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3和ad的区别,维生素AD和D3可以一起吃么?
维生素AD滴剂: 维生素AD滴剂就是鱼肝油。建议用婴儿专用鱼肝油。 像“贝特令”或“伊可辛”之类的都可以。我推荐“伊可辛”,有一种花生油的香味,宝宝比较爱吃,而“贝特令”则比较腥。鱼肝油每天最多一粒,多吃会中毒。 维生素AD滴剂并不是补钙产品,它只是促进对钙的吸收。 而且也不是用的越多越好。
有的妈妈觉得鱼肝油是维生素D,多吃几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殊不知维生素A或D过量会造成中毒。
孩子维生素A、D急性中毒,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头痛、恶心、呕吐、烦躁、精神不振、前囟隆起,常被误认为是患了脑膜炎。慢性中毒表现为食欲不好、发烧、腹泻、口角糜烂、头发脱落、皮肤瘙痒、贫血、多尿等。
如发现以上症状,要停服鱼肝油,少晒太阳,立即到医院急诊。
如果你确认宝宝每天都能晒足够的太阳,主要是屁股、小手小脚,同时又担心多补了鱼肝油会中毒的话,可以隔天吃一粒鱼肝油。 AD滴剂不能乱吃与多吃 吃多了会中毒 新生儿出生15天后就可以吃
最先的时候滴一滴,看宝宝是否腹泻 等不腹泻的话就每天两滴 要多晒太阳 促进钙的吸收 补钙:补钙的最佳时间是在每天的临睡前。在白天的一日三餐饮食中,人体可以从食物中摄入300毫克~400毫克甚至更多的钙,当体内通过钙调节机制从尿液排出钙时,血液可以随时从食物中得到补充来维持血钙的水平。到了夜间,人体不再进食,而尿液照常会形成,血液中的一部分钙还是不断地进入尿液,于是为了维持正常的血钙水平,人体就不得不动用钙库--骨骼中的钙。这种体内自行调节的结果就使得每天清晨尿液中的钙几乎大部分来自骨钙。另一方面,人体内调节血钙水平的各种激素在白天和夜间的分泌量不同,因而血钙水平一般在夜间较低,白天较高。夜间的低血钙水平也可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使骨钙分解加快。临睡前补钙可以为夜间的这种钙调节提供钙源,阻断体内动用骨钙,况且钙还有镇静作用,可以有助于睡眠。因此,临睡前进食牛奶或其它补钙食品、药物,是一天中最佳的补钙时间。
了解一下补钙常识无妨吧:
人体对钙的需求是随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根据中国营养学会1988年修订的推荐每日膳食中钙的供给量是:1??6个月,母乳喂养儿 300毫克/日,人工喂养儿400毫克/日;6??12月,400毫克/日;1??4岁,600毫克/日;4??11岁,800毫克/日;11??18岁, 1000毫克/日。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想了解更多关于健康方面的干货内容,欢迎留言关注咕咚健康小助手!你的点赞是给我最大的鼓励~
咕咚健康发福利啦~每周免费赠送1000份音频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四位国家级专业营养师倾心打造的减肥课程,7天带你走出减肥误区,教你轻轻松松瘦10斤。关注并私信发送「福利」,即可免费领取课程链接,先到先得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发现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鱼肝油和维生素AD一样吗?
鱼肝油简单理解就是鱼肝脏上的油(脂肪),不过这个鱼不是我们吃的淡水鱼,它是特指鲨鱼、鳕鱼或者是鲸、海豹等动物的肝脏脂肪。
那么为什么会把鱼肝油和维生素AD联系在一起呢?
因为成分!鱼肝油里主要成分是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
那岂不是鱼肝油=维生素AD?NO!
这是很多家长的一个误区!
首先,在成分上的差别鱼肝油里虽然含有维生素A、D,但是维生素A与维生素D的比例是 10:1!
我们常见的维生素 AD 制剂,里面维生素 A 与维生素 D 的比例是3:1!
其次,在治疗预防上的差别既然成分不一样,那么在治疗上肯定也就不一样了。
鱼肝油在市场上有药品,有保健品,尤其是保健品鱼目混杂,质量层次不齐;根据《中国药典》规定,0-7岁的儿童,维生素A与维生素D需要量的最佳比值为3:1,所以鱼肝油对疾病是没有预防、治疗的作用。
维生素 AD 制剂是药品!在临床中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维生素 A 、 D 缺乏症。婴幼儿使用维生素AD滴剂主要是促进婴幼儿的骨骼发育、预防维生素A缺乏和佝偻病等。
第三,在食用人群上的差别鱼肝油一般是用于普通成人的日常保健。
维生素AD制剂是用于特定年龄段的婴幼儿的营养素补充。
因为婴幼儿更多的是需要维生素D,而鱼肝油中维生素D对宝宝来说又太低了,所以不适用!维生素AD制剂如果用于正常成人,它的剂量又大了,所以也不适用!
最后,鱼肝油不适合宝宝,维生素 AD 制剂才适合宝宝。以上内容帮助到您了吗?
如果有疑问可以留言哦~
4岁ad和d3正确吃法?
您好,4岁的儿童应该遵循以下饮食建议:
1. 蔬菜:每日至少吃2杯水果和1杯蔬菜。多选择颜色鲜艳的水果和蔬菜,如胡萝卜、西兰花、菠菜、橙子等。
2. 蛋白质:每日摄入1.5-2盎司的蛋白质,如鸡肉、鱼、豆类、坚果等。
3. 碳水化合物:每日摄入3-4盎司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米饭、燕麦、土豆等。
4. 饮水:每日至少喝6-8杯水,帮助维持身体水分平衡。
关于AD和D3的正确吃法:
1.AD:4岁的儿童每日需要400-600IU的维生素AD供应。可通过食物摄入,如牛奶、鸡蛋、胡萝卜、南瓜等。也可通过补充剂摄入,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D3:4岁的儿童每日需要600IU的维生素D3供应。可以通过阳光照射、食物摄入和补充剂摄入来获得。建议每天让孩子在户外活动30分钟以上,同时增加鱼类、奶制品和蛋黄等含有维生素D3的食物。如有必要,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维生素D3的补充剂。
维生素D与维生素D3是不是一回事?
我们都知道通过晒太阳可以通过合成维生素D来补钙,但是维生素D3就比较少人听过了。
那维生素D与维生素D3是不是一回事?二者有何区别?
答案抢先看:维生素D与维生素D3不是一回事,目前已知的维生素D至少有10种,其中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2是由植物产生的,而维生素D3是由大多数高级动物产生的。
接下来超哥具体来介绍一下维生素D和维生素D3。
【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种固醇类衍生物,具有抗佝偻病作用,因此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1];维生素D也被看作是一种作用于钙、磷代谢的激素前体,因其与阳光有密切关系,所以又叫“阳光维生素”。
目前已知的维生素D至少有10种,最重要的是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它们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而人体通过阳光浴也可生成维生素D3[2]。
【维生素D3】
维生素D3(又称胆钙化固醇)是维生素D的一种,是由大多数高级动物的表皮和真皮内含有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而成的,维生素D3是维生素D中生物代谢率最高的一种活性形式。
【维生素D2与维生素D3的区别】
维生素D都是由不同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虽然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比如维生素D2就是紫外线照射植物中的麦角固醇产生的,但在自然界存在较少。
而维生素D3主要是由人体自身合成的,人体的皮肤含有一种胆固醇,经阳光照射后,就变成了维生素D3。另外,维生素D3还可来自动物性食物,如肝类,尤其是由海产类的鱼肝中提炼的鱼肝油。
维生素D3以海肝含量最为丰富,如每100克鳕鱼、比目鱼及剑鱼肝中分别含维生素D3200~750微克、500~10000微克、25000微克。其他如鲱鱼、鲑鱼、沙丁鱼及鲳鲸等含有少量;禽畜肝脏、蛋类和奶类也是含有少量,每100克含量在100微克以下[3]。
【总结】
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2是紫外线照射植物中的麦角固醇产生,在自然界存在较少,维生素D3可通过食物和阳光浴获得。
在一般情况下,单靠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3是不容易的,所以通过日光浴在体合成维生素D3是一个特别重要途径。
“超哥话食”点评食品小知识,喜欢请点击头像关注哦!
参考文献
[1]陈辉.现代营养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查锡良.生物化学(第7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35-436.
[3]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第三版 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
作者:廖钰樱 赵力超
维生素D与维生素AD的区别?
维生素D滴剂:含有维生素D,再加一些植物油或甘油等辅料。
维生素AD滴剂:是维生素A与维生素D的合剂,另外再加一些植物油或甘油等辅料。目前中国市面常见的维生素AD滴剂中每粒含维生素A 1500单位,维生素D3 有500单位,也就是A:D比例是3:1。
由于人体本身无法合成维生素D,日晒无法满足需求,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极低,所以美国儿科学会建议(AAP)和国内儿科建议:宝宝从出生2周左右开始就应保证每日摄入预防量400IU(国际单位)维生素D到一岁,超过一岁的宝宝每天应摄入预防量600IU,否则容易造成佝偻病。2016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国22个中西部省份的11245名学龄儿童开展了维生素A营养水平重点监测,从数据来看,0—3岁婴幼儿是维生素A缺乏的重点人群,北京平谷地区2-6岁儿童中维生素A完全缺乏38.9%,边缘缺乏48.5%,可见宝宝维A营养状况堪忧,有些孩子是从婴儿时期维生素A就补充不足,而将这种缺乏一直延续到学龄期。据《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的防治方案》和《佝偻病早期综合防治方案》的推荐,宝宝每日维生素A补充量为1500-2000IU,维生素D补充量为400-800IU,即每天补充一粒维生素AD滴剂。
现在有的医生观点,是只补充维生素D滴剂。如果觉得无需过多维生素A,也可以选择一天一粒维生素D滴剂,隔天一粒维生素AD滴剂,轮换着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