺肿瘤性低血糖:胰岛素瘤分泌过多胰岛素导致的低血糖。
(3)内分泌性低血糖: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阿狄森病、生长激素减少等),因一种或多种升糖激素分泌不足而造成的低血糖。
(4)反应性低血糖: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刺激胰岛β细胞过度分泌胰岛素所致的低血糖。
(5)胰外肿瘤性低血糖: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肿瘤产生胰岛素样活性物质或肿瘤组织对葡萄糖的消耗增加有关。
(6)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性低血糖:指体内存在胰岛素自身抗体,其可逆性结合大量胰岛素,而在某些诱因存在时,与抗体结合的胰岛素突然大量解离,从而导致的低血糖。此类器质性低血糖均造成患者体内血糖水平降低,属于真性低血糖。
非器质性低血糖是指与器官功能损伤无关的低血糖。包括(1)进食不足:指患者由于有消化道肿瘤或术后禁食等因素导致进食不足引发的真性低血糖。
(2)降糖药物使用不当:糖尿病患者过量使用了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引起的真性低血糖。
(3)标本放置过久:指样本从采集、运输到进行实验室检测的总时间过长(本研究中定义为超过了4h),此时由于细胞对糖的分解作用而造成的假性低血糖。
(4)红/白细胞增多:当患者存在类白血病反应或红细胞增多症等,由于其血液中有过多的红/白细胞,加速了糖分解而引起的假性低血糖。前两类为真性低血糖,后两类为假性低血糖。
最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医生对住院患者低血糖症的病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 413例低血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按真性和假性低血糖、器质性和非器质性低血糖分类分析,并进一步将器质性和非器质性低血糖按病因分类分析。结果发现 1 413例低血糖患者中,病因明确的低血糖1 147例(81.17%),病因不明的266例(18.83%)。
1 147例病因明确的低血糖患者中真性低血糖709例(61.81%),假性低血糖438例(38.19%)。
病因明确的低血糖按具体病因分为器质性低血糖(n=149, 12.99%)和非器质性低血糖(n=998, 87.01%)2大类。
器质性低血糖病因分析进一步将149例器质性低血糖进行分类,其中肝源性低血糖77例(51.68%),胰腺肿瘤性低血糖43例(28.86%),内分泌性低血糖18例(12.08%),反应性低血糖6例(4.03%),胰外肿瘤性低血糖3例(2.01%),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性低血糖2例(1.34%)。由此可知,肝脏功能受损引起糖原合成功能降低是住院患者发生器质性低血糖的主要因素,同时发现由于胰腺肿瘤分泌过多的胰岛素造成的低血糖,其血糖降低幅度最大。非器质性低血糖病因分析进一步将998例非器质性低血糖进行分类,其中进食不足508例(50.90%),标本放置过久408例(40.88%),降糖药物使用不当52例(5.21%),红/白细胞增多30例(3.01%)。
进食不足和降糖药物使用不当为真性低血糖,而标本放置过久和红/白细胞增多等因素造成的低血糖为假性低血糖。
结论:低血糖的发生存在真性和假性低血糖2种情况,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首先分析低血糖结果是真性还是假性,而非一味地按危急值进行处理,避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排除标本放置过久(>4h)及患者存在红/白细胞明显增高的情况后,可考虑患者为真性低血糖。对于真性低血糖,应结合其他的检测结果及加强与临床的联系,分析其具体病因,以便及时采取正确的针对性治疗措施。欢迎亲们点赞加关注并参与讨论哈!
参考文献
[1]廖静,丁霏,罗薇,李贵星.住院患者低血糖症的病因分析及鉴别方法初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 41(02): 205-208.
低血糖病症中医内科叫什么病症表现?
消饥消渴。
低血糖怎么变正常血糖?
在医学上,正常人血浆葡萄糖浓度<2.8mmol/L可诊断为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3.9mmol/L即可诊断为低血糖。建议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善血糖状况:
1、饮食方面:尽可能地定时定量进餐;‚使用有可能造成低血糖的药物后,如果睡前血糖<7.0毫摩尔/升,为了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可以在睡前少量加餐;ƒ尽量不饮酒或少饮酒,尤其是不能空腹饮酒。具体的饮食原则请参考后文第四点。
2、运动方面:在运动前后以及运动过程中及时监测血糖,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运动时要随身携带能较快补充血糖的食物,比如饼干、糖果和含糖饮料等;ƒ如果运动量比平时大,可在运动前适量加餐,或在运动过程中进食缓慢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以防低血糖发生。
3、睡眠方面:提升睡眠质量,规律作息时间;‚养成午休的习惯,利于平稳血糖。
4、药物:应用胰岛素等有可能导致低血糖的药物时,要了解这些药物的起效时间,并在起效时间内进餐;‚药物使用须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并谨慎调整;ƒ对于老年糖友而言,应尽量选择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低血糖风险小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剂型,避免使用长效降糖药;④掌握胰岛素注射技巧,保证把胰岛素正确注射到皮下组织。注意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如果餐后可能去运动,那么餐前胰岛素应该在腹部注射,一般不要注射到大腿和上臂上,以免肢体运动加快胰岛素的吸收。
5、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血糖的平稳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低血糖的症状
低血糖时身体会发生各种不适,如下:
1、心慌、饥饿、软弱无力、手足颤抖、面色苍白、出汗、心率加快和血压轻度升高等;
2、会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症状轻者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视物不清、步态不稳,可有幻觉、躁动、易怒、行为怪异;严重者会神志不清、癫痫样抽搐的表现,最后还有可能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3、忧郁、焦虑,渴望甜食,饥饿感强;
4、足部肿大、胸闷气短,身体各部分伴有疼痛感。
二、低血糖的病因:
1、葡糖糖的过度利用:
(1)高胰岛素血症;
(2)肿瘤。
2、葡萄糖生成不足:
(1)肝糖原累计病;
(2)内分泌疾病;
(3)严重肝病及肝淤血;
(4)肾病晚期;
(5)半乳糖血症(因半乳糖1磷酸尿嘧啶核苷转化酶缺陷,使半乳糖不能转化为葡萄糖);
(6)其他:长期饮酒(抑制糖原异生);脓毒血症;饥饿;恶液质;剧烈运动等。
3、饮食结构不合理
三、低血糖的危害:
1、血糖低于2.5~2.8m田oyL时,大脑皮层受抑制,进而产生中枢神经系统(脑部)症状。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往往早于神经低血糖症状。
2、低血糖有可能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卒中等。
3、持续性的严重低血糖会引起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嗜睡、精神失常等;
4、严重时会造成对脑细胞的损害而导致惊厥、昏迷基至死亡。
四、低血糖饮食原则:
1、少吃多餐;一天大约吃6~8餐。睡前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也会有帮助。除此要交替食物种类,不要经常吃某种食物,因为过敏症常与低血糖症有关,食物过敏将恶化病情,使症状更复杂。
2、均衡饮食:饮食应该力求均衡,最少包含50一60%的碳水化合物(和糖尿病患者同样的饮食原则),包括蔬菜,糙米,酪梨,魔芋,种子,核果,谷类,瘦肉,鱼,酸乳,生乳酪。
3、应加以限制的食物:严格限制单糖类摄取量,要尽量少吃精制及加工产品(例如:速食米及马铃薯),汽水,酒,盐。也少吃通心粉,面条,肉汁,白米。
4、增加高纤维饮食;高纤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当血糖下降时,可将纤维与蛋白质食品合用(例如,麦麸饼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酱)。吃新鲜苹果取代苹果酱,苹果中的纤维能抑制血糖的波动,也可加一杯果汁,以迅速提升血糖浓度。
5、戒烟禁酒:酒精,咖啡因,抽烟都将严重影响血糖的稳定,最好能戒除或少用。
6、补充营养素:铬,维生素B群,硫胺素(B1),烟碱素(B3)及维生素B12加泛酸(B5),钙加镁,锌,蛋白质分解酵素等。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ykzpmd,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