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对心脏的损害几天后严重,湿气会导致什么病?
湿气是产生多种疾病的根源,湿生百病、痰生怪病,湿和痰同为一物,清者为湿、稠者为痰,痰湿可以在人体的皮表,也可以在人体的内里,可以在五脏、也可以在六腑,痰湿能随人体的气机上下,随着气血的运行无处不在,人体随时随地、无时无刻都在形成痰湿,而痰湿的形成主要是人体阴阳失调的结果,这主要与脾胃的运化失司有密切关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血不利则为水,所以人体气机一旦不畅通就会产生痰湿和水液,而痰湿所到之处又会影响气血运行,产生各种疾病,湿气又往往和风、寒、暑相结合,形成风湿病、湿寒病、暑湿病,因此治疗湿气非常重要。
湿气在人的体表会身体油腻,或者汗出如油,面色灰暗无光,身体沉重无力,湿气在表又会影响人体表阳的运行,会形成表虚、表实,表虚的就是动则汗出或者汗出如油,治疗的方法可以用四君子汤或者桂枝汤,也可以用玉屏风散治疗,表实的发热恶寒,可以用麻黄汤或者麻黄桂枝汤治疗,湿气在上会使人头重如裹、恶心呕吐、头晕头疼、晕头涨脑、失眠健忘,像风湿感冒、湿热感冒、湿寒感冒等,这些都是风寒、风湿、风热在表的表现。
风湿、寒湿侵犯人体又会形成风湿病,像风湿麻痹、关节炎、类风湿、肩周炎、颈椎病都与风寒、风湿有关系,如果这些湿气进一步侵犯人体就会形成心脏病、心肌病和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因为湿气粘稠、会影响气血运行,所以就会造成气血运行的不畅通或者瘀阻,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都是湿气粘稠造成的。
湿气在心会有痰火扰心,就会神昏谵语、心中烦躁、语无伦次等,治疗的方法是清热祛湿和化痰醒神,湿气在肝胆会影响肝胆的疏泄,会有肝火旺盛和肝气郁结,肝火旺盛的就会头晕眼花、脾气暴躁、易急易怒、口苦口臭,治疗的方法可以用大柴胡汤,或者用菊花、蒲公英、五味子、枳实泡水喝,湿气在肺就会影响肺气的宣降,会有咳嗽、气喘、面部浮肿,像人体上部的水肿大都与肺失宣降有关,治疗的方法是宣肺化痰、清热祛湿,可以用麻杏石甘汤加补气祛湿的中药材治疗,湿气在脾胃就会胸中胀满、不欲饮食、恶心呕吐、大便溏稀或者下利等,治疗的方法健脾祛湿和清热通下的方法,可以用四君子汤健脾健胃,用大柴胡汤清理内里的湿热互结,像胃痛、胃胀、胃炎、溃疡等,都是湿气过盛或者湿热互结造成的,湿气在肾就会出现下肢浮肿、小腹胀痛,严重的会出现身体浮肿,像膀胱炎、肾病都是湿寒和湿热造成的,治疗的方法是利尿祛湿和通下祛湿,中医有: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可以重用车前草、车前子、泽泻、茯苓、猪苓等治疗,综合上述湿气可以产生多种疾病,人体的大多数疾病都是湿气造成的,所以形成的疾病也是多种多样、数不胜数。
心慌是怎么回事?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心慌其实就是中医所讲的心悸。主要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
换句话说,其实就是正常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当你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心跳并伴有一种不适感,说明你心悸(心慌了)。
那么,人为什么会出现心悸呢?心悸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心悸、第一个字就强调了“心”,也就是说中医认为心悸的病位是在心的,而中医认为心脏具有两大生理功能: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明。
主血脉的意思是心脏主宰血液在脉道(类似现在的血管)中正常的运行;主神明的意思是心脏主宰生命活动中一切的精神活动,而且这个精神活动是明朗的、明亮的,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神清气爽。所以说,一旦有一些病理因素影响到血液的运行或者说是影响到了精神正常活动就会产生心悸。
而能够影响到血液运行或精神活动病理因素,在中医的临床中主要归纳了以下四点:1.体虚劳倦;2.七情所伤;3.感受外邪;4.药食不当。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心慌更多对应的是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其可见于生理情况,更多见于病理性状态,包括心脏本身疾病和非心脏疾病。
也就是说西医引起心律失常(心慌)的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
生理情况:比如说与心目中的女神或男神擦肩而过,突然间的怦然心动,或者正在观看一部恐怖电影,突然间屏住呼吸,心跳暂时停止,这些都是一种生理状态,往往事后便可缓解;病理状态,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具有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因自主神经兴奋性改变或其内在病变,导致不适当的冲动发放或者无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异常自律性或是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过高导致冲动形成异常而引起心律失常;二是冲动形成没有异常但是在冲动传导的过程中出现异常。其中生理性和病理性中症状相对较轻的一些是不需要担心的,比如说剧烈运动、过多紧张、过多惊吓、过度劳累、输液不当等,这些因素引起的心慌经过合理的休息或者调理都是可以自愈的。
而对这种相对较轻的心慌,中医又称为惊悸。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心慌都是可以自愈的,假如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出现了以下类型的心慌,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这种心慌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心慌呈持续性;经过休息调整不能够得到缓解;没有明显的诱发因素。而对这种相对较重的心慌中医又称为怔忡。
所以,出现心慌不要慌,分清轻重做治疗。但是,为了自身的健康,我们有必要做一些初步的了解,更好的预防心悸的发生,维护好自己的健康,最终做属于我们自己的健康管理师。
肌酐升高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你好,血肌酐忽然升高,通常是因为“慢性肾功能不全”遭遇了“急性肾损伤”,这个时候不要慌着去透析,应该立即寻找引起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并及时采取专业的治疗。
那么,引起“急性肾损伤”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1.感染
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等都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常见的原因。
医生提醒:一旦出现感冒、咳嗽、尿频、尿疼等症状就应考虑感染的可能,采用抗感染治疗。
2.药物性肾损伤
很多药物具有肾毒性如部分抗生素、肾毒性中药、某些抗炎镇痛等等,一旦这些药物使用不当,就会导致血肌酐急速上升,严重的甚至会直接进入尿毒症期。
医生提醒:发生药物性肾损伤后要马上停用相关药物,并进行专业的对症治疗。
3.其它原因
过度劳累、饮食不当、严重脱水、贫血、血压升高等都会引发急性肾损伤。
医生提醒:血压升高、贫血等症状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其它原因要在日常生活中格外注意。
如果能及时找到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并采取对症治疗,血肌酐指标很快就会控制到稳定的范围。但如果超过一个月没找到或未及时解除这些病因,那么,就会变成慢性肾衰竭,一步步发展为尿毒症,可能就必须得依靠血液透析了。
医生提醒: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一发现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是怎么区分的?
如何区分风寒和风热感冒?
下文全部从中医角度论述问题,大家阅读中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感冒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疾病,每个人都有过感冒的经历,但是你对感冒真的了解吗?
“感冒”其实是一个中医的名词,中医把感冒又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可见一个小小的感冒并不简单,说到这里也提醒一下大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可以用板蓝根、VC银翘片等一些感冒药,这也是此问题的价值所在!
注意!!!
在用感冒药之前一定要辨证,根据证型,再选择合适的对证药物,否则就是在乱用药。
这里就教大家怎么辩证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大家可以通过鼻涕、汗、痰和全身症状等多方面区别风寒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
1、汗:无汗
2、鼻涕:鼻流清涕
3、痰:咳痰清稀
4、全身症状:患者特别怕冷,但是体温不高(恶寒重,发热轻。)头疼,肢体酸痛,口不渴。
风热感冒
1、汗:有汗
2、鼻涕:鼻流黄浊涕
3、痰:咳吐痰黄粘稠
4、全身症状:患者体温高(发热重,恶寒轻。)头胀痛,咽喉红肿疼痛,口渴。
风寒感冒是由于感受风寒(受凉)之邪,导致风寒束表,卫表失和,肺气失宣,风热感冒是由于风热阳邪袭表,导致肺失清肃。
由于两者病机不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也是正好是相反:
风寒感冒是: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常见药物:荆防败毒散、风寒感冒冲剂等等。
风热感冒是: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常见药物:银翘解毒片、双黄连口服液、Vc银翘片等等。
感冒的预防关键在于增强自身的体质,平时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多参加户外活动,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增加抗病能力。
古人是如何知道一种东西的药性的?
我举几个民间的例子,大概能说明古人辨识植物药性的方法之一:
我小时候老家的赤脚医生很少,好几个村庄才有一个医生。家人生病发烧时会去找医生,但是经常遇到医生出门去给人看病的情况。如果一时找不到医生,就会用自己的方法处理。
民间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毛巾敷额头,这种方法很见效。我们现在知道这个叫物理降温。
2、还有一种方法叫“熬百草汤”喝。就是出去找很多种植物的枝叶,放在一块熬汤给病人喝。这种方法也很神奇,往往还真能治好,或者缓解症状。但是凑够100种植物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往往找十种八种的就回去熬制了,大概率能治好。如果碰巧能治好了,农民都会记住他采集的植物和分量,并且相互之间口口相传。
口口相传有的人在碰到相同的症状时也会效仿。在效仿时往往不能采集到全部的植物,会少上一种两种的。如果有同样的效果,人们会再次口口想转。如果治不好,会出去找漏掉的几种再试试。再次口口相传时会强调这几种重要的植物。
经过这样反复相传后,最后往往会只需要三到五种植物就能治好特定的病。这时就需要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入场了,他会把这三到五种植物仔细研究、反复配比、调试用量、淘汰不需要的植物,最终形成很简单有效的精简版“百草汤”。
百草汤3、病人在发热转好时往往会大量出汗。我小时候遇到发烧我爸还会让我加衣服捂捂。人们会发现穿白褂子捂的效果没有深色衣服捂得效果好。后来发现深色衣服中,新衣服效果比旧衣服效果好。后来得出结论,刚染的深蓝色衣服退烧效果最好。
蓼蓝我先说个小插曲,我初中时还向人显摆,说深色衣服效果好,原因是深色衣服吸收光线多,生热快,所以效果才好。不过到高中时我就把自己给否定了。
和例2一样,这时老中医就会参与进来。他们会思考其中的道理。最终发现,古法染布用的原料之一蓼蓝具有退烧的功能。
古人发现东西的药性肯定不只这三个途径,但这三个途径肯定都是方法之一。并且这是我小时候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欢迎关注@户外大叔的咖啡屋,欢迎提问生活中的小问题,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