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说上海可能是疫情爆发,河南漯河出现一例确诊病例是什么原因?
这是今天全国新增的唯一一个本土确诊病例,所以大家都比较关注。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8日0点至24点全国新增44例输入病例,一例确诊病例。对于输入病例,目前国家的集中隔离政策,已经完全覆盖入境人员,所以大多的输入性病例都是在隔离期间发现的,不会造成新的传播风险,但本土确诊病例还是让人紧张的。
河南漯河确诊病例其实这名漯河确诊病例是一名59岁的保洁阿姨,在之前与已经确诊的平顶山市无症状感染者张某某在曾经三次在一个餐桌上吃饭,所以河南漯河这名新增病例的的流行病学源头应该就是平顶山市的无症状感染者张某某。
我们以为对病毒的认知已经很全面了,但病毒总是在我们志得意满的时候给我们上一课。平顶山的张某某是一名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一直没有任何症状,是3月25日,郏县人民医院对参与疫情防控的一线医务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时才发现为无症状感染者。而一同被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还有同一所医院的周某,和刘某,而刘某之前有武汉出行史,回到家乡后进行了14天隔离后才返回医院。而且漯河市在王某确诊的后的2个小时左右,同时收到了来自平顶山市郏县疾控中心发来的协查密切接触者的公函。
所以可以推断河南新增确诊的王某的病毒来院是:
武汉→刘某(无症状)→张某(无症状)→王某(河南新增)
这起新增确诊病例是很难预料的, 毕竟我们没有对所有国民进行核酸检测,无症状感染者这样特殊的病例确实很难发现。不过在不幸中我们看到了确诊的王某某在一整天的工作中始终佩戴口罩,而且和周围人没有密切接触,也避免了病毒的传播,送王某某去医院的儿子核酸检测也呈阴性,目前追述到王某的密切接触者共20余人都在进行医学隔离。
这起新增病例给我们目前的防控带来的考验对于病毒的了解仍然在不断的加深,目前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我们只能通过核算检测来判断,但我国人口基数太过庞大,没办法全民检测,在我看来也没有这个必要,只要所有人能像新增确诊的王某某,做好个人防护,不但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周围的人。
孤立的时间不足以改变我们目前的防控正则,也没必要再次进行封闭或限行。相信目前的防控体系足以应对零星的新增病例,只要大家再坚持坚持,外出或工作期间做好个人防护,就能够阻断病毒的传播。
我也希望大家不要过度解读在这起无症状感染者的事件,因为无症状感染者在所有患者中毕竟少见,不能因为可能存在难以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就扰乱我们的正常生活。相信国家,相信我们的防控手段,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张文宏说走出新冠疫情靠西医科技?
看看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就知道了,看看香港和上海疫情用西医差点崩溃,被中医力挽狂澜控制住的结果就知道了!看看吉林一开始就用中药控制住了疫情,没有死人,就更知道了。
靠科技?科技让美国佬疫情死亡一百多万日,现在还在继续。科技西医让香港和上海疫情差点崩溃。科技到现在都没有搞清楚人体发病根本原因,更没有一整套人体发病根本原因理论体系,一直在试错,不停变来变去,没有永恒真理学问知识,像愣头青一根筋一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忽悠钱缺德西医是第一名,更像一个传销组织。
而中医在几千年前就知道人体发病根本原因了,中医一出道就是巅峰,有真理大道一样的超强稳定性,不敢是几千年前还是现在和几千几万年以后,只有人类存在,中医一直实用,一直保持永恒治病救人真理医学生命力。
看见过长命百岁的老中医和道士很多,没有见过长命百岁的西医大夫,已经说明了问题。
该低调一些保护自己了吗?
这两天宝妈们互相转发最多的,估计不是美国确诊了多少新冠病例,而是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此次新冠疫情中的“男神”,张文宏医生的一句“金句”:早上不许(给孩子)吃粥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简单的一句“早上不许吃粥”引起各方网友的激烈争论。支持者大力表示赞同,认为粥除了水,剩下的就只是碳水,跟牛奶、鸡蛋相比,毫无营养价值可言。
更有甚者将食物的问题上升到民族大义的高度来进行讨论,认为反对者将牛奶、鸡蛋这些食物定义为西方食物,是不对的。
另一方面,从小就吃粥长大的小伙伴也不买账了,认为这是在帮奶农、奶商做广告,也有人觉得张医生可能没见过有营养的粥,还有的人说,贫穷的孩子连早餐都没得吃,更何况是粥。
当然,有些网友能够保持清醒,既不抬杠也不随便附和,特别地提醒大家,张医生是在说疫情期间的饮食,他完整的意思是叫孩子不要只吃粥、咸菜这类食物,要吃足够的蛋白。
根据笨爸爸的理解,张医生的原话可以理解为这段疫情时间把粥当早餐,要让位给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为增加抵抗力打牢基础。“不许吃粥”这么一句话只不过是被人为地放大和过分解读了,仿佛粥就成了跟垃圾食品一样的东西。大家不要被这种断章取义的东西给误导了。实际上,粥的营养并不单纯指白粥,而且,粥是6个月至1岁甚至一岁半宝宝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种缓冲性辅(主)食,没有粥的存在,宝宝的健康恐怕也会少了一道保障。
宝宝吃粥的4个好处1、逐步锻炼咀嚼能力
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大概是在6个月左右,辅食首选是糊状的米粉,即使没长牙齿也能够吞咽。不过,有些宝宝6、7个月就开始零星的长牙齿了,这个时候吃一些比米粉稍微硬点的粥状食物,可以起到帮助宝宝锻炼咀嚼能力的作用。再者,随着宝宝逐渐长大,未来就需要吃上米饭了,所以粥可以扮演一个“桥梁”的中间角色,实现从液体食物到固体的食物之间的转变。试想下,假如宝宝从来没吃过粥,突然给他吃米饭,显然他会接受不了,一个是咀嚼方面不习惯,一个就是米饭没味道,这都会给宝宝以后的饮食造成不良影响。
2、粥更容易消化影响消化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胃容量和胃酸的多少,宝宝体积小、年纪小,胃容量和胃酸分泌都不多,这个时候就要优先容易消化的食物。粥里面的主要营养成分就是淀粉(碳水化合物),经过高温熬煮之后,粥里的淀粉会糊化,暴露出更多的反应位点,跟人体的淀粉酶的接触机会增多,所以更容易被消化,这对胃酸分泌较少的宝宝来说是有利的。白粥同时也几乎不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脂肪等大分子营养素,所以它不需要其他复杂的酶和反应,整个粥就能被消化吸收干净。
3、帮助宝宝补充水分有数据显示,粥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水分占比将近90%,但是,苯爸爸认为这反而是粥的一个优点。很多宝宝天生就不爱喝水,这个问题令不少宝妈头痛不已,因为不爱喝水,宝宝出现眼屎多、有口气等现象。粥含有90%的水分,特别是对白粥来说,本身的清淡口味更是一种难得的优势,吃了一碗粥,无疑让宝宝在补充能量的同时,也喝了一碗开水。水虽然不属于营养素,但确实是人体所不能缺乏的东西,身体很多营养物质的代谢、排泄和运输都要靠水才能进行。因此,粥可以作为不爱喝水宝宝补充水分的一种理想途径。
4、培养宝宝清淡的口味无论是奶粉,还是米粉等辅食,甜味总是会有的,而且宝宝的大脑天生对甜味有特殊偏好,如果不加以重视,宝宝日后肥胖的概率可能会增加。假如宝宝经常性地吃一些没什么味道的东西,比如白粥,那么当他再吃其他味道较大的食物时就会形成一种对比,从而对后者产生一种“抗拒感”:太咸或者太甜。因此,吃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宝宝清淡的口味,为健康成长打好基础。但这里要强调,做为辅食,是不能光给宝宝吃白粥,或者米汤的,该喝的奶量一样需要喝,米粉、面条、果泥等也可轮换着吃。而且,粥可以做出许多花样和营养来,而不是仅仅是喝白粥。
把握煮粥的分寸也有讲究宝宝的身体是一天天都在变化的,所以给宝宝的辅食也需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宝宝的咀嚼能力、吞咽能力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往上提高,所以,在给宝宝煮粥的时候需要把握好分寸。
1、刚开始添加辅食,也就是6个月左右的时候,宝宝还没出牙,因此咀嚼能力差,同时吞咽能力也有待加强,所以煮的粥应该稀一点、烂一点。
2、等到8、9个月的时候,宝宝开始出牙,同时吞咽能力有所提升了,那么煮粥的时候,米可以适当放多一点,不需煮的太烂。另一方面,宝宝的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因此吃稠点的粥更能补充能量。
3、1岁之后,宝宝的牙齿逐步长齐了,这个时候宝宝可以尝试着吃点更浓稠的粥,甚至是开始吃点软米饭了。
这样吃粥也能营养全面如果就白粥来说,它除了提供碳水化合物之外,几乎就没有其他营养了,所以白粥是一种营养密度很低的食物。但是,粥不只有白粥,只要营养搭配得当,粥也能成为一种营养全面的食物。或许你要问,为什么不干脆吃其他食物,非得跟粥一起混着吃?举个例子,鸡蛋是富含蛋白、卵磷脂等营养成分的食物,不过,鸡蛋煮熟之后,蛋白会变性凝固,这样流体食物就变成了固体食物,对于大人来说,光吃鸡蛋不喝水有时也会噎着,更何况是还没长什么牙齿以及喉咙很小的宝宝呢。
所以,把粥作为一种载体,在煮的时候加个鸡蛋搅匀,煮成一碗鸡蛋粥,既可补充能量,也能补充蛋白、脂肪等营养,可谓一举两得。其实,不光是鸡蛋,其他食物同样可采取这样的做法。当然,挑选的食物最好含有一些宝宝重点需要的营养素:钙、铁、锌、DHA、维生素D等。
1、富含钙的食物
虾皮含钙量极高,不过对于1岁以下宝宝来说难以消化,因而可以忽略。但是其他水产品类食物的钙含量着实也不低,比如河虾、海蟹、扇贝等。其次,黄豆、豆腐等豆制品含量也跟牛奶差不多,同样是膳食钙的良好来源;青菜中,油菜心的钙含量也不低。因此,以白粥为主食,加入虾肉或蟹肉糜、豆腐糜、油菜心糜等搭配,煮出来的就是一碗营养丰盛的粥: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钙、维生素等。
2、富含铁的食物
铁对宝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奶类、米粉类吃得不多的情况,从膳食中摄取铁就显得尤为关键了。动物性食品中铁为血红素铁,吸收率要比非血红素铁高。这里面,鸭血、猪肝、猪血等血红素铁含量比较高,通常可以在粥里面掺入一些猪肝、猪红这类食物,增加宝宝的铁吸收。植物性食品中的铁尽管为非血红素铁,吸收率要低一些,但胜在含量方面有优势,比如木耳、紫菜、芝麻、豆腐皮等,煮粥的时候把这些东西搭配进去,同样也可为宝宝增加不少的膳食铁。
3、富含锌的食物
一般来说,红色肉类、动物内脏既是铁的良好来源,同时也是锌的极好来源,比如猪肝含锌量就不低。其次,虾、花生、鸡蛋等也是锌的良好来源。另外,通常的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都是含锌量就稍低一些。
4、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维生素D算得上是宝宝长高的关键营养素,缺了它的话,即使吃再多的钙也无法吸收。
含量最高的是红鳟鱼和大马哈鱼的鱼干,达到15.6微克/100g,如果宝宝能够吃稀粥了,那么可以每次加入10~15g的鱼干,能提供的VD大概是2微克左右。其他食物中,蛋黄、香菇、鸡蛋都含有一定的VD,每天吃一碗鸡蛋粥,宝宝可以摄入1微克的VD。
5、富含DHA的食物
DHA对宝宝大脑和视力发育极为关键,所以DHA的补充也需要重视。
富含DHA的食物并不多,主要是以鱼类和藻类为主,尤其是深海冷水域的鱼类以及部分单细胞藻类。如果宝宝不吃鱼油或藻油之类的补充剂,那么水产鱼类的添加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总体来说,许多食物都不单只富含一种营养素,比如猪肝既富含铁,又是锌的良好来源;鱼类既含有不少的维生素D,也同时富含DHA。
所以宝妈要掌握的原则的是,按照上面的数据合理搭配动物肝脏类、肉禽类、鱼虾类、豆制品、菌菇类以及蔬菜类等6大类食物,那么做出一碗营养全面的粥也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宝宝非得一日3餐都要这样跟粥搭配去吃,有时适当减少粥这样的主食,为其他食物的摄取预留一点空间也是必要的。等到宝宝大了之后,可吃的食物多了,粥也就吃得少了。
是不是要取消低年级开学?
新冠病毒真的是可恶又狡猾,全国人民努力抗疫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疫情局面,近日连连出现反弹。
东北三省的聚集性疫情接连爆发中,不曾想上海又出现了新增病例。
上海也有新增病例上海市卫健委5月18日通报:5月17日0—24时,新增1例湖北来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该确诊病例为湖北籍,常住湖北省潜江市)。
这个病例是5月14日晚乘火车来沪求职的湖北人,当晚乘地铁2号线至麦居宾馆。
5月15日主动前往东方医院南院申请实验室检测,因血清学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日即被医疗机构隔离留观,其后出现症状。
5月17日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酸检测诊断为确诊病例。
目前,已追踪到其在本市的密切接触者21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观察。这名病例曾活动过的场所及交通工具已进行终末消毒。
上海疫情防控形势这名新出现的病例,让上海的疫情防控形势也一下子变得紧张了起来。
从4月9日起,上海支持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对部分员工开展核酸检测。4月22日起,上海个人可自愿自费预约进行核酸检测。截至5月15日24时,共检测6万余人,没有阳性,做到了愿检尽检。
截至5月17日24时,上海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340例,治愈出院332例,死亡7例,在院治疗1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尚在医学观察中的无症状感染者0例。
上海本次新增病例的出现会不会影响到低年级开学?先来看之前上海各级学校发布的开学时间:
四年级:5月18日;
五年级:5月18日;
初一:5月18日;
初二:5月6日;
初三:4月27日
高一:5月18日;
高二:5月6日;
高三:4月27
在此之后上海市教委5月16日发布消息:
小学一、二、三年级于6月2日返校开学,在线教育延续至本学期末,若学生有需要,经向学校报备后,可选择在家继续接受在线教育;
6月2日,全市公办托幼机构开园,6月2日起,民办托幼机构经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可自主选择开园时间,所有家长均可自愿选择幼儿是否来园,托幼机构为选择本学期暂时不来园的幼儿保留学位。
以上看到,上海于6月份就可以做到全面开学了,那么此时突然出现新增病例,会不会影响到即将开学的小学低年级及幼儿园呢?
应该不会,首先这名病例是湖北的外来输入病例,并不是上海本土出现病毒感染,而且现在已经及时对其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观察,检测消毒,该病例活动轨迹全程也佩戴口罩,所以不用过于惶恐担心。
二来从上海市教委的开学通知上看,小学低年级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可以选择自主入学,所以说本来就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也就没有必要取消开学了。
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就一定是安全的!
上海2名被确诊浦东医院4015人被隔离核酸检测?
上海11月21日确诊2例, 这是事实。从应急反应来看,我们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紧急处置都非常的快速。对于社会的影响其实很小,不需要紧张。正如张文宏医生所说,用消防来做比喻就是扑灭初起火灾总比后期救火要来的容易。
2人确诊和4015人隔离检测,背后是全心为民自从疫情爆发到如今也已经快一年时间。很多人确实对于病毒已经产生了麻木。甚至觉得国家如此大题小做是否值当。
因为上海出现2例病情,医院就让4015人隔离检测。还要提升当地的风险等级,让很多人工作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从上海回到原籍的朋友们,很可能需要接受当地街道人员的问询和笔录等等。
可是我们又换了一个思路。如果真的如同美国一样不管不顾可以吗?事实上是可以的。因为国家只要保证上层组织不受到侵害,国家机器依然能够运作。而人们的生病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中国就是要为了每一个百姓的身体健康,不放弃、不抛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不是挂在墙上,而是真实地落在实地。
上海出现的这2例,就坚决地对周边群众进行体检。保证不发生二次传播。
从轨迹回放来看病情的影响先从官方通报的轨迹开始入手。这是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
病例1,吴某某,男,39岁,11月19日晚自行至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入院体温39度,肺CT显示肺部有炎症表现,即被隔离留观,现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
该病例为浦东机场UPS上海国际转运中心西区货运站安检员,在沪居住地为浦东新区周浦镇明天华城小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除工作场所外,该病例14天内到访过周浦医院、千里香馄饨听悦路拱海路口店、航头镇王楼村、祝桥镇新东村竞新小区等场所。目前上述场所已进行封闭管理、终末消毒。病例2,李某某,女,34岁,与病例吴某某为夫妻关系,长期同住,11月20日出现发热、咽痛,自行至上海市浦东医院发热门诊就诊,肺CT显示肺部有炎症表现,即被隔离留观,现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隔离治疗。
该病例在上海市浦东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除工作场所外,该病例14天内到访过航头镇王楼村、祝桥镇新东村竞新小区等场所。目前上述场所已进行封闭管理、终末消毒。工作场所浦东医院已实行闭环管理。 这两人是夫妻,所以出现感染这种情况是确实的。另外从活动半径来说,生活也是比较单调。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基本不会有更多的密切接触者。这也是值得欣慰的。 另外根据已追踪到上述两例确诊病例在沪密切接触者86人(其中家属6人),已全部落实隔离观察措施,完成首次核酸采样,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南阁水哥给出一个初步的结论:这就是单一的物传人,然后在人际间传播的一条途径。 弄明白这些之后,对于后期的防治工作就变得简单。源头已发现,剩下的交给时间处置。分析病例风险可控,但依然存在一个隐患这对夫妻是确诊了,可是他们读书中的女儿情况呢?目前追踪到的信息是,女儿就读的学校已落实好隔离、检测、消杀等相关措施,全部改为线上教学。
令人遗憾的是,在学校的物品表面依然发现了阳性反应。
这也意味着。学校有可能成为传播的另外的策源地,这一点是值得忧虑的。
不过我们既然已经能够找出来,那么一定就有办法进行处置。各种应急预案是该拿出来用一下了。
接下来上海的防控措施要升级针对出现的新形势,上海绝对会认真对待。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措施包括
1.调整风险等级。将浦东新区周浦镇明天华城小区列为中风险地区,其他地区等级不变。
中风险地区相关人员原则上不离沪,确需离沪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2.加强医疗卫生应急准备,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战斗队、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备队; 3.制订市、区定点后备医院整体转换工作方案,储备足够的治疗床位; 4.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做好全上海应急医用物资30天满负荷运转储备。 5.病患女儿所在的学校停课,改为线上教育。 6.对医院内的环境进行全面消杀;采取封闭隔断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流动。 这些措施的快速出台,也表明我们已经有非常成熟的应对方案。 广大市民也会积极配合,这就是我们的万众一心防疫的决心。对于来沪人员的提醒如今来沪的人员当你回原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黄码的标签。这时需要积极地和当地居委会对接告知自己的情况。
建议出行前,先咨询当地酒店,是否接待上海来客,能否办理入住,以免耽误你的出行。
希望这些不用隐瞒,因为关系到我们整个城市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