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穴位图的准确位置图,穴道的原理是什么?
这个是存在的。
首先自我澄清一下,我既不是医生,也没练过气功,更不会针灸,但是,我曾偶遇过一件巧事,大约可以证明穴道的存在。
那是我青少年时,那时农村收割小麦还用镰刀,打小麦用那条老式脱谷机,农村都自家用碌碡轧块场园地,将小麦用拖拉机拉到场园地里脱粒,有一次我跟大哥将麦捆装车,装完车要用绳子刹紧麦垛,我当时在拖拉机兜后头,拽着长绳,连坠带挣也抵不上麦垛的弹力,有些急中生智,一只脚想去跺住那绳子,结果一下子被麦垛弹起的绳子绷起滑了一下脚底,当时那种感觉,尽管三十几年过去,我仍记得很清楚,体内象是有条导火线被点燃,刷的一下子,从脚底直窜上小腿。这个读者要注意一下,当时并不是我整条腿如火烧,而是腿内象有一条火线,我坚信了那就是经络,被绳子绷那地方,估计是脚底涌泉穴。
至于穴道的原理,我想应该是天人合一,卦爻象数理论基础。
人的体内有大小周天内气循环营卫,其实,穴道,估计应当是星系力量入地穴处,经络运行的交汇节点,(这个只是个人估计,不一定对。)大约是卦爻象数叠-.追碰头之处。
这个现代仪器应当测不出来,
脚底板有多少穴位?
足底穴位多少,要看是哪个学派。事实上,每个学派的理论不同,统计方式不一,因此无法定性。一般来讲有四种分法,分别是34个、66个、76个、364个。
所以,每个腧穴都有什么作用,说法也不一。作为普通人来讲,根本不需要去记那些事。而且,就算告诉你哪个腧穴在哪里,你也未必懂怎么按,毕竟按穴的手法远不止一两三种,而这些穴位又不是只靠一种按法就能奏效的。普通人要想了解这些,还有更简单的方式。
普通人可学的,就是记住几个大的反射区,记住这里管什么,该怎么按,这就足够了。
一、左足底
1、拇趾根部,图上没标,这里管高血压,用捏法。
2、图上胃的地方,正确位置是在足掌凸起的内侧下缘,这里管大多数的胃病,从内向外推压。
3、心脏反射区,轻按。
4、肾反射区和脾反射区,要一起按,从中心向脚跟方向推压,力度要大一些。
5、肠反射区,要再靠近内侧一点,管肠道,自脚内侧向脚外侧推压。
二、右足底
1、肾反射区,向脚心推压。
2、肝、胆反射区,向下按,需要大力按。
3、肺反射区,适中力度,推滑。
至于其他的,学不学对普通人来讲真的没有多大意义。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挠脚心?
挠脚心有利通络活血、脚心的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多挠挠此处的涌泉穴,有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的功效。挠脚心的东东很多、你可以用; 羽毛、刷子、牙签、电动牙刷、梳子、还有手指甲...........
只要你本人不怕痒痒,挠脚心好处多多的。因为脚心有许许多多的穴位,而有一些部位是我们平时走路时接触不着的。挠脚一方面‘挠‘足底一般的穴位、另一方面也可以‘挠’平时走路时接触不着部位。还很有趣!
记得当时读高中时、我们寝室设了各种各样的’刑罚‘,最难忘的就是’挠脚心‘的这个惩罚了。寝室几个人中、谁月考成绩最差.会被群起’挠脚心‘直到他大声求饶!晚上偷偷的拿着羽毛去挠那位在打呼噜上下铺同学露出被子的脚心........因为大多数人怕痒,挠脚心忍不住大笑,所以挠脚心还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所以没事挠挠脚心吧
涌泉穴的正确位置是哪里?
涌泉归属足少阴肾经,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可以针刺,可以艾灸,可以按摩,可以贴药。
主治的是头项痛,音不能言,惊风,黄疸,咽喉肿痛,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足心热痛,癫狂,休克等。
解剖来看,针体穿过皮肤→浅筋膜→跖腱膜经趾短屈肌→第二状肌→第二、第三骨之间的第一趾侧骨间肌内。
支配该皮区的神经是足底内侧皮神经。
讲一下具体的运用。①涌泉是足少阴肾经五输穴中的井穴,属木。为肾经的子穴。涌泉穴在人体最下面的足底部,传统针灸取穴是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故艾灸涌泉可治疗久治不愈的神经性头痛、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
②按脏病取井穴方法,涌泉又为昏迷、休克、中暑、小儿惊风等神志疾病的急救要穴。
③肾为先天之本,人身之元阴元阳,精之所舍,胞之所系,井穴可治脏腑之病。故灸此穴,可使不正之胎位获得矫正。和昨日讲的至阴穴一样,至阴穴是膀胱经的最后一个穴位,也是沟通膀胱经与肾经。
④厥证伍肝俞、脾俞、丰隆,以疏肝郁、运脾气、化痰浊治其本,佐神门、心俞宁心气养神明,方名“涌泉平厥愈癫方”。
⑤治狂证,伍大陵、曲池消心火除热邪,佐人中、隐白、少商醒神开窍,辅丰隆和胃化痰降浊,方名“涌泉省神愈狂方”。
⑥治痫证,佐丰隆以杜生痰之源,伍神门、间使以开窍醒神,取筋缩以缓筋松节而定搐,方名“涌泉定搐愈痫方”,昼发者辅申脉,夜发者辅照海。
⑦治小儿急惊风,伍人中、大椎、合谷、十宣、太冲、阳陵泉,以平肝熄风,清热开窍,镇惊安神,方名“涌泉急惊方”。
⑧治慢惊风,佐中脘京门、食窦、天枢、足三里、行间,以温补脾肾,培元息风名“涌泉慢惊风方”。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养肾?
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肾对于人体来说就相当于是种子对于一棵植物,主宰着人体先天的健康程度、后天的生长发育和衰老死亡。
养生必养肾,这是中医中最常说的一句话,养肾的食物、补肾的药物在问答中写过很多次了,今天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学习下关于养肾的穴位问题。
身体中那些养肾的重要穴位:【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脚掌前1/3凹陷处,是肾经起始的穴位,同时也是心、肾两经交汇的地方,有“长寿穴”之称。
按摩方法:每晚温水洗脚后坐好,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摩擦两足的涌泉穴各100次,随后再各按揉半分钟。
按摩功效:补肾填精、益髓壮骨、强壮腰膝、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太溪穴】--
太溪穴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属于足少阴肾经,是足少阴肾经的腧穴和原穴合二为一点,此处肾经经气最旺。
按摩方法:四指放在脚背,大拇指弯曲,从上向下刮按太溪穴,力度以感到有痛感为宜,每晚2-3分钟。
按摩功效:补养肾阴,强肾壮腰。
【复溜穴】--
复溜穴位于太溪穴上两寸处,属于足少阴肾经,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发上行。
按摩方法:用拇指点按,每次2-3分钟,每晚重复2-3次。
按摩功效:利水消肿,改善大小便无力,充盈肾气。
【照海穴】--
照海穴位于足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是八脉交汇的要穴之一。
按摩方法:嘴巴紧闭,坐姿,拇指按揉1分钟,刺激量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天按揉1-3次。
按摩功效:滋阴补肾、清心凝神、降火益气。
【阴谷穴】--
阴谷穴位于大腿腘窝内侧,是肾经水湿之气汇合之处,足少阴经上的重要穴道。
按摩方法:一面缓缓吐气,左右同时用力按压穴位6秒钟,到发痛为止,每天重复30次。
按摩功效:缓解肾虚多汗,改善阳痿。
【然谷穴】--
然谷穴位于脚内侧,足弓足背中部位置,属于足少阴肾经,是深藏精气的地方。
按摩方法:大拇指用力按压,有酸胀感觉马上放松,每天按摩3分钟。
按摩功效:平衡水火,滋阴降火,增强脾胃功能,充盈肾精肾气。
【水泉穴】--
水泉穴位于内踝后下方,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属于足少阴肾经。
按摩方法: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5-10分钟,每天两次。
按摩功效:改善小便不利、前列腺问题。
【俞府穴】--
俞府穴位于胸部,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2寸处,是肾经的终点,肾经气血由此回归体内。
按摩方法:拇指按压,有酸痛感为宜,每次1-2分钟,每天3次。
按摩功效:固肾纳气,调动气血运行,平抑气喘。
以上回答属于个人观点,欢迎留言评论,分享看法。收藏转发,分享给身边朋友。
更多健康资讯请关注@营养科李医生,每天听三甲营养主任医师道健康,致力成为您身边最贴心的健康养生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