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多久会有反应,为什么豆腐烂了坏了发霉了长毛了还能吃?
我想你是误会了,豆腐发生烂了坏了发霉了长毛了的情况,最好还是不要吃为好。
豆腐变质后会滋生大量的细菌,人们误食后很容易引起身体不适,最常见的就是腹泻和腹痛。
虽然豆腐乳、臭豆腐这些美食也是由“变质豆腐”制作出来的,但是两者却有很大的区别。
豆腐乳和臭豆腐这些食品都是经过很严格的发酵处理加工而成的,在制作过程中有害成分会消失掉,达到人们可以安心食用的标准。
食品安全投诉多长时间有效?
一般来说没有时效限制。但有针对维权的时间限制。 根据《四川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向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等部门投诉时效为一年。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诉的时效为一年。 一般就食品过期维权进行的对身体未造成损害的诉讼,诉讼时效未两年。建议尽早进行维权并保留好小票及过期食品。
一氧化碳中毒初期人不会觉得难受吗?
一氧化碳浓度超过0.0024百分之就有危险了,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即使是在清醒状态下也未必能察觉,通常是不知不觉中就中毒了。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严重时死亡。
大多数时候一氧化碳中毒都是发生在睡梦当中,大多数人都是在睡梦中直接昏迷死亡的,基本上没有痛苦,少部分人发觉自己中毒时,因为身体缺氧而导致四肢无力,无法逃脱,最终,在痛苦中中毒死亡。
你根本不存在什么不想逃脱的问题,大多数时候是根本无法逃脱。
蘑菇中毒有什么症状?
食物中毒与预防——常见的野生毒蘑菇与蘑菇中毒解救方法
常见的野生毒蘑菇
①毒蝇鹅膏菌: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四川、西藏、云南等地。
②毛头乳菇: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四川、广东、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
③白毒鹅膏菌(白毒伞):分布于我国河北、吉林、江苏、福建、安徽、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山西、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④毒鹅膏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江西、湖北、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⑤臭黄菇: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甘肃、陕西、西藏等地区。
⑥毒粉褶菌:分布于吉林、江苏、安徽、台湾、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地区。
⑦大鹿花菌:分布于我国吉林、西藏等地区。
然而,当“味道鲜美”、“口感细嫩”、“高蛋白,低脂肪”……这些词汇伴随着野生蘑菇在眼前不停闪现的时候,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可能威胁生命的事实:野生蘑菇中,一些种类带有毒性,甚至是剧毒。
8月16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和北京市卫生局联合发出预警,提醒市民严防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
我国的毒蘑菇大约有二百多种,其中,许多种类的形态特征与食用蘑菇相似,很容易使人误采误食。北京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向华介绍说,北京的毒蘑菇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山区、乡镇和农村。每年的7月~9月,是北京毒蘑菇中毒的多发季节。
早在2007年8月,北京房山区就发生了一起因误食毒蘑菇而引发的群体中毒事件。当时,一位居民将野外采摘的野生蘑菇与另外6人分食。很快,7人先后出现了严重的消化道中毒症状,被送入医院救治。5天后,首位重症患者因急性肝肾衰竭死亡;再过了5天,又一位中毒者被夺走了生命。其余5人经过治疗后,终于痊愈。
~ 1 / 3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对这7人食用的野生蘑菇进行了鉴定,发现这种蘑菇名叫“毒鹅膏菌”,毒性很大,食用后发病率达到100%,死亡率也非常高。但这种蘑菇看上去只是在菌柄上部比一般的食用蘑菇多了一层菌环,一般人根本不会注意到。毒鹅膏菌在北京并不少见。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文华安告诉记者,食用毒蘑菇中毒时,最快10分钟就会发作,最慢的可以潜伏24个小时。毒性较大的“白毒伞”,摄入50克就足以让一个成年人丧命。食入“白毒伞”后,人体的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都会受到严重损害,最后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而即便是毒性相对较轻的毒蘑菇,食用量过大也会致人死亡。
胃肠炎型中毒是最常见的类型。这类中毒的潜伏期和病程都比较短,一般多在食用后10分钟~6小时发病,恢复较快,死亡者也很少。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可能还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的症状。但严重者会出现吐血、脱水、昏迷,以及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臭黄菇、毛头乳菇就能引起这类中毒。
神经精神型的中毒,程度相对较轻。中毒者会表现出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以及各种幻觉反应。误食毒蝇鹅膏菌,就会引起幻觉反应。
溶血型和肝脏损害型是中毒程度较大的类型。所谓“溶血”,即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这种类型的中毒一般在食用毒蘑菇后6~12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燥不安等病症外,中毒者还会出现急性贫血、肝及脾脏肿大等。有时,溶血可以引起肾脏损害,甚至继发尿毒症等。中毒严重者可能因肝脏、肾脏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死亡。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大鹿花菌引起。
肝损害型中毒是引起死亡的主要类型。误食毒鹅膏菌所引起的中毒,就属于这一类。毒素会对肝、肾、心、脑、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这类中毒的病程长、病情复杂,如果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可高达80%~100%;而且这类中毒的潜伏期较长,患者会出现一段假愈期,其间除了感到轻微乏力外,没有别的症状,而实际上毒素正在损害你的肝。
~ 2 / 3 ~
“辨别蘑菇是否有毒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即便是专业人员,也很难保证准确无误,普通公众就更不容易做到了。有人说‘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这种说法并不可靠。外观漂亮的橙盖鹅膏类菌,就是清香可口的食用菌;而毒粉褶菌几乎接近白色,却含有毒素,不可食用。”向华介绍说,判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最好从蘑菇的生物学特征入手,适当结合化学等其他方法。
从形状上看,无毒的蘑菇顶盖较平、伞面平滑而且上面没有环,菌柄也大多没有环。有毒的蘑菇,顶盖中央凸起,形状怪异,伞面厚实板硬;菌柄比较长、容易折断,而且有菌环、菌托。从蘑菇的分泌液判断,将新鲜野蘑菇撕断,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撕断的截面不会变色,而且散发着清香味;有毒的分泌物大多黏稠、呈赤褐色,暴露在空气中的断裂面容易变色,同时伴有辛辣、恶腥等怪味。一旦吃了毒蘑菇出现不良反应,要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把手指伸进咽部促使尽快呕吐,以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同时到医院接受治疗。此外,有一些化学鉴别法比较实用。采集野生蘑菇后,将它们的汁液取出,用纸浸湿,立即在纸上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如果纸变成红色或蓝色,则表明该蘑菇有毒。也可以用葱在蘑菇伞面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也表明蘑菇有毒。煮野生蘑菇时,放入几根灯芯草,或者与大蒜、大米一起煮,遇到毒蘑菇,灯芯草会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大蒜、大米也会变色。不过最为直观的方法,还是采摘时拿着蘑菇的图册,逐一识别。
建议,尽量不要在野外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也不要将几种蘑菇混杂在一起吃,否则一旦中毒,很难鉴别、治疗。”即使是同一种野生蘑菇,在不同的生长区域,由于生长环境等的差异,它们具有的毒性也会有程度上的差别。在这想说呢,亲爱的朋友们,菜市场里都是人工养殖的蘑菇和长食用的菌不会随着环境变化,可以放心食用,对那些营养价值高的野生菌,一定要提高警惕,确保能食用。在这说明,文章来自百度。
肉毒中毒什么表现?
一茶匙的肉毒梭菌足以杀死10万人,此时的肉毒毒素中毒可不是用来改善皱纹,美容整形的肉毒中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肉毒中毒多为在食源性疾病中由微生物肉毒梭菌所引起的中毒。那么什么是食源性疾病?肉毒梭菌与肉毒中毒又能产生什么样的联系?中毒以后患者会出现哪些特异性的症状?我们又该如何预防此类食源性的中毒发生呢?禚医生接下来给大家一一介绍。食源性疾病的简单介绍
食源性疾病是预防医学领域中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科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其主要是指人在饮食过程中摄入了各种致病因子而引起的一类疾病,这些致病因子引起的中毒案例就包括我们熟悉的2008年大头娃娃三聚氰胺事件、以微生物沙门氏菌感染的海鲜水产类产品中毒事件等。而肉毒毒素也包括在内也属于常见的食源性疾病致病因子。
那么什么是肉毒梭菌?肉毒毒素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肉毒梭菌外形呈索状、杆状,可以在氧气缺乏甚至没有氧气的环境下生存。当氧气极度缺乏时细菌会形成孢子结构,坚硬的孢子结构具有保护性的夹膜层可以使肉毒梭菌休眠甚至可以存活数年。环境适宜的时候肉毒梭菌会在细菌内部产生无毒的肉毒前体毒素,当细菌寿终正寝自溶后或者不完全的高压消毒前体毒素没有被完全破坏,人体在摄入含有这些毒素的前体后,会被我们肠道中的胰蛋白酶或其他肠道细菌的蛋白酶所激活。激活的肉毒毒素才开始发挥作用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
肉毒毒素中毒事件的原因肉毒毒素之所以会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暴发事件通常与罐头息息相关。在全国发起的类似事件中多集中于企业加工不当以及家庭自制罐头引起。肉毒梭菌通常在会在水果、蔬菜以及海鲜表面出现。低氧条件下是其生长的最佳环境,并产生相应的毒素。不适当的家庭罐头制造会滋生肉毒杆菌病的理想环境。虽然较高的烹饪温度会杀死细菌,但想要杀死孢子甚至需要更高的温度,至少需要在180摄氏度以上干热5-15分钟,或者在100℃湿热情况下灭菌5小时才有可能将其杀灭。
如果灭菌不彻底配合加工不当其依旧可以在厌氧的环境中继续存活。还有一点肉毒梭菌不耐酸适合在低酸的环境下生存但是当环境的PH低于4.6时肉毒梭菌将无法生长。这也是为什么工业生产的罐头都需要使用压力蒸汽杀菌并罐装低酸食物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没有芽孢的存在,肉毒梭菌再次恢复正常并产生致命的毒素。即使谨小慎微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依旧存在食物中毒的现象。
在2019年全国报道的食源性暴发事件中由肉毒毒素引起的暴发事件数仅有5次,共141人发病,其中一人死亡。虽然全国案例发生频率不高,但是肉毒中毒的死亡率却排在所有食源性微生物致病因子之首。人摄入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食物后为什么会发病?甚至死亡呢?
肉毒毒素的致命机制与中毒症状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其毒素可以阻断神经之间的神经传递物质乙酰胆碱的释放,断绝神经之间的传递从而使神经系统陷入瘫痪状态。想象一下我们骨骼肌、呼吸肌之所以会运动是因为我们的神经细胞间相互配合将各种信号传输到肌组织后支配肌肉的运动。一旦肉毒毒素被肠道蛋白酶激活进入机体后,它会与神经末梢发生结合,一旦与神经末梢结合后神经细胞就会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将毒素吸收到含有神经递质的囊泡中。毒素会在囊泡中裂解控制含有神经递质囊泡释放的蛋白,从而使囊泡无法释放,阻断了神经之间的传递这种阻断在患者主观感受上便是肌肉麻痹。
如果患者是通过食物摄入肉毒毒素,中毒的症状通常取决于摄入毒素的量,症状开始的时间可能从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患者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肌肉麻痹,这种肌肉麻痹现象与患者摄入含有肉毒毒素的食物量的程度而定。如果摄入食入量极少患者从头部开始可能会出现眼睑下垂,累及咀嚼肌与口腔相关肌肉患者会出现口齿不清发音模糊,甚至吞咽食物、唾液异常无力症状。也有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和腹部绞痛的症状。随着摄入量的不断增加患者可能会进一步出现全身乏力的现象。如果患者摄入量超过致死最小剂量累及呼吸肌那么会使肺部神经-肌肉传输受阻,肺部神经—肌肉间的联系处于瘫痪状态患者将因呼吸肌麻痹而无法呼吸,严重者会窒息缺氧死亡。
总之肉毒毒素的致病机制在于破坏神经系统传输路径,轻度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和软瘫,重则影响呼吸肌威胁生命安全。
那么在生活中如何预防肉毒梭菌中毒事件的发生呢?肉毒毒素中毒事件多发生于罐装食品,这其中包括厂家不正规生产亦包括个人不规范制作。所以从食物的挑选与食物的制作过程严格把关可以很好的保证饮食途径的安全。
不要通过嗅觉辨别:很多人都喜欢用气味辨识食物是否出现变质,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推荐。因为在我们用力吸气辨别气味异常的同时很可能会将霉变食物上的芽孢吸入肺内引起过敏或者炎症反应。而且还有一点肉毒杆菌污染的时候是不存在异常气味的因此很难辨别,在购买罐装食品时唯一可以辨别的便是食品的密封是否严格,是否存在肿胀的现象。挑选罐装食品一定要注意罐装的密封环境:大家在罐头食品的销售处购买罐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罐头的密封情况。(1)我们在挑选罐头的时候可以用手指按住盖子的中央,如果盖子在按压收力后出现弹起的情况说明盖子密封不完全,这类的罐头不要购买。(2)其次用汤匙敲击盖子,撞击过程中反馈的声音较为清晰说明密封严实,如果声音沉闷我们继续观察食物是否与盖子底面有接触,如果有接触沉闷的声音属于正常现象,如果没有接触依旧发出沉闷的声音则代表密封不严,存在食物变质的可能慎重购买。(3)最后也可以将盖子顶部对齐自己的视线,此时盖子入股是凹陷的说明密封合格,如果出现中心平坦或者鼓起则代表密封不严,慎重购买。观察食物是否浑浊::食物出现混浊的现象可能并不表示变质。例如,豌豆和许多干豆在蒸熟后会因淀粉含量而引起浑浊;在家庭罐头食品中,含有杂质或添加剂的硬水或盐可能会导致混浊;过度成熟的水果可能会使糖浆变混浊;发酵会使盐水中的萝泡菜液体出现浑浊。在上述这些示例中混浊是正常的现象而并不代表食物出现变质。但在其他变质食品中,食物通常会变得异常浑浊,而且会伴有酸酸的味道或者出现难闻的气味。如果液体变得浑浊在不确定食物是否变质的情况,可以在品尝前将食物沸煮10分钟,如果食物在煮沸时出现异味,请将其丢弃。罐装类食品出现结晶沉淀是变质?:肉毒梭菌也可能会出现在一些海鲜类产品上,我们在购买海鲜类罐装食品的时候或多或少的会发现一些白色的结晶物体。这些结晶物体代表着变质?很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结晶体一般都是海鲜类产品中的天然物质发生结晶沉淀引起的,从化学上将是一种叫做磷酸镁胺类物质,并不对人体存在危害。只要缠在在有效期限且密封口没有膨胀、或者平坦样的异常出现食品对我们来说一般都是安全的。自制发酵产品需要严格蒸煮:厂家的罐头制作一般都会满足严格的卫生规范,因此家庭自制的罐头成了发病的重灾区。我们在家庭内部进行自制罐类食品的时候一定注意要对原料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将附着在水果、蔬菜以及海鲜上的肉毒梭菌彻底冲洗掉。在进入发酵食品制作之前还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蒸煮处理,且加热温度一定要在100℃并持续10~20分钟。因为入股此时残留肉毒梭菌,在腌制的厌氧环境下肉毒梭菌会大量繁殖产生大量的肉毒毒素,很可能成为威胁我们生命健康的定时炸弹。总结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致命性致病因子,作为一种强效的神经毒素通过食物摄入后可阻断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输。根据摄入毒素的剂量大小引起的肌肉麻痹现象也不尽相同。轻者会引起眼睑下垂、口齿不清,严重者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昏迷甚至呼吸肌麻痹引起患者死亡。在过去甚至现在肉毒中毒主要与家庭类以及厂家生产的罐头类食品密切相关。因此在自制罐类食品时候一定要注意食物的杀菌处理;在挑选罐类食品时要注意密封的严密程度,以规避肉毒梭菌的厌氧繁殖误食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发生。