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合香丸吃多久可以停药,水浒传中的酒究竟是什么酒?
《水浒传》里,描写酒的场景实在太多了。且看几例:
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不守清规戒律,下山找酒喝:
武松醉打蒋门神,蒋门神的快活林酒店:
门前一带绿油栏杆,插著两把销金旗;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壁厢肉案、砧头、操刀的家生;一壁厢蒸作馒头烧柴的厨灶;去里面一字儿摆著三只大酒缸,半截埋在地里,缸里面各有大半缸酒。
最精彩的是武松打虎时景阳冈下的那家:
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子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水浒传》里的好汉们大多能饮,武松喝酒打虎、醉打蒋门神;宋江喝酒题反诗;李逵喝酒壮胆;智取生成纲的七位硬汉们,用酒解渴消暑……
《水浒传》里的酒,最常见的是村酒和老酒。它们都是什么酒呢?
宋朝的酒肆业已经相当繁盛,大小酒肆分布于城里的大街小巷,人们去店里喝酒,可以随到随喝,酒的种类大致分为米酒、果酒和一些配制酒。
米酒的饮用范围最为广泛,可以分为辛、苦、酸、甘四个不同的等级;果酒当然以葡萄酒为主,产自西域的凉州;配制酒五花八门,按使用功能分类,有菖蒲酒、雄黄酒、羊羔酒和狗肉酒,等等。
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如果您觉得回答得还不错,欢迎点赞和转发~
一只爱吃的小肥虾,带你领略美食背后的趣味与文化。^_^如何用好经典降糖药二甲双胍?
感谢您的邀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吴一波来回答您的问题。简单来说,二甲双胍具有降低血压、血脂和控制体重的作用,是肥胖伴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与胰岛素或者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有协同作用,可用于胰岛素耐受患者的治疗,还可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盐酸二甲双胍(Metformin hydrochloride)是一种双胍类口服降糖药,又称盐酸甲福明、格华止、美迪康,降糖作用比苯乙双胍要弱,主要作用是减少A细胞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具有不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特性。
要用好二甲双胍,首先,我们要知道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和生物代谢。二甲双胍的降糖机制主要是以下几点:
①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利用,增加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葡萄糖氧化和代谢,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②抑制肝糖的产生和输出,控制空腹血糖;
③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和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
④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贮存,降低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
与胰岛素作用不同,本品无促进脂肪合成作用、对正常人无明显降血糖作用,对2型糖尿病单独应用时一般不引起低血糖。
如果您喜欢的话,请点击右上关注,更多健康知识和您分享!二甲双胍临床上主要使用其盐酸盐,二甲双胍主要由小肠吸收,吸收半衰期为0.9〜2.6小时,生物利用度为50%〜60%,口服二甲双胍0.58-2小时后,其血浆浓度达到峰值,近2微克每毫升。胃肠道壁内会集聚较髙水平二甲双胍,为血浆浓度的10〜100倍。肾、肝和唾液内含量约为血浆浓度的2倍。二甲双胍结构稳定,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原形随尿液排出,淸除迅速,血浆半衰期为1.7〜4.5小时,12小时内90%被淸除。本品一部分可由肾小管分泌,故肾清除率大于肾小球滤过率。
由于本品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故在肾功能减退时用本品可在体内大量积聚,引起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其次,我们来了解其不良反应。本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①偶见轻度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乏力等。②偶有疲倦、体重减轻、头痛、头晕、味觉异常、皮疹、寒战、流感样症状、心悸、潮红等现象。③罕见乳酸性酸中毒,表现为轻度呕吐、腹痛、过度换气、意识障碍。
虽然本品的副作用小,但是遇到下列情况还是最好禁用:①2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肝及肾功能不全〈血淸肌酐超过1.5mg/dl〉、肺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②糖尿病合并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③足静脉肾盂造影或动脉造彩前;④酗酒者;⑤严重心、肺病患者;⑥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缺乏的患者;⑦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或者身体情况较差的患者(如营养不良的患者)。
问题回答:哈尔滨医科大学 蒲林彬 审核:吴一波两岁半的小孩儿尿血是怎么回事?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治疗“尿血性水肿”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小儿水肿可由多种病证引起,其中尿血性水肿较为常见。尿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 伴有血块,小便镜检必见红细胞,但排尿无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为肾系疾病最常见的 症状之一。尿血由于出血量多少不同,小便可呈淡红色、鲜红色、茶褐色或伴血块夹杂而 下,若同时伴有水肿者,称为 “尿血性水肿”。“尿血性水肿” 是由于外感风邪或湿热内 侵,损伤肾络,或正气虚损,不能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血溢于脉外而形成尿血; 同时, 外邪内侵,肺失通调,脾失转输,水液潴留三焦,泛滥肌肤,则引起面目、四肢、甚则全 身浮肿及小便短少,可伴有胸水、腹水。“尿血性水肿” 好发于3~12岁小儿,一年四季 均可发病。经过及时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中医古代文献中对水肿的论述很多,如 《灵枢·论疾诊尺》 说: “视人之目窠上微 肿,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 汉代张仲 景在 《金匮要略》 中把水肿分为风水、皮水、真水、石水。宋代钱乙在 《小儿药证直诀》 中根据儿科的特点,强调了脾土不能制约肾水在水肿发病中的机理,并初步描述了水肿水 气凌心射肺而致喘促的变证。元代朱丹溪根据前人经验,将水肿概括为阴水、阳水两大 类,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本病的病机,《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 说: “小儿水肿,皆因水停于肺脾二经。” 其治疗,早在 《素问·汤液醪醴论》 中就有 “开鬼门、洁净府”,即发汗、利小便的方法。近代医家则进一步总结出其病因病机除与风 寒在表、湿热壅盛外,尚与瘀血、热毒有关,拓展了小儿水肿的临床证候及治疗法则。一 般来说,阳水病程短,预后较好; 阴水病程长,且反复发作,预后较差。
水肿有尿血性水肿、尿浊性水肿和混合性水肿三大类,本节所阐述的是尿血性水肿, 主要指西医学的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病机】
小儿水肿与其为少阳之体,易于感受外邪导致肺的通调、脾的转输和肾的开合,以及 三焦、膀胱的气化异常,不能输布水津等有关。其病位主要在肺、脾、肾。
一、病因
小儿水肿的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外因多为感受风热湿邪,水湿或疮毒入侵; 内因为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肺脾肾虚损,加之饮食调护失宜,脏腑功能尚不完善,不能抗邪外 达,以致邪伏于内而发病。
二、病机
1. 基本病机 尿血水泛。
2. 常证病机
(1) 感受风邪 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风邪 外袭,客于肺卫,肺失宣降,通调失职,风遏水阻,不能下输膀胱,导致风水相搏,损伤 阴络,尿血水泛,流溢肌肤,水液泛滥发为水肿。
(2) 湿热内侵 湿热疮毒由皮毛肌肤而入,或痧毒疫疠之邪入侵肺卫,深伏营血,流 注于内,损伤阴络,尿血水泛,发为水肿。一般风毒内归于肺,湿热则内归于脾。
(3) 肺脾气虚 肺为水之上源,水由气化,气行则水行; 脾主运化精微,主传化水 气,为水之堤防,脾健土旺,而水湿自能运行。如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 水而反克,损伤阴络,尿血水泛,水不归经,渗于脉络,横溢皮肤,从而产生周身浮肿; 后期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血溢脉外则导致尿血缠绵不愈,不易恢复。
(4) 阴虚火旺 疾病后期,迁延不愈,或湿热耗伤阴液,肾阴不足,阴虚火旺损伤阴 络,尿血水泛,则出现潮热、面红、头晕、舌红等症; 若灼伤脉络则尿血持续,日久 不愈。
3.变证病机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水气内盛,逆射于肺,而致气急暴喘; 或 水气上凌心肝,而致猝然昏迷、惊厥等危象; 或水毒内闭,弥漫三焦则尿少尿闭。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同,病程长短不一。典型病人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疮 毒、湿疹病史。起病时可有低热、倦怠、乏力、食欲减退等一般症状。然后晨起双眼 睑浮肿,渐波及下肢和全身,同时伴有尿量减少,亦可见到不同程度的血尿和高血压 等症状。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本证多属于阳水,但疾病后期亦可有阴水的临床表现。
1. 阳水
(1) 病程较短,发病前1~4周常有乳蛾、脓疱疮、丹痧等病史。
(2) 浮肿多由眼睑开始渐及全身,皮肤光亮,按之随手而起,尿量减少,甚至尿闭。 部分患儿出现肉眼血尿,常伴血压增高。
(3) 严重病人可出现头痛,呕吐,抽风,昏迷或面色青灰,烦躁,呼吸急促等症。
(4)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可见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并可见到 尿蛋白。
2. 阴水
(1) 病程较长,容易反复,缠绵难愈。
(2) 全身浮肿明显或不甚,呈凹陷性,腰以下浮肿明显,皮肤苍白,严重者出现腹 水、胸水,脉沉无力。
(3)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镜检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并可见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 或伴见蛋白尿,以轻到中度为主。
二、鉴别诊断
1. IgA肾病 多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1~2天内即发生血尿,有时伴蛋白尿,但一 般不伴水肿及高血压。其病情常反复发作。部分病例鉴别困难时,需行肾活检。
2.紫癜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也可以急性肾小球肾炎起病。但其多伴有对称性 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等全身及其他系统的典型症状或 (和) 前驱病史。
3.急性泌尿系感染 约10%患儿可有肉眼血尿,但多无浮肿及血压增高,有明显发 热及全身感染症状,尿检有大量的白细胞及尿细菌培养阳性为确诊的条件。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阴阳虚实
(1) 阳水 凡起病急,病程短,水肿部位以头面为主,皮肤发亮,按后随手而起者多 为阳水,属实。
(2) 阴水 起病缓慢,病程长,水肿部位以腰以下为主,皮肤色暗,按后凹陷难起者 多为阴水,属虚或虚中夹实。
2. 辨常证与变证
(1) 常证 凡仅见水肿,尿少,精神食欲尚可者,为常证。
(2) 变证 水肿伴有尿少,腹大,胸满,咳喘,心悸等为水气凌心射肺的变证; 伴有 神昏谵语,抽风痉厥,呼吸急促为邪陷心包,内闭厥阴之险证; 见有尿闭,恶心呕吐,口 有秽气,便溏,衄血为脾肾败绝之危证。
二、治疗原则
1. 基本治则 止血消肿。
2.具体治法 阳水属实,应以祛邪为主,治以发汗利尿,清热解毒等; 阴水属虚, 治以扶正祛邪,健脾宣肺,温阳利水。如阳水由实转虚,应配合培本扶正之法; 阴水复感 外邪,则应注意急则治标,邪去方治其本。出现重危变证,当审因立法,积极采用中西医 结合疗法抢救。
3. 刘弼臣教授从肺论治小儿尿血性水肿经验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与感受外 邪有密切关系,本病早期往往伴有发热、流涕、咳嗽、咽喉不利等肺系症状。故此,刘弼 臣教授认为本病与肺脏关系极大,提出从肺论治,兼顾脾肾的治法。采用清肺利咽、清肺 通窍等方法,清除肺中之邪气,截断邪气下传脾肾的通道,使脾肾不受邪侵,保持水液代 谢功能的正常; 在本病恢复期,肺脾气虚、阴虚火旺证候明显时,则以调理脾肾为主,以 期恢复肺、脾、肾三脏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和统摄血液的功能,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三、分证论治
(一) 常证
1. 风水相搏
证候表现: 水肿大多先从眼睑开始,渐及四肢,甚则全身浮肿,来势迅速,颜面为 甚,皮肤光亮,按之凹陷,随手而起,小便少,或有尿血,伴有发热,恶风,咳嗽,肢体 酸痛,苔薄白,脉浮。
证候分析: 风性向上,善行而数变,风邪夹水上犯,故浮肿首见于头面,渐及周身, 来势迅速,肌肤浮肿,压之凹陷即起,为风水之象; 小便短少,为水聚肌肤; 有尿血者, 为夹有湿热,蕴于下焦膀胱,血络受损; 发热、恶风、身痛、咳嗽,是卫表感受风邪,肺 失清肃; 苔薄白,脉浮,皆为感受风邪之象。
治法: 宣肺利水,止血消肿。
方剂: 玄参板蓝根汤 (刘弼臣经验方) 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伤寒论》) 加减。
方解: 玄参板蓝根汤中玄参、板蓝根、辛夷、苍耳子清利鼻窍、咽喉,使肺窍得通, 为刘弼臣教授从肺论治的基本方,共为君药;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利 水,连翘清热解毒,赤小豆利水消肿,三者为臣药; 杏仁、桑白皮等加强宣肺利水之功。 诸药合用,共奏宣肺利水,清热解毒,止血消肿之功。
加减: 若有表寒者,加羌活、防风祛风解表; 见有咳喘者,加葶苈子、桑白皮等以泻 肺利水; 见烦躁、口渴,有里热者,加石膏清肺胃之热; 尿血明显者加小蓟、木通、白茅 根清热止血。
2. 湿热内侵
证候表现: 稍有浮肿,或肿不明显,小便黄赤短少,甚至血尿,舌苔黄或黄腻,舌质 偏红,脉滑数。
证候分析: 本证系湿热下注,故见稍有浮肿,或浮肿不明显; 湿热流注膀胱,故见小 便黄赤短少;热伤血络,则为血尿; 舌苔黄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治法: 清热利湿,止血消肿。
方剂: 五味消毒饮 (《医宗金鉴》) 合小蓟饮子 (《丹溪心法》) 加减。
方解: 五味消毒饮全方清热解毒。小蓟饮子中小蓟凉血止血,“二便下血皆因热者, 服者莫不立愈” (《医学衷中参西录》),故为君药; 藕节、蒲黄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 化瘀,以使血止而不留瘀,生地清热凉血止血,且滋阴养血,均为臣药; 滑石、栀子、木 通、竹叶清热利尿,导湿热下行,当归养血和血,共为佐药; 甘草调药和中,用以为使。 全方配伍,共奏凉血止血,利尿通淋之功。
加减: 头痛眩晕加钩藤、菊花; 皮肤疮毒、湿疹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燥湿解毒, 除风止痒; 口苦口黏,加茵陈、龙胆草燥湿清热; 大便秘结加生大黄泻火降浊。诸药合 用,共奏清热止血,解毒利湿消肿之功。
3. 肺脾气虚
证候表现: 本证常在恢复期或病程长者出现,以镜下血尿为主,浮肿不显著,或无浮 肿,面色少华而苍白,身重倦怠,气短乏力,自汗出,易感冒,或有上气喘息,咳嗽,舌 淡胖,舌苔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 在疾病后期,正气未复,多由外感而诱发。肺脾两虚,故面色少华或苍 白,容易出汗; 由于卫表不固,故易感受外邪; 脾虚则必然湿困,故见精神倦怠; 舌苔 白,舌质偏淡,脉缓弱,为脾虚气血乏源之证。
治法: 健脾益气,止血消肿。
方剂: 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合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 加减。
方解: 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胃气虚夹湿,使其脾胃健则水湿化,达到培土以制水的目 的。方中人参、白术、山药、莲子补气益肺以固表,健脾以利湿; 薏苡仁、茯苓健脾利 湿; 砂仁醒脾开胃。玉屏风散以黄芪、防风为主药,配白术以益气祛风固表,使其表卫固 密,外邪难侵。两方合用,使健脾益气作用更强,防止或减少病情反复,有助于早日恢复 健康。
加减: 食少便溏,加苍术、焦山楂运脾止泻; 镜下血尿明显者,重用黄芪,加益母 草、茜草、三七粉等益气补血,活血止血。
4. 阴虚火旺
证候表现: 本证常在恢复期或病程长者出现,以镜下血尿为主,伴见心烦,头晕,手 足心热,腰酸盗汗,或有反复咽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 本证为恢复期最常见的类型,可见于素体阴虚,或急性期曾热毒炽盛者。 临床以手足心热,腰酸盗汗,舌红苔少,镜下血尿持续不消等肾阴不足表现为特点。
治法: 滋阴降火,止血消肿。
方剂: 知柏地黄丸 (《景岳全书》) 合二至丸 (《证治准绳》) 加减。
方解: 知母、黄柏滋阴降火,清虚热; 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 “三 补” “三泻” 以滋补肾阴,泄湿浊; 女贞子、旱莲草滋阴清热,兼以止血。
加减: 若血尿日久不愈,加仙鹤草、茜草凉血止血; 舌质暗红,加参三七、琥珀化瘀 止血; 反复咽红,加玄参、山豆根、板蓝根清热利咽。
(二) 变证
1. 水气上凌心肺
证候表现: 肢体浮肿,尿少或尿闭,咳嗽气急,心悸胸闷,烦躁夜间尤甚,喘息不能 平卧,口唇青紫,指甲发绀,苔白或白腻,脉细数无力。
证候分析: 水气上逆,射肺凌心,肺失肃降,心失所养,故咳嗽气急,胸闷心悸,喘 息不能平卧; 血脉瘀滞,则口唇青紫,指甲发绀; 水湿内阻,扰乱心神,则烦躁夜间尤 甚,脉细数无力; 水湿泛滥,膀胱气化不行,则肢体浮肿,尿少或尿闭。
治法: 宁心泻肺,止血消肿。
方剂: 己椒苈黄丸 (《金匮要略》) 合参附汤 (《正体类要》) 加减。
方解: 方中葶苈子、大黄泻肺逐水; 椒目、防己利水消肿; 人参大补元气; 附子温阳 救逆。
加减: 水肿、喘息较甚,二便不利,体质尚好者,可短期应用峻下逐水药物,如商 陆、牵牛子、桑白皮以泻肺逐水; 胸闷心悸甚,唇甲青紫,加桃仁、红花、丹参、赤芍活 血祛瘀,宁心安神; 痰浊内闭,神志不清者,加苏合香丸芳香开窍。
2. 邪陷心肝
证候表现: 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烦躁,甚则抽搐、昏迷,舌红,苔黄糙,脉弦。 证候分析: 湿邪热毒郁于肝经,耗损肝阴,肝阳上亢,故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烦 躁; 水毒之邪内陷厥阴,故昏迷,抽搐; 舌红,苔黄糙,脉弦为热毒内犯之象。
治法: 泻火息风,止血消肿。
方剂: 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 合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 加减。
方解: 方中龙胆草、山栀、黄芩苦寒泻火; 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 羚羊角、 钩藤、菊花平肝息风; 生地、当归、白芍滋阴养血柔肝; 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 大便秘结,加大黄泻火通腑; 呕恶,加藿香、神曲、半夏、胆南星化痰降逆; 神昏、抽搐者,选用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清心开窍,息风止痉。
3. 水毒内闭
证候表现: 全身浮肿,尿少或尿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口中气秽,腹胀,甚或昏 迷,苔腻,脉弦。
证候分析: 此乃浊邪壅塞三焦,气机升降失常,肾主水液功能丧失,水毒内闭,中焦 格拒之恶候。
治法: 辟秽解毒,止血消肿。
方剂: 温胆汤 (《备急千金要方》) 合附子泻心汤 (《伤寒论》) 加减。
方解: 方中大黄、黄连、黄芩泻三焦之火,排浊毒之邪; 陈皮、半夏燥湿化浊; 附子 温经扶阳; 干姜辛开温中; 竹茹清化痰浊; 枳实破气消滞; 甘草调和诸药; 大黄、附子寒 热合用,意在泄浊降逆; 黄连、干姜辛开苦降,宣畅气机。
加减: 恶心呕吐频繁,先服玉枢丹辟秽解毒; 尿少尿闭,加车前子、泽泻、茯苓通利 小便; 抽搐,加羚羊角粉、紫雪丹止痉开窍。
四、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1) 舟车丸 每次1.5~3g,每日1~2次,用于正气未虚,水肿严重者。
(2) 知柏地黄丸 每次6g,每日2次,用于水肿后期,阴虚火旺者。
2. 西药
(1) 水肿严重者应用利尿剂,常选用氢氯噻嗪 (双氢克尿噻)、螺内酯 (安体舒通)、 呋塞米等,必要时可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人血清蛋白或血浆等扩容利尿。
(2) 血压高者及时应用降压药,可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钙离子拮 抗剂心痛定降压治疗。
(3) 对于属阴水之肾病综合征可采用激素强的松中、长程疗法。
3.食疗 赤小豆100g,鲤鱼250g,去内脏不加盐,同煮1小时。食鱼喝汤,每日1~ 2次。用于水肿恢复期。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 预防感冒,保持皮肤清洁,彻底治疗各种皮肤疮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 抗病能力。
2.避免居住在潮湿和空气污浊的环境。
二、调护
1. 发病早期应卧床休息,待血压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退,或基本消失,可逐渐增 加活动。
2.水肿期应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对早期尿少的病儿,应予无盐饮食。
3. 肾炎或肾病时,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降糖药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二甲双胍这个药是非常熟悉的了。二甲双胍的历史非常悠久,于1929年首次合成,并于上世纪50年代末由法国医师Jean Sterne应用于临床。二甲双胍适用于2型糖尿病,对于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首选,尤其是肥胖者。二甲双胍不仅能增强糖尿病人胰岛素的敏感性,还能够抑制肝糖原的释放。它既可降低空腹血糖,又可以降低餐后高血糖,还可以降低三酰甘油,且不引起体重增加,可与其他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及胰岛素联合应用。
但是是药三分毒,二甲双胍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而且使用过程中要牢记一些注意事项。
1.二甲双胍本身有抑制乳酸异生为葡萄糖的作用,会导致体内乳酸含量上升。对于具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应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出现乳酸性酸中毒,这个是二甲双胍最严重的危害。二甲双胍本身并不会引起肝肾损害,但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会出现肝脏对乳酸代谢受限,肾脏对二甲双胍清除率下降,引起乳酸堆积。所以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期间,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严重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慎用二甲双胍。另外做CT或者MRI需使用造影剂的糖尿病患者最好在检查前后48小时停服二甲双胍。
2.服用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胃酸增多、食欲减退、口中有金属异味等,此类副作用多数患者3-10天情况会有所改善。如果服用的是普通片剂,应在餐中或餐后即服,以减少胃肠道反应,也可以选择二甲双胍肠溶片或者缓释片减少胃肠道反应。
3.与磺脲类、格列奈类药物联用,进食过少或饮酒后可能引发低血糖。所以与其他类降糖药物联用时需要定期监测血糖。
4.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会引起维生素B12流失,加速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比如下肢麻木、瘙痒、疼痛、伤口不愈合、无痛性心肌梗死等的发生,甚至可能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所以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最好同时补充维生素B12。
5.如果糖尿病5年以上或者单纯口服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应该尽早和磺脲类、a糖苷酶抑制剂、GLP-受体激动剂、胰岛素等等联用,更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
6.二甲双胍使用期间剂量并非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用量。一般遵循小剂量起始,开始是服用500mg/日或小于1000mg/日,逐渐加量,国内最大剂量规定是2000mg/日,相当于格华止2片,一日两次。
7.老年患者服用剂量宜减少,7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应避免服用双胍类药物。对于计划怀孕、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禁用。
湖雨春天黛色浓?
湖雨春天黛色浓 摘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孤松》。湖雨春天黛色浓 意思是大雨落在湖水里在春天里更加增加了青色。
原诗如下
柳宗元
《孤松》唐代
孤松停翠盖。岁寒终不改,湖雨春添黛色浓,遂为明所误,薰用苏合香。长昼风雷惊虎豹。客散初晴后。上药终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