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和什么泡水补肾,五味子和枸杞可以长期泡水喝吗?
五味子和枸杞可以长期泡水喝的,但最好是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泡水喝。枸杞主要是补肝肾、益精血,而五味子能够收敛固涩,并有一定的补肾的作用,这就要看看个人的病情和自身体质是否符合,如果符合的话,是可以长期用五味子枸杞泡水喝的,反之如果没有体质方面的问题就不得使用。
五味子能和枸杞子一起泡水喝吗?
五味子可以和枸杞子泡水喝,这是一个健肾养肝的方剂,是一个非常好的养阴方法,五味子酸、枸杞子甘甜,也是一个酸甘化阴的结构,这种配伍偏于养阴,对于阳盛阴虚的人非常适合,但是这种养阴的方法对于阴阳具衰的人疗效也未必好,自然的规律是阳生阴长、阳杀隐藏,所以还需要增加一些升阳的中药材,这样就可以辛甘化阳、酸甘化阴,才可以即补气又养血,充分发挥五味子和枸杞养阴的功效。
五味子有益气生津、养阴固精、保肝养心,能够增加人体的功能,增强人体的反应能力、延缓衰老,可以治疗阴虚盗汗、口干舌燥、心慌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但是有体热和经常泛酸的人要少用,也不可过量服用,五味子毕竟酸味很大,过量会对胃有烧灼感,或者引起泛酸,肝喜欢酸,但过多会伤脾胃。
枸杞子滋肾养肝、润肺止咳、养血安神、养肝明目、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美容养颜、抗衰老,是一个很好的养生保健品,因枸杞子味甘甜,也有健脾健胃的效果,长期服用可以增加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枸杞的滋补力量很大,所以体内有热的人要少用以免上火。
五味子枸杞子虽然补阴力量很大,但是阴盛会有碍阳气的健运,有时效果也不显著,如果再增加补气升阳的药材就会极大提高养阴效果,可以增加黄芪、西洋参或者人参、白术、茯苓等,也不一定把这些补气药都加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减使用,这样就能很好的增加疗效,下面介绍一个降三高的方子供大家参考,西洋参5克、五味子6克、枸杞子10克、炒山楂6克,三七粉3克,可以泡水喝,方便大家使用,此方可以补气养阴、能够软化血管,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都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北五味子和枸杞泡酒功效怎样?
五味子主要功效为敛肺业咳药。本品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所以能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咳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的治疗。
枸杞的主要功效为补阴药。其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因此本品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痿黄,目昏不明的治疗。
二药皆归肾经,皆可固涩止遗,消除消渴证之作用。对宁心安神,止腰膝酸软耳鸣目昏有相互促进作用。
酒的作用一是可以透析出药性之药汁;二是加快药性在体内的运行;三是可起到两药补而不滞的作用;四是可助五味子温性的发挥。
人参和五味子泡酒有什么功效?
人参,性味甘、微苦,温。入脾、肺经。具有补气固脱,补肺益脾,生津,安神,益智的作用。五味子,性味酸,温。入肺、肾经。具有敛肺滋肾,止津止汗,涩精止泻,安神的作用。这两个一起用,主要是益气养阴,补肾纳气的作用。治疗肾虚咳喘,发力,口干,易汗等。
韭菜籽和菟丝子药效是一样的吗?
首先肯定的一点是,韭菜子和菟丝子药效不同。
下面分别从药性、功效、应用三方面逐一分析。
一、药性1、韭菜子
药性:辛、甘、温。归肝经、肾经。
2、菟丝子
药性:辛、甘、平。归肝、肾、脾经。
中药药性相近,但归经不同,因此其功效也就存在差异。
二、功效1、韭菜子:
温补肝肾,壮阳固精。
2、菟丝子:
补益肝肾,固精缩尿,明目,止泻,止渴,安胎。
两者功效均有补益肝肾的作用。
菟丝子又具有明目,止泻,止渴,安胎的作用。
对比结果,菟丝子功效要要多于韭菜子。
三、应用
1、韭菜子
①可用于治疗阳痿遗精,白带白淫。
②可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腰膝痿软。
2、菟丝子
①可用于治疗阳痿不举,宫冷不孕。
②可用于治疗遗精遗尿,白带白浊。
③可用于治疗足膝痿弱,腰脚疼痛。
④可用于治疗目昏目暗,视物不清。
⑤可用于治疗脾虚便溏,泄泻食少。
⑥可用于治疗脏腑虚劳,阴虚消渴。
⑦可用于治疗胎元不固,胎动下血。
⑧菟丝子外用有消风祛斑的功效,可治疗白癜风。
从上述对比,可知菟丝子在应用上广于韭菜子。
四、现代药学研究发现两者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韭菜子
药理作用:
①性激素样作用。
②增强免疫作用。
③增强非特异性抵抗作用。
应用
①治疗男性不育症。
②治疗不射精症。
③治疗遗精。
④治疗阳痿。
⑤治疗早泄。
⑥治疗小儿遗尿。
⑦治疗重症呃逆
2、菟丝子
药理作用:
①性激素样作用。
②延缓衰老作用。
③改善肾阳虚证作用。
④抗骨质疏松作用。
⑤增强免疫作用。
⑥抗心脑缺血作用。
临床应用:
①治疗阳痿。
②治疗男性不育症。
③治疗卵巢早衰。
④治疗不孕症。
⑤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⑥治疗小儿遗尿症。
⑦治疗带状疱疹。
总结以上从韭菜子和菟丝子的药性、功效、现代药学研究,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可以看出两者药效存在差异。
因此,在具体应用时不能相互替代,使用时还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