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三国志,中华书局的三国志哪个版本的比较好?
天朝出版社,首推中华书局、岳麓书社。前者冷艳高贵,N年只出竖版繁体,简直是爱好者的噩梦,末了十来年前良心发现,鼓捣了简体前四史,装排也算精良,十分推荐。最值得一看的是每篇附录的《校勘记》,会告诉你如何利用其它版本乃至史书校正文本,这叫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岳麓书社版是大牌校对,与中华书局版各擅胜场,
三国志哪个出版社的好?
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是点校本“二十四史”系列的一种,由文献学家陈乃乾整理,以百衲本、清武英殿本、金陵活字本及江南书局刻本互相勘对,择善而从,并吸收清代学者的校勘成果,编校质量精良。1959年点校本《三国志》面世以来,已通行海内外60年,是学术界最经常研究和引用的版本,
三国志中华书局版怎么阅读?
阅读中华局版《三国志》,应该特别注意其以下特点。
第一,平视三国的史识。在篇章规格上,《三国志》是有区别的:书中魏国君主均立为《纪》,而刘蜀、孙吴的君主则低一个规格,立为《传》。这是因为陈寿身为晋臣,而西晋政权是由曹魏政权禅代而来,为了维护其合法性,陈寿不得不将魏国置于首要地位。长期以来,很多人据此认为陈寿是以曹魏为“正统”,是“帝魏寇蜀”。然而,细加辨析,此说并不确切。首先,从书名来看。陈寿没有为了突出曹魏的“正统”而将全书取名《魏书》,而是称作《三国志》。便可看出,陈寿并未把曹魏视为合法的“正统”而把刘蜀、孙吴视为“僭伪”;他实际上是把魏、蜀、吴三国视为平行的并立政权,并未故意抬高曹魏而贬低蜀、吴。其次,对三国的创业之君,陈寿一视同仁,没有片面地褒美颂扬一方,随意贬低甚至丑化另两方。试比较对曹操、刘备的评价。《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篇末“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篇末“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可以说,曹操才能强于刘备,成就大于刘备,但品格却并不高于刘备,他们是两个家世、经历、性格、作风明显不同的杰出英雄;而在感情上,陈寿似乎更欣赏刘备。再次,除了君主以外,三国众多人物,只有刘蜀的诸葛亮、孙吴的陆逊是单独立传;曹魏方面,竟无一人。这一点,也可见出陈寿秉持“天下”眼光,平等看待三国的卓越史识。
第二,公允持平的史德。从总体上看,陈寿记载三国历史,态度比较公允持平,基本上能够秉笔直书。最典型的例证是对诸葛亮的评价。《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篇末“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仲)、萧(何)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过去一些人由于末句中的“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八字,指责陈寿因为诸葛亮惩罚过自己父亲,挟带私嫌,故意贬低诸葛亮。这种指责,实在站不住脚。如上所述,为诸葛亮单独立传,已经把诸葛亮置于三国英杰的地位。而且细读整个《诸葛亮传》,陈寿满怀仰慕之情,如实记载了诸葛亮一生的显赫功绩和崇高品德,誉之为“识治之良才,管(仲)、萧(何)之亚匹”,可谓推崇备至。至于“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只是指出客观事实,并非刻意贬低。这种公正求实的态度,在同时史家中,罕有其匹。
第三,严谨简约的史才。《三国志》取材谨严,文笔简洁,以不到40万字的篇幅,概述汉末三国百年风云、众多人物,表现出很高的驾驭材料、谋篇布局的才能。这一点,也颇得好评。
总之,《三国志》的成就超出同时及以后其他诸家关于三国史事的著作,历来享有“良史”的美名。
当然,《三国志》也有不足之处。从体例来看,全书只有纪、传而没有志,是一个较大的缺陷。从记事来看,其主要缺点是记载过于简略,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有的语焉不详,有的甚至遗漏。例如,对三国历史影响极大的赤壁之战,陈寿的记载就显然够不上完整全面,有关材料分散于《魏书·武帝纪》《蜀书·先主传》《诸葛亮传》《吴书·吴主传》《周瑜传》《鲁肃传》等不同人物的《纪》《传》中,每一篇的记载都相当简略。从曹、刘、孙三方领袖的本传来看,不仅记载过于简略,而且存在明显的矛盾。其一,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的主要对手是谁?《魏书·武帝纪》说是“公自江陵征备……至赤壁,与备战”,竟完全不提孙权方面;《蜀书·先主传》和《吴书·吴主传》则说是孙刘联军。其二,曹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武帝纪》说是“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根本不提“火烧”二字;《先主传》则说是孙刘联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吴主传》记载相近,却漏掉“焚其舟船”一语。仅凭这三篇纪传,读者很难看出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战役的全貌。相对而言,《蜀书·诸葛亮传》记载了诸葛亮出使江东,智激孙权,促成孙刘联盟建立的过程;《吴书·鲁肃传》记载了鲁肃建议孙权联合刘备,共拒曹操,反对投降,建议从鄱阳召回周瑜等事;《周瑜传》则记载了周瑜反对降曹,坚定孙权取胜信心,率军直抵赤壁,采纳黄盖之计,火烧曹军等事:它们比之上述三篇纪传,提供了更多的史料。然而,它们的记载仍有不够一致的缺陷。因此,如果仅看《三国志》正文,整个赤壁之战的过程就显得不够具体,这就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乃至疑问。
中华三国志手机版攻略是什么?
中华三国志攻城战怎么打?本作颇有难度,而且新手初入游戏肯定怼游戏都不太理解,所以会导致各种问题,接下来本人给你带来中华三国志攻城技巧思路分享。
攻城技巧思路分享
游戏内战斗数据较多,很多因素决定部队战斗力,
但是战斗力并不直接决定攻城强度,只是提供部分加成
这个攻击加成在前期并不会特别明显,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每个兵种都有不同程度的攻城强度,
高顺陷阵营为最强,完全体陷阵营最高一刀超1000
一级弓兵为最弱,一刀1-2(最多与陷阵营差了1000倍甚至还不止,但这就是事实,一群弓手能攻城那就见鬼了...)
步兵系攻城稍稍优势,骑兵次之
然后步兵系内刀兵系攻城优势,剑兵最次
刀兵系四级兵陷阵与先登为最强(只是普通陷阵 比高顺的陷阵营差很多)
其中陷阵可以用战法【陷阵】打城墙,效果显著
先登则是平砍打城墙比较猛
最后又武将带有【攻城】特技的,开启攻城可以使自身对城墙造成双倍伤害
前期,一半的步兵打无人占领的空城,平砍应该不超过30,暴击大概有20左右,不暴击10
攻城伤害又与城池自身减伤有关,有许多高级建筑物可以提供减伤
然后城市自身的统治度相当于防御,满统治为满防,统治为0则城池防御归0,此时按照部队攻击力多少则可以砍城池多少耐久
让城市掉统治最有效的的方法是围城,一格小城为例,八支部队围住一个城,可以快速降低该城统治,
大的城市,根据围攻城池的部队越多,则统治掉得越快,弓兵贴城墙也算,每回合开始前计算统治度
所以最后呢,提供给大家的基本攻城方法就是派四个部队围住城市四个出兵点,然后慢慢敲,不出20日,一座无人驻守的空城就可以拿下
历史上哪些冷知识你掉鸡皮疙瘩?
相信大家都学过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冷知识,今天我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历史上的那些冷知识,以下的冷知识都是查阅过相关资料,保证没有谣言,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1.只有一个蛋蛋的希特勒
希特勒只有一颗有关希特勒只有一颗蛋蛋的传言,历来不断。
一开始宣传,这种说法是英国反法西斯的一种手段,不过在2010年的一场拍卖会上,希特勒的体检报告被拍卖,人们相信它就是失传已久的希特勒病例,并且被巴格利亚政府闪电拍下,对病例的研究后,证明这种传言是真的,希特勒真的只有一颗蛋蛋。
至于原因主要有两个说法,一个是说希特勒天生患有隐睾症,第2个是说希特勒因为被流弹击中而痛失睾丸,无论如何有一点我们很清楚,希特勒只有一个蛋。
2.用月经打仗
在清末的义和团运动中,月经被认为是打败八国联军的法宝,义和团的拳迷们从全城收集到无数染有月经的布条,认为能叫攻城的大炮哑火,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武大郎身高在1米8左右
武大郎真的只有1.5米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1996年,考古人员在河北清河县发现了武大郎墓经对尸骸测验,武大郎身高在1米8左右,在当时那个时代足足是一个大高个。
碑文显示他也不是卖炊饼的,是惟有读书高的读书人,他自幼聪明,寒窗苦读,多年终于中了进士,当了个县令,是个名声尚好的清官。
而且他的妻子潘金莲也不是情妇,而是是贤妻良母,两人育有4个子女,她知书达理和武大郎恩恩爱爱,白头偕老,不过后来两人形象在小说中仅污蔑形象尽毁,潘金莲原籍潘家庄未避泼污也改名黄金庄。两人真的是千古第一奇冤。
4.古人方便后用什么擦pp
在没有纸的年代,古人方便后用什么擦pp?就是用厕筹,简单来说就是小光滑的木条或竹片,一般长约10~23厘米,宽约一两个手指头。放在厕所里用来刮88的,用完之后清洗干净,再放回去供下次如厕的人使用。
电视剧寻秦记里有这样一幕,穿越回战国时代的项少龙。夜宿赵国内急之下问老翁要卫生纸,老翁问了半天才知道是擦pp的东西,老人家在茅坑边拿起一块竹片,这块竹片就是厕筹,到了明清之际,用草纸擦屁股才成了一种习惯。
不过当时有规定,不得用写过字的纸擦屁股。
5.老公是对公公急太监的一种辱骂
老公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清朝,是对公公急太监的一种辱骂。
太监因为接受过宫刑,本应该安分守己,一心伺主,可偏偏有些人存在花心,逛妓院,钱花了却无法圆满,于是开始想各种办法去折磨妓女,妓女私底下谩骂,称之为老公。
6.张飞可能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大帅哥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张飞是一个魁梧的粗人,实际上张飞可能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大帅哥。
代卓尔《画髓元诠》记载,张飞喜欢画美人,擅长草书,元代画家吴振也对张飞的书法进行了高度评价。
他的两个女儿都当上了皇后,称大小章后,说明张飞的基因也不错,但那个时候选举皇后德大于容貌,所以这种推论还有待考证。
7.衣冠禽兽这个词原来是褒义词
衣冠禽兽这个词原来是褒义词,出现于明朝,因为在明朝规定文官绣禽武官绣瘦。
但是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微不至,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词开始有了贬义。
8.秦始皇终身没有立皇后。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帝国,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秦始皇终身没有立皇后。
9.包子是诸葛亮发明的
闻名世界的中华美食包子竟然是诸葛亮发明的。
发明原因是诸葛亮用包子代替人头祭祀,不过当时不叫包子,而是脚馒头。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朝。
10.小青是一个女装大佬
小时候看过白蛇传的电视剧里面,除了白娘子让我们印象深刻外,就是她美若天仙的妹妹小青了,然而我们都被他忽悠了,事实上小青是一个男的。
原著中记载蛇仙白娘子在白龙洞修行时,青蛇贪图白娘子的美色,欲霸占,为此两人开始进行武斗后白娘子赢了,将其变为侍女。小青两人武斗的地方被称为斗龙坝,是我国著名自然遗产峨眉山的一个景区,原来小青竟然是一个女装大佬。
好了,这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十大历史冷知识,我们看待历史要追寻历史的本来面目,不要被小说演义等文学作品所迷惑。比如隋唐演义中,张福贵、苏定方残害忠良无恶不作,可我们探寻历史真相时却发现他们铮铮铁骨为国征战一生,我们大部分人常常以感性的东西去看待历史结果,造成我们对历史得出片面的结论,我们要客观的对待历史,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