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对男性性功能有帮助吗,六味地黄丸对肾虚有多大功效?
三一养生,每天健康与你相见。
成份: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地黄,滋补肾阴,这个药大家印在脑子里。
其他几个里,牡丹皮、茯苓、泽泻这三个大家知道有“利水清火”的药性就够了,具体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那么这几味显然就是冲着“阴虚火旺”的“火旺”去的。
山茱萸则既能疏通又能收敛,一方面跟上面三个一样,能“利水清火”;另一方面,又能收住装肾精的口袋,别再撒了~
那“山药”什么鬼?很多人都知道山药是养脾的,怎么用在这里了?是因为地黄这玩意儿不好消化,中医讲“用地则碍脾”,就是地黄这玩意儿一进来,我们的脾胃就不大爽,所以要用山药给安抚安抚~
那大家就能看出,这“六味地黄丸”就是典型针对肾阴虚的药,而且滋补肾阴的工作,基本就是“地黄”这味药给一肩挑了……大家就知道地黄的牛逼了——“地黄”乃滋阴第一要药。
六味地黄丸既然是针对肾阴虚的,那么有没有哪个中成药,可以滋补肾阳,或者阴阳同补?
有。就是下面这个药——
金匮肾气丸成份:地黄、附子、桂枝、茯苓、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牛膝、车前子
这个药的玄机就在“桂枝”这位药上~桂枝什么药性?行气发散,走窜全身——就像一匹匹“战马”。
那这个附子呀,本来就是个“骑兵”,就好骑马,见马就骑,骑了就跑——所以,附子和桂枝碰到一块,就组成了骑兵军团,先锋部队。
而这个地黄,我们前面讲过不太好消化,就像重装备的步兵军团,等它准备妥当上了战场,附子的骑兵军团早已经冲锋陷阵了——所以,这两爷儿就掐不起来了,不仅不掐了,还因为排兵布阵得当,能够相互配合,保家卫国~
更绝的是什么~等附子的骑兵军团冲杀一圈后,还能回来策应地黄的步兵军团——前面说的,扶阳的药力走窜全身,最后会走到肾里,这个时候,我们身体就能用附子的阳气来消化地黄,就不需动用我们身体自己的“粮票”了,因为这个时候,附子的阳气已经运化开了,一心只想着尽忠杀敌,这两爷儿就不会再“茬架”了。
精彩吧~~
金匮肾气丸的原方就来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被称为“千古名方”——这个名头可不是随随便便给的!我给大家这样一演义,大
家就能感觉出来,确实是剑走偏锋,惊世骇俗,可谓中药江湖里的“葵花宝典”~~
但后世的中医未能参透玄机,把方中的“桂枝”换成“肉桂”——肉桂也是一味温补肾阳的要药,以为这样扶阳的药力能够更强一些,结果是把一场用心良苦的排兵布阵,变成了“附子”找来哥们儿跟“地黄”茬架~~
这个改坏了的方子,现在就做成了“桂附地黄丸”……好在,好在今人又改了回去,千古奇方“金匮肾气丸”还在~~
大家记得,药方成份里如果地黄、附子同在,务必要有“桂枝”在场——这种药,我现在知道的只有“金匮肾气丸”。
如果您有健康、养生、中医等方面的问题,欢迎私信交流。
关注:三一养生 你所认为的“伪科学”中医,可能恰恰是真正的科学。
六味地黄丸一般男人都能吃吗?
中成药届的“网红”,六味地黄丸当仁不让。六味地黄丸因其配伍经典、疗效确切,一度曾经被神话成“万能药”,据说可以治疗数百种病证。
近几年,大家逐渐意识到六味地黄丸并不是人人适合,但是普通民众由于缺乏中医学知识,往往判断不准自己是否适合服用。
所以,今天借头条为大家说一说六味地黄丸的那些事儿。如果您身边有仍然迷信六味地黄丸的朋友,不妨转给Ta们看一看哦!
“六味地黄丸”原系西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减去桂枝和附子变化而来的方剂。原方意是阴阳双补,既补肾阴又补肾阳。但通过北宋名医、儿科大家钱仲阳化裁后,主用于滋补肝肾之阴,且常适用于小儿。
六味地黄丸处方首见于《小儿药证直诀》书中,因为当时本方主用于小儿,多见实证、热证,故附子、桂枝温阳之药不太适用而被减去,后世医家逐渐把六味地黄丸从《小儿药证直诀》书中学来,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过去的几百年间,由于经济不太繁荣,人民的生活饮食都比较差,靠天吃饭的人民随时都可能会遭遇饥荒和挨饿。而且劳动强度大,吃不好,睡不好,导致营养缺乏,又缺少相应的医疗保健措施。不像现代人不但平时加强营养,还补充多种微量元素或维生素。
因此,在当时的临床诊治中,肝肾阴虚、元精不足之患者非常多见。透支过度,阴精耗损严重,临床表现舌瘦红、苔燥腻、口干苦、脉细弦、面瘦黑、体细长、头眩晕、耳鸣嗡、腰酸软、盗汗等一派肝肾阴精亏虚之症。
当时选用六味地黄丸或六味地黄汤治疗应该说是很对证的。 而现在却不同了,当今社会温饱问题早已解决,人们吃得好,穿得暖,工作强度也不大,蔬菜水果都能吃上,瘦人越来越少,胖人越来越多。
现代人缺少肝肾之阴精的十不占三,而最易缺少的是阳气,并非是阴精。
阳气为功能、为动力,阴精为血液、为肉体,人的体质功能越来越差,吃得好,干得少,缺乏锻炼,脑力竞争越来越多,体力竞争越来越少,导致免疫功能逐渐降低,当务之急不是补阴精,而是要补人身之阳气。
现代的人十有八九都需要补阳气,而女性更比男性需要补阳气。 可是,在当今社会,由于药品广告的大肆宣传,一些不太明白医理药理的人,听说“六味地黄丸”可以补肾,也不管自己适不适合,对不对证,反正有的是钱,随便买来就服用。
反正药吃下去了,不管能不能治病,起码心理平衡了,得到了安慰和满足。 还有一些专业的西医医师们面对临床诊治中的慢性虚弱疾病,在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就推荐患者去买些六味地黄丸常服保健以提高免疫功能。
可是,对证吗?需要补肝肾之阴吗? 我在临床诊治中遇到许多女士服用过六味地黄丸无效而求诊中医,有的患者服了六味地黄丸后还产生了不适症状。
觉醒吧,朋友!现代社会阳亏者多,阴亏者少,别再不分阴阳乱服六味地黄丸了。
我推荐服六味地黄丸无效或不适的患者,不妨去药店购买右归丸、左归丸或桂附地黄丸,每天少量服用,很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治疗和保健都有作用。
(注意:右归丸、左归丸在保健治疗时只能按包装说明常用量的三分之一量来服用。而桂附地黄丸作为保健治疗时也只能按包装说明用量的三分之二量服用。否则很容易因补阳而上火,若按这样量服用还上火的患者,可以一天两次用凉开水在饭前半小时空腹送服。)
以下类型的人不宜服用或不能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
①女性健康人群;
②身体有怕冷症状、喜热饮不喜冷饮的人;
③舌体淡胖有津液,呃逆、痰多的人;
④大便次数一天两次以上,或腹泻便稀者;
⑤有慢性肝炎、胃肠炎、胰腺炎的患者;
⑥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⑦皮肤偏白或微黄的人;
⑧体质瘦弱者或儿童。
适宜服用六味地黄丸的部分人群:
①口干苦、舌瘦红、舌尖有红点、舌苔干燥、口有异味、腰困乏力者可试服;
②经常喝酒、打牌、熬夜的人;
③平时稀饭喝得少,肉食吃得多的人;
④手脚心发热、发红或爱出手汗的人;
⑤心胸烦闷,容易上火的人;
⑥大便干燥、不通畅的人。
为什么吃六味地黄丸会加重“上火” ?
其实,上火是一种局部病变,中医讲“气有余便是火”,所以嘴唇上火其实就是头面局部出现了“气有余”的现象,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则是因为气血不能正常升降。 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体内有血瘀导致气滞,遇这种情况就必须先去瘀血,然后再降火,方能治愈;
其二是气滞导致了血瘀,最后形成了上火,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脾胃作为运化枢纽的功能失调,导致气的升降出了问题。 所以,上火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脾胃问题,而脾胃是最怕湿邪的,如果人体内湿邪很重,脾胃的运化功能不行,吃了滋腻的六味地黄丸,一时间不能正常运化,湿气加重,就会出现上火加重的现象。
我是药师老彭谈健康,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总之,服药就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对症地服用中成药,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常吃六味地黄丸的男人?
慢慢的老去。
补肾中药左归丸和六味地黄丸哪个更好?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个错误的概念需要纠正一下;在中药立面,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的,只有哪个对证哪个不对证,哪个合适哪个不合适的。人参、牛黄、虫草、犀角都是千金难求的好药,但对于不适合他们的患者来说,就是毒药。
说道补肾,大多数人可能就懂得肾阴和肾阳;但是临床辩证还有更多其他问题,例如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心肾不交、肝肾不足、脾肾双虚、肺肾阴虚、阴阳两虚等等交叉病症,这些都可以归到肾虚范畴,同时在治疗的时候,基本上都需要补肾的。
所以说,“左归丸”和“六味地黄丸”没有好与不好,证型适合左归丸,那左归丸就是好药;证型适合六味地黄丸就是六味地黄丸好。如果辩证是左归丸证型,你非要给使用六味地黄丸,那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骂中医了,呵呵!不过为了让你更加清楚一些,我还是捎带着把左归丸和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做个简单的介绍,仅供参考:
左归丸首先我们来看左归丸的组方,熟地、山药、枸杞、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胶,它的主要功效是滋阴补肾。用于真阴不足所致的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咽干燥、渴欲饮水、舌光少苔,脉细数等症。
大家看清楚,这里说的是真阴不足。所谓的真阴不足,就是单纯的肾阴不足,因为肾阴又称为真阴、元阴。
由于真阴不足,精髓亏空,阴不制阳,导致阳气浮越易动,以至于使得肾的封藏作用减弱或者丧失而出现男子遗泄;同时阴虚不能化气,可以导致气虚使得卫外功能减弱,就会容易出汗。所以处方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益精填髓;枸杞益精明目;山萸肉涩精敛汗。而其中所用的龟胶和鹿角胶都是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偏于温阳,龟胶偏于滋阴,两者合用可以沟通任督二脉,可促进其他药益精填髓的功效。
所以,从左归丸的组方来看,它虽然是滋阴药物,但其中包含了“阳中求阴”的意思。而菟丝子配牛膝可以起到强筋健骨的功效;山药健脾肾。故而全方可起到滋补肾精、育阴潜阳的功效。
左归丸的禁忌
左归丸虽然具有很好的滋阴填髓的功效,但如果长期服用,特别是脾虚的人群服用,很容易导致湿邪阻滞脾胃,出现脘腹闷胀、食少等症状;所以在临床应用的时候,一定要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左归丸属于成药,大部分药店都可以买到,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的。如果您购买了左归丸服用,个人给个建议:“最好用陈皮泡水冲服,起到醒脾不腻,防止进补过度影响脾胃运化”。后面再来看看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的组方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主要功效是滋补肝肾。这里应该看出,滋补肝肾,而不是单纯的滋补肾阴,这就和左归丸有了一定的区别。
临床使用上,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囟门开不合或者虚火上炎所致的骨蒸痨热、手足心热、或者消渴、虚火牙痛、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从舌苔上可以看出,左归丸所表现的舌苔是舌光少苔,而六味地黄丸是舌红少苔,这里就有很大的区别。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而髓海不足,就会出现脑转耳鸣,腿软眩晕。所以临床很多人会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这方面的疾病。
六味地黄丸配方,主要是以肝、脾、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为主。方中熟地滋补肾阴益精髓,是君药,这个和左归丸起到相同作用。山萸肉滋肾敛肝,具有柔肝养阴的功效。山药滋肾健脾,共同促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的功效。
同时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补中有泻”,方中的泽泻配熟地,起到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萸肉起到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起到健脾渗湿。这就是“三泻”。这样配伍的目的在于防止滋补之品产生阻滞,实际上还是以补为主。。
总的来说,六味地黄丸为滋补肝肾的主方,适用于肝肾不足,虚火上炎,腰酸梦遗等证。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出,两者都有禁忌症,都不能盲目的服用;所以,想要服用这两种药,最好咨询真正的中医,而不是药店的促销员或者坐堂医生。不是我个人看不起坐堂医生,真的没有几个是真正为患者服务的,大多都是在售卖药品之余,才是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