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脉淤堵照片,带脉堵塞就等于腹部肥胖吗?
首先!疏通带脉是可以有效解决肥胖的!所谓“带脉”,指的是位于腰腹之间、人体唯一横向运行的脉络“带脉”中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为其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状如束带,故称“带脉”。当然,水肿也是引起肚子肥胖的重要因素!
小腹肥胖是件很让人头痛的事。造成腹部肥胖的原因有很多,不规律的作息导致内分泌失调,爱吃高热量食品久坐不运动导致脂肪堆积在腹部等等。
排除掉先天遗传与药物作用的因素,事实上,从中医理论来说,腹部肥胖往往是由人体一条特殊的经脉———“带脉”堵塞所造成的,因此,想要跟小腹上多余的肉肉说拜拜,首先就得让“带脉”变得通畅起来。
“带脉”堵塞=腹部肥胖
事实上,作为七经八脉之一的“带脉”,就像人体自身配备的一条腰带,其主要功能就是“约束诸经”。腰带的作用是什么?就是为了让裤子不松弛,所以才会在腰部系上一条紧紧的腰带。事实上,人体的“带脉”也有这个作用。所以,带脉一旦堵塞,就会造成身体多条经络都堵在腰腹处。
经常推敲“带脉”可减肥通便
想要让堵塞的“带脉”恢复通畅,跟肚子上的赘肉说拜拜,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推敲带脉所在的位置。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经常推敲保养带脉,好处多多。
一是有利于脂肪的代谢,减少赘肉的产生,尤其是对于腹部及腰部两侧赘肉的减肥更是有奇效。
二是可以增加肠道蠕动,对于便秘的人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除了带脉堵塞引起肥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湿气重水肿
虚胖,不是吃多才会胖,喝水都会胖。要减肥,要减掉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消除水肿,就一定要先健脾益气,让脾胃功能恢复正常,保证体内水湿运化通畅。
基本药方:
(1)金钱柳15g,薏米10g
制法:用纱布袋将材料装好,放入砂锅中加清水熬煮40分钟即可,每天饮用2~3次即可,饭后饮用。可自行熬煮,亦可冲泡袋泡茶,看个人需要。
功效:薏仁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水分代谢,有健脾胃、利尿消肿、清热补气等效果。薏仁加上金钱柳磨成粉代茶饮,对祛湿有奇效,比单吃薏仁好。市面上的薏米金钱柳茶主要就是起到清血栓、降血脂和祛湿功效。对水肿型肥胖者、便秘型肥胖者以及身上脂肪比例特别多并且肉肉很松垮的人群也有很显著的功效。
(2)四君子汤: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基本中草药为主的古方剂。益气健脾,适于脾虚诸证。
(3)参苓白术散:药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健脾补气,本方是治疗脾虚湿盛证的常用方。
以前月经量七天?
如果不是因为围更年期和更年期的话会有很多原因,比如甲状腺疾病,脑垂体疾病,卵巢功能衰退,流产、破宫产、遇冷等,如果不是甲状腺和卵巢、脑垂体问题,那大多是寒淤造成的,具体症状会有乳腺增生(经前乳房胀痛)、痛经、经前腹胀、下腹寒凉、腰酸腰疼(特别是经前症状明显加重的)下坠感,月经色黑,口渴口苦,便秘,大腿内侧压痛剧烈等等症状的,基本可以确定为宫寒血瘀引起的乳腺和带脉及以下气血淤堵,大腿内侧压痛的一般都伴有舌苔肥厚,齿痕明显,湿气淤堵严重
中医为什么要畅通经络?
“万病之源源于血,百病之由由于气”。经络通百病消,血液清颜如玉,可见经络疏通是相当重要的。
气堵了——气郁【症状】:常常叹气、胸闷、烦躁、郁闷,咽部有异物感,女性还有乳房胀痛。
【疏通法】:生活中可以吃些萝卜、芹菜、香菜、山楂、柑橘、豌豆等,帮助顺气。
拍膻中穴:位于两侧乳头正中间与胸骨中线的交接点,可缓解心悸、焦躁、情绪郁闷等有缓解作用。
血堵了——血郁【症状】:脸上易生斑,皮肤易淤青、牙龈易出血、舌头暗紫、有时胸肋会感到针刺般疼痛,小便少且颜色深,这些都是血瘀的表现。
【疏通法】:生活中可以吃些木耳、银耳、黑豆、山楂、绿茶等活血化瘀的食物。
按压合谷穴:拇指内侧横纹处用拇指按压,可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增加免疫力,也可缓解肩颈肌肉僵硬。
湿堵了——湿邪【症状】:身上容易出湿疹、风疹、痤疮、肢体沉重、精神不振、无力老是睡不醒,这多是身体有湿气。
【疏通法】:平日里多吃些健脾祛湿的食物,例如薏米、红豆、白扁豆、山药等可以很好的改善症状。
拍打足三里穴:膝盖骨外侧凹陷方往下约三指宽处,可以促进肠胃功能恢复,修饰曲线,促进新陈代谢。
热堵了——热毒【症状】:浑身发热、皮肤容易出现红肿热痛、容易起痤疮、全身关节肌肉酸痛,这些都是热毒的主要症状。
【疏通法】:有了热毒就适当的吃点寒性及凉性的食物,比如冬瓜、慈姑、丝瓜、竹笋、莲藕、黄瓜。苦瓜、油菜、等食物。
按压曲池穴: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可以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
寒堵了——寒邪【症状】:身体寒气重,堵在体内,就会伤及阳气,出现畏寒腰冷、手脚冰凉、面色发白、容易拉肚子等症状。
【疏通法】:我们可以喝点热汤之类的东西,热汤能让人出一身汗,那么体内的寒气就会散了,就和发烧喝碗姜汤出汗一样。也可以将姜敷肚脐,暖全身。一个冬季不怕冷
内穴关:手掌面关节横纹中央向上约三指宽的凹陷处,按压可以调节自律神经,帮助睡眠,头晕目眩等作用。
怎样补肾不上火?
上热下寒,即中医所说的上焦热下焦寒,又称为上焦火下焦寒,中医认为这是比较多见的较为复杂的一种病症。
那么,上热下寒,怎样补肾不上火?当人体处于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状况时,首先要做的并不是补肾,需要调理好内火旺盛的情况,疏通上焦热下焦寒,补肾才会事半功倍。
了解上焦、中焦和下焦中医从人体解剖的角度,将人体分为三焦,即上焦、中焦、下焦。
上焦:人体上半部分,主要指胸腔,包括心和肺,将人体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中焦:脾胃所联系的消化系统,脾主运化,胃主降浊,主要负责饮食物的代谢过程;下焦:指的肝肾、膀胱,肝藏血、肾藏精,主要特性是向下排泄。我们的身体如果是处于健康的状态,应该是上焦、中焦、下焦是疏通的,但如果其中的某一个部位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全身。
打个比方,我们的身体就好比一根水管,当我们将水龙头打开,水会顺着水管往下留,这就好比我们吃下食物以后,会经过食管、肠胃,经过消化吸收后,将营养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水流经过水管,最终会从水龙头中流出,但是,如果水管中间的某一节被东西堵住了,水被堵住流不出来,久而久之,水管肯定会被撑爆。这就好比我们的上焦、中焦、下焦,只要其中某一部分的功能出现了问题,身体自然会出现多种症状,继而引发疾病。
而上焦火、下焦寒就是中医所说的一种疾病证候,说到了这两种症状,就不得不提到“中焦不通”的情况,因为这三者基本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关系。
何谓上焦火、中焦不通、下焦寒?一、上焦火
上焦火,主要是心肺的火旺,临床表现多为头面和心肺的一些热症。
症状:咽痛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唇干唇裂、头晕心慌、咳嗽,夜间睡眠差情绪不佳、烦躁不安、心烦易怒等
调理原则:清热泻火、清心泻火
调理方法:常用板蓝根冲剂、金银花颗粒、蓝芩口服液、黄连上清片、连花清瘟、维C银翘片等清理上焦,或用蒲公英、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等泡水饮用。
二、中焦不通
中焦不通,主要是指脾胃虚弱,脾主升胃主降,但脾胃功能不佳者,脾气不升胃体不降,
症状:头重、倦怠、胸闷、胃脘满闷、腹胀、嗳气、食欲减退、口黏渴、喜热饮、小便短赤,大便糖稀、舌苔是厚白或厚腻
调理原则:健脾利湿
调理方法:中医艾灸胃经和脾经的穴位,如阴陵泉穴、三阴交穴、三里穴、梁丘穴等,在中医的辩证下,服用中药二陈丸、黄连清胃丸、藿香清胃丸、牛黄解毒丸等进行调理。
三、下焦寒
下焦寒,肝肾等下焦部位出现寒性症状表现,
症状:下腹冷痛、脚部发凉、腹泻、大便溏泻、肢体沉重、脘腹胀满等
调理原则:祛湿散寒
调理方法:在中医辩证下服用中药汤剂,以祛湿散寒为主,如羌活胜湿汤、温经汤、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乌梅丸、交泰丸等治疗,同时可以配合腹部及腰部的艾灸疗法,日常可以用对症的中药泡脚。
上焦火下焦寒,多是由于久病未治、饮食不当或者是治疗不当等引起,它代表人体上半部分是“热性”症状,而下半部分却相反的出现“寒性”症状表现,此时人体心火亢盛,不能够下汲肾阴,阴阳失调,这时候,需要温阳补肾,引火归元,疏通中焦,调理脾胃。
上焦热下焦寒如何疏通?上焦热下焦寒,治疗上需要寒性药物和热性药物共同使用,温补肾阳,调理脾胃,除燥热。
建议找专业中医科进行辨证用药调理,以下调理方法仅供大家参考,具体措施还需对症应用:
生活方式方面,平时要注意休息,规律生活,规律饮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药物方面,需要补虚泻实,寒热并用,建议在医生的辨证下合理使用药物,如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中成药,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中药汤剂。理疗的方式,比较多见的是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方式进行调整,比如可以通过刮痧的方式疏通中焦,如中脘穴、章门穴、肝腧穴、胆腧穴等,包括泡脚也是有利于改善上焦热下焦寒的症状。小结:在中医上,上焦热下焦寒是比较复杂病症,意味着上焦热盛、下焦虚寒,寒热失调,肾阴不足,脾胃不和,需要在医生辩证下并用寒热药物进行调理,所以并不是单单的补肾这么简单,需要根据舌象脉象辨证用药,才能改善上火的症状,恢复身体健康。
我是控糖人,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知识~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我。
如果您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幸福安康!
湿气是什么?
什么是人体湿气?如何形成的?
湿气,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我们人体的湿气主要是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主要是来源于我们环境中的湿气,包括潮湿的环境,湿闷的气候等,比如中国的西南地区或者广东地区,都是湿气比较旺盛的地方。
其次就是内湿,这是我们体内湿气的主要来源,主要是源于脾胃虚弱,脾虚所以水湿积聚体内难以代谢出体外。
外湿的入侵也会加重湿气症状,内湿和外湿共同作用,就会导致我们体内的津液转输受阻碍,因此就容易化为痰湿,上输于肺。
湿气该如何祛除呢?平时多吃一些利湿消肿排湿的食物,比如茯苓,薏仁,冬瓜汤,赤小豆薏米汤等都是能够具有一定的帮助,其次要注意少吃生湿肥甘厚腻的食物,比如肥肉,寒湿较重的水果等。
湿气还是因为脾气太过于虚弱,那么我们可以适当吃一些补益脾气的食物,比如补中益气丸,是很好的补脾气的中药。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每日介绍养脾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