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俞的定位和主治,哮喘发作时怎样可以缓解?
【第83期】这五点都是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
提示:全文470个字,大概阅读时间为1.5分钟。
本期嘉宾:
张爱华(昆明市中医医院肺病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
知识点:哮喘治疗的时候要关注肺功能,消除过敏源,同时要规范用药。
我们说评估哮喘能不能降级治疗,要有一个因素——就是要看有没有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
我们治疗的方向是要消除这个危险因素,在治疗的开始我们要测定他的肺功能,规范治疗3到6个月以后,再来记录患者最佳的肺功能值,以此来作为一个标准来进行评测。
那么发作的危险因素就包括:
第一,哮喘评估,它没有被控制,肺功能仍然有问题;
第二,他接触的过敏源、变异源,并没有消除;
第三,它有合并症,如变异性鼻炎,鼻窦炎,胃食道反流,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抑郁,焦虑状态;
第四,用药不规范,依从性差;
第五,过去一年曾有哮喘急性发作,急诊或是住院来处理的这样的情况,这些都是未来哮喘急性发作的一些因素。
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在治疗的时候要关注肺功能,要消除过敏源,要治疗合并症,同时要规范用药,尽量避免急性发作。
关于哮喘大家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到我的门诊来咨询,我的门诊每周一下午在昆明市中医医院呈贡院区肺病脾胃病科。
医识分子,你不需要懂太多,会用就行!
儿童牙痛?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命”人一旦患了牙疼,那可真是一种折磨,最重要的是眼瞅着美味佳肴也不敢举筷子,这种感觉,怕是只要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有体会的吧。
一般儿童牙疼是由蛀牙引起的。由于儿童牙齿的牙釉质处于未成熟阶段,对抗酸腐蚀的能力远低于成人。
还有一种是虫牙,虫牙一旦烂的比较深就会出现疼了,比如吃冷热东西痛,东西进去虫牙后疼。
另外还有考虑是不是得了牙髓炎,儿童牙髓炎,这个时候疼痛剧烈,甚至晚上都睡不了觉。
要想减轻牙痛的烦恼,在生活中应该注意:
首先,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
其次,注意节制饮食,睡觉前不能吃糖、饼干等淀粉之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清胃火以及清肝火的食物,比如南瓜、西瓜、荸荠、芹菜、萝卜等。
再次,及时调整宝宝的心态与情绪,减少因为脾气急躁动怒诱发的牙痛。
最后,在牙痛刚开始发作的时候,不要过于草率的自我判断它的性质,以免耽误治疗,让病情加重。儿童牙痛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就医的,不能拖延哦!
我是康复理疗师,关注健康关注爱,若有其他问题在评论区留言。关注我,呵护家人身体健康!
如何有效的缓解宝宝便秘?
解决宝宝便秘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是母乳喂养,哺乳妈妈的饮食对奶水有影响,所以哺乳妈妈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缓解便秘的食物,多喝水;如果是配方奶喂养,应该增加喂水量,每喂100毫升奶,喂水20~30毫升;如果大便干燥,宝宝排便困难,要向医生咨询,排除疾病所致。婴儿一天排便正常次数
当然父母也不能随便的来判断宝宝是否有便秘,宝宝一天排便次数是有差异性的。比如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次数相对多一些,每天可排4次以上,大便金黄色,比较稀,但应该是均匀黏糊,没有便水分离现象。而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大便颜色淡黄色,有些发白,比较稠,甚至成型,大便次数相对少,一天一两次,甚至隔天一次,都不算便秘。
遗传性便秘婴儿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比如有便秘家族史的,即使是母乳喂养,大便次数也比较少。配方奶喂养的甚至一周大便才两三次。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不要急于采取通便措施,避免导致腹泻,多喂一些白开水就可以了。
婴儿便秘缓解方法每天在固定时间进行排便尝试。
按摩腹部,手掌心放在宝宝脐部,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20圈,向下稍用力加压,手掌不要离开腹部。
屈跨运动。宝宝膝关节处于屈曲状态,妈妈双手握住宝宝膝部向腹部做屈曲髋部运动20下,使大腿挤压腹部,解除挤压时,膝关节和髋关节仍呈屈曲位。
按摩肛门褶皱。用把尿姿势抱起宝宝,双手中指分别位于宝宝肛门褶皱处(时钟9点和3点的位置),轻轻挤压肛门20下。
热气熏蒸,在口径小于20厘米的容器中,放入75摄氏度左右的热水,用把尿姿势抱起宝宝时,热气刚好熏到宝宝肛门处,持续约三分钟,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要烫着宝宝。
刺激肛门,用沾有香油或甘油的棉签,也可以用肥皂条轻轻塞入宝宝肛门约一厘米,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宝宝哭闹时不要强行塞入,以免损伤肛门。
注意:一定要在宝宝允许的情况下去做以上便秘缓解方法,宝宝哭闹反对时要立即停止尝试。
我是然然妈咪育儿,很高兴能够为你分享孕产、育儿、喂养、产后恢复知识和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谢谢。但5个地方异常出汗要注意?
进入三伏天,气温越来越高,全国进入“烤肉”模式。
此时,人体十分容易出汗,时刻都像在“蒸桑拿”。
汗,有协助肾脏排泄废物,调节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作用。
适当出汗,有益健康,但身体某些部位,异常出汗,需警惕是“病态”。
三伏天,身体5个地方异常“出汗”,需警惕是病变,切莫忽视
1、额头,出汗过多
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
若头汗过多,且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欲呕、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多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
2、手足心多汗
手足心多汗,一般是脾胃、肠道不适的表现。
《伤寒明理论》指出,“多由脾胃湿蒸,旁达四肢手足所致。”
手足心多汗,且伴有手脚心发热、口咽干燥等,多属阴虚有热。
若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燥便秘所致的实热证。
3、半身汗
身体一边出汗一边不出汗,俗称“半身汗”。
半身汗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
夏季半身汗,大都因“气血不充,内挟寒饮所致”,多见风湿或偏瘫者。
若老人出现半身汗,则可能为中风先兆,切莫忽视。
4、胸口出汗
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是体内脾胃失和。西医觉得,是体内血液循环慢,氧气运输不顺畅所致
5、颈部出汗多
颈部出汗,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分布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颈部会出汗。
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与你全身内分泌失调有关。
三伏天,想要健康度过,做好这几点:
1、多饮热茶,解暑降温
三伏天,湿热重,适当饮伏茶,可清热解毒,解暑降温。
白鼓丁菊花茶,泡水喝,可可清热解毒,下火消炎,是伏天不错的茶饮。
用白鼓丁、金银花、菊花、桂花,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即可。
白鼓丁,有清热、解毒、利尿之效,可泻火除湿,改善湿热。
并且,白鼓丁有“天然抗生素”之称,被中药界誉为清热解毒的“八大金刚之一”,可很好的去火消炎,预防伏天上火。
菊花,是清热解毒、下火的好帮手,可快速降火,与白鼓丁搭配,清热解毒效果加倍。
金银花,可疏热散邪、清解血毒,经常和菊花搭配使用。
桂花,性质温和,拥有独特的花香,可舒缓情绪,消除沮丧、缓和压力,帮助身体对抗“夏乏”。
这几种搭配在一起,在入伏后,泡上一杯,清热解暑,去火消炎,大有益处。
紫苏生姜饮,防暑降温驱寒。
紫苏叶、陈皮,洗净;生姜切片,三种食材,入水同煮,加冰糖,待凉后饮用即可。
紫苏,可发汗解表,生气宽中,健脾祛湿、防暑降温。
生姜,可驱赶病邪,助阳气发散以排寒。
陈皮,可健脾和胃,搭配在一起,养生效果加倍。
2、多吃绿色食物,养护肝脏
进入三伏天后,天气闷热潮湿,易导致湿热毒邪入侵,易诱发肝病。
三伏天,更是肝炎、肝病复发的一个季节,此时,要做好护肝的工作。
五色养五脏,绿色入肝。
多食绿色食物,有利于肝气的循环和代谢,促进肝脏排毒,还能够消除疲劳、舒缓肝郁。
在炎热的伏天,多吃点绿色的蔬菜,不仅可改善胃口,还可保护肝脏健康。
如,蒜蓉西兰花,凉拌茼蒿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午后揉心经,养护心脏
炎热夏季,是养护心脏的最佳时间,此时,一定要做好护心工作。
一天之中,中午11-13点,是心经最强的时候,此时养心,可事半功倍。
午饭半小时后,经常按揉心包经,可增加心脏供血,有效地保护心脏。
用一只手,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内关、极泉等穴重点按揉,即可。
4、热水泡脚,祛湿排毒
三伏天,暑湿热毒重,是祛湿排毒的最佳时机。
用热水泡脚,是不错的选择之一。
用热水泡泡脚,可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还可促进人体排毒。
气温越来越高,而湿邪越来越重,定期泡脚,一方面能刺激经络。
另一方面有助于祛除暑湿,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5、守护阳气,晒后背
阳气之于人,就好比太阳之于自然,自然界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人没有阳气就会减寿。
夏季自然界阳气最盛,人体的生长、发展也同时到达顶峰,阳气消耗特别大,因此,要着重护阳气。
古人云:“日为阳之精。”
日是阳的精华所在,后脊背正中间是督脉,总督全身阳气。
所以,晒晒后背,是养阳护阳,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之一。
在炎热的中伏,晒后背,尽量选择在傍晚夕阳快落山之前,此时,阳光温和,并不是十分炎热,最适合晒晒后背。
6、揉腘窝,促排毒
腘窝,就是双侧膝盖后方的凹陷处。
腘窝,为十二正经中肝经、肾经、膀胱经经脉循行区域,有委中穴。
把手掌搓热,来回搓擦两侧腘窝,间断按压穴位,也是以局部发热、酸胀为宜。
7、吃“消暑粥”
炎炎夏日,暑热闷湿,易伤津耗气,多数人常感不适,此时,可以粥养生,吃点“消暑粥”,助力身体健康。
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
《医药六书》曰:“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医学界公认,粥能补益阴液,生发 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为什么说脾虚最可怕?
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为什么说脾虚最可怕?
从您问题来看,您说的应该是中医范畴的脾,因为只有中医才会有脾虚这个病症描述。
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医概念的脾和西医概念的脾是不一样的。
西医概念的脾很简单,就是脾脏,西医中脾属于免疫器官。
那么,在中医的概念里,脾属于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同时还有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非常重要。接下来,我会在中医的概念里,回答一下脾的重要作用。
说脾虚最可怕,当然要先从脾的重要性说起了。
脾在中医里被称作是后天之本。后天之本啥意思,就是说你从生下来开始,如果脾不好,那你就别想长好了,您说这个脾重要不?还有,你可以看看五行中什么脾对应的是什么?对应的是土,土啥概念,那是大地母亲呀,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大地上长出来的,你吃了地上长的东西,才能获得能量,成长。人体里的大地,那就是你的脾。所以,懂中医里为什么说脾是后天最重要的器官了吧?
中医里的脾的功能,就是消化吸收水谷精微物质,然后输部到全身,可以简单形容成是后勤部长,加快递小哥,就是把东西给你做好了,然后还要亲自给你送到嘴边让你吃了消化吸收了。你说脾重要不重要。
接下来说说脾虚。
脾虚是个宽泛的概念,咱们具体把他分成脾气虚,脾阳虚,和脾血虚,这是脾虚主要的三个方面。咱们一一来讲讲。
第一,脾气虚
这是脾虚比较轻的时候,脾 气 虚的时候一般人会表现出来比较没精神,干什么容易累,而且吃饭消化不好,容易腹胀等现象,同时,由于脾气虚,脾的水液代谢功能会受到影响,可能会造成体内湿气比较大,这会进一步加重脾虚的状态,是个恶性循环的过程。
第二,脾阳虚
脾气虚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调理的话,会进一步发展,造成脾阳虚,这个时候就有点严重了。脾阳虚就是咱们经常听到的脾胃虚寒,脾胃虚寒的出现,不是一天两天的结果,肯定是长期不良习惯造成的,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冷饮,现代社会,冷饮太多,对于脾阳的伤害很大,经常吃冷饮,会造成脾胃虚寒的脾阳虚,这在现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脾阳虚出现的时候,就不仅仅是消化不好的问题了,而是会出现胃部经常冷痛,而且逐渐开始怕冷等症状,大便也开始变得非常稀,这都是脾阳虚造成的。
第三,脾血虚
脾有个重要的功能是统血,啥意思呢?就是说脾气要是足的话,就能固定住血液,不让他乱跑,如果脾气不足了,相当于之前固定住的血液就不会按照规定的地方循行了,可能会到处乱跑,而且止不住。为什么止不住?因为管他的脾气不足了呀!这就是脾不统血的症状。这种脾血虚,会造成面部没有血色,女性月经来了,但是会淋漓不断,一次来好多天都不干净,这是脾不统血的典型症状。
好了,现在咱们总结一下。脾在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为后天之本,脾虚会导致人的身体各个方面都出现问题,有经验的中医,看到危重病人,第一个就要看他脾气还足不足,吃饭还行不行,如果反吃不下,脾气就很弱了,可能人基本就不行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脾的重要性。所以说脾虚是很可怕的,最好在刚发现的时候就马上调整,不要等到脾虚进一步发展,那时调理就比较费劲了。
我是医精诚,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中医院工作近十年,致力于普及中医药知识,分享医生眼中的人生百态,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