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全蝎胶囊,冬虫夏草有副作用吗?
经常看到商家在宣传中说到冬虫夏草老少皆宜,没有任何副作用,一些消费者就会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吃冬虫夏草,其实这是一种错误。
冬虫夏草确实是适合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同时也可以应用于日常保健,但是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吃,以下这些人群不要食用冬虫草:幼儿与孕妇最好不要食用冬虫夏草,因为幼儿食用会造成性早熟,而孕妇体热要减少食用冬虫夏草次数,孕中期与晚期不应食用;发烧(急性高热患者)、妇女月经期禁忌服用;热性体质的人,高血压中风患者不宜食用,同时体内出血(如咯血、便血等)、脑出血人群不宜食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减量服用,有实火或邪症者不食用。
那些动物可做中药材?
1 很多动物都可以做中药材,比如鹿茸、熊掌、虫草、珍珠、牛黄等等。2 中药材的来源多种多样,有植物、动物、矿物等,其中动物类中药材因为其珍稀和独特的药效而备受青睐。3 除了上述提到的动物中药材外,还有一些比如麝香、雄黄、龟板等动物的骨骼、内脏、皮毛等部位也可以用于制作中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采集和制作这些动物中药材的方式容易引起动物保护的问题,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和规范。
中药有多少种?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著名典籍
《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
外文名
Chinese herbolog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别名:中草药、生药:中文名:中药
数量约2000种。
冬虫夏草是保健品吗?
感谢邀请。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冬虫夏草有什么印象?
最容易联想到的似乎就是——贵和补。冬虫夏草有多贵?10 克可以卖到 6000 元,比黄金还贵。冬虫夏草有多补?搜索一下,对它功效的介绍都是“增强免疫力、抗癌”之类的词,听着就很“滋补”。
然鹅这些可能只是一个“虚假的骗局”罢了。与很多人的想象不同,在中国几千年的食补药材发展史上,并没有冬虫夏草的一席之地,甚至连中国传统草药名著《本草纲目》都没有记载过冬虫夏草。
一、为什么冬虫夏草这么贵呢?下面这些事件可以帮你理清思路:1、1974 年,在冬虫夏草产地青海,冬虫夏草价格在 28 元/公斤左右。而彼时的金价约为 11 元人民币/克,是冬虫夏草的 390 多倍。
2、冬虫夏草价格的第一步突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大约在1990 年,冬虫夏草的均价就上涨到了 1000 元/公斤。
3、1995 年,国家放开了对私人经营冬虫夏草的限制,从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开始推动冬虫夏草价格逐年稳步上涨。
4、2003 年的「非典」爆发,冬虫夏草价格迎来了第一次质的飞跃。
这场覆盖全民的恐慌,让民众对身体健康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法,一切宣传能够“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都成了救命稻草。
非典过后,冬虫夏草借着这一波恐慌和“物以稀为贵”的名由,从几千元/公斤涨到 1.6 万元/公斤,正式迈入“奢侈品”行列。
二、可是如此昂贵的冬虫夏草,真的能滋补养生?简而言之,不仅不能滋补养生,常吃还会导致砷中毒。
2001 年,卫生部本着环保目的,命令限制冬虫夏草这类国家二级保护物种作为保健食品原料。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三年来3次发文,将冬虫夏草踢出保健品行列,还百姓一条健康透明的保健之路。
1、曾经,原CFDA发布《这4种保健品不保健,千万别花冤枉钱了!》,冬虫夏草位列榜首。美国普渡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为百姓辟谣,指出目前没有高质量研究能够证明冬虫夏草对人体健康有特殊功能。
2、两年前,原CFDA就曾发布《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的通知》,严格要求含冬虫夏草的保健食品相关申报工作按《食品注册和备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未经批准不得生产和销售。
3、同样在2016年,原CFDA还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冬虫夏草类产品的消费提示》,其中明确提出:对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产品的监测检验结果显示,砷含量为4.4~9.9毫克/千克。
该消费声明提示,“冬虫夏草属中药材,不属于药食两用物质。有关专家分析研判,保健食品国家安全标准中砷限量值为1.0 毫克/千克,长期食用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粉及纯粉片等产品会造成砷过量摄入,并可能在人体内蓄积,存在较高风险。”
同仁堂冬虫夏草7克一盒多少钱?
同仁堂冬虫夏草7克一盒2200元左右
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的老字号,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92年8月,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正式成立。1997年6月,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隆重挂牌,在上海证交所上市。2000年3月,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下沉部分优良资产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0月底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上市之后,同仁堂科技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业绩表现,并于2010年7月9日正式转入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