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制品的营养价值,豆腐有哪些常用别名?
1、王粮:“王粮”即豆腐。这是旧时皮影戏行业中艺人们中间说的隐语行话(见中国西安皮影戏博物馆解说词)。
2、水欢:这是浙江省龙泉、庆元、景宁等县菇民(种植食用菌的农民)中流传的豆腐的隐语。
3、水判:这是四川省成都一带称豆腐的江湖语言。清末傅崇榘编著的《成都通览》(成都《通俗报》社刊印出版)所记之江湖语言,豆腐就有“水板、水判、水林”等几种叫法。
4、水林:这是旧时四川省成都和福建省永安等地豆腐行业中的隐语行话。
5、白物:豆腐的名称较多,它在日本也有异名别称。日本东麓被纳编著的词书《下学集》说豆腐日本称为“白璧” ;而在女性中则又另有叫法,称为“白物”。 豆腐存在的历史悠久,相传是在公元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袁翰青以为五代才有豆腐。
日本学者筱田统根据五代陶谷所著《清异录》“为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认为豆腐起源于唐朝末期。
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发现的石刻壁画,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汉代的争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第五分册《发酵与食品科学》一书的作者黄兴宗,综合各方的见解,偏向与认为打虎亭东汉壁画描写的不是酿酒,而是描写制造豆腐的过程。
但他认为,汉代发明的豆腐未曾将豆浆加热,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当前的豆腐,因此未能进入烹调主流。
到宋代豆腐方才成为重要的食品。南宋诗人陆游记载苏东坡喜欢吃蜜饯豆腐面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京城临安的酒铺卖豆腐和煎豆腐。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吃豆腐?
豆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肴,大多数考古学者认为豆腐始于汉代,由博学多闻、喜好炼丹修仙的淮南王刘安所发明。现在,不仅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能品尝到不同口味的豆腐菜,豆腐还拥有了其特有的豆腐文化。“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用豆腐和小葱的颜色表明了为人处世的清白;“刀子嘴豆腐心”,形容说话尖酸刻薄但心地善良的人。
豆腐虽然被炎黄子孙喜爱了两千多年,但依托于现在医学、营养学对其的研究与剖析,发现有部分人群是不适合(多吃)豆腐的。
豆腐的营养特征豆腐的原材料——大豆有着丰富营养成分,大约含有35%-45%的蛋白质、15%-20%的脂肪和25%-30%的碳水化合物,此外还有胡萝卜素、除维生素B12之外的各种B族维生素、维生素E等。在畜牧业落后、产品供应不足、动物性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早期社会,大豆与谷类食品混合食用,可以使混合后的蛋白质生物价接近肉类蛋白水平,所以豆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豆腐制作工艺的出现,让人类将大豆中的营养物质更加充分地利用起来,尽管大豆中富含着大量的蛋白质,但由于其中的抗胰蛋白酶的因子影响,整粒熟大豆的蛋白消化率仅为65%左右,而经过加热、煮熟等一系列加工制成豆腐后,蛋白质的消化率可以提高到92%- 96%。除此之外,大豆中的其他抗营养因子,如影响钙、铁等矿物质吸收的植酸,引起中毒反应的红血球凝集素,让人身体产生不适的胀气因子等,都会在加热处理或其他方法加工后得以减少或去除。
豆腐的营养成分,主要特征为植物蛋白、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性嘌呤、矿物质(因凝固剂的不同,钙、镁含量会有差异),忌食人群的某些忌食原因也与这些物质有关。
忌食豆腐人群1. 肾脏病患者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分解所产生的代谢废物是经过肾脏排出体外的。肾脏病患者的肾脏排泄代谢废物的能力大大减退,于是,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废物会蓄积在血中,成为尿毒症毒素。高蛋白质饮食会加重肾病患者肾脏的负担和肾损害,使体内毒素水平增高;低蛋白饮食则可以减少这些代谢废物的产生和蓄积。
能够满足下列条件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质:
①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②被人体吸收后利用度高;③所含必需氨基酸丰富、种类齐全、比例适当。低蛋白饮食应在限制总蛋白的基础上尽量提高优质蛋白质的比例(占50%~70%),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等,而限制主食中植物蛋白质的摄入量。
豆腐所富含的植物蛋白与其它优质蛋白食材相比,含量仍较低,且缺乏必需氨基酸——蛋氨酸是硬伤。
2. 碘缺乏病
制作豆腐的黄豆含有皂角苷,会加速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而本身缺碘的人群自然也是不适合食用。
3. 胃肠功能低下者(包括老人、小孩)
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容易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因此,患有急性和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要忌食豆类制品,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和引起胃肠胀气。而消化功能欠佳的老人与小孩也需控制豆腐的摄入量。
4. 肾结石、尿路结石者?一个巴掌拍不响
泌尿系结石最常见于钙结石,而豆腐恰好也含有丰富的钙质,所以许多朋友认为豆腐吃多了容易患结石,而患了结石的朋友更应该远离豆腐?
豆腐、菠菜同食,易引发草酸钙结石而肾结石的主要成因则是钙质碰到了草酸,形成了草酸钙结石,与钙质的摄入关系不大。烹饪豆腐时,只要注意避免与含草酸丰富的菠菜、苋菜一同烹制,即可避免。
5. 痛风、高尿酸人群?不影响
看了许多其它答主的答案,仍出现了多个“痛风不能吃豆制品的观点”。这个是错误的观点,准确地说,这是过时的观点。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发布的权威诊疗指南《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在以前的版本中是禁止痛风、高尿酸人群食用豆制品的,而最近的2019版本则是将这一观点改为了“不推荐也不限制豆制品(如豆腐)的摄入”。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 嘌呤含量并不高。嘌呤含量116.5mg/100g的黄豆经过浸泡、磨浆、煮浆、凝固成型等一系列工序后,一半的嘌呤流失掉了,豆腐的嘌呤含量也降至55.5mg/100g,属于中嘌呤食物。2. 有最近研究指出:植物性嘌呤对血尿酸水平影响不大,豆类及豆制品可正常食用。找到豆腐的“黄金搭档”,豆腐菜肴更健康为克服上述豆腐本身的缺陷,更好地吸收豆腐的营养,则需给它找到“黄金搭档”。
1. 配点肉,蛋白质好吸收、更全面
豆腐中的蛋白质的含量和比例不是非常合理,也不是特别适合人体消化吸收。如果在吃豆腐的同时加入一些蛋白质质量非常高的食物,就能和豆腐起到互补作用,使豆腐的蛋白质更好地被人体消化吸收。而这些高质量蛋白质的食物,就非肉类和鸡蛋莫属了。因此,肉末烧豆腐、皮蛋拌豆腐等,都能让蛋白质更好地被人体吸收。
2. 找到维生素D,更补钙
虽然豆腐含钙非常丰富,但需搭配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蛋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因此鲜美滑嫩的蛋黄豆腐是补钙的优质菜肴。动物内脏,如肝脏、血液中的维生素D含量也很高,所以将白豆腐和血豆腐一起做成“红白豆腐”,补钙效果也非常理想。鸡胗、猪肝等动物内脏也对增加豆腐的钙吸收有很好的作用。
蛋黄虾仁豆腐3. 搭配补碘,两全其美
豆腐含有皂苷,会引起加速体内碘的排泄,如果长期食用豆腐,可能导致碘缺乏。所以,烹饪豆腐时加点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就两全其美了。
海带炖豆腐4. 膳食纤维,肠道通畅
豆腐虽然营养丰富,但膳食纤维缺乏,单独吃豆腐可能会引起便秘。而青菜和木耳中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正好能弥补豆腐的这一缺点。需要注意的是,菠菜、苋菜等绿叶蔬菜中的草酸含量较高,可以先焯一下水再和豆腐一起烹饪,以免影响豆腐中钙的吸收并造成结石。
木耳葱花拌豆腐我是风湿免疫科乔方医生,原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生。整理发布不易!如果您觉得看了有帮助,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如果您有不同的观点,也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也可以转给您身边需要的朋友;谢谢!
豆芽豆腐豆腐渣豆饼豆浆豆腐皮?
豆浆吧,我觉得豆浆不错,每天一杯,既有营养,还有清火的功效,所以我中意豆浆。
豆类有哪几种?
豆类的品种很多,主要有大豆、蚕豆、绿豆、豌豆、赤豆、等。根据豆类折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可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大豆为代表的高蛋白质、高脂肪豆类。另一种豆类则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为特征,如绿豆、赤豆。烹饪时通常用鲜豆及豆制品,不但可做菜肴的主料及辅料,而且还可以作为调味品的原料。豆类泛指所有能产生豆荚的豆科植物,同时,也常用来称呼豆科的蝶形花亚科中的作为食用和饲料用的豆类作物。 在成百上千种有用的豆科植物中,至今广为栽培的豆类作物不逾20种。
联合国大会第68届会议宣布2016年为国际豆类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被提名负责与各国政府、相关组织、非政府组织及所有其他相关利益相关方合作,推动国际豆类年的实施工作。2016国际豆类年旨在提高公众对于可持续粮食生产组成部分 - 豆类的营养价值的认识,以实现粮食安全和营养。
国际豆类年将为加强整条粮食链上下的联系创造独立无二的机会,以促进更好地利用豆类蛋白,提高全球的豆类产量,更好地利用作物轮作,并应对豆类贸易所面临的挑战。
国际豆类年的目标是:促进豆类在整个食物链中的价值和利用;提高人们对于豆类益处的认识,包括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和营养;促进豆类相关联的全球化生产;加强研究;提倡在作物轮作中更好的利用豆类;应对豆类贸易中面临的挑战。
豆腐富含蛋白质吗?
豆腐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食物,是用大豆经过多种工序制成的,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其蛋白质含量在10%左右,这种植物蛋白食用后易于身体消化吸收,豆腐是一类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